劉備投靠的人比呂布多,為何呂布是三姓家奴,而劉備不是?

潤楊的紅樓筆記


古語說:春秋無義戰,三國無君子。在那個軍閥混戰群雄涿鹿的時代,誰的武力值高,誰能勝出誰就英雄,手段則是次要的。無論你光明磊落還是狡猾奸詐,都是為奪得天下而服務的。那劉備和呂布都是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為何後世對他倆的評價不一樣呢?

劉備投奔過那些人

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在起家之前都會依附於某一組織再圖發展,如:劉邦依附於項羽、朱元璋依附於郭子興等,所以歷史上就有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劉備和呂布都曾依附於強大的軍事集團,而英雄人物劉備從依附別人到改換門庭,僅史書記載的就有十幾次,

如:從最初滅黃巾起義追隨校尉鄒靖,及平原人劉子平的推薦做青州從事,到大將軍何進的都尉毌(ɡuàn)丘毅,再到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換門庭猶如家常便飯一般隨意,但是,劉備每到一處都給別人留下了好名聲。如曹操評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說這天下能夠稱之為英雄的,就是劉備和我曹操了,他袁紹算不上英雄。這劉備和我都是人傑,今天除掉他,將來必定是我的心腹大患。可以說曹操的對劉備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在看袁紹的評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說劉備真是有雅量,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今天徐州人擁戴他,也是我所期望的。可見袁紹對劉備也很好高,還有孫權的評價: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說只有劉備的軍隊可以抵擋曹操。可見劉備去投靠誰的時候都受到了歡迎,走的時候不卑不亢。作為一個有大志的人, 不是真正依附於某一勢力,而是先依附在壯大自己,因此,也被同時期認為稱之為英雄。

呂布何以被稱為”三姓家奴“

呂布三國時代的人物《三國志》中說: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他的人品為世人所不齒,在《三國志·呂布傳》的作者陳壽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說這呂布雖然很勇猛,但是呢,反覆狡猾,唯利是圖,從古至今沒有像他這樣不備夷滅的。作者也只是說他唯利是圖、狡猾,會被人滅,但並沒有說他是”三姓家奴“,那他的這個稱號是誰喊的呢?可以說就羅貫衝看不慣呂布無情無義,讓張飛喊的。

羅貫衝在《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這一節寫到:”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從此這”三姓家奴“的稱號就成了呂布的別稱。要說這呂布姓呂,為何就成了三姓家奴呢?

這就要說的丁原、董卓這倆人。丁原是幷州集團的統帥,董卓是涼州集團的統帥,丁原一手把呂布提拔起來任丁原的主薄,相當於丁原的秘書長,並認呂布為乾兒子。

大將軍何進為了除掉十常侍,招這些手上有軍權的人入京,但是董卓帶來3000人先於丁原入京,誅殺了十常侍,控制了朝政。但是丁原不滿意且帶的兵馬比董卓要多,這時董卓有些害怕,更是忌憚呂布。

這董卓就以赤兔馬和重金收買呂布,呂布就除掉了丁原,改投董卓門下,認董卓為義父。《三國志·呂布傳》中說“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行止常以布自衛”,這個董卓也是非常愛呂布的,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呂布,後來,呂布為了美女貂蟬,與董卓反目又將董卓給殺了,又認王允為義父。

可見呂布是多麼無恥的小人,就是俗話說:為不熟的狼崽子!不管那個人對他有多好,只要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哪怕是乾爹即使是親爹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才會被羅貫衝寫成三姓家奴。

總結

《三國演義》是羅貫衝老先生極力頌揚仁、義、道、德的書,而劉備、關羽、張飛就是這仁、義、道、德的典範,呂布就成了無情無義的犧牲品,以此,來滿足羅老先生的仁義道德。



 


麇子文史


劉備的奮鬥史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一身顛沛流離,四處寄人籬下,投靠的人比呂布多太多,但名聲也比呂布好太多,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劉備是皇室宗親。


