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要玉石俱焚?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前,日本为何不肯投降?

伪装-嘴角轻蔑的伤


1945年8月6日日本当地时间上午八时十五分,广岛上空出现极其耀眼的白光,随后即是震耳欲聋的响声,历史上第一颗运用军事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7万人当场死亡,10多万人受辐射影响也相继出现疾病,辐射导致的遗传病也在下一代中表现出来,至少20万人因“小男孩”而死亡。

日本面对如此重创,不仅不投降,还拒绝《波茨坦公告》甚至发出“战至最后一人”的宣言。事实上尽管在1945年日本受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反击而节节败退,但是日本拥有的兵力仍然多达520多万,其中驻本土兵员就多达240万,而美国总司令部预计如果不使用原子弹而进行本土登陆作战,美国至少出动50个师付出50万人的代价。

日本当时在太平洋节节败退,也早已打算进行本土作战,动员男女老少进行作战,训练妇女使用枪械,并且进行洗脑教育打出为国家”玉碎“的口号。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军国主义充斥在日本各个阶层,全国上下统一对外准备抵御美国。

为什么日本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胖子”的轰炸后宣布投降?美国在广岛扔下“小男孩”之后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各地将会受到和广岛相同的袭击,而当时美国手上仅有以钚为原料的原子弹“胖子”。在得到日本的无声回应之后,美国向长崎扔下了“胖子”。在这时日本大本营才被震惊,他们害怕相同的攻击不断出现,最终蔓延到东京,并且苏联此时也对日宣战,双重压力下日本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其实美国司令部打算着如果2颗原子弹并不能迫使日本投降,就启动“奥林匹克计划”利用围而不攻,压缩日本粮食,使日本出现严重饥荒,这一计划预计会导致1000万日本人饿死。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在投放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不发出投降呢?一方面和日本的性格有关,不见黄河不落泪,认为自己还存在扭转局势的胜算,对反击还存在一丝幻想,甚至希望苏联可以来解救他们。

但是令日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美国已经成功制造出了第三颗原子弹,在第一颗成功引爆以后,第二颗继续向广岛发射原子弹,第三颗则投投向了长崎。

当时日本在遭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日本政府竟然对群众说只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但随后的第二颗原子弹,让日本百口莫辩。

正如美国高层所料,日本此时已经耗光了所有石油,没有油,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基本报废,战场上的神风特攻队就是因为石油不够,只能提供单程。日本政府官员都改坐了马车,没有石油,日本已经完全成了手无寸铁,束手待毙的对手了,即便日本搞来石油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但海军打没了,陆军精英基本在中国战场报废了,现在的军队战斗力已经急速下降。

在中国,日军刚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湘西惨败,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但杜鲁门考虑的是再等下去的话一旦苏联参战战后格局就不再是美军能把控的了,美国决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原子弹用于实战,在苏联没有出军之前逼迫日军投降。

8月6日清晨,3架美军B-29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提尼安岛起飞一路飞向广岛,9点14分17秒,美军飞机到达广岛市中心上空投掷原子弹的装置正式启动,两分钟后广岛这座城市,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直到几个小时后东京才收到了幸存者发出的第一封电报“有两架敌人轰炸机,投下了特殊炸弹,广岛市已彻底毁灭,恐怕有17万人死亡”。

日本政府起先不相信美军有原子弹,他们派出专家到广岛考察,但三天后另一座城市长崎也在一瞬间化为了灰烬,而到达目的地的专家们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这两座城市的中年男子多数都被军国主义送上了战场,留在城市里的几乎全是老弱妇孺,而现在留在城市里的只有死亡和垂死的人们。

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原子弹的爆炸对日本裕仁天皇触动不是很大,事实证明,裕仁天皇也是在原子弹爆炸接近半个月后,才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那么裕仁在考虑什么,他为什么不立马投降,他在等待什么?

