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sgill-理


方国珍是浙江黄岩人,是我的台州老乡。方国珍兄弟五个都是在海上贩盐的,古代台州海边,这些海上讨生活的人很多,往往同时又是海贼。在明末乱世,方国珍这个海贼头子也趁机起事。\r\r但是方国珍占据的地盘,浙南温州、台州,再加上宁波,还是比较偏的,并没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其实并不具备争天下的实力。并且方国珍也确实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他所作的一切,无非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有人曾经建议他率军沿着海路北上,方国珍却明确表示,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r\r但是方国珍有一种乡土气质的狡诈,通俗点说,就是很喜欢在元朝、朱元璋,还是张士诚等各方势力之间左右逢源。他一直在观望中原的局势,不轻易下注投靠。元朝给封官,他接受;他跟朱元璋则是若即若离玩套路。他向朱元璋表示头疼,而且他儿子过去做人质,但是朱元璋要封他官他就借口年老不接受,因为那样会坐实了他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是,也不是省油的灯,就直接写信告诉他自己想清楚,点破他儿子作人质的目的,其实是想窥探朱元璋的虚实。\r\r这么来来回回,方国珍一直拒绝彻底投靠朱元璋。但是方国珍很有分寸,这个尺度把握得很好。比如,朱元璋手下驻金华的大将胡大海,被叛变的手下杀了之后,带着人头来投靠方国珍,方国珍就果断拒绝了,还截杀了叛将。 \r\r就这样,方国珍跟朱元璋来来回回一直搞到张士诚覆灭、陈友谅覆灭,接近统一天下了,这时朱元璋大局已定,也不再跟方国珍客气了,下了最后通牒。方国珍这时居然还想抵抗下,但形势比人强,方国珍最终还是选择投降,然后被迁居到南京,最后就死在了南京。\r\r方国珍之所以能善终,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一直有名义的归顺,还有他没有争天下的野心,也就说对朱元璋的威胁不大, 不然依朱元璋的性子是绝对不放过他的。\r\r不过,朱元璋对方国珍的余部其实是不怎么放心的啦,他的很多部下,被朱元璋给迁到远离海滨的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去看管起来了。现在温岭还有村子叫天皇村,他们会唱那个花鼓戏。怎么回事儿呢,据说是明朝中期,在凤阳那边过了好几代之后呢,他们还是思念故土,所以唱个凤阳花鼓讨饭回来,回到祖宗故里。


毛剑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方国珍的聪明之处。

朱元璋曾经有三大敌人: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

其中陈友谅实力最强,比朱元璋还厉害;

张士诚实力大体和朱元璋旗鼓相当。

而方国珍的实力最弱。他本来是浙江的私盐贩子。

私盐走私在当时可是杀头的大罪,一般只有亡命徒才敢去做。

方国珍其实就是一股黑社会分子的头目。

后来见私盐赚不到太多钱方国珍干脆下海做了海盗,集中了几千人。

但方国珍根基不好,实力不强,仅仅盘踞浙南而已,手下兵力也不多,属于土皇帝,地头蛇。

相反,陈友谅的实力是方国珍的十倍,张士诚也比方国珍强得多。

然而,陈和朱元璋决战时被打死,张士诚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后斩杀。陈张死后,家族基本都被诛灭。

有意思的是,方国珍却是善终。

洪武七年(1374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7年后,方国珍病死,终年56岁。在当年,这个死亡年龄不算小了。

方国珍死后,被朱元璋赏赐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朱元璋亲自设祭,命翰林学士宋濂作《故资善大夫广西等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为祭。

那么,方国珍为什么会有善终呢?

因为他聪明。

1362年,方国珍和蒙古人以及福建陈友定结盟,一通对付朱元璋。

5年后,扫平强跌朱元璋出动大军攻打方国珍。

仅仅1个月的时间,朱军攻占黄岩、温州,并在曹娥江击溃方水军,方国珍退守舟山,

这种情况下,方国珍没有顽抗,2个月后交出了地盘和军队,投降了。

因为主动交出地盘和军队,朱元璋虽恼怒,当年指责方国珍反复无常,是小人。

即便如此,朱元璋仍然任命他高官,无权但享受很高的待遇。

这就是识时务的好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投降就是了,反正地盘都是抢来的。


萨沙




答:这位提问问题的网友说“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那么,不妨先来捋一捋方国珍到底是不是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吧。