屬於自帶光環的角色,從身份上講除了皇帝,他不管投靠誰,身份都不會低於對方,因此劉備雖然投靠的人多,但是從來沒拜過主公,更別說和呂布一樣四處認乾爹了。正因為劉備都是以類似於客卿的身份存在,因此在打了敗仗另投別家時就算不得背叛,於名聲無損。

2、劉備無害人之心。

劉備每次投靠新的大佬時,都是被打跑的,雖然經常換下家,但劉備未曾害過上家,還經常長途救援,可謂有情有義。加上不曾拜過主公,沒有法理、道德上的約束,這就導致每次失敗後就換人投靠,劉備又韌性特別強,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第一號打不死的小強,一直失敗一直跑路,因此投靠的人特別多。

3、個人品格。

漢末流行清議之風,對個人品行特別看重。劉備仁義之名遠播,處處以仁義行事,而呂布更像一個沒有什麼是非觀念的小孩一樣,毫無情商可言,偏偏這個小孩還武力超強,因此被人利用來利用去,最後搞得自己臭名昭著。

當然名聲好壞也不只看投靠人數多少這一個方面,其他因素還有很多,但不管從哪個方面比較,劉備都比呂布強了太多,最後兩人天差地別也就順理成章了。


讀古今社會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誠摯的邀請。


1 先說呂布這個敗事有餘的傢伙


呂布怎麼得到“三姓家奴”這個稱號的過程,筆者相信大多數讀過演義的人還是瞭解的,不過既然是講史,還是按照《三國志》再嘮叨一遍吧。

呂布起先跟著丁原混,丁原待他也不薄,後來丁原發跡了,呂布如果跟住,也不會混的太差。結果董卓來了,利誘之下呂布倒戈,帶著丁的腦袋歸順董。這是他劣跡斑斑的第一件。


後來董卓頹勢盡顯,又不能滿足呂布之私慾,於是乎受王允的挑撥,殺了董卓,(注:絕不是為了所謂漢室大義剪除國賊,這話說王允還行,呂布不配!),這是第二件


呂布此後被董卓舊部聯合擊破,遂帶領部下逃往關東。先奔袁紹,為袁紹擊破黑山張燕所部。然則袁紹風聞呂布之舊事,遂暗暗將其驅逐(果然名聲臭了,本事再大也長久不得)


自袁紹處被逐出後,呂布又想投奔袁術。不料袁術比他兄弟還刁,直接放話不容納呂。呂無奈,最後到了兗州,和曹操交鋒,先勝後敗。又跑到徐州,和劉備相互角力,直至最後,被曹操絞殺於白門樓。


以上就是呂布短暫的一生。


觀呂布從出現在史書上一直到從史書上消失的經歷,我們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給呂布當主子的,滿足不了他趕不走他的,都會被他幹掉。不當他主子的,無恙。

說明什麼呢,呂布這個人,做一切事情的出發點,便是以滿足私慾和利益最大化為根本標準,“有奶便是娘”。

至於其他的,什麼倫理綱常,什麼道德王法,於呂布而言,都是倆字——放屁。


好,既然你呂布自己都沒臉沒皮突破底線,那麼我們給你加上“三姓家奴”的名號,既能反映你呂布劣跡斑斑的一生,同時也映射出呂布的不要臉。


豈不美哉?


2 反之,我們來看看同樣是“數易其主”的劉備,怎麼得到的風評,就能和呂布的大相徑庭。


劉備可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相比於呂布,他是白手起家吧。


①人格魅力爆表。

竟然能首先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收服了關張這兩個未來的萬人敵兄弟,不管劉備當初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關張此生對劉死心塌地,尤其是關,因此最終成為了忠義無雙的象徵。

筆者不得不感嘆,這劉備,剛一亮相,就不得了。

②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

劉備雖然得了鐵哥們一起打天下,但苦於無背景無勢力無軍師,因此始終不能成為一支獨立的稱雄勢力,出道雖早,卻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寄人籬下。


被袁術虐,被呂布虐,被曹操虐,戰鬥雖多,卻少有勝績。尤其是那一次,劉備受陶謙之求援,帶領公孫瓚(時為其主)撥劃的千餘兵馬去硬剛兵鋒正盛的曹操。可想而知會是什麼結果。


但劉備放棄了麼?

