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不缺智慧,缺乏的是大智慧

大智慧在普通人眼裡很神秘,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凡是大智慧都是超越性思維,最難的是利益超越,能夠捨棄眼前利益,已經具備了大智慧的基本素質,為什麼捨棄眼前利益?捨棄眼前利益為什麼難。

捨棄了眼前利益是否就大有前途了?怎麼保證捨棄眼前利益之後,不會得不償失?怎麼保證絕對不是理想主義的空想?要讓別人也能接受,這是最難辦的,這就要看公眾的選擇了。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不缺智慧,缺乏的是大智慧

大智慧

一、日德的不同選擇

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領導人引導民意放棄武力復仇,專心進行科技創新,專心搞經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認識到今天的道路才是正道,是依靠武力得不到的。即使是右翼黨派的主張也不過是阻止亞非國家移民,反對歐洲一體化等自私自利的民族主義主張。

整個國家浴血奮戰,最後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給人民帶來幸福安康?現在的德國通過戰爭賠償得到了受害國的原諒,通過割讓領土25萬平方公里,使鄰國不再因為領土問題,糾紛再起,發展經濟的和平環境從此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不缺智慧,缺乏的是大智慧

二戰後德國丟失的領土

一個安定的環境奠定了,接下來就是開發民智,德意志民族本來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愛因斯坦,黑格爾、費爾巴哈,尼采的家鄉,不缺乏智慧的靈光。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不缺智慧,缺乏的是大智慧

馬克思與恩格斯

開疆擴土的其本質不就是獲取生產資料嗎?

挖掘無限的智慧,比開疆擴土省勁、潛力大,而且是別國歡迎的。環顧賣資源的俄羅斯,沙特,卡塔爾,委內瑞拉,巴西,澳大利亞,哪一個有知識立國的人均GDP高呢?這就是遠見,這就是未來的方向,德國領導人和民眾一起把握住了,這是明智之舉。這是政治人物的大智慧。

另一個二戰戰敗國日本,雖然口口聲聲想翻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案,但只是停留在口頭。並不影響日本發展經濟。日本政客順應右翼分子的訴求,已經吃了大虧。

日本的地理位置比德國優越,只要搞好與亞洲鄰國的關係,就可以利用日本的科技優勢,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

日本右翼分子是缺乏遠見卓識的近視眼,世界發展不再是二戰時期,核武器的出現是制止世界大戰的終極武器,神風敢死隊,在核武器面前就是肉餡,不堪一擊。有人說以日本的科技,擁有核武非常容易。那是理論武器,即使真的擁有了又如何呢?美蘇冷戰幾十年,核彈頭成千上萬,一個都沒有用過,你日本敢於滅絕自己的民族嗎?

日本人超越不了歷史,思維停留在殖民地時期。所以,日本人務實,但缺乏大智慧。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不缺智慧,缺乏的是大智慧

日本列島

二、思想超越

思想超越並沒有利益的糾葛,但有思想受現實約束的羈絆,看著容易,其實更難,通觀人類社會的數千年曆史就那麼幾位。雖然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但跨越時代是共同的,預測的科學性是共同的。

孔子出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動盪,百家爭鳴。孔子在《禮記》中預測到大同小康,同時期的西方哲學家柏拉圖描繪了未來的《理想國》,釋迦牟尼佛祖的終生平等,大徹大悟。老子的無為而治,清淨無為,與辯證法的從實際出發,順應自然規律,實事求的道理是一樣的。馬克思設計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原則。這些體現的是大智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超越的眼前物質,體現的是大智慧。

當代人可能不服氣,不要不服氣,共產主義社會就在眼前,你發現沒有?你肯定說,資本主義萬萬歲,共產主義社會就是空想,因為你被眼前的一切迷惑,沒有大智慧。即使你承認共產主義社會就在眼前,也不是真的看到了,不過是人云亦云而已。

世界是由看不見的規律統領,一切看得見的東西只是物質外殼,通過物質外殼發現看不見的規律是智慧,發現基本規律是大智慧。

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不缺智慧,缺乏的是大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