抛开宋末元初的各地烽烟不提,从忽必烈到元英宗时代的民间反抗也不说。

史学家认为,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序幕的是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

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是有明确的口号的——“弥勒佛当有天下”。

正是这“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启发了后来纷至沓来的起义者。

如至元三年(1337年)的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该起义的口号为“定光佛出世”。

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均手举弥勒小旗。

紧接着,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的衣服后背都绣有一个“佛”字。

据统计,到了至正初年, 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方国珍起事的时间是至正八年(1348年)。

由此可见,说方国珍是“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不符合史实。

接下来说说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方国珍能当起义领袖,并不是说他有多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思想,他其实是被形势推着走的。

他是个农民,却没有土地,只能靠租借地主的地来耕种,生活艰难,难以维持,不得不在暗中从事些贩私盐的活动。

在贩私盐活动中,和人争夺盐田,结下了仇怨。

那么,至正八年(1348年),蔡乱头起义反元时,仇家就诬告方国珍与蔡乱头勾通,意欲陷害死方国珍一家。

事已至此,方国珍有口难辩,干脆杀死仇家,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一起聚起数千人,劫夺海运漕粮,驾船逃入海中,快活去也。

元政府发兵征剿。

方国珍就以大海为战场,一一将来剿之敌歼灭,渐成独霸一方的海盗王。

元政府被他弄得没脾气,只好认输,给他封官赐银,招安。

方国珍表面上接受了招安,但根本不受元廷管束,占据了广元、温州、台州等地。

有一个名叫张子善的术士劝方国珍逆长江而上,攻取金陵,以成帝业。

方国珍胸无大志,只管在海上为盗为寇,逍遥自在。

这,就注定了他只是一根墙头草,因风顺势,龙胜帮龙,虎胜帮虎。

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彭和尚等人在江淮起义反元,元大都的供养主要从东南富庶地区攫取,因漕运被断,要求方国珍帮助走海路运粮,方国珍居然同意。

甚至,元廷要求他出兵进攻张士诚,他也同意,并且异常卖力,直打到张士诚向元廷举手投降为止。

还好,朱元璋收取了应天府,势头很大,方国珍表现极佳,马上向朱元璋纳贡称臣。

另外,朱元璋遭到陈友谅、张士诚两路夹击,无法动弹,其手下大将胡大海被奸滑小人蒋英谋杀后,方国珍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击杀了前来投诚的蒋英,竭力维持自己与朱元璋的臣属关系。

方国珍的侄子方明善不听话,瞒着他偷袭已属朱元璋的平阳城。

方国珍赶紧向朱元璋认错,以每年进献三万两白银来换取和平。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已经彻底消灭了江浙劲敌张士诚,他还是不能容忍方国珍保有一方割据势力的,发兵向方国珍展开狂攻。

方国珍被打成了孤家寡人,跪地求饶。

朱元璋认为他还算看得清形势,会做人,授广西行省左丞。

洪武七年(1374年)5月8日,方国珍病死于京师,算是善终。


覃仕勇说史


方国珍得以善终的原因在于:他的死恰逢其时,方国珍死的时候,朱元璋因为天下未稳,还没有顾着大开杀戒呢。

(1)朱元璋是从1375年开始逐渐对功臣进行屠戮,1380年以后才第一次集中屠戮功臣,而方国珍1374年就病死了。

1375年三月(1375年4月),廖永忠因为僭用龙凤等事宜被朱元璋赐死,死时53岁。廖永忠和廖永安兄弟乃是“巢湖水军”势力的领袖,属于第二批次投降朱元璋的势力,属于朱元璋的亲信。

他做的最秘密的行动就是淹死“小明王”(1366年),小明王一死,朱元璋就可以公开的没有任何道德限制的“自立为王”了。

淹死“小明王”后,表面受到惩罚,但实际上一直被重用。对朱元璋如此重要的亲信,因为“簪越”就被赐死了。由此,人们将廖永忠的死,视作朱元璋对功臣有目的做法的开始。

方国珍在1368年十一月彻底投降明朝后,仍然活了五六年,1374年病逝,显然没有赶上。1375年是“孤立事件”、1375年的“空印案”(一说为1382年)则属于集体试探行为、1380年的“胡惟庸案”则是大规模正式屠戮地开始。因此,方国珍死得真是时候。

