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海南自貿區建設要發揮“後發優勢”

樊綱:海南自貿區建設要發揮“後發優勢”

文 | 海南日報 魏燕 林容宇

全球經濟大變局的形勢下,中國經濟要應對哪些挑戰,又蘊含了怎樣的機遇?海南該如何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在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銀行、中國日報社主辦的第85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海南日報記者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聽他對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新挑戰下,中國如何進一步開放、海南在建設自貿區中如何先試先行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知識和技術是增長的源泉

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樊綱認為,目前的國際形勢對中國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要繼續發展,應該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

在談這個問題時,樊綱提到他曾反覆談到的“後發優勢”觀點。樊綱在文章《發展要素:用好“相對優勢”》中談到,後發優勢指的是作為後來者可以通過花錢引進受專利保護的技術,來縮短研發的進程;可以通過學習、模仿、利用前人所積累的很多不受或不再受專利保護的技術和知識,來加速發展;可以學到別人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從而少走彎路、節省試錯成本等。通俗來講,後發優勢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走。

樊綱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得益於“後發優勢”,就是我們在開放中不斷學習。樊綱談到,很多國家也開放了很久,也有包括人口紅利等比較優勢,為什麼過些年發展速度就慢下來了?是因為他們沒有發揮後發優勢。中國人善於學習,而且中國的開放政策也鼓勵我們去學習。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得益於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因為越是到後面,拼的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而是包括各行各業的發展,如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樊綱說,“知識是增長的源泉,技術是增長的源泉,我們能不能在過去基礎上有更大的、持續的發展,取決於能不能把兩個事情做好:一個是能不能在自主創新上實現真正的突破;另一個是改革能不能深入,能不能提高體制效率。”

海南市場化在不斷進

說到進一步深化改革,樊綱介紹了經濟學上的一個著名的指數——市場化指數。該指數也被人稱為“樊綱指數”,是樊綱所在研究所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構造的一個用來衡量中國體制改革市場化進程的數量指標。

市場化指數具體包括五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經濟結構,特別是所有制結構,第二個方面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三個方面是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第四個方面是要素市場發育程度,第五個方面是市場中介組織和法制環境。這五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又有四五個指數,總共二十個指數。五個方面就是目前改革的方向,而通過二十個指數,可以看出差距在哪,要從哪一方面改進。

根據近年來樊綱指數的計算結果,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一些省市市場化指數一直居於全國前列,海南近幾年市場化綜合指數上升較快。樊綱認為,海南市場化綜合指數上升快,這說明海南市場化在不斷地進步。

樊綱建議,海南要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還是要多對比,找差距,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市場化機制。他認為,市場化機制創造了一個讓千百萬人發揮奇思妙想、讓千百萬人自己承擔責任去抓住市場機遇,去投資、去創造、去創新、去承擔失敗的環境。樊綱說,海南提高市場化程度,肯定是要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和國際接軌,進一步減少政府幹預,儘量簡化審批流程,實行負面清單管理,這和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努力形成可資借鑑、複製的成功經驗

談到多對比找差距,樊綱聯繫此前講過的後發優勢,認為海南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建設自貿區、自貿港,要把學習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也是海南的後發優勢。樊綱說:“海南建設自貿區、探索自貿港,就是為了更加方便地發揮後發優勢,學習一切可以用的經驗,學好了可以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供其他地區借鑑、複製的成功經驗。”

“相信通過建設自貿區、自貿港,通過不斷的改革開放,海南經濟會越來越有活力。”樊綱說。

人物名片

樊綱,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轉軌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任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院長。198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1992年至1993年任《經濟研究》編輯部主任,1994年至1995年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1996年起創辦國民經濟研究所;2006年至2016年、2015年至2018年兩次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

《公有制宏觀經濟理論大綱》(主筆)

《現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

《中國漸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

《灰市場理論》

《論改革過程》

《改革的動態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