沒有,從第一次打敗仗,到這次,甚至生命的終點,也不輕言放棄。

劉備,就是那個打不死的小強。


③劉備的境界,早已高過了呂布不知幾層。


看過演義的很多人說劉備可真虛偽,造作,怎麼什麼時候都把“百姓”“黎民”掛在嘴上。

看過三國志,你會改變這想法。

看後來劉備當年在長板橋遇險,幾乎走投無路了,連諸葛亮都勸劉備趕緊跑了,劉備怎麼說?他說,我平生以人為本,怎麼能扔下這幾萬百姓自己先跑。於是乎,可想而知……怎一個慘字了得。

那倒回去看呂布之事蹟,可有一字一句提到他體恤部下了?

恕在下孤陋寡聞,未曾聞也。


還有人說劉備不中用還那麼會演戲,那我兩句話懟回去吧。

首先,戲可以演,有能演一輩子的麼?

君子可以裝一時,君子一世非真是而不成。

其次,如果劉備真的是個草包,那為什麼關羽張飛諸葛亮這種人中龍鳳還能對劉備死心塌地不離不棄?

劉備一定有其優秀之處,我們後人看不明白,難道他們看不清楚麼?

上述兩條分論,是將劉備和呂布作了細化對比。最後一條,就是跳出主觀對比看客觀。


3 用“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大歷史觀簡析之。


漢末天下,山河破碎哀鴻遍野,最不缺的就是呂布這種利益燻心而胡作非為的人,最缺的就是劉備這種看上去是偽君子但真正能心懷天下的人。


歷史的車輪一點點走過去,劉備啊應運而生,呂布啊隨風飄散。

此謂“時勢造英雄”。

劉備的所作所為,能不能促進天下早日再歸一,能不能讓百姓萬民早日脫離苦難啊?
答案是肯定的,能。
呂布呢?
答案也肯定,不能。

類比外擴一下,亂世多了劉備曹操這樣的真英雄,便能早一天進入治世;多了呂布董卓這樣的人,便兵連禍結無休止。


以上均為筆者一家之言。


劉備和呂布都換了幾次主子,而結果相差如此之巨大,其中真意,還望諸君詳察。

【完】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劉備投靠的人多,但是沒有喪失自己的原則,而呂布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被人稱為三姓家奴,雖然非常勇猛,但是遭人唾棄!

首先,呂布殺了非常器重自己的丁原

據《三國志》記載,呂布年輕時,非常驍勇善戰。刺史兼騎都尉丁原,非常器重他,任命呂布為主簿。

漢靈帝死後,丁原率部前往洛陽,與何進密謀誅殺宦官,但是何進被宦官所殺。這時,董卓也開進洛陽,準備挑起戰亂,除掉丁原,進而吞併丁原部隊。

因為呂布是丁原的親信,董卓便引誘呂布去殺丁原。呂布背叛了丁原,砍下了丁原的首級獻給董卓,因此被董卓任命為騎都尉,非常寵信他,發誓會永遠像父親對待兒子那樣對待呂布。

其次,呂布又殺了待自己如兒子一般的董卓

董卓常派呂布守衛他的內宮,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侍婢私通,但又時時害怕被董卓發現,總感到惴惴不安。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傳說是呂布戲貂蟬),使董卓很不高興,董卓就隨手拔出手戟投向呂布。呂布敏捷地避開了,並就這件事向董卓道了歉,董卓的怒氣也就平息了。但由於此事,使呂布對董卓暗中產生了怨恨。

在呂布未被丁原重用以前,司徒王允因為呂布是幷州城裡最強壯的人,對他以厚禮相待。呂布懷恨董卓以後,去見了司徒王允,述說了董卓差點殺他的經過。

王允此時正與僕射士孫瑞密謀除掉董卓,因此便讓呂布作內應。呂布剛開始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同意了,並親手殺了董卓。這件事在《董卓傳》中有記載。