廖永忠

(2)怎么一个病,为啥得病不知道,只能靠小说家的筹划了,学历史的人没有证据只能当做其正常死亡

另外,方国珍投降后两个多月就来到南京被“监视居住”,一直到死几乎都在朱元璋地控制之下。他的势力早已经被剪除了,他的心理其实一直处在煎熬中。

朱元璋实行“禁海政策”,大规模反元时期的“反元海上部队”被朱元璋遣返。然而,在海上生活的人忍受不了“禁海”。

由此,“海上部队”造反的情况非常多。而在这些部队中,作为“海上反元领袖”的方国珍几乎天天都得到自己的原有下属造反的消息。最有名的就是舟山群岛的兰山起义。

您想,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四面八方都是朱元璋的人,天天接到自己的原有部队造反消息后,这些人会对方国珍什么态度。

由此,可想而知,方国珍的心理受了怎样地煎熬。要知道,朱元璋手下大老粗居多。


坐古谈今


浙江人造反,在历史上有两个姓方的,一个是北方末年的方腊,一个是元朝末年的方国珍。

方国珍是元朝末年群雄起义的第一人,比刘福通都早几 年,霸占了浙东。

方国珍原来是一个私盐贩子,读书不多没文化,志向不大,只想在乱世之中当独霸一方的诸侯,从来就没有称王,为了利益反复无常,叛元降元都是家常便饭。

朱元璋派大军攻克浙东。逃亡海上的方国珍,识时务者为俊杰,最终投降朱元璋,得以善终。

1,方国珍志向不大,当个诸侯就心满意足。

方国珍是元末农民起义的老资格,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但方国珍八面玲珑,反复接受元朝的招安,活到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这一年红巾军起义大爆发。

方国珍盘踞在浙东,控制了庆元、温州、台州,拥有强大的海军,最后在元朝的招安下,当上了江浙行省左丞相。

方国珍有小聪明,从来没有称王。

朱元璋看到方国珍没有太大野心,所以饶他寿终。

<strong>

方国珍手下有个谋士章子善,给了一个称霸天下的策划:

依靠方国珍强大的海军力量,先入长江,截断元朝的漕粮,然后攻占所有的沿海省份,进而称霸天下。

胸无大痣的方国珍,婉言谢绝:

虽然元朝无道,但还能苟延残喘;天下豪杰并起,势均力敌,哪个是真命天子,我还看不出来;不如,我就在这里先苟延残喘着。

2,方国珍不会拉拢人才。

浙东从南宋开始,就是人才辈出之地。

朱元璋的重要谋士都是从方国珍的地盘上请的。

<strong>

刘伯温,浙江温州人。

宋濂,浙江金华人。

这些浙东的人才,大老粗方国珍一个都没请到,都被朱元璋哄回去了。

从这个方面将,方国珍和朱元璋的水准就一目了然。

方国珍起兵造反时,就不注重人才。

元朝浙江道宣慰使都元帅泰不华,是一个汉文水平几高的蒙古人,出生于台州,17岁江浙乡试第一,18岁进士第一。

泰不华文采高,还是元朝末年少有的清官,在文人中名声很高。

泰不华在剿方国珍时,方国珍却派人把他打死了。

如果方国珍活捉泰不华,或者软禁起来,对方国珍都是有利的。

对另一个台州大儒潘伯修,方国珍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心量,直接派大兵强迫潘伯修来当官。

潘伯修不从,方国珍恼羞成怒,就暗地里派人把他杀了。

从此,知识分子对方国珍都寒了心。

方国珍最后向朱元璋献的投降书,最打动朱元璋的是:

方国珍承认自己是个庸才,没有野心,从来没有称帝称王。方国珍对于朱元璋,自称就像孝子对于父亲的责罚,如果是轻微惩罚便接受,如果是重杖能打断腿的话就会逃走。如果杀了方国珍,岂不是连累了朱元璋的盛德。

朱元璋就没有把方国珍沉到江里。

方国珍战战兢兢地活着,不就实职,待在朱元璋身边,不敢露出半点想法,安全寿终。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方国珍之所以得以善终,其实主要有两点:

1、方国珍不同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他威胁小并且是主动乞降的;

