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滅佛運動

導語

宗教的出現可以說是人們對於天地的一種敬畏,也可以說是對自然的一種尊重。所以最為開始的時候宗教表達的是人們對於創造美好生活的創世神的感恩。不論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宗教的出現與演變其實就折射出了社會的一種鉅變。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原,佛教可以說從傳入,到後期發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信仰人數最多,最廣泛的一個宗教。他從傳入中原,就在不斷吸收,儒,道,兩家的觀念,創造出了一個本土的佛教。並且在西方,君權神受,這也決定了西方古文明大多以政教合一為主,宗教凌駕於一切之上。東方確與之不同,宗教只是統治者,統治百姓的一個手段,所以即使佛家在中原也遭遇過四次比較嚴重的打擊。

佛教介紹,以及主要思想

佛教誕生於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許多人誤解為今天的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其實不然,佛教雖然起源於古印度,到他的起源地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只是在古代的時候這屬於古印度罷了。佛教一開始也並非中原人所信仰的,因為在那時人們更多的就是信封的是截教,也就是道教。

兩漢之際,佛教才開始傳入中原。傳入中原的佛教其實並沒有得到很快的發展,他一直處於被道教,儒家等壓制的地位,所以其實在兩漢,魏晉時期,道家更為主要。上到皇帝,下到文人,平民百姓幾乎都是道教的信奉者,他們煉丹求仙。

佛教也是在這一時間段不停的吸收,儒家,道家文化。到了唐朝初期,鑑真東渡,以及玄奘西行,使得佛教得到空前的發展。自此開始在中原皇室的支持下,佛教開始逐漸成為信仰最多的人。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滅佛運動

(圖一,寺院中的佛像)

關於這一宗教的思想,其實借用惠能法師的一句話就是對他思想的最好解釋"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教力求的是一個"空"字,四大皆空,無慾無求,這樣才能入佛道,參悟世界。所以佛教之人大多十分釋然,對於天地萬物,生命自然都有尊崇之意。這也是許多賢明仁愛的君主喜歡他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滅佛

任何一件事物的發展都逃脫不了一個興盛衰敗的規矩,宗教也不例外。從思想上,佛家講究出世,不問紅塵,不留慾望。這與統治者,以及儒家思想倡導的積極入仕,為天下黎明蒼生做貢獻相違背。所以這種理念的衝突,在儒家思想還在尚未地位有所下降,或者說沒有得到發展的時候,就與佛教思想出現了對立面。這也註定了在某些時候,佛教註定會成為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果不其然歷史之中就出現了四次比較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使得佛教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滅佛運動

(圖二,北魏孝文帝滅佛壁畫)

第一次滅佛運動是發生在南北朝對峙時期,北魏孝文帝統一了北方,同時大力積極推行中國的文化。而到時道教才是做為漢民族的主流教派,所以自然推行漢化,道教也得到了北魏極大的重視。而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道教與佛教之間的爭奪自古就有,只不過相互在鬥爭中,吸收並存。以至於後來佛教逐漸超越了道教。

只不過在北魏之時兩教之間的爭奪在於,道教大力發展弟子,而佛家則新修寺院,勸說人們出家僧。這也為北魏滅佛埋下了禍根。佛家大肆修建寺院,向百姓,官僚募捐,觸犯到了統治階層的利益,另外他勸導人們放下慾望,於北魏提倡人們要積極踏入仕途相違背,結局就是北魏皇帝開始了在全國範圍內的滅佛運動。他下令拆毀寺廟,出家人必須還俗,不換俗者以違背聖命,極有可能連性命都丟了。這次滅佛運動給北方佛家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北周滅佛

第二次滅佛是到了北周時候,但是宇文家族做為北周皇室,也是結束亂世前的最後一個朝代。但是的北周武帝,為了強大自身,進而謀求再一次的統一,他對北周境內進行了一次改革。這次改革的結果使得北周得到了短暫的發展,然而對於佛教而言確是有一次災難。

其實這次滅佛也與佛教內部的混亂有關。早些年間兵荒馬亂,然而寺廟之中確經常有一些戰亂之中的豪紳捐款捐糧,使得許多難民為了活命紛紛剃度出家,而這些人參差不齊。到了北周時期這些人已經如同寄生蟲一般,毒害著北周的白姓。那時候北周遭遇了旱災,國家放糧賑災,卻依舊解決不了。那時各地寺廟之中還存有許多餘糧,而他們確不願意救助災民,使得北周武帝心中極度不滿意。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滅佛運動

(圖三,滅佛運動中摧毀的佛像)

另外但是佛教寺院,和尚,不但不需要上稅,還要國家撥款修建寺院,寺院還乘機侵佔百姓土地。最終北周武帝宇文邕忍無可忍,對佛教下達了驅逐令。他派人查封寺院,摧毀佛經。有一次一個僧人大膽攔住北周武帝的去路,問他:"佛家拯救苦難,而陛下你卻大肆滅佛,不怕遭到報應嘛?"。北周武帝也是一位傑出之人回答到:"只要百姓安康,我死而無憾"。

北周武帝的這次滅佛使得北周國力確實得到了增強,雖然對於佛教是個災難,但同時也肅清了佛教之中一些並非真心信教之人。

唐朝中期的滅佛運動

許多人只知道佛教在中土興起源於唐朝,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都信奉佛教,使得佛家得到了一個空前的發展。全國興建寺廟,比如說那時後的祝國寺等等。但是唐朝時期也發起過滅佛運動,這是歷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

當時正直安史之亂平叛,經過此次叛亂盛唐氣象早已不在。國家滿目瘡痍,社會凌亂不堪,法制紊亂,雞鳴狗盜之輩大批的湧現。此時佛教確似乎並沒有收到叛亂的影響,發展情況蒸蒸日上。但是的唐朝皇帝無力維持國庫開支,把目標轉向了寺廟之中修建的金佛,金制的各位供奉著的雕像。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滅佛運動

(圖四,唐武宗滅佛圖)

所以官兵們但凡遇到寺廟就洗劫一空,這也是最為嚴重的滅佛運動。本來發展極為好的佛教,許多寺廟直接被燒燬。

後周世宗滅佛

而最後一次滅佛運動差不多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帝國,他這次滅佛是因為佛家的思想與他推行的政令想互牴觸。所以滅佛成為了施政的關鍵一步。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四次滅佛運動

(圖五,後周世宗滅佛圖)

幸好的是這次滅佛運動並不像前三次一樣,不僅伴有強制性,還發生了血腥鎮壓。後周世宗的這次滅佛只是從政令上頒發,全國範圍內的寺院必須停止宗教活動,所有僧人必須還俗。但是由於佛教的影響力,信奉人數越來越多,使得這次政令開始之時還有許多寺院被強制停閉,但是到了後期政令確幾乎沒有實際進展,寺院也沒有遭到破壞。

結束語

歷史上的這四次滅佛運動,可以說每一次都使得佛教遭受巨大打擊,但是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他的活力。宗教並不是洪水猛獸,他只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種信仰罷了。同時這幾次滅佛運動其實也簡介的促使了佛教在中原的發展。

正如後來《西遊記》中所反應出的社會現狀,佛教已經超越道教,成為了中土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