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越笨的人话越多,越聪明的人话越少?

開在荊棘裏的花--


想不明白的越多,向人询问的次数和内容就越多,因为他想搞清楚事情(人生、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

比如受了委屈、冤屈之后,他会想不通,会很痛苦,所以想到处倾诉,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只说一次是不行的,要和许多人诉说、反复得到认可之后,才会慢慢平静下来。

这就多了许多话。

.

同时,他还想通过“多说”,来让人知道自己其实挺聪明的,懂的挺多的。

.

而足够聪明的人,因为把事情都看透了、想明白了,所以没有向人求助(说话、聊天)的必要。这样话就少了许多

比如受了委屈、冤屈之后,他会马上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把事情马上抛开。不再去想,不再在意,更不会去向别人倾诉这件事,一是觉得没必要,二是知道说了也没用。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少了许多话说。

.

再说,他们也足够自信,并不需要用“多说”来获得他人的认可。

其实“聪明人”也不完全正确,应该是“足够明白”的人。

.

莽撞、单纯的人,说话时往往冲口而出,而后说不个停

因为说话内容没有经过大脑的事先加工,所以欠缺逻辑、要件、完整性,一件事要么说个支离破碎,要么动不动接不上茬,自己把自己弄得张口结舌。

听的人难免一头雾水,然后就是发问、解释、发问、解释的循环。花费好多精力,才能把一件事搞清楚。

一个“流程”下来,不免多说了许多话。

.

因为“冲口而出”的习惯,他们无意中得罪了许多人。为了“挽回影响”、让别人明白自己其实并无恶意,或者为了挽回向恶化方向发展的事态,难免又要搭进去不少口舌......

.

聪明人说话之前,会有短暂的停顿,那是“思考”时间

他会思考一下,此次谈话的中心是什么,对方的目的是什么,话说出来的效果(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以及怎么说才能让对方高兴一些、更能接受一些。

经“思考”加工过的话,自然就少一些、精练一些、逻辑性强一些,没那么多让人听不懂(个人情绪掺杂太多)的边边角角,清清爽爽,直指主题。

这样一来,就少了许多话。

.

总之,想明白了、想透彻了,很多话就觉得没必要说了;需要说话的时候,直接说出“该说的”就行。

相比说些可有可无的话,会把精力更多的放到别的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如照顾家人,如发展事业。

.

对这世界还懵懂着的时候,不明白的事情太多,那不免希望多多与人沟通、交流,甚至通过不正确的方式(吵、闹),来解除内心的疑惑

这与年龄无关,只与阅历、知识、认知有关。只需在心存善意的前提下,多多与人交流、交往,多多阅读,多多学习,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没什么值得羞耻的,人都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得到成长的。

.

以一句很经典的话结尾:如果没觉得自己曾经是个傻逼,那代表你没有成长。


也许杂谈


因为该说的说叫水平,

不该说的不说叫聪明,

知道该说的说不该说的

不说叫高明。不爱多说不等于不会说,会说的想着说,不会说的抢着说。


用户4155258850120


是的,我就是个笨人,天天看见什么都想说,说话从来不过脑子,从没考虑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因为嘴直,说话也不知深浅,看见了我就想说,有的话人家不爱听,也不知道,想到哪说到哪,口无遮挡,直肠子,没心没肺。

有心计的人,从来长眼睛,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明眼人,心中有数,从来不乱说话,更不惹人嫌。这种人贵在自知,心里透,聪明人说话长眼睛,从不瞎说乱说,从不办对自己不利的事,说话知深浅。

有时沉默是金,多想少说。叫唤鸟没肉,有货的在心里。爱说话的,容易被人当枪使,不说话的才是那个玩枪的人,幕后主使,厉害的角色。

朋友告诉我,一个人用两年学会了说话,用十年学会不说话。我都几十年过去了,也没扳住我的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