呂布又先後投奔王允、袁術、袁紹、劉備等,最後被曹操殺掉

呂布把董卓殺死之後,被王允任命為奮武將軍,授符節指揮軍隊,儀禮比照三司,進而又封為溫侯,與他處理朝中事務。

董卓去世不到兩個月,呂布也被打敗,帶著幾百名隨從出武關,想去投奔袁術。但袁術討厭呂布反覆無常,拒絕接納他。

呂布只得帶著人馬又北上投奔袁紹。袁紹接納了他,並與他一起去常山攻打張燕,大破張燕的軍隊。但是,呂布擊敗張燕後,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加上他手下的將士也時時搶劫、掠奪,袁紹開始疑恨他。呂布也感到袁紹不會重用自己,於是去見了袁紹,請求離開,袁紹同意了。

呂布後來又與張揚聯合,被張邈、陳宮迎進兗州,做兗州牧!再後來,被曹操打敗,又投奔劉備,依附袁術等,直到最後被曹操打敗,給絞死!

由此可見,呂布反覆無常,經常背叛自己的領導,並且手刃領導項上人頭,所以即使在漢末亂世,也無人敢重用他,最後終被曹操處以絞刑,雖空有一身武藝,也留下歷史罵名!

而劉備雖然也多次投奔他人,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擁有自己的理想,終被世人所讚揚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也多次投奔他人,先後投奔過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但是始終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以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自居,所以一直被人敬佩,尊重!終於在群雄逐鹿的漢朝末年,擁有自己的疆域--蜀國!

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討論啊!


讀古今歷史,講管理故事,歡迎大家關注@管理故事會!

管理故事會


呂布三姓家奴這個稱號,出自於演義中張飛之口:

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張飛為什麼會這樣罵?是因為呂布兩次易主,先丁原後董卓。對於呂布頻繁跳槽的行為,劉備同樣不遑多讓。可為什麼沒有人罵劉備,難道是因為劉備沒有像呂布那樣,認老闆為乾爹嗎?當然不是。



接下來我們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屢投他人的劉備沒有揹負像呂布一樣的罵名。

呂布先拜丁原為父,在其麾下效命。既為部下,又為人子,於公於私都應誓死效忠丁原。可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馬,便將他收買過來,他更親手殺死了丁原。就這樣,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跳槽。

董卓的確是個亂臣國賊,天下人皆得而誅之。可他對呂布卻是恩重如山,既收他為義子,又封為溫侯。因而呂布斷不能輕負董卓,至少不能因為一女子便背叛董卓。可他不但負了,反而如當初殺丁原一般,再次將屠刀伸向了董卓。



三國中改換門庭者,又何止呂布劉備,如張遼甘寧也曾數易其主。但誰又像呂布那樣見利忘義,反覆無常,毫無忠義信用可言。這也是他為什麼會被罵三姓家奴的原因。罵的並不是他屢次換主,而是他那顆無信無義之心。

劉備的前期,並不順利,甚至可以用窮困潦倒來形容。因此他四海為家,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劉表,甚至是曹操。



可不管劉備在何人賬下,他的初心始終未改變,他的品格也從來沒改變。也正因為如此,儘管一再走投無路,那些諸侯仍願意接納他。

說到底,呂布是見利忘義之徒,而劉備則是大仁大義之士。雖然同樣是投靠多人,其實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因而呂布會被罵成三姓家奴,劉備則無此稱號。



人品決定一切!這更是白門樓上,為何張遼得生,而呂布殞命的原因。


Ad哥哥


呂布字奉先,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的割據軍閥,其勇力過人,但少智謀。《三國演義》中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

《三國演義》情節,張飛與呂布對陣,罵其為“三姓家奴”,是因呂布本姓呂,早年曾又先後認丁原和董卓為義父,後又親手殺之,實為不忠不孝。

丁原(?-189年),字建陽,東漢末年官拜執金吾,領幷州刺史,其義子呂布勇猛過人。董卓與丁原交戰,派部屬以赤兔馬相贈,誘使呂布將其殺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收義子呂布,後呂布在王允的策動下,將其殺死。

