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由於殲-20和F-35以及F-22的列裝服役,讓俄軍方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於是蘇-57也必須要批量服役,就在今年的7月29日,俄羅斯的副總理辦公室就發表了公開聲明,稱蘇霍伊公司已經開始按照俄羅斯國防部訂單批量生產蘇-57隱身戰鬥機,而首架量產型蘇-57將於2019年底前交付俄軍方。由於“蘇-57”的研製時間足足有20年左右,至今仍然未能大量服役,相比於其他已經服役的五代機略有不足,所以許多人就認為和現役的五代機相比,蘇-57就是一個被時代所拋棄的殘次品,蘇-57和殲-20、F-35、F-22相比較就是過氣貨的聲音不絕於耳,那麼,蘇-57是否真的有那麼不堪一擊呢,就讓我們理性的對蘇-57進行一下分析,來看看蘇-57的實際性能怎麼樣。

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戰鬥機編隊

大家都知道研發一款戰機所需要的資金非常龐大,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狀況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這大概就是一直制約蘇-57的研發進度一直拖拖拉拉的重要原因。迫於形勢的壓力,由此看來俄方的公開聲明並不意外。其實,早在今年的5月15日,俄總統普京就在俄國防部會議上表示,俄國防部需要採購76架蘇-57隱身戰機。他還指出,至2028年,俄空天軍應配備3個航空團的蘇-57。

從俄方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所公開的資料來看,該院於1999年就開始與蘇霍伊設計局,就“前線航空兵未來航空系統”展開總體氣動佈局研究。按照俄軍方要求,設計人員要將戰鬥機、截擊機和攻擊機的功能全部集中到一起,需要在不同性能間折中取捨。而在當時,一共選擇了28種不同方案模型進行吹風試驗,最終確定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佈局形式。在2010年1月,蘇-57的原型機T- 50首飛之後,該機進入了漫長的試飛完善階段,裝備日期一拖再拖。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T-50首飛

然而在今年5月明確採購76架蘇-57的計劃前,俄2027年前國家軍備計劃卻只採購了16 架蘇-57這其中的很大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蘇-57在試飛時所遇到的問題沒有被解決所導致的。首先,在裝備第一階段AL-41F1發動機的蘇-57,很有可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聲速巡航能力,只有待“產品30”發動機完善後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其次,蘇-57的隱身性能,也亟待進一步的優化。第三,其配套的新一代機載武器尚未完成研製。而突然宣佈採購76架,則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從內因上看,蘇-57雖然尚未完善,但可以採取逐步升級的方式改進。先裝備當前狀態的戰鬥機,待相關技術成熟後,可以逐步升級。而且在價格上,俄工業系統也做出了巨大讓步,據俄媒報道,76架蘇-57的金額約為1760億盧布,單價23.16億盧布,摺合成美元只有3550萬美元,這才為批量裝備奠定了基礎。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AL-41F1-117S噴氣發動機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AL-41F1-117S噴氣發動機

外部因素,自然就是殲-20、F-35、F-22的大規模部署了,而蘇-57卻連戰鬥力都沒有形成。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在蘇-57未被大量採購之前,根據美國洛-馬公司4月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有超過380架F-35戰機交付至包括美國軍方在內的各國用戶,另有8月6日的最新數據顯示,F-35交付數量已超過420架,共8個國家裝備該機。而在歐洲,意大利已率先於2018年12月宣佈其F-35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英國也已裝備了17架F-35B型戰鬥機。此外,歐洲的挪威、比利時、丹麥、荷蘭、芬蘭等國已經或有意採購F-35。同樣,日本的首個F-35A戰鬥機中隊也已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按照計劃,日本未來還將採購超過140架F-35系列戰機。這讓俄方感到很大的壓力,畢竟自己的五代機數量實在是少的可憐,所以採購蘇-57也只能是勉強做一下過渡了,畢竟六代機的相關研製工作已經開始了再把時間花在蘇-57上面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所以不是俄方不想讓蘇-57變得更好在裝備,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並且,根據目前的局勢,俄媒體宣佈俄軍還會繼續增加蘇-57的數量,預計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裝備200至250架。目前計劃中的76架雖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俄空天軍與北約空中力量之間的實力對比,但仍有三大效能。一是,可大幅提高俄空天軍的制空作戰能力。蘇-57 對歐洲對手廣泛裝備使用的三代半戰機,例如“陣風”“颱風"“鷹獅"具有較大的優勢。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的優勢,就是通過先進的航電系統、自身的隱身特徵和射程更遠的空空導彈,在中距空戰中實現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先敵摧毀。F-35與F-22A在與三代機進行的模擬空戰之所以能大比分獲勝,就是因為上述優勢。而蘇-57同樣具有這種優勢。而在近距上,蘇-57的性能同樣超過上述歐洲戰機。一旦裝備上了蘇-57,就可以讓俄空天軍具備能與F-22A、F-35等西方新一代隱身戰鬥機匹敵的空戰系統,基本上消除了代差。

