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墨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重要的學派之一,在當時和儒家一起並稱為先秦時代的兩大“顯學”,有“非儒即墨”之說。墨家因創始人是墨翟,世稱墨子,故而這一學派被稱為墨家學派。墨學是戰國時期秦國的顯學,擁有相當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墨家學者早在秦獻公時期就來到秦國,得到重用並逐漸發展出秦墨學,在秦統一進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在關於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思想原因中,很多學者們多從法家、儒家等角度加以探討,而相對忽視了秦墨學。但墨學對秦國統一天下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墨家概說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說: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採椽,是以貴儉;……,而不知別親疏。

因此說墨家出自清廟之守,即巫祝,巫祝是管理廟中事物,演習郊祀或其他祭祀禮儀的人,也有說墨家出於武士。

其實,墨家主要來源於社會中、下層手工業者,墨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代表了“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淮南子·要略》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可見墨家是從儒家分出來的,但墨家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

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墨家不僅是一個思想學派,還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民間團體。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為“巨(鉅)子”。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去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

墨家講究“任俠”,功成不受賞,施恩不圖報,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俠肝義膽。墨家尤重艱苦實踐,以自苦勵志。“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以裘褐為衣,以跂(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是墨家的真實寫照。

墨家紀律嚴明,相傳墨家的法規中,墨家之人殺人會處以死刑,墨家傷人則處以刑罰。墨子教授弟子時,讓學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因而形成了墨子弟子中“談辯”“說書”“從事”三大派別。墨子死後,墨家分為三支,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

相里氏近於秦,是西方之墨,多為“從事”之徒;“五侯之徒”當在伍子胥之後,居齊,為東方之墨,多授徒講學之人;鄧陵子等無疑是南方之墨,重於談辯。

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二、墨學在秦國的發展及其影響

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墨學並非只有“從事者”一派。關於墨學在戰國中後期的發展,《莊子·天下》、《韓非子·顯學》等文獻早有提及。

其實,在不同的時期階段,墨學不可能正好就是三派,也不可能在某個地域只發展墨學某個方面。個人認為,戰國中後期秦國的墨學不僅有“從事者”,還有“說書者”“談辯者”。這些墨者對秦統一進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活躍在秦國的墨者不僅學派眾多,並且擁有相當重要的社會影響力。墨家自秦國朝廷公開宣揚並執行墨傢俬法,也未見任何反對之聲,亦可見墨家與秦國統治階層有關係之密切。因此秦國的西方之墨,也吸引了其它墨家流派西行入秦。秦國墨學中“從事者”對提升秦國軍事能力有直接幫助。

關於他們的軍事防禦活動和貢獻,在《墨子》城守諸篇中有詳細記載。這些篇章被確認為戰國中晚期的秦墨者所作,並在雲夢秦簡裡得到了有力印證。“說書者”在秦國宣揚墨子思想,在秦國的軍事防禦、制度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墨子的思想被後人概括為“墨子十論”: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

其中,兼愛、非攻思想學說轉化為秦國積極防禦、主張偃兵的外交策略;尚賢、尚同思想對秦獻公、商鞅變法的軍功爵制、什伍連坐制產生了深刻影響。即便是墨學中“談辯之士”也來到秦國併產生影響。《呂氏春秋·去宥》記載,東方有一位墨家“辯者”的代表,被時人尊稱為謝子,他也來到秦國,秦惠文王與之見面。

其一、尚賢思想對秦國的影響

墨家認為,國家要得到有效的治理,必須依賴賢士。有了賢士以後為了讓他們為國效力,要“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自任用賢士的時候,不分地位,不論貧富、不論血緣,只論本人是否具備才能以及取得的成績,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賢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幫助國君更好的治理國家。

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秦國從秦穆公時期就開始注重招攬他國的賢士,例如百里奚、由余、邳豹、蹇叔等,就來自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身份。他們在本國都屬於失敗者,才華也被埋沒,只有在秦國,在秦穆公的信任、支持下,他們的能力才得到充分發揮。他們齊心協力輔助秦穆公開疆拓土,稱霸西戎,在東方也取得一定的政治話語權和政治影響力。

