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區域性大國還造不出火炮呢?

我愛吃八寶飯


也要看是哪種火炮,如果是技術含量一般的小口徑火炮,那麼一些中等國家、區域性大國還是可以造出來的,真正難的是那些高精度、大口徑的頂級火炮,這玩意確實放眼全世界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出來,而

火炮製造中的核心科技就是炮管技術,沒有高質量的炮管,其他一切都是白搭,舉個例子,坦克炮使用的高膛壓滑膛炮管,世界上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印象中也就德國的萊茵金屬一枝獨秀了,很多國家的坦克炮炮管就是直接進口萊茵金屬的金屬炮坯的,比如被某些人把工業技術吹上天的日本,90式坦克的炮管還不是進口人家萊茵金屬的?
▲萊茵金屬生產的炮管用戶

題目中說到的區域性大國,應該就是像日本、韓國等這樣的國家,除了日本之外,韓國的火炮技術其實也是半吊子的,而日本的軍工就更加不用說了,日本工業技術確實很發達,但是這是在民用領域,不要和軍工畫上等號,有些人一說到日本的工業實力就拿發動機說事,汽車發動機確實很厲害,然而你們日本國的軍用發動機還真的就不怎麼樣,比如90式坦克的二衝程結構柴油機就是個笑話。言歸正傳,為什麼大口徑火炮的技術那麼難?前面提到了,炮管技術才是火炮製造中的核心科技,而決定一門頂級火炮的基礎就是一根高質量的炮管,為什麼?

▲TM 9-359大口徑炮管相關數據

因為膛壓,大口徑火炮在開炮時,炮管需要承受極高的膛壓,這個膛壓有多高呢?高達數百兆帕,舉個例子,看上圖,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M1“Long Tom”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炮管的相關數據,其中用紅框框起來的部分就是炮管在開炮時需要承受的膛壓數據,數值為275790千帕,也就是275.79兆帕,這是一種怎樣的概念呢?首先,千帕、兆帕都是用來衡量“壓力大小”的單位,而:

1兆帕 = 10.2公斤力/平方釐米;

275.79兆帕 = 2812.28公斤力/平方釐米。

意思就是說,這門155毫米火炮在開火時,炮管內壁每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就需要承受2812.28公斤,即約2.8噸的壓力,大家可以體會一下,2.8噸的壓力,作用在一平方釐米,也就是大概“一片指甲蓋這麼大”的面積上,這對炮管材料以及鍛造工藝的要求得有多高?

▲M777輕型牽引式榴彈炮

所以,也就怪不得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沒幾個國家能獨立製造大口徑身管火炮了,單是這炮管的生產工藝就能卡死一大票所謂的區域性大國,而且上面提到的M1“Long Tom”155毫米火炮還是二戰時期生產的,而隨著炮彈發射藥技術的發展,今天的大口徑火炮膛壓基本上都在350兆帕以上,一些更先進的膛壓甚至超過了400兆帕,比如老美最新的M777輕型155毫米榴彈炮,開炮時的膛壓峰值達到了413兆帕,

也就是說,此時炮管內壁每平方釐米需要承受壓力則已經高達4.3噸。因此,為了使炮管能夠承受開炮瞬間產生的極高的膛壓,不管是對材料還是鍛造工藝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除了對鋼材強度有著變態的要求之外,同時還要注意金屬韌性、塑性的配合,以及耐高溫、耐摩擦等性能,所以,在炮管的冶煉過程中需要用到一些特種冶煉技術。

▲電渣重熔

比如大家常聽到的“電渣重熔”技術,該技術常用於核電站、航空、軍事裝備製造等眾多需要用到“超級合金”的領域,而大口徑火炮炮管的製造就是其中之一,所謂“電渣重熔”就是:使用鑄態合金作為可消耗電極,然後把鋼錠用工程熔渣覆蓋,接著用交流電通過合金電極和鋼錠,此時,通過電流的工程熔渣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熔渣的電阻很高),這些熱量會把鋼錠熔化,熔化後的金屬會穿過工程熔渣到達底部的水冷模具凝結,形成精煉合金,因為鋼錠中本身存在的雜質在熔融狀態時與熔渣發生化學反應而被消除。簡單來說,電渣重熔就是一種對金屬進行再熔鍊和去除雜質的技術,可以提高金屬的純度和改善結晶程度。