二是,可以形成一定的威懾能力。76架蘇-57的更大意義在於,能突破地面和空中預警防線,對敵方地面重要目標和空中關鍵的支援保障平臺實施精確打擊,割裂其戰鬥力鏈條,對敵方造成無法承受的損失,這無疑也是對潛在敵人的一種震懾,也是蘇-57裝備的另一種意義。

三是,俄方一直依靠出售武器裝備來緩解本國的經濟壓力,而蘇-57相對來說並不是非常的先進,出售給印度這樣的國家相信還是可以賺回不少的研發經費,於是這76架蘇-57自然就起到了廣告的效應,有利於為蘇-57打開市場。

啃老本雖然很好,但是仍需自身努力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27戰鬥機

俗話說,有一個靠譜的爹一定會在人生之路上省很多事,俄羅斯的前身蘇聯自然就是這個靠譜的爹,俄羅斯繼承了這個靠譜爹80%得遺產,其中的蘇-27就曾經一度赫赫有名,蘇-57的總體佈局與蘇-27有一定的繼承性,特別是繼承了中央升力體、寬間距發動機佈置的常規總體佈局形式。由於採用了相對扁平的雙斜切進氣道,機身採用了具有空間傾角的設計,一度被戲稱是“砸扁了的蘇-27”。蘇-27的中央升力體設計,有利於提高升阻比和最大升力係數,而最大升力係數高意味著單位面積的機翼或機體生產的升力大,對提高機動性大有裨益。儘管升力體設計是四代機廣泛使用的,但蘇-57的中央升力體的剖面更有利於增大升力。不過,這也會付出機翼外露面積相對較小的代價,而機翼產生升力的效率要比機體更高。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和蘇-27對比

設計人員還繼承r傳統的降低翼載荷以提升機動性能的辦法。降低翼載荷,是戰鬥機設計人員水恆的追求。飛機機翼是主要的升力面,降低觀載荷意味著機翼的負擔小了,就如同運動員降低了體脂率,自然就靈活。而增大翼面積,是降低翼載荷的一個常規辦法。法國的“幻影”2000,美國的F-15、F-22A都採用這一手段。俄媒披露的數據顯示,蘇-57機翼面積為82平方米,不僅比蘇-27大,也比F-22A更大,可能是現役戰鬥機中機翼面積最大的。

當然,蘇-57更多的是創新。在機體結構方面,設計人員巧妙地將縱列布置的主彈艙融人中央升力體中,大大降低了機體的截面積,降低了飛行阻力,有利於超聲速巡航。相比之下,目前現役及在研的五代機彈艙,幾乎均為並列設計,機身截面較大,阻力較高。

蘇-57的氣動設計,也有一定創新。比如,它採用的可動邊條技術,可起到兩大作用。首先,是通過改變迎角產生一定的渦升力,進一步提高飛機的最大升力係數,而且小後掠角的可動邊條和機翼翼根前的大後掠角小邊條,構成了一個類似尖拱形邊條的形狀,進一步的提高了飛機的渦升力。另外,該可動邊條理論上也可參與縱向配平,能提高飛機的縱向控制能力。可動邊條和中央升力體的使用,加之48度大後掠角機翼本身的升力係數較大,使得該機的最大升力係數很可能遠遠高於F-35及F-22。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戰鬥機可動邊條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戰鬥機可動邊條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戰鬥機可動邊條

