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資那麼低,應該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吧?

你工資那麼低,應該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吧?

“你都多大了,還不結婚! ”

“你是因為沒錢所以結不起婚吧?”

“你工資這麼低,連自己都養不活吧?”

“像你這麼大的人,孩子都滿月了吧! ”

我們經常受到外界質疑,竟也懷疑起最初所堅持的東西。

錯的並非我們,而是世界。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走進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時,就“年輕人該租房還是買房”的問題指出:

這要取決於每個人的很多因素,比如說年輕人如果工作還不是很穩定,還在變化,遷移過程中,就如不租一個小房子住。但是如果說要結婚了,並且小夫妻倆上面還有6個錢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個,爺爺奶奶算一個,姥姥姥爺算一個,愛人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父母,這6個錢包湊在一塊兒能夠幫著支持首付的話,還是買房好。

買房子每月要交一筆錢還房貸,但交夠20年或者30年著房子就歸你了。房改,按揭政策的實施,就是要改變以前攢了一輩子錢,到老才買得起房子的現象。年輕人可以按揭,借款買房,先住上房子。當然如果沒有錢支付首款和還房貸,就沒辦法買房,但是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儘量要利用好按揭貸款的這個機制。

這段評論將樊綱推上了風口浪尖。早在2015年,樊綱在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欄目中指出:年輕人不該拿父母的積蓄購房。時隔三年,觀點卻大相徑庭。

難道說不該拿父母的錢購房,就該掏空男女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這6個錢包,來換取一個家庭的完整?

這是典型的“窮爸爸”思維。

如果要從6個錢包裡掏錢,必須有兩個前提:

1.自願。

2.不影響對方生活質量。

但大多數人都只有一個錢包,甚至一個都沒有。

可以想象一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為孩子操勞了一輩子。在孩子結婚的時候就已經掏空了所有的積蓄。等到孩子的孩子長大成人,又被要求掏出剩下二十多年的存款,這樣的做法太過殘忍。

社會崇尚節儉,無可厚非,但以享樂主義為恥,以揭開血淋淋的傷疤為榮,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綁架。每個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權利,老人也不例外。

早在樊綱的6個錢包被推上熱搜的前一天,還有一條消息同樣上了熱搜:60後阿姨穿旗袍遊遍世界。

12位穿著旗袍阿姨在外灘拍照,構成了不一樣的風景,引來圍觀。阿姨們穿著旗袍去過韓國,日本,西班牙,葡萄牙……

“老公和孩子是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拿出一部分時間讓生活變得更精彩。”

也有圍觀的阿姨稱:我這一輩子就想買件旗袍,就是不捨得買,買不起。

難道遊遍世界的12位60後阿姨個個都很富有?那也未必。

正如圍觀阿姨一樣,很多人節儉了一輩子,不過是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父母命其名曰“為了孩子”,但孩子需要的向來不是你們從牙縫裡省下來的口糧,而是榜樣。

畢業也滿兩年了,不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聽的最多的詞便是“相親”,“找對象”,“結婚”,“買房”,除了這些,似乎再也蹦不出什麼新的詞彙。

生活在世俗之中,也免不了一身的俗氣。

婚姻=房子+其他

當婚姻與物質掛鉤,愛情也就沒那麼純粹了。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沒錢人想空手套白狼的空話。卻真的如此嗎?

早年,小巴在與小蘇結婚之前手上有10萬元錢和兩個選擇,小巴告訴小蘇,

1.我們可以現在買一棟小的房子。

2.我可以用這筆錢試試運氣,希望能借此生財,等到四年後後淨值的1/10買下這棟房子。

或許許多人都會選擇前者,而小蘇卻選擇了後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小蘇深愛著小巴,並且相信他,尊重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猜到了,其實故事中的小巴,就是股神巴菲特,而小蘇就是巴菲特的妻子蘇珊。

很多人很容易將資產和負債搞混。認為凡事自己所擁有的便是資產。所以把房,車都歸納在資產的行列。但事實並非如此。

資產是指的是不斷給你口袋送錢的東西,而負債則是不斷從你口袋掏錢的東西。

而未付清的房子只能是負債,不能給你掙錢的車子,同樣也是負債。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剛剛貸款買了新房。而買房後的他卻也跟買房前,大相徑庭。一向愛瘋,愛玩的他幾乎很少出門,自己也難得在朋友的聚會上見他一面。

很多人跟我的這個朋友一樣,想盡辦法從三個錢包裡面掏錢,將房子的首款付掉,然後將每月工資的大部分都上交給銀行。

這種看是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卻也因此賭上了一生。

如果不從6個口袋裡掏錢,年輕人真的買不起房嗎?

在不考慮其他收入和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但從工資的角度算,假使每人每月的工資在5000左右,除去每月2000的開銷,那麼一年可以剩下36000。100萬的房如果按照首付30%計算,也只需8.3年。

大多數人不是買不起,而是等不起。

等不起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不自信,而“拿來主義”卻比自己辛苦打拼容易得多。這也是大多數年輕人寧可掏空6個錢包,也不願拼搏十年的原因。

流言止於智者,無聊的爭辯純屬浪費口舌。最初堅持下來的不應該被捨去,在世俗中生活,同樣也要免於世俗,時刻保持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