▲電渣重熔爐渲染圖

而這個電渣重熔技術,全世界也沒幾個國家能掌握,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也就剩德國、瑞典等有數的幾個國家擁有這項技術了,舉個例子,能夠生產大型電渣重熔爐的國家同樣也是沒幾個,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電渣重熔爐是哪個國家生產的麼?是我們中國,我國上海重機集團研製生產的450噸級電渣重熔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電渣重熔爐,所以,我們的火炮技術在全世界能一枝獨秀不是沒有道理的。而對於火炮炮管的製造來說,經歷電渣重熔技術的脫硫、脫磷後,還只是處於身管毛坯的階段,想要成為成品的炮管,還需要進行再次的加工,也就是鑽孔、拉膛線,而對炮管毛坯進行鑽孔、拉膛線又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技術活,為什麼?

▲大於等於10的不同長徑比

因為這涉及到了對金屬的“深孔加工工藝”,那麼,什麼是金屬的深孔加工呢?就是對長徑比超過10的柱型金屬進行的孔加工工藝,所謂的“長徑比”就是指該金屬的長度和口徑的比值,如上圖所示,為各種不同的長徑比(大於等於10),而對現代火炮炮管的加工,無疑就是深孔加工了,因為火炮炮管的長徑比數值(或者叫倍徑)通常都在30以上,比如155毫米榴彈炮,其倍徑就大於50,這種級別的深孔加工難度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完全看不見金屬內部的情況下,需要用一根超長的鑽頭對其進行鑽孔,同時還需用錘床對這個孔進行錘削,從而在金屬內部形成光滑的內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這個孔不能有任何的彎曲,前後直徑大小必須完全一致,以及光滑的內壁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因此,這種“地獄級難度”的深孔加工技術又同樣卡死了一大票工業基礎不紮實的國家。

▲深孔加工示意簡圖

加工出來光滑的內膛後,還需要對其拉膛線,拉膛線又是一個有著很高難度的技術活,需要用特殊的工具在光滑的炮管內壁進行多達數十次的拉刻,才能刻出深度一樣的標準膛線,而在拉膛線的過程中,也必須保證絕對的精度,稍微有點差池,或者出現小瑕疵,那麼這跟炮管就廢了,前面的工作全部白費。因此,不管是深孔加工工藝,還是拉膛線技術,如果工藝水平達不到要求,那麼生產出來的炮管廢品率會很高,很容易就出現炸膛,

綜上所述,今天的大口徑身管火炮技術,基本上都是大國壟斷的,當然,歐洲也有幾個小國是掌握了火炮製造技術的,不過,其他一些我們熟知的區域性大國,還真的就造不出合格火炮出來。


哨兵ZH


區域性大國不去研發和生產火炮很正常。就連超級大國美國,還請臺灣幫自己生產軍火呢。臺灣人在接到美國的軍火訂單後,簡直是牛壞了,就差沒把自己給吹上天,後來大家把臺灣接到的軍火訂單拿來一看,喔,原來是幫美國佬生產子彈啊!大夥就都散了。

美國佬的邏輯很簡單,臺灣人生產的子彈便宜啊。既然臺灣的子彈質量保證,價格又低,為了節約軍費,幹嘛不讓臺灣生產。

生產火炮的邏輯,其實就和美軍買臺灣的子彈,是一個道理。例如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人研製出大名鼎鼎的L7火炮以後,很多國家一看這門炮不得了,乾脆就不在這個領域,再研製自己的火炮了。就連德國的豹式坦克,也是將英國的L7直接引起、安裝完事。而一些用量不大的國家,算起來引進的成本太高,乾脆就採購完事。

軍工生產的背後邏輯,其實就是國際上結盟和條約的延伸。既然自己的夥伴穩定且可靠,大夥為什麼還不集體行動呢?既省錢,也安全。

只有俄羅斯那種四處樹敵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國防安全,才不得不做一個大而全的軍事工業,喔,還有當年的南非,也是這樣滴。