而在戰機的機載設備上,蘇-57也創造了不少首次。比如,分別在座艙後部和機腹安裝了一部101KS-O定向紅外干擾系統,就使它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裝備定向紅外干擾系統的戰鬥機。這種基於激光技術的干擾機,能有效干擾採用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近距格鬥導彈。而傳統的點源紅外干擾彈,甚至比較新型的面源紅外干擾彈,對抗紅外成像制導導引頭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隨著中遠距離空空導彈開始考慮使用紅外成像導引頭,這也意味著蘇-57對未來中遠距威脅也有比較好的對抗能力。此外,蘇-57還首次在戰鬥機上使用了側視雷達和L波段反隱身雷達,其雷達天線數量達到5至6個,進一步提高了態勢感知能力。而人工智能輔助空戰系統的運用,有利於幫助飛行員在瞬息萬變的空戰中佔據先機。有觀點認為,蘇-57的雷達雖同為有源相控陣雷達,但使用的技術可能不及美國的F-22A和F-35使用的雷達,後者具有低截獲概率技術和更大的工作帶寬、更強的抗干擾能力,這甚至要比探測距離更為重要。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戰鬥機AESA雷達

當然,蘇-57的可動邊條、凹凸不平的機腹、可以直視發動機前部風扇的進氣道,都不利於隱身。蘇-57隱身性能不夠理想,是俄羅斯當年在財力和技術實力有限的情況下,在新型戰機的研製方面不得不做出的妥協,也反映出俄軍方對當時主要作戰對手戰機性能、工業界能達到的能力及其對未來空戰的認識。所以說,俄方並不是一味地在啃老本,至少也對其做了部分改進,雖然還有種種的欠缺,但是也在逐漸地進步著。

蘇-57的中距格鬥能力如何

對於一款戰機而言,雷達數據固然重要,但是武器仍然是命根子,就算你藏得再好,能提前發現我,一旦你的武器被我破解,就像是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沒有任何威脅,反而我還能擒獲你。就拿超視距空戰來說,五代機的一個巨大優勢,就是通過先進的航電系統、自身的隱身特徵和射程更遠的空空導彈,實現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先敵摧毀。而F-35和蘇-57都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紅外搜索跟蹤系統。蘇-57的雷達功率或許更大,其在探測距離上甚至有可能超過前者,還使用了專門的反隱身雷達和側視雷達,雷達態勢感知能力更強。但蘇-57自身的雷達隱身性能,又被普遍認為遜色於F-35。俄媒稱,蘇-57的前向RCS大約為0.5至0.05平方米。而美國《空軍雜誌》給出的F- 35的RCS為0.005平方米,比蘇-57要小至少一個數量級。這樣一來,F-35反而可能會實現先敵發現。但這也只是猜測,並沒有得到證實,就是因為蘇-57的數量過少,而F-35已經能大量部署了。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的機炮

還要強調一點的是,在中距空戰中,雷達看得遠還不行,還要看雷達電子戰能力。如果一方雷達功率大,看得遠,但一鎖定對方 ,對方就能“感知”到,同時進行有效的干擾、機動,那麼就很難有效命中目標。相反,如果雷達採用了低截獲概率技術,對方就很難感知到自己被鎖定,很難做出有效機動和干擾,這樣即便雷達探測距離短一些,也能獲取更高的殺傷概率。此外,雷達的抗干擾能力、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性能等,都將影響隱身機之間中距空戰的勝敗。

發現對手後,能否實現先敵開火,還要看雙方導彈的射程。F-35攜帶的AIM-120D的射程,略高於俄羅斯的同類導彈,因此理論上它在中距空戰中可佔據優勢。但目前中距空空導彈能不能有效對付隱身飛機,還要打個問號。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其導引頭對四代機的截獲距離大致在20公里左右,而對隱身目標的鎖定距離可能會急劇下降。這樣,根據攻擊非隱身機設計的程序,導彈在未段或可能發現不了隱身目標。即便導彈在非常近的距離鎖定了隱身目標,那麼也可能會因為此時導彈飛行的偏差過大,本身的可用過載偏小,而無法機動到隱身目標附近。換言之,現有的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能不能有效攻擊高隱身目標仍是一個問題。

