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息差看一看“結構性存款”的祕密

今年的銀行息差,整體上是不好看的,當然第三季度看環比是上去了一點,但同比還是不行。

下面這張圖是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的上市銀行的數據,今年一二季度都在下行,三季度有所回升,卻還是回不去去年年底的水平。

从银行息差看一看“结构性存款”的秘密

一、

按說沒道理啊。今年整體上,貨幣政策是偏寬的、市場利率是下行的、央行還降過準,負債端重定價,這些都應該護航息差回升。

問銀行的人,他們會樂呵呵地、很有覺悟地說,這不是支持實體經濟嘛,資產端也要重新定價了呀,貸款價格也不能高,還有LPR帶著我們降呢。

嗯,這種有覺悟的回答我一般不反駁,因為這不也是筆者天天碼字所想助力的方向嘛,只要他們知行合一我當然支持。

但我的心裡還是犯嘀咕的。

比如,如果真的把更多的信貸資源導向風險更高的中小微企業,那貸款定價再怎麼優惠總也是要考慮風險計價的,也就是說算大盤子貸款利息整體是會上行的;

比如,各家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都在嚷著零售轉型,上半年不少銀行也都在加大消費貸款配置,大家都知道,消費貸款屬於高收益品類;

又比如下圖中某知名投資人通過擔任中字頭企業獨董所切身感受到的某些銀行貸款偏好,依然是利率下浮著傍大企業,晴天送傘。

从银行息差看一看“结构性存款”的秘密

所以,如果是真的支持實體而降在了貸款定價上,那息差收窄反而值得點贊,我們也相信一定有銀行是切實這樣履行的。只是但願不要,越是經濟不好、越是中小企業需要雪中送炭,反而就越是更加去傍大央企大國企大平臺吧……

二、

今日推送還想再說說負債端的秘密,在市場利率明明下行的底色裡,銀行們的負債成本可管得不太好啊。筆者獨家拿到了一個來自同業交流的內部數據:

- 前三季度銀行業對公存款成本同比上升了約12個bp;

- 前三季度銀行業零售存款成本同比上升了約29個bp。

“我們的負債成本還剛性上升。”某股份制銀行資產負債部資深人士對筆者判斷說。

這裡頭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我最想拿出來說道的,是一個快速助推了存款成本上升的“幫兇”:“假結構性存款”。

我看有的人說它假的是存款,但我卻想說它假的是理財或假“掛鉤”(比如掛一些非常確定不會觸發達不到最高收益的事件)。這些結構化產品打著理財的擦邊球行“拉存款”之實,且尚未打破剛性兌付,某種程度上也在助推銀行負債端成本反反覆覆管不好。

或者說,藉著結構性存款的名義,就能在利率定價上逃避了監管限制,收益率市場化程度就高了。

愉記自己本人暗訪過,銀行理財經理直言不諱,說小姑娘你放心好了你肯定能拿到那個預期收益的。因為就“假結構性存款”而言,所謂“結構”和掛的那個衍生品只是個幌子,實際上,某些銀行就是在拉存款。

而且這事兒還有點同業PK了。看你家掛了3.9%,我家就想弄個4.0%,否則存款被你搶了。

再而且,這上半年負債端成本有點高,一拉拉猛了吧,還有點倒掛有點尷尬了。因為拿去放貸吧,要麼是風險太高的不敢放,要麼是敢放的,但人家要麼融資飽和了、要麼戰線收縮了(有句講句,經濟不好的確會造成實體信貸需求疲弱的)。

這種倒掛反過來想更神奇。比如有次我的一個做企業的朋友跟我講,他發現比較低的貸款利率、票據貼現利率和“假結構性存款”利率也倒掛過,以至於他從資金成本比較低的A銀行搞了筆錢出來,反手買了B銀行的高回報率“假結構性存款”。“假結構性存款”就這樣秒變真套利工具。

從發行規模來看,結構性存款規模在2018年8月份首次突破10萬億元,並於2019年2月份達到11.23萬億元的峰值。

當然咯,結構性存款裡有真有假,不能一棒子打下去都說有問題。但是君不見,自從多地出臺強監管措施後,結構性存款的增速就被遏制了、規模就出現了下降跡象了麼。9月份結構性存款存量規模掉頭降到了10.8萬億元。

最後要贊監管火眼金睛,我們聊的他其實都看得穿。近期監管層也不斷出臺監管文件規範結構性存款業務。

9月6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北京銀保監局關於規範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提出目前結構性存款業務存在產品設計不合規、風險計量不準確、業務體量與風控能力不匹配、宣傳銷售不規範等四大問題。

10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假結構性存款被點名,要求銀行不得發行假結構性存款,不得用以替代保本理財,不得按保本產品宣傳銷售結構性存款。

10月18日,銀保監會出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該政策出臺的主要背景之一,便是針對近期部分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快速發展中出現的產品運作管理不規範、誤導銷售、違規展業等問題。

悄悄補一句,筆者也從上述銀行資深資管部門人士處聽說,根據上頭的要求,截止到11月30日,銀行所有活期類階梯存款等創新產品有可能要迎來“deadline”了,除了尚未到期的,也禁止新發新產品。

从银行息差看一看“结构性存款”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