秦孝公時期,為了能讓國家富強,更是向各國廣泛發佈招賢令,吸引魏國的衛鞅西行。衛鞅在秦國開始了變法,制定了變法條令,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並且收復了河西地,最終使得秦國,在與魏國的戰爭中贏得了主動權。之後又將尚賢的思想,通過法令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了一種制度。

由於秦國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傳統,所以墨家的“尚賢”思想,也易於得到秦國統治階層的認同和支持,並在政治上得到貫徹實施。在受到墨家影響最大的秦惠文王時期,秦國面臨著“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諸侯之卒,十倍於秦”的艱難時局。為了打破這一僵局,秦惠文王任命異母弟樗裡子領兵攻趙、攻楚,取得漢中,樗裡子因軍功被封為嚴君。

並積極招納六國賢人,魏人張儀在秦惠文王的信任和支持下,破除了六國合縱且讓各國分別與秦國結盟,仰秦之鼻息。同時任命軍事家司馬錯攻佔巴蜀,自此秦國富甲天下,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秦國開疆拓土、統一天下的過程,也是墨家尚賢主張被應用到政治實踐並取得成效的過程。

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其二、尚同思想對秦國的影響。

墨家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沒有行政長官管理,沒有上下統一的思想認識。要治理好天下,就要設立天子、三公、諸侯、鄉長、里長等不同等級的官員管理百姓。同時,各級官員要將自己的思想意志,與天子的思想意志相統一。要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

只有舉國上下達成統一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範,才能確保國家政策得到高效深入和實施,才能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在百家爭鳴、學術自由的戰國時期,秦國對思想的控制在各國之中最嚴格。在商鞅變法時期,他認為百姓不應該隨便議論法令。只要法令已經制定,無論是說法令好壞都是不被允許的,這種強硬的態度有助於統一輿論。

墨家的尚同理論強調通過統一思想認識,形成統一的社會意識和觀念。確保國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集中統一,從而實現和平。秦國統治者將這一理論付諸實踐,以“商君之法”作為天子的思想意志,設置官吏積極宣傳,使其深入民間,形成了統一的國家意志和行為規範。

其三、非攻思想對秦國的影響

墨家反對戰爭,但是他們反對的是“強凌弱,眾暴寡”的不義戰爭,對於討伐桀、紂之類禍國殃民的暴君,他們非常贊成,並將這一類戰爭命名為“誅”。秦國對於戰爭的目的,也有以上的觀點,秦國在戰國時期頻頻發動戰爭,但在開戰前,也會找一些冠冕堂皇的開戰理由,佔據大義名分,做到師出有名。

淺談墨家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秦國產生的影響

但總的來說,戰國晚期的戰爭大多數是由秦國主動發起的。即便可以說出各種緣由,但其實質並不總是如此。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史料上沒有記載任何墨家弟子阻止戰爭的記錄呢?其原因,也可能一則是戰國晚期的局面,墨家後學對於墨子“非攻”觀點的理解有所變化。秦國的墨者在秦國社會長期磨合中,到了此時,對“非攻”的理解可能更側重於“義戰”注重戰爭效果。從戰爭的結果看,秦國對被佔領地區的管理應該是卓有成效、深得人心的。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作為一個堅定的實用主義學派,墨家或許希望通過與秦國的合作,實現自己的思想主張。而墨家尚賢、尚同等主張在秦國由理論變為實踐,也讓墨家學者看到“非攻”成為現實的曙光。

三、總結

總之,墨家“尚賢”學說與秦國招賢傳統一拍即合,從理論上、實踐上徹底打破了等級觀念和親親觀念。秦國由弱變強的發展史,為“尚賢”學說提交了一份不容反駁的論據。“尚同”學說從理論上闡述了思想統一的途徑,秦國憑藉“商君之法”統一了國內思想。

人民各司其業,社會安寧,國家穩定。非攻學說中對於“誅暴”的贊同,讓秦國慣於在開戰前尋找戰爭緣由,佔據大義高地。

戰後對於被佔領地區卓有成效的管理,也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客觀上達到了墨家“非戰”學說的目的。當下,墨學研究重新啟動與深化,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墨家思想在當下仍具有極大的影響與意義,墨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有價值的成分之一,未來必定將以其自身獨有的價值和普世價值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