与人们想的不一样,作为日本最高领导人的裕仁,在日本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想到的不是国家,也不是他的人民,更不是民族的明天,而是他自己,他自己的个人私利,他自己的天皇位置。

裕仁天皇派出密使,分别找苏联和中国谈判调停,也向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进行多次私下非官方的表态,裕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美国及其盟军,答应保留天皇体制,保留他的天皇位置,保留日本天皇家族的三大神器:八尺镜、琼勾玉、草雉剑,才会考虑投降。

尤其是在和我国谈判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向盟军转达保留天皇的信息,于是日本天皇一直在等待,直到得到了盟军的明确回复,日本天皇才决定投降的,作为日本的最高领导人,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如此冷血,人民百姓在前线流血牺牲,而对于他念念不忘的只是一己私利,对这样的行为,小编只想说两个字:我呸。


大河邵占坤


核武器的威力,很多时候是被大家高估了,而原子弹在二战时候的作用,也是被严重高估了。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原子弹勉强能排到第三位,实际上是应该排在第四位。

遭到原子弹的轰炸,广岛当天死亡的人数是4.5万,长崎当天死亡2.2万人,两个城市总共死亡6.7万人。后来又陆续死了一些人,但后续的死人只是一种人道性质的统计,对于战争的走势没有任何的影响。

两颗原子弹直接杀死了日本6.7万人,而在前期对东京的轰炸中,日本就已经死了十多万人。美军燃烧弹造成的伤亡要远远大于原子弹。东京死了十多万人,日本都没张罗投降,又怎么会因为广岛、长崎死了六七万人就投降了呢?而且这六七万人主要是平民,老弱病残,这个损失和太平洋上死的55万精锐部队比起来,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

原子弹想影响战争走势,那还得再加个零,怎么也得炸死70万日本土居民,而即便是70万老百姓,也不过是日本总人口的不到百分之一。在战争中,70万平民的分量应该相当于3万军队。对于统治者而言,他们心疼的并不是广岛、长崎死的老百姓,主要是心疼城里的工厂......

原子弹的作用被高估了。日本投降还是不投降,这里面有原子弹的因素,但很少。

所以这件事咱们还得从事情的开始:偷袭珍珠港,谈起。

日本偷袭珍珠港,主动挑战美国,被称为是一场“赌国运”的战争。但是,他们赌的并不是能打赢美国,他们赌的是:美国挨了打,不还手。

日本人也不傻,明治维新开始,他们和西方的交流很丰富,美国什么实力,他们完全清楚。美国如果是全国动员,玩命的和日本打,日本是必输无疑,这个日本人自己清楚。双方都放开手脚的打,肯定打不过美国。日本赌的是美国放不开手脚。

日本人赌美国挨了打以后不会还手,会主动的退出亚太,把地盘让给日本。

现在我们看,日本人这还是傻呀,怎么能赌美国不还手呢?这在当时其实也不算太傻,因为当时的美国并没有现在这么霸道。二战以前的美国,在列强中,那还是最为“温和”的。而且珍珠港以前,美国一直奉行的是孤立主义,闷声发大财,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好战。

所以日本是赌打了美国以后,美国人会认为参战玩命不划算,然后就会接受日本的“和平协议”,大家继续做买卖。

然而,他赌输了。

当美国遭到偷袭,群情激奋,向日本宣战的时候,这场战争的胜负就分出来了。美国对日本宣战,这时候,日本已经赌输了。并不是后来在太平洋战败的时候才输的。而这个局面连蒋委员长都看出来了,立即对日宣战,这才彻底关闭了跟日本讲价的大门。918到珍珠港,将近10年,才对日宣战。因为蒋委员长也明白,只要美国参战,日本必输无疑。这道理委员长明白,日本人自己也明白。但他们自己肯定是还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在战场上还可以争取一下。

奇迹没有出现。

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战争中就很少有奇迹出现了。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钢铁。东方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根本就不管用了。你家有1000辆坦克,我家有10000辆坦克,我推过去就完事了,什么计谋都白扯。

美国群情激奋,上下一心,对日宣战。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火、军舰,老百姓参军,这时候日本就输了。

到了中途岛海战、马里亚纳海战、硫磺岛、轰炸东京的时候,战场上的胜负也已经决出来了。美国宣战,日本必败,宣布死刑。太平洋战争中后期,属于宣布了结果:日本是彻底败了,死刑都执行完了。

