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美国精神病协会将精神障碍定义为,“在面对悲伤、残疾或剧增的死亡、痛苦、残疾或丧失自由危机时,个体发生的医学意义行为或心理综合征或模式。”

01、你所做的一些具有危险存在的,或面对剧增的死亡、痛苦的运动,会被诊断为“精神障碍”

喜欢探险,攀爬野山,参加一些极具危险存在的活动,包括攀登珠穆朗玛峰等人员,都应该是“精神障碍”的患者,因为他们符合“面对剧增的死亡痛苦或残疾危机发生的重大临床行为或心理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属于精神障碍疾患。

如果你喜欢某项体育活动,而由于剧烈的活动,你拉伤了肌肉,你同样符“合面临痛苦的医学意义行为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同样属于精神障碍的患者。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极具危险的攀岩运动者

总之,你只要是参加一些,具有危险性存在的或面临痛苦产生或造成残疾的活动,现在都被列为精神障碍病症的诊断标准,这个标准虽然是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但是国际通用。

原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体育性的活动,除了竞技和挑战的存在和体现个人或集体的能力以外,并没有其他目的,但是这种行为的体现,按现在的医学精神病症诊断标准,属于异常心理,也就是病态心理,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障碍。

按照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标准,那么现在所有参加体育竞技或挑战(带有危险性的运动,可是现在哪一项运动不带有危险呢?除了棋类和桥牌等项目)的运动员均可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或曾经患有“精神障碍”(退役的)。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跑步锻炼的男人

02、你的痛苦或哀伤期过长,可能就是患有心理疾病即“应激障碍”

失恋、离婚、失亲等生活中的突发或预发事件的产生,许多人多多少少的都有过体验,在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的情绪反应,必定有体验痛苦或哀伤期的过程,痛苦、悲伤、焦虑、失眠、噩梦、食欲下降等症状的出现。

而种种的表现,又有精神病医学诊断标准在那里衡量着,如果这些症状的体现在三个月以内,被称为“应急反应”,而超过了三个月,就被诊断为“应激障碍”,而“应激障碍”确确凿凿的属于一种心理疾病。

也就是说,当你的痛苦和哀伤期超过三个月以后,你就是患有心理疾病,甚至要求你服用药物来缓解你的症状,而在这个诊断标准上,并没有把所谓“患者”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

不论是失恋,离婚,失亲等事件的发生,对于亲人、极为要好的朋友及当事人,对失去的人的情感程度,应该是产生应激反应的重中之重,是否由应急反应转化为应急障碍,而成为一种心理疾病,更应参考和体察到情感这一问题。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借酒消愁的女人

这也是因为由于情感的程度不同,所产生痛苦和哀伤期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联,也就是与症状的延续时间是有关系的,感情深厚的就会长一些,感情淡薄的有可能就会短一些,而应激障碍病症的诊断,是以三个月为期限,超出三个月未能恢复所谓的正常状态,会被诊断为心理疾病即应激障碍。

而现实中每个人的情感体现,却以这种诊断的标准不尽相同,许多人遇到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后,有很长时间,甚至一年两年之久,都没得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但相对来说,对其生活和工作上影响并不是特大,精神状态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还存在着痛苦和哀伤造成的情绪上的反应,尤其对一些症状的延续依然存在,比如失眠,情绪低落等。

但是根据这些现象就被诊断为应激障碍,多有不妥,尤其是要求其服药治疗,就更为不妥,每个人的情感释放,都会有不同的方式和时间的长短,虽然有症状的延续,但没有继发的引起其他更为严重的症状出现,应当被视为是在缓解的阶段,不应以治疗手段介入,否则会强化原有症状的存在,甚至是增强。

当然确实有极少部分人会出现应激障碍的可能,但那只是极少部分人,而非绝大部分人遇到生活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如果长时间,应急反应症状持续甚至增强和其他症状增加等现象的出现,那是应该治疗介入,阻止症状加剧反应。但是绝大部分症状持续反应,是情感程度造成的,应属正常心理状态。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悲伤情绪的女人

03、如果你的陈述当中说到自己感到悲伤,就会被诊断为抑郁

如果你有悲伤感,你就必定情绪低落,情绪低落就容易抑郁,这样说也合乎情理,但事实却非如此,抑郁的诊断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不论你是轻度抑郁、中度抑郁还是重度抑郁,都应符合两项或三项抑郁诊断标准中的主诊断内容及3~8项的附加诊断标准。

但是问题来了,抑郁的诊断主要是靠你的陈述和抑郁量表来决定的,而你的陈述,就是你自己感受,而抑郁量表同样是等于你的陈述,你陈述的越“悲惨”,抑郁量表中的抑郁分数就会越高,那么你所谓的“抑郁症”也就更加严重,一定被诊断重度“抑郁症”。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痛苦和烦恼的女人

这与你当时陈述时的心情是有亲密的关系,你陈述时的心情“非常悲惨”,其中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有可能这时你并没有意识到,你会感到此时只是一种宣泄,而无意识中参加了水分,而根本想不到你的宣泄,会让你得到一个“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的称谓。