圓窗觀點


只能說你低估了火炮的製造技術,高估大部分國家的工業實力,實際上能獨立生產大口徑身管火炮的國家不超過20個,這已經淘汰了世界上90%的國家。而這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瑞士瑞典意大利等10個左右的國家。知道為什麼東亞某國那些號稱能把首爾炸成一片火海的“谷山大炮”要用炮管拼接技術嗎?就是因為火炮生產技術不行,只能把兩根現成的拼成一根用。

火炮這個武器看起來老舊簡單,但是他也是集合了冶金、鍛造、研磨、精密機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多個方面的技術。炮管、藥室、炮閂、復進簧都是加工難點,而且就大部分人認為“很簡單”的那根炮管對耐磨、耐高溫、耐高壓、耐腐蝕都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加工精度不夠或者有瑕疵,輕則降低炮管壽命,重則直接炸膛。所以別把火炮想的那麼簡單,不然越南也不會把美國和蘇聯二戰制式的火炮還當做主力來使用。

我們簡單說一下炮管吧:炮管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合格的材料,現代炮管的材料都是合金鋼,而材料性能的優劣涉及的範圍太廣了,除了基本元素配比之外,冶煉、鍛造、熱處理都會影響材料的性能,所以僅僅一個材料就足夠淘汰掉一多半國家。而鍊鋼這個過程要涉及到電弧爐、爐外精煉、電渣重熔等多種關聯生產工藝,精煉過的合金鋼經過電渣重熔去除掉硫磷等對不利於炮管強度的元素。再將煉好的鋼熔鑄成一個多稜型鋼錠用於下面的鍛造。鍛造先由大型萬噸級鍛壓機對鋼錠鍛造,得到炮管用粗鋼坯,再由精鍛機對剛才的粗坯進行精鍛,得到精鋼坯,然後對其進行熱處理。

之後就要對炮管進行半精和精加工,先對炮管外圓進行精加工整形,然後開炮管內孔,最後再拉膛線。由於炮管內孔的深度達到口徑的30倍以上,這已經屬於“深孔加工”,直徑超過60毫米的深孔加工屬於比較困難的加工工藝,需要在專用的機床上用深孔鑽、鏜刀還有內孔刀進行切削,而且深度太深並不能監控到內部的加工情況。在切削過程中炮管內壁的光整度很重要,因為加工碎屑很容易劃傷炮管內壁,這些瑕疵會導致炮管的壽命降低,甚至大的裂紋會導致炸膛,有瑕疵的炮管通常都不會出廠,所以技術不到家話會有很高的廢品率。

然後拉膛線,膛線是炮管的關鍵,膛線的加工跟深孔加工一樣,也是看不到內部情況的。所以不僅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設備,還需要經驗豐富的操作技師,在機械領域當中經驗就是資本。而且膛線加工並不是一次切削到尺寸,每次進刀切削量不大,反覆加工十幾次直至達到膛線要求深度才行。最後還要對炮管內膛進行表面處理以提高耐磨性,否則對炮管磨損程度很大,最終會影響射擊精度。

還有一種工藝叫身管自緊,這是現代高膛壓火炮的基本工藝之一。所謂炮管自緊就是身管內表面受到超出材料屈服強度的壓力,這樣身管外層對內層產生壓力,引起部分截面塑性變形。這種炮管能以較小的壁厚度承受較高的膛壓,所以相當於降低了炮管重量,也提高了壽命。但是身管自緊需要超高水壓機,而且經過自緊的炮管再進行機加工時會帶來一些膨脹或收縮的問題,這就需要合理安排加工工序和工藝。這種技術沒有一定功底的國家不太容易搞。