在扔原子弹之前很早的时间里,日本已经战败了。日本人自己明白,他们之所以还在坚持,并不是什么玉碎计划,准备跟美军本土决战,而是他们还有另外的一丝希望:苏联的调停。

诺门坎战役,日本吃了亏,从此对苏联一直是心存畏惧。后来日本也和苏联签署了友好条约。日本跟美国开打以后,那是极其的珍视这份和苏联的“友谊”,极力的维护和苏联的友好关系。而苏联也在跟德国作战,不希望远东出事,所以这俩出了名不讲信用的鸡贼反倒把日苏友好条约坚持的很彻底。

在欧洲,苏联越打越强,也已经胜券在握。成为一方霸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苏联和美国也是盟友。所以日本是期望苏联在结束对德战争以后,会出来调停日美战争,让日本能比较体面的退下来。日本的算盘是他跟苏联有和约,如果苏联帮他,保住他不被美国占领,然后他也会反过来帮苏联对抗美国。

所以说这个事也是天佑中华,如果当年苏联接受了日本的意见,联日抗美,那估计现在东北就是满洲国了。苏联、蒙古、满洲、日本连成一线......

然而,日本又赌输了。

斯大林坚持到了日苏条约到期,这是他的政治生涯里,难得的一次守约。但和约日子一过,150万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横扫70万日本关东军,日本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

原子弹,只是这期间的一个点缀。70万关东军的损失,是广岛、长崎几万老百姓远远无法比拟的。而苏联对日宣战的同时,中国的军民在全国各地也趁机对日军发起了全面反击,非常积极,热情,日本分散在中国各地的部队立即陷入困境,这个情况对日本造成的冲击都要高于原子弹。也就是我开头说的,原子弹的作用应该排在第四位。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日本必输,日本人自己明白。

中途岛海战以后,日本已经输了,日本人自己也明白。

但日本的高层是希望苏联能救他。结果坚持到最后,斯大林拎着大铁锤直接砸了过来。不但是斯大林救他的希望破灭了,而且在陆地,又多了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对手。到了1945年,日军在地面,不要说战胜苏联红军,就是想稍微拦阻一下,降低一下苏军的突击速度,都是做不到。这日本才彻底放弃了抵抗,选择了投降。纠结期间,挨了两颗原子弹,以及中国的反攻。


锐度何老师


首先,日本在用疯狂作为最后的武器。

当时军国主义的日本信仰武士道精神,不鼓励投降,而鼓励“光荣战死”。在二战末期,日本甚至提出了“一亿玉碎”计划,是指当时日本有一亿国民,“一亿玉碎”就是日本国民全部战死的意思。当时日本的神风特攻队、自杀式潜艇袭击、包括普通军民都配备手榴弹,以实行至少1:1杀伤敌人的战术。当时的塞班岛和硫磺岛战役表明,即使装备优良的美国大兵,面对日本疯狂的武士道精神,也付出了近乎1:1的伤亡率。这样算来,要攻破日本本土,美国至少要付出100万人伤亡率。让已到胜利阶段的美国,在远东地区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代价,这是绝对无法承受的。


其次,地理环境让日本心存侥幸。

从古至今,历史上被海环绕的国家都具有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如果敌方发起进攻,需要巨大的海军和后勤投入,例如二战时德国发起闪电战,欧洲沦陷,只有英国得以保全。同样,美国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也需要筹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因此,日本认为美国不会轻易发起进攻,日本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最后,不投降是因为日本对原子弹的无知。

美国投放原子弹之前,曾在日本大量发布传单,并在传单上标明,将会在以下几个城市中投放原子弹,希望日本人赶快投降或者迅速离开,当时日本已经处于美军燃烧弹的连续轰炸中,所以他们以为,原子弹只不过是威力更大的燃烧弹,因此日本并没有及时做出反应投降。


当时的日本早已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日军的零式战机爬升高度为4200米,而美国B29轰炸机的爬升高度为1万米,日军战机根本无法对美军轰炸机行拦截。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投放在广岛后,日军还在猜测,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美国是不是只有一颗?军方分析,再造一颗,美国至少需要一年,所以他们仍未决定投降,并对外宣称,是一颗陨石落到了广岛。


8月8日,苏联出兵东北,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投放到了长崎。在这样绝对压倒性、毁灭性的力量面前,武士道精神毫无用处,日本人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力量的渺小。如果继续抵抗,东京和京都再挨上两颗原子弹,日本必将亡国,天皇也将不复存在。于是,惊慌绝望的日本终于宣布投降。