方国珍可以说是元末农民起义运动的首义,他在1348年(至正八年)就聚众数千人,反抗元朝,不断劫夺海运漕粮,比韩山童和刘福通所领导的红巾军起义,还要早三年。

尽管方国珍是首义,但他的势力却并没有发展到十分大,只是占据着浙东庆元、温台等地区,始终都不是争夺天下的有力竞争者。他不像陈友谅和张士诚那样,都曾称王称帝。因此,方国珍对朱元璋所造成的威胁并不大,朱元璋自然也就没必要非得杀掉他不可。

虽然,方国珍一向反复无常,开始时一面讨好朱元璋,一面又接受元朝加封官职;之后又开始转而对抗朱元璋,与北方元朝的扩廓帖木儿和南方福建的陈友定联通。

但等到朱元璋转而对方国珍出手时,那时的朱元璋已经相继荡平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两股主要的汉族势力,大明王朝也建立起来了。加之,面对朱元璋的征讨,方国珍抵抗没多久,就主动乞降了,这与张士诚宁死不降的态度不同。因此,朱元璋也没必要对方国珍下狠手,甚至还有点同情战败的方国珍。

2、方国珍得以善终,还有一点就是他死得早。

方国珍归降后,被朱元璋授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实际上,方国珍之后就是顶着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在朱元璋的严密监视下活着。而且,没几年就离世了。公元1374年5月,方国珍病死,朱元璋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撰《神道碑铭》为祭,那一年是洪武七年。

方国珍死时,朱元璋尚没有开始对功臣勋贵们展开大肆杀戮。之后,朱元璋所掀起的“空印案”、“胡蓝之狱”等,针对功臣勋贵们的大规模屠戮清洗行动,方国珍都很幸运的没遇上。

所以,方国珍能够得以善终,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死得早。而假如他再晚死十年八年,恐怕也是难以躲过朱元璋的屠刀的。



这些历史要读


三条。

第一,都是明教徒。方国珍,明玉珍,朱元璋,陈友谅,名义上都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军队中的中高层军官都是明教徒。根据明教教义,明教徒不能残杀本教兄弟。所以朱元璋没有对方国珍下手。



第二,方国珍识相。方国珍虽然玩的早,但是做不大,一直在沿海活动,没有深入内陆,一有风吹草动就乘船往海里跑。朱元璋崛起后,方国珍第一个向他低头臣服,还给朱元璋的军队供应过粮食。因此朱元璋对方国珍还是有好感的。



第三,方国珍投降信写的好。这个至关重要。由于方国珍反复无常,所以朱元璋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让他赶紧投降,否则格杀勿论。方国珍漂泊在大海上不敢回来,怕朱元璋说了不算,想到南洋小岛上自立门户。但是他的手下不愿意跟着他卖命,一个儒生毛遂自荐,替方国珍给朱元璋写了一封投降信,由于写的太好,张廷玉编明史时全文照搬,小编曾经写过一本明史的书,记得这个情节。



儒生把方国珍比作调皮捣蛋的孩子,把朱元璋比作严父,孩子犯了错,父亲应该批评教育,不能一棍子打死。其中有句话小编印象深刻,叫做大杖则走,小杖则受,意思方国珍之所以跑了,是怕朱元璋杀死他。朱元璋看了投降信,向方国珍保证,你回来,我绕你一命。



后来这个儒生给朱元璋打工,被杀了。


唐风宋月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头造反的人,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

比如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军首领王匡和樊崇,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首领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及隋末的翟让、唐末的黄巢、明末的两代闯王等,都先后被杀害。

然而,在这些人当中,却有一个人,竟然能够做到善终,他叫做方国珍。或许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但说起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朱元璋、刘福通、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但是,他们却都不是最先起来反抗元朝的,唯有方国珍。

方国珍是浙江黄岩人,家中有五兄弟,主要靠在海上贩盐为生。后来方国珍的仇人,向朝廷诬告他通倭寇,方国珍一怒之下将仇人杀死,然后带着兄弟们逃亡到海上,干起了海盗的营生。

再后来,元朝政府派大军征讨,结果被方国珍击败,于是元朝只好招降方国珍,并授予他定海尉的官职。

但此后不到半年,方国珍再次反叛,并且直接竖起推翻元朝的大旗,由此正式拉开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序幕。当时方国珍的反元,要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起义早四年,为当之无愧的反元第一人。