上述還只是炮管的傳統制造方法,還有藥室、復進簧等其他關鍵部件,加工難度並不比炮管低。能生產炮管不代表他的技術成熟的,一方面是能不能生產符合現代化要求的炮管,第二是能不能保證合格率,你不能生產10根有8根是廢品,這不叫能生產。所以說,像火炮這種看著古老簡單的地面火力武器,實際上他涉及的領域是非常廣的,除了要有基礎材料的支持之外,還有需要的專業機加工設備和經驗豐富的技師。所以,有能力生產優質大口徑身管火炮的國家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多。

<strong>


雛菊西瓜Peterpan


火炮也是有很多種口徑的,一些對軍工技術和工業體系要求不高的小口徑的火炮,那麼不少區域性大國,甚至一些中等國家也還是能造得出來的。但是如果是高精度、大口徑的重炮、坦克炮,那可就是不是一般的區域性大國所能造得出來的。事實上,當今世界,能夠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產現代大口徑火炮的國家,也還是屈指可數的。

製造大口徑火炮,最核心的一項就是炮管技術。

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炮管,不僅無法保障大炮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更無法保障炮彈打擊的精準性,其他什麼都是白搭。

而鍛造高質量炮管,首先就得從鋼材說起。儘管火炮口徑和型號多種多樣,但所使用的鋼材卻只有那麼幾個。當前,各主流強國製造火炮所使用的鋼材,通常是碳鎳鉻鉑系合金鋼為主。

而且,由於炮管需要適應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工作,因此對鋼材的要求相當苛刻。所以,通常要研製一種新型的火炮鋼材,就得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反覆試驗,這動輒就需要花費十幾、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這樣的投入可不是一般的國家所能玩得轉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完善的軍工科研和生產體系,沒有足夠強大的綜合國力,連炮管用的鋼材都是研發不了。而如果連鋼材都造不出,那就更別談什麼造大炮了.....

然後,就是要將鋼材鍛造成炮管的粗坯。

鋼材還不過最基礎的一道技術門檻,接下來,還得要將這些高質量的合成鋼材,加工成圓柱棒材,再由電渣重熔爐進行再熔鍊,進而煉出組織緻密的鋼錠組織。由於炮管在使用時,需要經受住高溫、高壓、燒蝕、彈丸摩擦等眾多挑戰,所以炮管材質必須要極為緻密。

因此,鋼錠組織出來後,還需要經過多次反覆鍛打。而這項工序,就需要用到至少三萬噸的鍛造機鍛壓,方能將之進一步鍛造成為炮管的粗坯。

完成了炮管的粗坯,接下來就是更為高難度的內膛加工。

內膛加工首先需要採用一種配備超長鑽頭的大型鑽床鑽出一個孔,再將炮管粗坯精鍛拉長。而在這過程中,需要使用一種快速精密鍛壓設備——旋轉精鍛機,由幾個對稱的錘頭對炮管粗坯進行高頻率鍛打,並達到所需炮管的長度。再然後,還需要對其進行熱處理,使炮管強度更高。

此外,為提高射擊精度,炮管還需要進行矯直處理,這項標準要求相當的高,炮管必須要修到完全筆直的狀態,不得有絲毫的偏差。矯直完成後,還要進行精車工序,削掉氧化層。至此,炮管的加工才算是初步完成。

接下來,就要進行另一道至關重要的工序——自緊。

自緊是通過對內膛施加超高壓力,使炮管內徑變大,內壁更加緻密,內壁金屬產生塑性變形,外壁仍在彈性極限以內。

由於在炮彈發射瞬間,炮管內的膛壓會陡然升高。而經過自緊工序打磨過的炮管內壁,其殘留壓應力可抵消部分火藥氣體的拉應力,進而有效改善炮管內壁的金屬受力,提高抗疲勞性能。

而在所有步驟完成後,還需要高級技師根據自身的經驗,通過觀察刀杆的狀況,在炮管內部加工出膛線。這些人可都是大國工匠啊,因為這一項步驟的難度之大,可是遠遠超乎常人的想象。一般人從外面,是根本看不到炮管內的加工情況的,所以稍有不慎,整根炮管就會報廢。所以,這項工序對高級技師的要求,也是相當苛刻的。