另一-項決定超視距空戰結果的重要因素,就是超聲速巡航。空戰模擬表明,在其他方面能力相當的情況下,以1.7M速度進行超聲速巡航的戰鬥機作戰效能,是以0.9M速度巡航的戰鬥機的3倍左右。蘇-57使用第二階段發動機後,可實現1.5M 左右的超聲速巡航。而F-35不具備嚴格意義的超聲速巡航能力。即便裝備一期發動機的蘇-57,其加速性能也要超過F-35。這可以讓蘇-57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更大的速度,進而賦予其導彈更大的初始動能,使導彈的實際發射距離更遠。

總體上看,蘇-57和F-35的中距空戰充滿了不確定性。它們的優劣取決於非常細微的技術差距,而這種差距是目前沒有公開的。目前看,外界更看好隱身性能更好、航電系統更精密的F-35。這也是由於蘇-57的曝光率較少而導致的,但也不排除俄方針對F-35的現有數據對蘇-57做一些微小的調整使其差距逐漸變小。

同樣,中距一旦失效,視距又如何

從理性角度去看待,“蘇-57”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不堪

蘇-57戰鬥機矢量噴口

一旦中距空戰雙方無法達成有效攻擊,那就有可能會進人視距內空戰。自從採用紅外成像導引頭、實現大離軸角全向發射甚至越肩發射的第四代格鬥空空導彈問世以來,近距離空戰往往被認為變得越來越危險,而且往往會削弱平臺的優勢。不過,如果蘇-57與F-35進人視距內作戰,那很可能佔據一定優勢。

從常規水平機動性來看,其優劣很大蘇-57的機動程度上取決於最大升力係數和翼載荷。在上面小編也說過,最大升力係數體現了飛機單位面積產生升力的能力,一般越大越有利於機動,而翼載荷表明單位面積的機翼承受的重量,越低越利於機動。而這兩方面,蘇-57都是優於F-35的。F-35以42平方米的翼面積,要承擔13.3噸的空重,再加上一半內油和彈藥,空戰翼載荷在430公斤/平方米左右。尤其是蘇-57使用了升力體可動邊條等技術,其最大升力係數應該高出F-35不少。不僅如此,蘇-57還安裝了推力矢量發動機,能實施過失速機動。F-35 雖然在航展中展示了很好的大迎角飛行能力,也展現了一些與傳統飛行表演不同的動作。但其中很多是針對表演開發的,仍屬於常規機動範圍。F-35雖然能以50度迎角平飛,但它並不能在這個迎角下進行大迎角滾轉,也做不出J轉彎(赫伯斯特機動)這種過失速機動。

此外,從機載武器上看,F-35目前無法內置格鬥空空導彈。如果外置空空導彈,那就意味著不再隱身。因此,對於F-35而言,可能會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不外置格鬥型空空導彈,那麼就等於把賭注壓在了不確定性很高的中距空戰中,否則就很難逃脫蘇-57的追擊;如果外置格鬥型空空導彈,那將會給中距空戰帶來很大的被動。

另外,蘇-57安裝了101KS-O定向紅外干擾系統。這種基於激光技術的干擾機,能有效對付來襲近距格鬥導彈的紅外導引頭。在近距離空戰中,即便是AIM-9X這種採用抗干擾能力很強的紅外成像導引頭的導彈,遭遇激光干擾也會失去目標。這樣的話,即便與F-22進行近距離空戰,蘇-57也是有一定勝算的。隨著中距空空導彈也開始考慮使用紅外成像導引頭,那就意味著,蘇-57的定向紅外干擾機對未來的中距威脅,也具有較強的對抗能力。

由上面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蘇-57還是具有自身的優勢的,並不像外界傳言的那麼脆弱不堪,蘇-57的升力創新,以及激光干擾機的安裝都使得蘇-57有得一拼之力,雖然會有差距但也絕對不是被淘汰的殘次品,並且蘇-57更加突出高空高速和超機動作戰能力,並沒有犧牲氣動性能來換取隱身優勢,“體面的”隱身性能、“極度敏捷性”以及持續等特點也是能夠對F-22、F-35造成一定威脅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換一種角度來看,蘇-57也是有優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