旅行和读书


在日薄西山之时,日本法西斯仍然不肯承认自己的末日,所以他们进行了最后的抵抗,比如牛岛满等将领鼓吹的玉碎决战,这种战略希望通过以命换命的方式,让美军在巨大的伤亡面前低头,继而为日本获得谈判桌上“停战”的资本。

结果呢,冲绳战役、硫磺岛等确实达到了日本“大量杀伤美国人”的战术目的,将美军打得血流漂杵,但结果却并不像日本人所想的那样,盟军直接通过《波茨坦公告》对日进行了通牒,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公告》明确的表达了要遵从《开罗宣言》的精神,日本投降后将被解除武装并审判战犯,连带着涉及军工的工业也将被取缔,现政府将被推翻,以新的和平责任政府担当事物,日本的主权将仅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等几个大岛和盟军指定岛屿。

通告一发,日本举国哗然,但因为日本政府长年的媒体偏向性报道,许多日本人根本不认为自己的国家会输,在他们印象里,战争虽然很艰苦,日军却一直在胜利,怎么会突然之间就被它人逼着“无条件投降”呢?战争什么时候打到这个份儿上了?中国不是还有军队吗?东南亚不是还有军队吗?

而日本政府却是另一番景象,军方不愿意自己就此歇菜,但又没信心遏制美国,因此他们放弃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政府要职,让其他派系的人上去顶缸;比如军人首相小矶国昭辞职,换上了亲皇又赞成投降的海军系首相铃木贯太郎。自知死路难逃的日本陆军高级将领撺掇着天皇与国同休,因为美国人要是打上来了,那么“国本”自是难保,日本的天皇制度也就终结了。

“国本”也是日本天皇派最担忧的地方,他们十分恐惧美军将日本彻底翻个底朝天,同时还会将他们这些战犯挂起来审判,乃至取缔天皇制的法理存在。所以,当时的裕仁天皇尽管一方面怕的要死,与亲美派的前首相米内光政走得极近,另一方面又视阿南惟几等准备“决死尽忠”的军方将领为心腹。

说白了,裕仁天皇早已存了投降的心思,只是他不愿放弃天皇制度,所以拿走投无路的军人们当押阵的本钱利用。军人们又借政府将老百姓捆绑在一起,号召为了天皇和皇国,要“一亿人玉碎”。

这种高层举棋不定的态度无疑会带来进一步的混乱,以至于《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对日发布后,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采取了一种很令人无语的应对方法——“默杀”,解释过来就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铃木贯太郎原话是这样的:“我认为,那份公告只是《开罗宣言》的翻版而已,所以政府认为其并不值得重视,故对其置之不理。我国会坚决的完成战争。”

也正是因为这个“默杀”,为日本带去了两颗原子弹的灾祸,杜鲁门政府经过一番斟酌和内部争论,最终认为这个时候启用原子弹,是符合美国现任总统班子以及国家战略利益的,所以毫不犹豫的对日本进行了核轰炸。

并且基于保密的需求,投送在广岛的原子弹并未进行任何提前预警,因为当时的美军自己心里也没底,马歇尔参谋长和史汀生都认为应该保守秘密,否则如果让日军知道有“超级炸弹”将轰炸他们,保不准会用自杀飞机进行提前袭击。或者原子弹投放出现故障,武器会被有准备的日本人夺走。

就这样,广岛原子弹在美军有计划的准备下,“轰”的一声炸开了。然而后来证实美国人是想多了,因为这颗超级炸弹根本超出了日本人的理解范围。日本政府为了让人民继续当炮灰,也封锁和误导了这些消息,比如他们对国民解释,这是一颗“天外陨石来袭”,并不是盟军的武器。

当时的日本老百姓也懒得再多想,战争打到这个份儿上,人们已经不会为一颗“超级爆弹”所动容了,李梅此前进行的大规模燃烧弹攻击,早将日本烧成了一片焦土,伤亡大大超过原子弹。所以第二颗长崎原子弹在投放前洒下的传单,也根本没得到日本人的重视,或者说,他们无所谓了。