試想想,僅僅是一根看似普通的炮管,背後都需要如此多重的工序。可見,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工業和研發能力,沒有足夠 龐大的高素質軍工人才隊伍,就連一個炮管都造不出啦。因此,縱觀當今世界,真正有能力獨自研發生產大口徑火炮的國家,可是屈指可數的,除了五常外,就數德國、日本這幾個極少數的軍工科研強國了。

而且,儘管一個炮管的背後就動用瞭如此的軍工科技和鍛造工序,但炮管的使用壽命,還不過是以秒來計算的。

舉個例子,一根125炮炮管,長度約為6米,而炮彈的初速為每秒1800米,炮彈在炮管中的時間為三百分之一秒,那麼發射500發炮彈,壽命也不到2秒。

而軍隊對於125炮的要求,是發射穿甲彈不低於500發,碎甲彈不低於2000發。所以說,在一些軍事類影視作品中,說一根125炮炮管使用壽命只有八秒鐘,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些歷史要讀


美軍M777型155㎜輕型榴彈炮正在進行訓練,M777輕型榴彈炮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輕型榴彈炮之一,它是由英國“航空航天公司”應用了大量的航空科技工藝和航空材料研製而成的,就連美國這樣對武器非常挑剔的國家都購買了專利,進行仿製!

現代火炮製造技術和工藝仍然掌握在北半球幾個工業化水平極高的國家手裡,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年代非常的久遠,甚至在一百多年前製造的火炮就已經享譽世界了,比如:德國的克虜伯公司、瑞士的厄利空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這些火炮界的“泰山北斗”聲名顯赫!並且一直領引世界火炮發展的潮流,就連美國也要亦步亦趨跟隨,這就是工業積累帶來的效應。


著名的瑞士厄利空雙35㎜高炮,幾乎一統小口徑高炮界的江湖!全世界有至少30多個國家購買和仿製了該炮,而這種火炮從出現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仍然在不斷的改進和推陳出新。

火炮製造不是我們業界外的人想象的那樣較為輕鬆,甚至說有了高級一些的數控工業母床就能製造出來先進而優質的火炮。如果是這樣的簡單那麼世界上至少會有50個以上的國家可以製造了,而不是現在的僅10多個國家,因為火炮製造需要從冶煉鋼材開始→各個大中小型零部件製造(機械加工)到最後的組裝,需要完備的工業鏈來支持,而這條工業鏈涉及了所有的重工業部門,還要加上這條工業鏈上的數百萬工業人口!說的更直白一些:就是巨量的資金投入和大批的鏈條上的技術生產者。整體具備這倆條件的世界上確實不多,因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並沒有這樣的高度。


說到火炮製造必然要提及炮管的生產,因為炮管加工不出來也就不可能發射炮彈,炮管加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火炮的射擊精度,並且炮管屬於深孔加工工藝,技術難度在火炮製造當中屬於最高難點。需要在看不見內部的條件下將火炮的膛線一點點的“摳出來”,費時費力!

鍛造完畢經過熱處理、精整後的炮管坯進行冷加工膛線工序,先要使用“光學窺膛儀”對炮管坯內壁進行非常仔細的檢查,要看看裡面有沒有:細微的裂紋、沙眼、夾渣、氣孔……等缺陷,然後用鏜床的卡盤將炮管坯卡緊…進刀,在加工膛線(陰陽紋)的過程中根本看不到內壁的加工狀況,連“管窺豹斑”都不是,完全是“盲人摸象”!這就需要由資深的高級深孔加工技師去完成這項工作,要想知道膛線加工過程“走刀”是否正確,需要看“拉刀刀杆”的運動是否均勻、還要摸刀杆感受切削金屬時輕微的抖動、觀察冷卻油的溫度……這種“人與鏜床合一”的經驗,沒30年以上的經驗根本不可能完成深孔加工工藝的,你一“徒工”只能在邊上看著!而且工廠裡面不止一個資深高級技師……這些工作不但要有天賦,還是拿錢堆出來的經驗!是一個企業壓箱底的工藝、立身的本錢絕不外傳!


