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一步毀掉你的娃,父母可別強迫孩子

禮貌是衡量一個人思想道德的標準,也是人們在相互交流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國,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被要求必須懂禮貌,否則在別人眼中就是壞孩子,所以孩子從小就乖巧聽話,長輩也會格外喜歡,然而,家長所認為的孩子有禮貌,實際上只想保護自己的面子而已,對孩子而言是沒有太多好處的,特別是以下五種常見的“中國禮貌”,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家長必須注意並及時糾正。

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一步毀掉你的娃,父母可別強迫孩子

第一種禮貌:要求孩子過分謙虛

有些家長在面對表揚時會習慣性地說:“我們家孩子不行,那能跟你家的某某某相提並論,他不是這樣的,這只是一個巧合,私下裡特別笨。”特別是當別人稱讚他們的孩子時,他們只會表現出孩子不是別人說的那麼那麼好。然而,父母的話對孩子的自尊心會造成傷害,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的確沒有能力,從而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建議父母面對他人對孩子的表揚時,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成績,同時要告訴孩子不能誇幾句就飄了,以後還要努力地工作,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

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一步毀掉你的娃,父母可別強迫孩子

第二種禮貌:將一切事情都要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中國父母最習慣對孩子說的話是:“看看那個某某某,人家做得多好,看看你。”雖然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沒有別人那麼好,但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在孩子身上找到更多的亮點,每個孩子總有值得誇讚的閃光點的,如果長期批評,這會導致孩子變得壓抑,他會感到自卑,認為自己不成器,做不了大事。

第三種禮貌:命令孩子要有禮貌,要學會禮讓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學會禮讓,比如有好的食物,哥哥應該讓弟弟先吃,雖然禮讓行為是好的,但是孩子還小,這麼早讓孩子學會慷慨分享是不好的!孩子們會想,父母不愛我嗎?為什麼我總要讓我弟弟?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內心會變得非常敏感,甚至會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而且,在長時間的謙卑之後,孩子們會變得什麼都不敢爭取,會順從地接受一切,這將對他們未來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其實這種禮貌也不單單影響哥哥一個人,即便受到照顧的弟弟妹妹也會有所影響,從小就由哥哥姐姐照顧,好處都是自己先享受的,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佔便宜的壞習慣。總是認為別人應該把最好的留給自己。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就會變得自私自利,也容易貪圖小便宜。雖然從小教導孩子要禮讓是對的行為,但過度禮讓只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負面影響。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應當學會主動分享,而不是被迫禮讓。

第四種禮貌:強迫孩子叫人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春節走親訪友期間,相信家長也發現了,原本聰明有禮貌的孩子,在看到陌生人後,竟然也不說一句話,也沒有跟人打招呼,這時候家長就覺得孩子是沒有禮貌的,所以就會強迫孩子叫人,有的孩子會順從的叫一聲,但即便已經叫了,家長還要為此大發脾氣,家長要知道,孩子不叫人也沒有錯,也僅僅是怕生而已,雖然孩子叫人顯得很有禮貌,但畢竟孩子有他自己的個性,如果一個孩子很害羞,或者跟對方不熟悉,他不願意去叫人,這就不是孩子沒有禮貌了,只能說明孩子怕生,善於保護自己,而且這也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很少帶孩子外出接觸人,他就會變得怕生。

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一步毀掉你的娃,父母可別強迫孩子

第五種禮貌:讓孩子們表演節目

tfboys組合隊長王俊凱曾在節目中表示過:自己最討厭過年有人要求他唱歌。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現得相當好,比如有才藝之類的,父母通常會跟他們的朋友吹噓,所以在拜訪朋友時,家長不僅會互相比較孩子的優點,而且還會大張旗鼓地要求他們的孩子為客人表演。如果孩子們表演得愉快,父母會倍感自豪。如果孩子害羞,不想表演,一些家長會覺得自己面子掛不住了。然而,孩子們不是工具,也不是保全面子的木偶。建議家長尊重自己的孩子,要遵守孩子的個人意願。

其實,中華民族歷來是禮儀之邦,自古也有不少講文明的典型事蹟,我們每個人也會被長輩要求必須講禮貌,禮貌是一個人的修養表現,也反應了家庭的教養,但禮貌不是強迫形成的,是後期慢慢培養出來的。你們會怎麼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