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黃袍加身”的是趙匡胤嗎?不,此人即位後稱:朕是被迫的

中國古代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想要坐上皇位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傳統的就是父終子及或者兄終弟及,他們的皇位是通過繼承來的,當然前提是家裡有皇位要繼承,如果沒有皇位的話,那麼就要自己創造了皇位了,篡權奪位,意圖謀反,起兵造反。

比如漢朝的王莽代漢建新,西晉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晉,宋朝趙匡胤代後周建宋,這些一般都是文武權臣奪得皇位的方式,而民間百姓若想得到的皇位的話,那麼就需要等到合適的時機,煽動百姓,進行農民起義,比如劉邦通過農民起義滅秦建漢,朱元璋滅元建明。

今天要說的就是趙匡胤被迫稱帝的事件,看起來並非是他貪心奪權的,史稱“陳橋兵變”,他當時是後周的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當契丹和北漢聯合南下之時,趙匡胤被宰相範質派去北上抵禦,他率大軍離開都城,到達陳橋之時,他的一些親信在軍營中散發言論,說:“皇帝年幼,無法親政,而我們這些將士被派去作戰,到時是生是死,誰都不知道,還不如擁立將軍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北方出征。”

第一個“黃袍加身”的是趙匡胤嗎?不,此人即位後稱:朕是被迫的

經過煽動後,眾人心中都有了決定,接下來趙匡胤的弟弟趙匡胤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於是暗示手下將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才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他們跪拜高呼“皇帝萬歲”,可趙匡胤卻假裝受之有愧的樣子,得到了眾位將士的忠心。

接下來,他得到了軍隊的支持,帶領軍隊返回開封,就連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好兄弟,他們一看到趙匡胤,知曉兵變成功,便打開城門接應,絲毫不顧城中皇帝的安危,而唯一反抗的是將領被殺死,趙匡胤輕而易舉地掌控了開封城,後周宰相範質等人才意識到趙匡胤是在篡位,但已無可奈何,只能率領百官接受趙匡胤地上位,趙匡胤提前讓人準備好了禪讓詔書,宣佈柴宗訓位,趙匡胤正式即位。

第一個“黃袍加身”的是趙匡胤嗎?不,此人即位後稱:朕是被迫的

如此,趙匡胤成為了宋朝的開國皇帝,不再是周朝的將軍,他“兵不血刃”地奪取了政權,幾乎沒有流血傷亡,堪稱是“和平奪政”的典範。但在他之前,還有一人,也是通過相似的方式奪得政權,在趙匡胤之前,或許是趙匡胤模仿了此人的計劃,這人就是後周太祖郭威,他是後周王朝的建立者,而趙匡胤卻是後周的終結者,出生軍人世家的趙匡胤最先投靠的就是郭威,後來又得到柴榮的重用,兩人冥冥之中還是有些聯繫的。

郭威早些年輔佐劉知遠建立後漢,立下大功的郭威被劉知遠重用,成為統帥大軍的將相,劉知遠病逝後,他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佑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掌握全國的兵權,為國效命,利用手中的兵權平定四處的叛亂,穩定了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後來大敗契丹,威望更高。但有人不願意看到郭威處處立功,皇帝最怕的就是臣子功高震主,劉承佑自即位以後,他和寵臣就非常顧慮郭威等有功大將。

第一個“黃袍加身”的是趙匡胤嗎?不,此人即位後稱:朕是被迫的

乾佑三年,劉承佑和親信李業密謀,要下令殺死郭威等人,想要清除前朝勢力,即便他們如今護國有功,但謀殺之事被洩密,郭威很快就得知這件事,面對緊急情況,郭威聽從謀士的建議,做了一份假詔書,告訴眾人皇帝命他殺死諸位將軍,但他不肯,所以便將此事告知眾人,果然群情激憤,諸位將軍都紛紛推舉郭威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舉兵討伐。

在對戰過程中,後漢軍隊大敗,漢隱帝劉承佑被殺,郭威帶兵入京,假意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後來同樣也是在北上抵禦的過程中,郭威率領的大軍發動兵變,對郭威黃袍加身,郭威帶著軍隊回到汴梁,逼迫太后授為"監國",奪得國政,後來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

第一個“黃袍加身”的是趙匡胤嗎?不,此人即位後稱:朕是被迫的

這樣看來,趙匡胤和郭威兩人的奪權過程確實是有相似之處的,兩人皆是有著帝王的才能,認為當朝君主無能,遂自己奪權稱帝,他們只是找了一個合適的藉口,讓自己的篡權奪位看起來是名正言順的,但其實後世都會給其客觀公平的評價,不過兩人執政期間,也作出了許多為國為民的有益之事,不失為一位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