德國“獵豹”自行高炮,是將瑞士厄利空雙35㎜高炮裝到了“豹式”坦克底盤上了,這樣一來不但是火炮技術還加上了坦克裝甲車製造技術 ,僅機械製造這一塊就難倒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

通過上面最簡單的介紹了炮管加工的困難程度就會清楚,沒有近百年是工業持續不斷的發展和工藝積澱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火炮的!並且這個過程中還不能被打斷 ,只要停滯10年就會出現嚴重的倒退,這就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和人員在培訓,這已經是巨大多少國家難以企及的事情了。

所以,火炮並不是所謂“區域大國”都能製造出來,大多數製造不出來才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沒有完成工業化和工藝積累的缺失。


皇家橡樹1972


為啥看到題目的第一印象讓我先聯想到三哥呢,當然包括印度、韓國等國家都能“造出”火炮,但是質量什麼的就不敢保證了。韓國K-9火炮炸膛已經炸出了一個吉尼斯世界記錄,印度自產的“丹努什”火炮也因為種種原因和炸膛延遲服役,最後還賴是“中國製造”的零部件有問題,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不過以印度喜歡將各種摔飛機來歸咎於賣家,我們也只能躺著中槍了,反正嘴長在人家身上,不從自己的軍工產業找原因,只往外推責任這是不行的。

丹努什火炮的研發之路如同印度自產的其他裝備一樣坎坷,幾乎每次測試都會發生炸膛事故。


實際上不難看出,直到今天為止,大多數造炮技術優異的國家仍是那些老牌科技強國,例如英、法、德、意、美、俄等等,這些國家都趕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及後續的發展,作為當時的老牌帝國他們的科技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嚴格意義上講,從第一門推著到處跑的後裝野戰炮出現,火炮製造的工藝才被真正表現出來,射程、威力、精度,這就是衡量火炮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火炮炸膛的原因非常多,炮管制造工藝、材料、發射藥、炮管內有雜物導致膛壓不穩等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火炮的製造工藝已經得到肯定,但是要造好“大炮”依然不是那麼簡單。當時世界各國的造炮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中英、美、德、蘇、意等國的海軍軍備競賽異常激烈,而戰列艦上主炮的製造水平各國還是拉開了不小的距離,這就逐漸顯示出了技術發展的差異。因為各國製造工藝和水準不一,他們製造的艦炮其射程、倍徑、射速、壽命各不相同,但是製造工藝無非就兩種,一種是鋼絲緊固工藝,一種是套筒製造工藝。

而當時有能力製造這種大型火炮的國家也僅數那幾位列強。

鋼絲緊固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將鋼絲一圈一圈的在內膛上纏繞起來,然後把一個套管加熱後套在內膛上,期間還要進行多次熱處理,這樣製造的火炮橫向強度高,但是縱向不行,所以當時英國12英寸口徑的艦炮(主流305MM)其倍徑普遍偏小,最長的也只有45倍徑。德國和美國則用套筒式製造工藝生產出了12英寸50倍口徑艦炮,其初速、射速、準確度都優於英國同口徑艦炮。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在日德蘭大海戰中,英國海軍吃虧的問題了,當時德國參加海戰的各級無畏艦中有三艘“凱撒級”,僅它們每艘船就裝備了10門305毫米艦炮(5座雙聯裝)。

時至今日,火炮的製造工藝更為複雜和精密,對炮管、炮閂、膛線的加工技術和質量要求極為嚴格。火炮身管加工的關鍵技術包括材料的選擇和冶煉、深孔加工、電渣重熔、身管自緊、內膛表面處理等,尤其是後面這幾項技術全世界也僅有10多個國家熟練掌握,所以這也就造成了直到今天為什麼仍有許多國家造不出一門合格火炮。而我國火炮技術方面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甚至有的技術達到世界前列水平,這樣的成績確實值得我們驕傲,因為我們走的每一步路都無比的艱辛。