公元199年曹操攻呂布,呂布兵敗被擒。呂布向曹操表示歸降,為其效命。曹操問於劉備,劉備提醒曹操不可忘丁原、董卓的前車之鑑,呂布被殺。

古人崇尚“忠、孝、節、義”,呂布先後背叛主公丁原、董卓為不忠、失節,先後殺義父丁原、董卓為不孝和不義。而劉備則不同,雖先後投靠幾個主公,但沒有認人為父。加之《三國演義》作者,有“擁劉”的思想。所以,呂布就成了”三姓家奴”,劉備則成了“忠厚仁者”。


林城布衣10001


劉備投奔的是誰

劉備投奔的人,正邪好壞,都各有各的說法,沒有一個是公認的惡人。只要投奔曹操後,又利用並背叛了曹操,反過來藉助袁紹的力量去打曹操。

本來這也是不忠不義,類似呂布的無恥行為。但曹操有一部人認為他是漢賊,況且劉備就是打著興復漢室,攘除奸兇的旗號。所以背叛曹操不算汙點,可以接受。

呂布是三姓家奴

說呂布是家奴,有蔑視呂布的意味。

呂布最先是丁原的手下,丁原受何進調遣,進入洛陽後不久,何進被殺,呂布與丁原就失去了靠山。隨即呂布抵擋不住董卓向他的許諾,直白說就是高官厚祿。

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這次背叛,足以說明呂布是小人。再配合董卓對於東漢王朝的所作所為,那就更是助紂為虐,真小人了。董卓幹了些什麼。

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於奸亂宮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這段不翻譯了,怕屏蔽了。

可以說董卓作惡多端,禍害朝廷與百姓,天下人人慾得而誅之。

呂布最後背叛,是因為他與董卓的侍婢那個了,擔心被董卓發現後,董卓會殺了自己。正好王允在招募他,就乾脆聽從王允,反過來先下手為強,殺了董卓。

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倘若呂布是中途覺悟,認識到不能為虎作倀,不能再幫著董卓幹壞事了,然後改投王允,那這三姓家奴的惡名不會掛到他的頭上。

呂布的結局

呂布最後的結局是被曹操下令斬殺。

當時曹操領兵親征呂布,破城後,曹操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把呂布收為己用,呂布畢竟是天下第一猛將。

這時劉備發言了,只說了一句。

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

劉備說曹公您莫非忘記了丁原和董卓的前車之鑑?於是曹操殺呂布,呂布終。


李杜文


這輩子誰還沒個綽號啊,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成家立業,一個人總會有三五個綽號,長的瘦的叫猴子,長的壯的叫老牛,佛系的叫小唐,龜毛的叫阿賤。

三國裡面也有起綽號的習慣,綽號有俗有雅,有褒有貶,褒的都是自己人起的,如許褚叫“虎痴”,諸葛亮叫“臥龍”,郭嘉叫“鬼才”,典韋叫“古之惡來”;也有貶義的,呂布管劉備叫“大耳兒”,管張飛叫“環眼賊”,張飛管呂布叫“三姓家奴”。



呂布這個“三姓家奴”綽號,就是張飛首先叫出來的,張飛聲若巨雷,自帶擴音功能,一嗓子能吼死夏侯傑,震退曹操十萬大軍。他“三姓家奴”這一嗓子喊出去,方圓幾十裡外都能聽見,呂布這個綽號就此一下子“名揚天下”。

三姓家奴這個綽號,硬生生揭了呂布不願被別人看見的傷疤。這也活該!也誰讓他幹了這麼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壞事:先是殺了舊主丁原,認董卓為父;後被司徒王允唆使殺了董卓,歸附袁紹。



在三國背叛舊主投靠新主人十分常見,良禽擇佳木而棲,良臣擇明主而侍,在三國這種無君無父的動盪環境中,無可厚非,無需橫加指責。但呂布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認賊作父,而又親手殺了乾爹。三姓家奴這個綽號,他這輩子是扔不掉了!

