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點獨家|阿里菜鳥收網快遞體系:從永久免費到每單收取1分錢

《晚點LatePost》還了解到,阿里正持續尋找入股韻達的投資機會,這些動作都意味著,阿里對整個快遞體系開始收網。

文 | 管藝雯

《晚點LatePost》瞭解到,菜鳥正通過今年6月電子面單升級後的綠色一聯單向快遞公司收取每單1分錢的技術服務費。而2015年4月,菜鳥曾稱,其電子面單系統將永久對商家和快遞公司免費開放。

晚點獨家|阿里菜鳥收網快遞體系:從永久免費到每單收取1分錢

(左為菜鳥推出的一聯單,右為二聯單)

電子面單從過去的兩聯單變為一聯單,面積縮小近一半,面單成本也從5分錢降至3分錢左右,節約成本2分錢,具備成本更低、更環保、效率提升、用戶數據保護更深入等優勢。

《晚點LatePost》瞭解到,菜鳥採取的舉措是,快遞公司願意為每張電子面單一聯單支付1分錢的,菜鳥將會開放接口,即商家在發貨時可以選擇打印對應快遞公司的一聯單模板,目前合作的快遞公司包括百世、申通、圓通、中通等。上述四家中,阿里是百世集團第一大股東,是申通快遞、圓通快遞第二大股東,是中通快遞第三大股東。

每張一聯單節約的2分錢成本,菜鳥和快遞公司各分1分錢,菜鳥的1分錢由快遞公司支付給菜鳥,官方稱為技術服務費,這就意味著,原本成本為3分錢的菜鳥電子面單一聯單,商家實際需要支付4分錢。

多位快遞公司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由於菜鳥掌握淘寶、天貓商家發貨時的打單入口,因此快遞公司一般都會選擇合作,如果不支付這1分錢,快遞公司將無法使用菜鳥的一聯單,只能使用成本更高的二聯單。

有部分快遞公司人士認為這是一種變相收費,“具體落實要在旺季以後,雙十一不能出問題。”

一位通達系快遞公司高管向《晚點LatePost》表示,“一聯單在技術上並不難實現,但菜鳥也有付出,它也需要盈利,菜鳥和快遞公司其實是各取所需。”

一位接近菜鳥方面的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現在依然可以認為菜鳥的電子面單是免費的,菜鳥只是對其提供的新一代一聯單增值服務進行了收費。首先使用一聯單是自願行為,二聯單永遠可以免費使用;

其次,如果快遞公司使用菜鳥的一聯單,菜鳥抽取的技術服務費來自於利用新技術幫其節約的成本。“一聯單的技術並不簡單,菜鳥收取的技術服務費並不足以覆蓋其為此投入的研發成本。”上述人士說。

電子面單被視為菜鳥為快遞行業帶來的重大改變。此次調整有三個原因:

數據方面,整個行業的數字化進一步向菜鳥集中;

盈利方面,阿里巴巴CEO張勇曾在今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透露,2018年中國500個億包裹中,有300多億個包裹使用了菜鳥電子面單,隨著一聯單的佔比越來越高,1分錢/單的技術服務費將會給菜鳥帶來不小的收入;

競爭層面,面對拼多多和京東的競爭,拼多多包裹量增速飛快,京東物流已經實現盈虧平衡,菜鳥需要對快遞公司有更強的把控力。

此外,上週阿里進一步增持菜鳥至持股63%。《晚點LatePost》還了解到阿里正持續尋找入股韻達的投資機會,這些動作都意味著,阿里對整個快遞體系開始收網。

菜鳥之於阿里:

三次關鍵轉折

戰略更明確

菜鳥2013年成立至今,6年曆史中有三次關鍵轉折:第一次,2014年萬霖從亞馬遜離職加盟菜鳥,帶來國際化視角;第二次,阿里兩次增持菜鳥,菜鳥從阿里體外回到體內;第三次,2018年3月阿里CEO張勇第二次兼任菜鳥董事長,加速資本整合和新零售物流一體化。

2014年,萬霖加盟菜鳥,此前曾供職美國亞馬遜總部,負責分撥中心、末端優化和全球購等業務的經驗,先後幫助菜鳥梳理出“天網、地網、人網”的三大布局,後調整為“快遞、倉配、驛站、跨境、農村”五大戰略;推動搭建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達的智能物流骨幹網,並提出“一橫兩縱”戰略(數字化、新零售和全球化供應鏈網絡),逐步幫助菜鳥壯大,給其帶來了國際化和專業視角。

