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中國快遞出海的挑戰與發展策略探討

編者按:近年來,中國快遞物流各路領軍企業蓄勢已發,加速“出海”節奏,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把“中國速度”帶往海外。在快速發展的當下,中國快遞出海面臨著哪些挑戰?該如何迅速發展?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曾浩先生認為,中國快遞是郵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出海有利於構建面向全球的寄遞服務網絡,提升國內和國際寄遞服務水平,同樣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與未來的發展策略實施。全文精彩,敬請關注。

郵政體系是國家戰略性的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作為郵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快遞在服務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但是在國際上,中國快遞的基礎作用發揮尚存不足,中國快遞亟待加快出海。

一、快遞出海的戰略意義

“傳郵萬里,國脈所繫。”周恩來總理將“傳郵”上升到“國脈”的高度。這是因為郵驛作為國家的信息、資金和貨物傳輸系統,猶如國之血脈,至關重要。以“古絲綢之路”為例,這不僅僅是一條商旅來往於途的商道,更是一條中國曆代王朝精心衛護的西進戍邊物資運輸通道和信使奔馳、驛傳通達的郵路。進入二十一世紀,包括快遞在內的郵政業依然是有效的信息流、資金流和貨物流的傳輸系統,依然是國之血脈,其通政、通商、通民功能和在國際上互聯互通的橋樑紐帶戰略作用不容低估。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家戰略穩步推進,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各行各業發展開闢了新天地。作為國家戰略性的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出海有利於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促進快遞企業加快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有利於構建面向全球的寄遞服務網絡,提升國內和國際寄遞服務水平,促進國際貿易合作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促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增進各國人民福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快遞出海面臨著挑戰

(一)國際業務的規模效應尚未完全體現

作為全程全網的快遞服務,網絡外部性和規模效應明顯,市場佔有率越高,時效就更容易保障,單件成本也越低。中國快遞包裹量已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但是其中絕大部分是國內快遞包裹,國際包裹相對規模較小。根據國家郵政局預測:2019年中國快遞包裹量超過600億件,國際包裹量僅有20億件左右;快遞業務收入達到9500億元,國際業務收入僅有700億元左右。如果國際快遞業務不能儘快突破臨界點,實現規模效應和盈虧平衡,企業不得不持續花費大量的國內資金彌補國際業務,快遞出海將遭遇瓶頸。

(二)頭部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

以中美頭部快遞企業順豐和聯合包裹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的營收總額為909億人民幣,而聯合包裹的營收總額為719億美元,約為5000億元人民幣。飛機數量方面,順豐擁有全貨機60餘架,而聯合包裹的全貨機超過500架。票均單價,順豐已遠超國內同行達到23元人民幣,但與聯合包裹票均單價約66元人民幣相比,差距還比較大。2018年順豐的國際業務收入只有26億元人民幣,而聯合包裹但國際業務收入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是順豐的38倍,差距巨大。當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順豐等國內頭部快遞企業的發展態勢良好,預計國際競爭力將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強。

(三)國際政治、法律、文化風俗等方面的抗風險能力不足

近年來,國際形勢日趨複雜,因為意識形態、經濟因素、競爭因素、自身因素等原因,中國企業在出海的過程中除了面臨文化風俗方面的衝突外,還常常遇到調查、起訴、處罰、禁入等措施,面臨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知識產權、國家安全、工會等諸多方面風險。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統計,僅僅在反傾銷方面,中國二十多年來就一直是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自1995年以來,中國各行業遭遇反傾銷調查已超過1000起。世界上200多個國家的政治、法律、規則、文化風俗各不相同,不同國家面臨的風險點也不一樣,亟需快遞企業提升合規審查和抗風險的能力。

(四)超級快遞樞紐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不管是聯邦快遞所在的孟菲斯還是聯合包裹所在的路易斯維爾,建設超級快遞樞紐是國際快遞巨頭的成功經驗之一。以聯邦快遞所在的孟菲斯為例,其位於美國經濟地理的中心,能夠與公路、鐵路、水路相連接,聯邦快遞全球99%的貨物都能直接通達孟菲斯。現階段,中國快遞企業的超級樞紐建設處於起步階段,順豐建設的鄂州、郵政速遞所在的南京和圓通選擇的嘉興等樞紐尚處於起步階段,未真正實現超級樞紐作用。