我是軍武奇兵,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戰武奇兵


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小口徑火炮其實世界上中等以上國家都能造,隨便拿幾根鋼管就能加工出一門可以用的簡易迫擊炮或者火箭炮,抗戰時期大規模生產的20式82毫米迫擊炮不就是這麼個產物,中東遊擊隊大量的山寨107火箭炮也是這麼個玩意兒。火炮製造難的是大口徑、高精度的高精尖火炮,擁有這種等級火炮製造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除了五常外,就是德國、瑞典、奧地利、南非這幾個國家擁有完整技術了,而像日本、韓國都是引進自德國的半吊子技術,而土耳其和印度更是引進韓國K9火炮的半吊子再半吊子技術,其水準可想而知?沒有自己的技術那就只能買,買就必然被坑,像印度沒有自己實用的山地火炮,又做夢都想當南亞霸主,那就只能從美國購買單門500多萬美元的天價M777型榴彈炮,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裡咽。那麼大口徑火炮製造為什麼這麼難呢?

(M777剛到印度就被玩炸膛了)

火炮身管是現代冶金和金屬加工工業的皇冠之作

我們常常說航空發動機是工業之花,而火炮身管的製造難度絲毫不亞於工業之花。火炮身管在發射藥爆炸的一瞬間要承受3000℃以上的高溫和800Mpa以上的高壓,還要經過高速炮彈旋轉摩擦的蹂躪,所以身管必須要耐高溫、耐摩擦、高強度、高韌性,而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必須要有過硬的合金鋼,現代主流火炮身管一般使用的是碳鎳鉻鉬釩系合金鋼,我國在上世紀被封鎖期間也曾經研製了一系列的加釩合金鋼替代品,而這種加入稀有元素的合金鋼其元素配比和冶煉加工工藝在各國幾乎都是絕密,可見其研製之困難,就這一項已經排除了全世界80%的國家。

有了合適的鋼材,這只是第一步,加工成身管毛坯後,你還得使用電渣重熔冶煉去磷去硫進一步提高鋼材強度和壽命,這一項技術也是被五常和德國、奧地利、瑞典等國壟斷,與大口徑火炮製造強國高度重合。目前全世界最大的450噸級電渣重熔爐是我國上海重機集團研製生產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為什麼現在能夠成為全世界火炮製造實力最強的選手之一。

有了身管毛坯,你還得進行鑽孔,加工內膛和膛線,而這又是難度係數煉獄級的挑戰。在機械加工中,長徑比大於10的孔加工就被稱作深孔加工,而現代身管火炮長徑比一般達到30以上,現代主流的155毫米口徑榴彈炮更是達到了55倍徑,這簡直就是超深孔加工。想一想在一個超長鑽頭的鑽床上對毛坯進行鑽洞,然後再用錘床把這個洞捶削成內膛,在看不見裡面的情況下,還得保證前後口徑完全的一致、內壁的絕對光滑,不允許任何瑕疵,難度有多大?而當加工完內膛後,還得使用鑽頭刀具反覆雕刻幾十次才能刻出標準深度的膛線,這對精度的要求也是高之又高,如果工藝不過關,不是廢品率居高不下,就是容易炸膛,絕對製造不出合格火炮身管,又有一大波國家被攔在了門外。

搞定了炮膛,還得進行身管自緊,內膛研磨鍍鉻,外壁精加工,螺絲溝槽開孔,藥室加工,加工完成後無損探傷,製造完畢後射擊試驗,檢查再試驗,一共數十道紛繁複雜的程序,每一個程序都是對國家工業實力的高難度考驗,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是絕對不可能製造出合格的火炮的!

炮彈製造也並不容易

關於這一點就一筆帶過吧,炮彈製造中高性能的炸藥技術難度是比較大的,而內部加工組合也不是那麼容易,還有就是一些高技術炮彈,比如激光制導炮彈、坦克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末敏彈等等就基本被中美俄德這幾個國家壟斷了。印度最近被毛子手把手教會的3VBM17芒果穿甲彈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技術,而就這個技術三哥學了十多年才勉強學會。在1999年的卡吉爾衝突中,印度陸軍幾天內狂射兩萬多發炮彈,最後陷入無炮彈可用的尷尬境地,只能以高價從以色列進口,可是打仗了還指望買別人的炮彈,你是忘記了阿根廷飛魚導彈被法國人卡脖子的前車之鑑啦?所以說,火炮這玩意兒你以為它技術含量低,其實真正能製造的沒幾個!