可笑的是,认识到原子弹威力的日本政府,这会儿又愿意投降了,因为苏联红军已经开始进攻日军,势如破竹。而美国人也表示可以暂时不动日本的“国本”,这令裕仁天皇横下一条心与军人们决裂,他决定对盟军无条件投降。

为此,不肯服输的军人们当夜还企图搞一次挟持天皇的政变,但最终这场无意义的行动还是被挫败了,阿南惟几剖腹自杀,死前高喊着:“诸君一定要诛杀米内这个国贼啊!”像他这样自杀的军人非常多。

实际上日本坚决不肯投降,与苏联也有很大的关系,苏联在二战时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日本不打苏联,苏联也不动日本,双方合作开采萨哈林油田,苏联撤走对中国的军援,日本也不再动苏联一根寒毛。所以长期以来日苏关系处于比较平缓的状态,日本在战争末期一直希望通过苏联来帮忙与美国牵线,以求一定程度维护住既得利益,甚至希望拿中国的土地与苏联交换,让苏联帮助日本。

直到第二颗原子弹轰炸前,日本都把苏联当做救命稻草,并且日本人敏锐的察觉到了美苏的日渐不和,他们认为美苏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发生摩擦,这可以成为日本站队的机会,所以竭尽全力的拖延时间。然而,斯大林将所有的与日本通讯文件都送给了美国,日本人的态度美国人掌握的一清二楚。

说到底,日本就是死不甘心,不见棺材不落泪。


王司徒军武百科


1945年8月6日日本当地时间上午八时十五分,广岛上空出现极其耀眼的白光,随后即是震耳欲聋的响声,历史上第一颗运用军事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7万人当场死亡,10多万人受辐射影响也相继出现疾病,辐射导致的遗传病也在下一代中表现出来,至少20万人因“小男孩”而死亡。

日本面对如此重创,不仅不投降,还拒绝《波茨坦公告》甚至发出“战至最后一人”的宣言。事实上尽管在1945年日本受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反击而节节败退,但是日本拥有的兵力仍然多达520多万,其中驻本土兵员就多达240万,而美国总司令部预计如果不使用原子弹而进行本土登陆作战,美国至少出动50个师付出50万人的代价。

日本当时在太平洋节节败退,也早已打算进行本土作战,动员男女老少进行作战,训练妇女使用枪械,并且进行洗脑教育打出为国家”玉碎“的口号。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军国主义充斥在日本各个阶层,全国上下统一对外准备抵御美国。

为什么日本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胖子”的轰炸后宣布投降?美国在广岛扔下“小男孩”之后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各地将会受到和广岛相同的袭击,而当时美国手上仅有以钚为原料的原子弹“胖子”。在得到日本的无声回应之后,美国向长崎扔下了“胖子”。在这时日本大本营才被震惊,他们害怕相同的攻击不断出现,最终蔓延到东京,并且苏联此时也对日宣战,双重压力下日本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其实美国司令部打算着如果2颗原子弹并不能迫使日本投降,就启动“奥林匹克计划”利用围而不攻,压缩日本粮食,使日本出现严重饥荒,这一计划预计会导致1000万日本人饿死。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在投放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不发出投降呢?一方面和日本的性格有关,不见黄河不落泪,认为自己还存在扭转局势的胜算,对反击还存在一丝幻想,甚至希望苏联可以来解救他们。

但是令日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美国已经成功制造出了第三颗原子弹,在第一颗成功引爆以后,第二颗继续向广岛发射原子弹,第三颗则投投向了长崎。

当时日本在遭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日本政府竟然对群众说只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但随后的第二颗原子弹,让日本百口莫辩。

正如美国高层所料,日本此时已经耗光了所有石油,没有油,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基本报废,战场上的神风特攻队就是因为石油不够,只能提供单程。日本政府官员都改坐了马车,没有石油,日本已经完全成了手无寸铁,束手待毙的对手了,即便日本搞来石油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但海军打没了,陆军精英基本在中国战场报废了,现在的军队战斗力已经急速下降。

在中国,日军刚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湘西惨败,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但杜鲁门考虑的是再等下去的话一旦苏联参战战后格局就不再是美军能把控的了,美国决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原子弹用于实战,在苏联没有出军之前逼迫日军投降。