医学上其他的检测化验,例如验血等方式,根本就无法检验出你是否患有抑郁症,即使是脑成像,发现你有脑萎缩的现象,那也无法证明你的脑萎缩,是在抑郁之前还是抑郁以后发生的,这就是抑郁症诊断上出现的难题。

那么在你悲伤感强烈的时候,你到底抑郁没有?这还需要看你其他抑郁症状的体现,尤其是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也是一项诊断的标准,说的再明白一些,如果你所体现的完全都是抑郁症状,但持续时间不长,或导致你抑郁的因素明显,也就是说能够体现出一些针对性的因素,例如失恋、离婚、破产等,在时间短的情况下,也只能说你产生的是抑郁情绪而非抑郁症。

我们现在容易混淆的就是,当我们心情一不好的时候,感觉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说我们抑郁了,这时我们在向医生陈述,再用量表评估,如果条件符合,自然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甚至是重度抑郁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被诊断为抑郁症,但也并非就是抑郁症,也许第2天或第3天你再做抑郁量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重度抑郁症已经变为轻度抑郁症了。

再过几天当你的心情已经平复了许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许多的与抑郁症相符的症状没有了,你可能会说,我的抑郁症自愈了,其实你错了,你根本就不是抑郁症,甚至连抑郁情绪都称不上,只是当时你心情很低落,情绪不高,比较烦恼陈述的“悲惨”罢了。

原因是你了解抑郁症,了解的太清楚了,将抑郁症症状的标签逐一的贴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一个“抑郁症患者”,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可能是你害怕自己得抑郁症,也许你有某种原因,出于一种自我保护,也许的也许......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抑郁情绪的体现

04、当你对日常工作缺乏兴趣的时候,你可能会被诊断为“动机缺乏紊乱”,而你不想上班了,感觉上班很烦,你可能会被诊断为“兴趣缺乏紊乱”

"动机缺乏紊乱",同样是一种精神障碍,由于你对自己的工作做了很久而缺乏了兴趣,感到无聊的时候,按照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你可能就患有“动机缺乏紊乱”症。

这样说来,患有这种病症的人那就太多了,如果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不满或无聊的时候,你可能会采用跳槽,或从事其他工作来调整或缓解自己的消极心态,但与此同时你已经是一个“动机缺乏紊乱”的精神障碍患者了。

你是不是感觉到有点不可思议?我来告诉你,精神病医学的诊断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这种诊断已经把咱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出现在咱们看来很正常的一些行为的体现,都逐步的规范到精神病医学的诊断当中来,列为一种病症。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感觉工作没有兴趣

同样“兴趣缺乏紊乱”,也是精神障碍的一种,你如果向医生陈述,你不想上班了,你觉得上班很烦,一点儿都不快乐,有可能医生诊断你为“兴趣缺乏紊乱综合症”。医生只是按照你的表象和陈述来给你作为诊断的,但真实的原因,也许你没有向医生陈述,所以医生不知道,就是你说了因素也是一种表象,而医生是看你的症状。

如果是你受到老板的指责和批评,而不想继续上班了,想辞职而产生的一些心情低落、情绪不好、烦躁等症状的出现,这就是典型的“兴趣缺乏紊乱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所不能顾及到的,因为他们的存在,你才有所情绪的产生,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但医学诊断上,原因是表象,而症状是标准,症状的体现就是诊断的标准,标准符合了,那么你就是此种病症的患者,需要介入治疗,就是你有1万个原因而生成的症状的体现,那也要以症状的体现为主要诊断标准,精神病医学的“严谨性”也在于此。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员工受到老板的指责

05、其他

在以往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我们都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例如: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嫉妒心理,只要你有一点嫉妒的体现,就被称为“嫉妒症”。脾气比较暴躁,爱发脾气,现在被称为“暴怒症”。一些人喜欢清静,这属于“孤独症”。喜欢美食多吃点,这属于“暴食症”。喜欢睡懒觉,属于“嗜睡症”等等,有太多的以前我们的行为,现在都被列入为精神病诊断标准当中的病症。

心理学家:你现在的一些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是一种心理障碍

中间嫉妒的女人

06、总结

我们现在不愿意自己做饭而叫外卖,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被定为“懒惰精神障碍”。

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聊天的,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被定为“乱聊精神障碍”。

不惜“剁手”而继续将网购进行到底的,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被定为“网购精神障碍”。

对于网瘾是一种病态,不是已经有定论了吗?还有许多现在属于正常行为的行为。

等等等等等等......

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在精神病诊断标准的不断出台的前提下,真的有可能把许多行为模式都定为一种病态,即“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这也许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精神病医学发展的需要。

是否这样的发展会让我们能够更快的进化,时代在发展,我们人的进化也要加快,那么“规划”人的行为也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因为淘汰掉那些不利于“人生存”的行为,让人的行为都“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才可能更好的进化,不然我们所有的人类,可能都会是“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这些都可能吗?也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