2017年9月和上週11月8日,阿里對菜鳥兩次增資,持股比例從47%增至51%再到如今的63%,阿里從大股東昇級為菜鳥的絕對控股股東。

兩次增資,既向外界傳遞出阿里將會在物流上持續投入的決心,更重要的是,菜鳥的願景是成為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的物流基礎設施,股權上的持續加註會帶來更高效的決策和協同。

張勇於2018年3月再次兼任菜鳥董事長,也是為了加速行業整合,其在上任後迅速推進了對四通一達的資本動作。在張勇的操盤下,同年5月,阿里聯合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2019年3月,阿里投資46.65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菜鳥之於阿里,不再只是面向電商平臺的物流系統,而是致力於面向整個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成為服務於整個物流行業的基礎設施。

比如之於新零售,菜鳥比阿里其他任何的業務單元都更能直接觸達線下,阿里在其新零售戰略的整體佈局中,將淘寶視為“天”,而“地”則是菜鳥,也就是說,新零售在物流層面的落地配送,必須由菜鳥來支撐。

目前菜鳥已經孵化出了多隻“鳥”適應不同場景,包括即時配送的蜂鳥,落地配的丹鳥,紮根農村市場的溪鳥等。

菜鳥對四通一達:

自己試水到投資收網

阿里對快遞公司的態度,經歷了從自己試水到戰略合作再到投資收網的轉變。

在2013年成立菜鳥之前,阿里曾考慮過打造自己的電商物流平臺取代“四通一達”,2010年,阿里投資定位為電商物流的星晨急便,但由於後者加盟式擴張致使總部管理失控,幾次轉型未果資金損失嚴重,兩年後星晨急便宣告倒閉。

在投了星晨急便後,阿里又投資了萬象等區域落地配,希望以阿里的幹線加區域落地配來對抗全國性的四通一達,但這個戰略已經基本放棄。阿里還曾考慮過從早期扶持一家快遞企業,百世成為了最早被阿里納入其物流生態體系的物流企業。阿里從天使輪開始,一路扶持百世合計6輪投資,還幫助百世收購了當時最弱的匯通。

但百世戰略不清晰,且上市後持續虧損,業務量目前依然排在中通、韻達、圓通之後,遠遠不足以支持阿里電商平臺快速增長的包裹量需求。

阿里自2009年舉辦第一屆雙十一狂歡節後,電商的巨大勢能迅速釋放,接下來每年雙十一成交額都成倍暴增,快遞公司“爆倉”事件也在2011、2012年達到頂峰,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可能一週都收不到;而與之對應的是,京東由於自建物流,足以支撐“211限時達”當日下單當時送達的配送時效,深受消費者好評。

這讓阿里備受壓力,於是在2013年,阿里聯合銀泰、復星、順豐、四通一達等共同組建菜鳥網絡,以整合行業資源,應對每日快速增長的包裹量。這一年的雙十一,“爆倉”不再,1.56億個包裹順利運送。

目前,日均配送1億個包裹已經成為阿里的常態,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雙十一,阿里實現了單日12.92億包裹量的新紀錄,這需要物流公司的聯合作戰,而阿里則是那個統籌者。

菜鳥成立後的6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童文紅掌管時期和張勇掌管時期。一位快遞行業人士向《晚點LatePost》表示:“兩個人側重點不同,童文紅重業務合作,張勇重資本整合。”

百世之後,阿里在2015年投資了當時年業務量第一的圓通,但第二年,圓通即被中通超過;在2018年5月,阿里又投資了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遞;今年3月,阿里又46.65億元投資了申通。

目前,除了韻達,阿里已經投資了“四通一達”中的全部“四通”:阿里是百世集團第一大股東,是申通快遞、圓通快遞第二大股東,是中通快遞第三大股東。據《晚點LatePost》瞭解,阿里正持續尋找入股韻達的投資機會。

菜鳥目前面臨的競爭主要來自拼多多,拼多多的電子面單系統於今年3月才正式上線,但增速飛快,根據拼多多的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包裹量已經佔全國快遞包裹量的四分之一,而阿里系的包裹量佔比約60%。

面對拼多多的競爭,阿里在物流上需要更強的把控力。《晚點LatePost》瞭解到的情況是,阿里投資申通之前,拼多多和順豐都和申通洽談過投資,且開出的價錢更高,但阿里迅速殺入並拿下了申通。

上述快遞行業人士表示,“這其實是申通的主動選擇,如果申通選擇拼多多,阿里系會把申通給掐了停止合作,而拼多多養不起申通這麼多加盟商。可以說,阿里是申通在全世界最好的接盤俠。”

收網剛剛開始,《晚點LatePost》將會持續跟蹤菜鳥與四通一達的動態。

晚點獨家|阿里菜鳥收網快遞體系:從永久免費到每單收取1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