8月6日清晨,3架美军B-29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提尼安岛起飞一路飞向广岛,9点14分17秒,美军飞机到达广岛市中心上空投掷原子弹的装置正式启动,两分钟后广岛这座城市,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直到几个小时后东京才收到了幸存者发出的第一封电报“有两架敌人轰炸机,投下了特殊炸弹,广岛市已彻底毁灭,恐怕有17万人死亡”。

日本政府起先不相信美军有原子弹,他们派出专家到广岛考察,但三天后另一座城市长崎也在一瞬间化为了灰烬,而到达目的地的专家们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这两座城市的中年男子多数都被军国主义送上了战场,留在城市里的几乎全是老弱妇孺,而现在留在城市里的只有死亡和垂死的人们。

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原子弹的爆炸对日本裕仁天皇触动不是很大,事实证明,裕仁天皇也是在原子弹爆炸接近半个月后,才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那么裕仁在考虑什么,他为什么不立马投降,他在等待什么?

与人们想的不一样,作为日本最高领导人的裕仁,在日本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想到的不是国家,也不是他的人民,更不是民族的明天,而是他自己,他自己的个人私利,他自己的天皇位置。

裕仁天皇派出密使,分别找苏联和中国谈判调停,也向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进行多次私下非官方的表态,裕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美国及其盟军,答应保留天皇体制,保留他的天皇位置,保留日本天皇家族的三大神器:八尺镜、琼勾玉、草雉剑,才会考虑投降。

尤其是在和我国谈判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向盟军转达保留天皇的信息,于是日本天皇一直在等待,直到得到了盟军的明确回复,日本天皇才决定投降的,作为日本的最高领导人,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如此冷血,人民百姓在前线流血牺牲,而对于他念念不忘的只是一己私利。


站在风口的兔子


先说一个故事吧,黑泽明讲过一个故事。日本战败前,军部号称一亿玉碎,把枪发给民众,组织民众去海滩适合登陆的地方抵抗美国登陆,每个人拿着枪看上去都慷慨激昂的,到了海滩等待美军登陆突然听到天皇玉音投降了,不打了,回家了。绝大多数人都如释重负,欢天喜地。黑泽明自己回忆,从此他对人性以及日本国民的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就是日本国民的性格,大家都说要玉碎,谁都不敢公开说投降。你敢公开说,那就是懦夫,奸细。天皇说了,好了,投降的责任天皇去背,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回家了。


海上之狐


对于原子弹,二战时,全世界的人都陌生,稀罕。日本也未领会当时美国的国会声明。只有五六十年代后,才对原子弹的威为有所了解。当时日本主战派和投降派各执一词,有的想苏联调停。当时美国强大的军力已经封锁整个日本,并布雷。冲绳岛战,让美军见识了日军的厉害,灭亡前驱使冲绳岛学生人员从悬崖跳海。一个投掷原子弹以后,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夜的故事,你就明白了。当44岁的天皇裕仁准备宣读停战诏书,记住,停战,不是投降诏书。停战诏书的录音带已录好,准备次日中午播放,在日本国防部。面对复杂形势,有人招录音带藏于旧报纸下面。主战派一行30多人气势汹汹闯入国防部,枪杀了一个将军,并想刺杀天皇。到处搜索录音带,然而整栋楼,难找,最后,警卫部队平息了叛乱,第二天,8月15日中午,当天皇裕仁的停战诏书在广播里想起时,一大批军官在皇宫对面广场剖腹,无数的人伏在地上,倾听天皇的声音!


丫AkE


美国在投放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日本为啥不发出投降呢?一方面和日本的性格有关,不见黄河不落泪,认为自己还存在扭转局势的胜算,对反击还存在一丝幻想,甚至希望苏联可以来解救他们。这充分说明了终极梦想“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不死。


星月890


誓不投降的是军部的极端分子,尤其是陆军,因为海军已经拼光了。但天皇和文职人员以及军部对世界大势做出明智分析的高官,最终做出了理智的选择,让一亿玉碎没有成为事实。


许国生123


其实是个伪命题,鬼子高层嘴上说“一亿愚碎”,其实不过是想争取体面的投降条件而已。就是没有原子弹,当败局已定,美军登陆打得鬼子焦头烂额伤亡惨重以后,舔皇最终也会下令无条件投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