(五)快遞業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短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第一資源。與其他行業相比,快遞出海面臨更加嚴重的人才短缺,缺乏懂外語、懂法律、懂管理、懂國際運營、懂國外文化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究其原因,一是與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相比,快遞業的薪資相對較低,對人才吸引力較弱。二是快遞業國際化人才培養起步晚,院校教育專業設置與國際化需求脫節,國際化人才培養大多止於外語能力,缺乏綜合能力培養。三是國際業務實踐的時間短,大部分快遞企業尚未“三十而立”,出海開展國際業務的時間則更短,企業內的國際化快遞人才缺乏實踐的鍛鍊和時間的沉澱。

三、快遞出海的發展策略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方面的實力與日俱增,中國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臺中央。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快遞不能缺席,快遞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能力出席,快遞出海時不我待。

(一)重視與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

跨境電商與快遞企業協同發展可以達到雙贏,可利用雙方優勢,共同出海。2018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跨境電商貨物運輸包括郵政小包、國際快遞、專線物流、海外倉、海外轉運等解決方案。快遞企業可根據自身條件,為跨境電商出口和進口提供一種或幾種解決方案。有條件的快遞企業甚至可提供收寄、分揀、運輸、投遞、支付、通關、結稅、退稅等綜合性一攬子解決方案。

(二)服務於製造企業“走出去”

2018年,中國前500強的製造企業海外營業收入為4.2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1.94%。製造企業國際化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華為已在全球設立16個研究所和36個聯合創新中心,海爾已在海外擁有12個工業園和54個製造中心,柳工在全球共有10個海外子公司和13個區域配件中心……快遞是製造業出海的重要服務支撐。近期聯邦快遞事件再次顯示製造業急需可靠的國際快遞服務。中國快遞應為中國製造業“走出去”提供支撐服務,積極參與製造企業的全球化生產鏈,在更深層次參與產業鏈價值鏈。

(三)聯合或整合全球資源

聯邦快遞、聯合包裹、敦豪快遞等都是通過併購、控股、重組等一系列聯合或整合資源的方式成為國際快遞巨頭。作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門類下的快遞業,在聯合或整合全球資源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快遞企業結合自身發展需要,順應國家戰略發展,應重點關注航空公司、機場、鐵路、公路運輸、港口、海外倉等全球資源,促進快遞樞紐、分撥中心、營業場所與上述資源整合。可通過銀行貸款、股票融資、債券融資、融資租賃等渠道籌集資金,採取戰略聯盟、綠地投資、兼併重組等方式在戰略地區加快佈局,積極擴大國際業務的服務範圍和規模。快遞企業還應注重無形資產的整合,培育與各國政界商界和社會界的良好關係,打造或收購全球化的快遞品牌,推動實現快遞企業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大幅提升。

(四)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為應對政治、法律、規則、文化風俗等方面風險,快遞企業一是在公司治理體系上應適應國際化經營,建立現代化的跨國企業管理制度,通過制度來合理管控風險,必要時設立專門的合規部門或合規管理人員。二是從上到下應增強風險意識,遵守當地的政治、法律、規則和文化風俗,將合法合規經營融入到企業文化,定期針對各類風險開展培訓和應急演練。三是發揮律所、諮詢機構、保安機構、行業組織等第三方力量,採取各種形式抗風險,合法捍衛企業自身權益。

(五)培養和吸引國際化複合型人才

快遞企業應注重培養和吸引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和掌握行業知識的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對於優秀的在職人員,可補充培養外語能力和國際化素養,推動現有專業人才向國際化人才轉型。對於優秀的國內外人才,應積極引進,提供平臺,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在國際化一線發揮作用。同時,應聯合行業協會、培訓組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力量,建立機制,加快培養快遞業國際化人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