(印度國產三十年前穿甲彈,舉國歡慶)


軍武吐槽君


火炮雖然在結構構造上較為簡單,但其生產製造,也需要一個完整的國家工業體系。世界上能夠自行生產火炮的國家也不多,除了“五大流氓”以外便是德國、瑞典、瑞士、日韓等幾個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

造不出火炮的區域性大國很多,例如印度。印度雖然引進了K9自行火炮的生產線,但是受限於工業體系極度落後且不完善,印度目前只能是向外國採購零部件組裝,對外號稱“自產”,導致印度陸軍採購K9榴彈炮時採購價高達646萬美元。印度根本不能生產製造炮管的主要原材料:炮鋼。

舉個例子。RH-120坦克炮在發射炮彈時,膛壓達到510兆帕,炮口動能極其接近10兆焦。現代榴彈炮的膛壓也在300MPa到400MPa之間,這需要極優秀的炮鋼才能生產出炮管。而世界目前生產炮鋼,最常用到的就是電渣重熔技術,這一技術目前也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徹底掌握。

而即便有了炮鋼,也難以生產出炮管。炮鋼首先會製作成無縫鋼管,而後才會用於生產炮管。炮管內部還有膛線......加工膛線絕對是生產炮管中最難的一個環節。因為加工膛線時,根本無法觀察膛內的加工情況,只有極少數技術高超的技工才能掌握這一技術。

隨後,加工出來的炮管胚還要經過檢查:檢查內部有無裂縫、砂眼、夾渣和氣孔等等會帶來潛在隱患的瑕疵。總而言之,僅僅是機械加工,就能難倒無數的國家。這僅僅是生產火炮身管的部分流程。


用戶5770541302


不是造不出,而是周邊環境和國情不需要。比如大楓葉國,周邊沒有敵情不需要過多的武裝自己。沒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研製武器。還有就是海外沒有市場,產量太少照成成本過高。比如天肇大嬸家。還有一點最重要,人家有拳頭第一硬的大哥。有用的時候可以買點。受氣了有大哥出頭。當然還有幾個另類的,第一是人傻錢多的海灣油大仙,太特麼有錢。第二是大衛星國,人家有滅國史,誰特麼的也不信,就信拳頭。第三是當年的白非洲,受全世界制裁,幾頭白獅領著大群的山羊,拳打腳踢半拉非洲。第四就是信心滿滿的大咖喱國,幹嘛嘛不行吃嘛嘛不香,不過周邊也沒人惹的起,北邊的土豪大佬有點虛胖手軟人家不怕。


暖男312840


造炮主要的難度在於鋼材問題,需要高強度耐高溫耐磨損的鋼材來做炮管,否則炸膛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只要冶煉技術上不去的國家就沒有自己生產大炮的能力,比如我們周圍的某個區域強國,他們雖然也有鍊鋼廠,但是煉出來的鋼材強度不夠,根本造不了炮管,只能從美國進口大炮,花的錢還不少,折算單價超過500萬美元一門,典型坑你沒商量。

我們都知道火炮是以火藥作為驅動力的,在點火的時候火藥在炮管裡被擊發,進而產生高壓氣體推動炮彈飛出炮口。這時候火炮炮管會面臨三個問題,一個是高膛壓,炮彈的裝藥量往往有幾公斤或者幾十公斤,這些裝量的火藥爆炸都可以炸掉整棟樓了,但是炮管卻要憑著本身的強度硬扛住火藥爆炸的壓力;

其次,火藥爆炸會產生超高溫問題,這高溫會對炮管產生不可修復式損害,普通鋼材在這種高溫之下會被融化導致炮管變形,進而卡住炮彈發生膛炸;

第三,耐磨度也是考量鋼材質量的主要因素,由於炮彈發射會與炮管進行劇烈摩擦(膛線),質量差的鋼材只要幾次就會把膛線磨平掉得並要求換炮管,這這種材料也是不合格,也不能用來生產大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