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心氣,肝氣,胃氣,肺氣,膽氣,脾氣,6氣一次補足

氣不足是中醫的說法,中醫認為精,氣,神,人之三寶。其中的氣,與健康和疾病關係密切。因氣行於體內而無形,發於體外而無影,運走自如,可知覺而不可見,因故得名。真氣之氣運行於經、絡、脈之中。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

氣虛:心氣,肝氣,胃氣,肺氣,膽氣,脾氣,6氣一次補足

《靈樞·口問》:“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氣不足,指正氣不充足

上氣不足耳鳴目眩;

中氣不足就有胃腸疾病。症見面色黃而少華,唇淡或黯,食慾不振,食後腹脹,眩暈,聲低,氣短,倦怠乏力,便溏。

我們一一來看下

肝氣不足

表現:病目不明,兩脅拘急,筋攣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將捕之,是肝氣之虛也。

治則:補益肝腎

主方:滋補肝腎湯加減

胃氣不足

表現:飢而不受水谷,飧洩,嘔逆。

治則:益氣建中。

主方:四君子湯、小建中湯,補中益氣湯依據具體辯證加減

氣虛:心氣,肝氣,胃氣,肺氣,膽氣,脾氣,6氣一次補足

膽氣不足

表現: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耳鳴耳聾;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白膩,脈弦滑。

治則:溫膽安神

主方:溫膽湯加減

脾氣不足

多因素質虧弱,或久病傷脾等而脾氣虛弱,運化無權,水榖不能化生精微,氣無所生,故見少氣,並且有脾氣虛弱

表現:食少,倦怠懶言,便溏等。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

治則:補益脾氣

主方:方選六神散或補中益氣湯依據辯證加減

心氣不足

心為君火,其氣蕃茂一身,若因體質虛弱,或久病,或思慮傷神,勞心過度等,致心氣虛弱。

表現:少氣,見心悸、汗出、煩躁失眠等症狀。

治則:補益心氣,寧心安神

主方:安神定志丸或炙甘草湯依據辯證加減

氣虛:心氣,肝氣,胃氣,肺氣,膽氣,脾氣,6氣一次補足

肺氣不足

由久患肺病,或久咳傷及肺氣;或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體質羸弱,而致肺氣虛弱不足。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虛則少氣息微。如《雜病廣要》:'肺主於氣而通呼吸,髒氣不足,則呼吸微弱而少氣。'《雜病源流犀燭》:'肺藏氣,肺不足則息微少氣。'

表現:語聲低微,聲短息微,動則尤甚。患者易罹患感冒咳嗽,不耐邪侵,且發病較常人為重。

治則:宜補益肺氣

主方:補肺湯、補中益氣湯合玉屏風散依據辯證加減

氣虛:心氣,肝氣,胃氣,肺氣,膽氣,脾氣,6氣一次補足

《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氣為血之帥,氣血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具體改善過程中祥加辯證找到方向,方能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