朝廷闻讯后,又派兵前去征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主帅都被方国珍给活捉。没办法,朝廷只好再次招降,最后被元朝授予海道漕运万户。

不久,张士在浙江起兵造反,朝廷让方国珍前去平乱,于是方国珍和张士诚先后打了七仗,七战七捷,逼得张士诚率军投降。

当时元朝在浙江的官员刘伯温,对于方国珍招降张士诚一事非常不满,他向朝廷提出要严肃处理方国珍,但朝廷又哪里有精力和能力来对付方国珍呢?所以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随着方国珍的势力越来越大,他身边也开始不断有人劝他背离朝廷,自己建国称帝。但方国珍认为自己的实力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于是就说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志向,还是留在元朝做官。

后来,朱元璋开始崛起后,方国珍又奉命前去征讨,结果大都以他的失败而告终。方国珍自知打不过朱元璋,就有意想和朱元璋搞好关系,于是他就假意将温、台、庆元三郡献给朱元璋,还派自己次子到朱元璋那里为人质,但被朱元璋给拒绝。

朱元璋的要求很明确,希望方国珍能够归降自己,但方国珍却不愿意,于是双方又继续展开大战,最终朱元璋一路打进温州,方国珍终于害怕,他请求每年供给朱元璋大军白金三万两并等朱元璋攻下杭州时,就马上纳土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班师返回。



然而,等到朱元璋攻下杭州后,方国珍不但不来投降,反而联手陈友谅,企图共同对付朱元璋。朱元璋获悉之后大怒,派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围攻方国珍,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瑛战败逃走,方国珍也只好跟着重新逃亡海上。

在朱元璋的强势进攻下,方国珍的队伍逐渐被打散,部下中的将领也先后投降。方国珍自知坚持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况且当时力量也十分微小,最多也只能勉力抵挡明军的进攻。这时汤和也多次派人向方国珍说明顺从与抗拒的不同后果,最终方国珍选择向朱元璋投降。

这个时候的方国珍,真有点穷途末路的感觉,朱元璋都觉得他可怜,所以在警告他一番之后,便接受了他的投降。随后,朱元璋授命他为广西行省左丞,只享食禄而不上任,也就是按照广西省左丞的职位给他发工资,人则老老实实呆在南京。

后来,方国珍也算老实,从此呆在南京城里低调做人,也不参与任何与政治有关的事情,再加上当时朱元璋正忙着统一天下,需要表现出心胸开阔的模样以拉拢各方人才,所以方国珍得以一直活到洪武七年,随后因病去世,享年55岁。

方国珍死后,朱元璋将其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他还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为《神道碑铭》为祭。他的三个儿子,都在明朝担任重要官职,最后也都是善始善终。从这层意义上说,方国珍的一生,算是拥有一个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我是赵帅锅


识时务者为俊杰。

  方国珍的一生,就是一场如何保命的一生。纵观中华5000年,从政也好,经商也罢来看看这些人的特点,历史惊人的相似。只有你活着,才可能实现一切,你死了什么都完了。看过《琅琊榜》夏首尊,你就知道这句话的意义。看以下这几个人物的特点。

  看看奴隶社会时期。周文王父子,一个西伯侯,何以能不远万里灭了纣王?

  天时:商朝不得人心,天下已乱。我本治世能臣,奈何纣王你倒行逆施,那就趁你病,要你命,这天下我来坐坐如何?!

  地利:天好皇帝远,闻太师打我们,我们避其锋芒.待到商朝几十万主力去往东夷,我们再对付你。老虎有病了,猴子也能挠死你。

  人和:姬昌姬发得人心,天下英雄尽归,有姜子牙和周公旦等人的辅佐,如何不成事?反观纣王,连自己的亲叔叔大忠臣,比干都被挖心了,箕子带领几万人远避朝鲜半岛,死透了。

  看看封建社会时期。秦朝刘邦,一穷二白如何能建立大汉400年?