劉備呢?其實反覆無常的事做的比呂布還多,先後投靠了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劉璋等等。曹操待他不薄,給了他五萬軍馬打袁術,劉備倒好,直接殺了大將車胄,白得了徐州城和五萬大軍,也難怪後來曹操對劉備恨之入骨。



後來劉備又投靠劉璋。劉璋待他如兄弟,他卻鳩佔鵲巢,硬生生把劉璋打跑了,還佔了人家城池,而且還飲酒慶祝,自得其樂,連軍師龐統都看不過去了,趁酒意說了句:“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意思就是你劉備假仁假義啊,什麼仁義之主,都是裝出來的。

劉備如此不講究,為何不是“三姓家奴”呢?這還得感謝羅貫中啊,羅貫中是尊劉抑曹的,所以把劉備寫成了仁義之君。要是曹操的後人寫《三國演義》,那劉備就是“三姓家奴”了!


一半秋色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討論下,什麼叫“姓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再瞭解下什麼叫認乾兒子,這在古代叫做“契兒”,契,就是一種合同約定,在古時候,認了乾兒子,那麼幹兒子從官方的認定就是跟了乾爹的姓(和現在不同,現在認乾兒子、拜乾爹是一種加固情感的舉動)。

那麼就可以明白,呂布為什麼是“三姓”了,一曰丁原,拜了乾爹之後,呂布實際的官方稱呼得叫“丁布”;

二曰董卓,呂布得為“董布”;

三曰本姓呂。

本來拜乾爹在中國民俗中也正常,但問題在於,呂布先後把丁原、董卓給殺了,這是不忠不義不孝不仁,所以才會有“三姓家奴”的綽號。奴,在古代,等同於奴隸,是沒有人權的低賤的人;家奴,是侍候主子的奴隸(也稱奴才)。這裡主要是對呂布的蔑視。

這話原出於張飛之口,張飛市井出身,這樣罵呂布,很正常。

回頭再看劉備,劉備是創業者,從編草鞋的小商販開始,白手起家,投靠過很多個老闆,但從未拜過乾爹。這就像現在職場跳槽一樣,和“姓氏”“血緣”沒有半毛錢關係。職場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如果劉備和“家奴”二字也是隔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所以,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雖然是鄙視的眼神,但也是正解,連呂布都不能不承認,雖然每次都大怒,但是事實;

拿劉備來比,對阿斗爹不公平,人家是換工作而已,而且,僅此而已!


漿糊遊蝦


為何?

原因一:成王敗寇。劉備最終三分天下佔得其一,且歷經艱辛創出來的。呂布卻是階下囚,稱霸路上過早翻車。

原因二:羅貫中《三國演義》本是尊劉抑曹,恨不得把劉備寫的美出花來,怎會添加一絲貶嘲。連劉備入川,奪了同宗之地,都寫的順天順地似的。

原因三:劉備處世行事,絕有自己的分寸、志向。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劉備, 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 , 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這句話背後有什麼深意說明呢?

劉備前期東投西奔,心志匡扶漢室,骨子裡有一股執著的勁兒,表現在氣質上,就會給人一種只願做人主,不願為人臣的氣感。說好聽的是矢志不渝,說俗的就是野心不小。

劉備相繼投附過曹操、袁紹、劉表。此三人都未對劉備視做小弟,輕於禮節。說明劉備內心強大,處事不卑不亢,德行上能為上,讓暫做大哥的曹、袁、劉都不敢小覷,在驅使運用上有顧慮,達不到信賴性、隨意性。

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這麼一種人,有能力有人緣,給人一種氣場,不願屈於人下、甘心當副手的人。這種人要麼憑實幹出人頭地,要麼處處受打壓,少有人重用。

倘使劉備投靠了他人,卑躬示忠,甘做跟隨,那也就不是後來終得成王的劉備了。

而呂布其人,是認人家為乾爹,是充當馬前足,貪圖利益的成分太明顯。可以說,起先的他並無大志,唯性情而任性前行。後來或許是閱歷不斷成長,又看到天下大亂,自己又有兩下了,才有了圖霸割據之心。這點上,比不上劉備的初心與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