此人是楚人,确切说,是楚国地盘的人,因为丰沛位于今天的苏北和鲁南地区,跟楚国大本营长江汉江流域八竿子打不着,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几个老大谁也不服谁,打群架的结果,这个不赘述。

少年时期刘邦就是个无赖,那时他还叫刘季,祖上也是当官的,到了他爹那就落魄了。可以说在乡里横着走,身边总能聚集一帮哥们,都听他的,一些大咧咧的女人也听他的。官家也封他为亭长。注意这一点,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要留意了,这是能人。服劳役晚了就领一帮人跑到砀山,通过秦朝官员,也是他的同乡萧何知道要死了,天下也乱了,那就起义吧!反正横竖是个死。注意这一点,乡亲能人都支持他做老大,这不一般。

后期和项羽有矛盾,卑躬屈膝,连孩子都撇了,爹也不要了。又与之争霸,也是打的过我就打,打不过我就跑,要不就投降,你看看这人。无赖有个特点,不愤青,得小利自喜,同时又能用嘎咕的手段摆平一些事。可贵的是,他能听进去手下的话,了不起。

天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原来的周朝贵族纷纷复辟。有了创业机会。

地利:离秦国咸阳几万里地,你打不着我,当地的官员都拥护我。实在不行我就跑,投降没可能,秦法规定了,那就是个死。

人和:看看他的同乡,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后期有韩信、张良(此人是韩国贵族,世代公卿)

看看现代社会时期。说说现在的企业家。不说马云了,离你我都远,就说说浙江的小商人。

为何说浙江?印象太深了。90年代,我很小的时候,那时东北经济非常不错,浙江小商小贩不远万里来到黑龙江,连农村都有浙江人,卖玩具和一些生活用的轻工业商品,还有物物交换,鸡毛鹅毛换玩具。了不起,为何?因为有不少是走着来的,浙江人了不起。货卖完了,就地取材,把当地的特产带回去,就这样积攒了第一桶金。你们不知道一件事,东北的貂皮大衣,有一半是浙江海宁皮革城产的,不少出口到欧洲。连家乡镇的眼镜城、皮鞋和化妆品等等都有浙江人的存在。赚钱不怕地方小,赚一分是一分。

为何这么辛苦?浙江山多地少,不辛苦就等死,脑瓜子活才能活着,活着才有成功的可能。


阎大嘴


1348年方国珍在浙东举起反元大旗,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起义,同年8月徐寿辉在鄂东起义,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起义,1353年张士诚在泰州起义,所以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方国珍是最早举事的,那一年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

图为蛇蟠岛景区,方国珍雕像。

朱元璋在扫清各势力,统一全国时,方国珍也是最后被剿灭的一方,绝大部分都在军阀纷战中死亡或投降,比如徐寿辉1360年被陈友谅杀害、陈友谅1363年战死、刘福通1366年被张士诚杀害、明玉珍1366年病逝、张士诚1367年投降被朱元璋杀害,最后仅剩负于一隅的方国珍,本想走海路继续抵抗,当汤和的大军奔来时,自知难有退路,遂归朱元璋。

图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势力分布。

而方国珍也是起义首领里待遇、结局最好的一个,韩林儿被朱元璋令人淹死;张士诚被押解到南京的路上,自缢而死的;明玉珍的后人明升、陈友谅的后人陈理被俘,徒居高丽;而方国珍归明后,授广西行省左丞,只享待遇不赴任,留居京师。也别得意,方国珍本是元朝的江浙行省左丞,现在的职位属于平级,又无爵位又无实权,其实就是饶一命养着。

图为台州望天坛,当年方国珍在此称王祭天。

这里解释一下,行省是元朝的行政机构,管着路、府、州、县,共有10个,广西归湖广行省管辖,有时候为了打仗专门增设行省,比如安南行省、征缅行省,当年南方为了镇压红巾军,增设了淮南、江北、福建、广西等行省,朱元璋建大明时,沿用了元朝的行政制度,行省就是行中书省的意思,设丞相从一品,下设左、右丞相,正二品,所以方国珍是正二品的待遇。

图为仙居县方国珍军事关隘遗址。

方国珍在南京享受高干待遇,独乐天年,6年后病逝,由大明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为其撰写《神道碑铭》,他的兄弟子孙也入朝为官,实乃多福。方国珍为何如此幸运,原因就一点,他所掌握的力量是所有势力没有的,海盗,元朝的海运要靠他,所以许以江浙行省左丞,打不过就往海上跑,各方势力灭不了他,朱元璋建国后,巩固海运,将他的部队拆分再编也只为瓦解他的势力,当年方国珍再如何与朱元璋对抗,还是不能杀,因为在沿海其威望太深,怕适得其反,所以方国珍得以平安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