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听到小区别的家长说自家孩子专注力差,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石头的妈妈抑制不住的自豪:“虽说我们家石头还不到3岁,但他的专注力真是好,看动画片坐那两个小时都不带动的。”

石头妈妈跟很多妈妈一样,认为孩子目不转睛的看电视就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其实不然,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大脑处于“思维空乏”的状态,大脑跟着剧情去走,完全不用自己思考。紧张的剧情、鲜艳的色彩搭配、有趣的配音,这些强烈的刺激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但这些听觉、视觉、感觉都是单向,长时间看动画片只会让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差。

石头妈妈之所以认为“能目不转睛的看2个小时动画片”是专注力好,说明石头妈妈和很多妈妈一样,并不了解什么是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什么是专注力?重要吗?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状态,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对一件事坚持不懈。

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只有门打开了,学到的东西才会越来越多。当注意力无法集中事,心灵的门就关闭了,任何有用的知识和信息都没办法进入。正因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力使我们集中精力在某一事物,有选择的接受某些信息,抑制其他的活动和信息,因此,好的注意力会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如何判断孩子专注力的好坏?

注意力在近代心理学发展的初期已经受到重视,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力作为知觉的一个基本方向进行过研究。注意力有四种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性和注意的转移性,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 01、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指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特性。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低龄儿童对具体的、活动的事物和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力容易集中和稳定。

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被吸引。

2岁:5—7分钟

3岁:9分钟

4岁:12分钟

5—6岁:15分钟

孩子越小,专注力越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会逐渐提高。

  • 02、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的把握事物的数量。低龄儿童因为经验少,不善于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注意的范围受到限制。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课文,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可以把字连成句子阅读,这就是是注意的范围扩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逐字逐句阅读,而有的人可以一目十行。

  • 0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转向不同的对象,体现在可以同时进行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有关活动中。

年龄越小越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在听课时,眼、耳、手、脑配合不够,导致听课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主要原因就是对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如果写字已经熟练掌握,成为自动化,那么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就能够边听讲边记笔记了。

  • 0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由一种活动立即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的能力,注意的转移和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可塑性、灵活性有关。低龄儿童注意力转移性较差,通常一个活动进行了很久,注意还停留在前一个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一种活动任务合理的被另一种活动任务所代替,转移是注意的优良品质。

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专注力差的原因

我们知道,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不同,注意力也有差别。低龄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都不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会逐渐提高。除了孩子年龄的原因,在养育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呢?

过度打扰: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专注力都是极好的。当他正在专心致志的尝试用积木搭建一个大城堡,这时候奶奶端来了一盘切好的水果:“乖孙子,来吃点水果,可甜啦。”爷爷故意把孩子的积木拿走:“叫爷爷,叫爷爷就把积木还给你。”妈妈也在一旁关心:“要不要上厕所?要不要休息会”在孩子专注的做一件事时,这样密集的打断,导致大脑不能持续的进行感知,正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关心过度:8个月的宝宝正处于细小事物敏感期,这时候刚学会爬的宝宝对发现的各种小东西感兴趣;1岁的宝宝处于手指敏感期,最喜欢抠各种缝隙,把手放进孔洞里……。如果妈妈总是怕孩子受伤,怕有危险而阻止孩子探索,孩子就不能专注的去做某一件事。

负面榜样:你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决定着孩子的注意力,当看到父母下班回到家,孩子跑来想让父母陪自己玩一会,父母一边抠着手机一边敷衍的陪孩子玩耍,无心的应答几句。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也会养成不专心做事情的习惯。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多媒体和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成为了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杀手”,当孩子习惯了不断变换生动的画面和热闹的气氛,就很难再安静下来做一件不“热闹”的事。 孩子能目不转睛的看两个小时动画片,这可不是专注力,文章开头已经解释原因。

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许多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可以这么说,一个人越专注,就离成功越近。孩子的专注力是天生的,与其把孩子的专注力破坏后再想办法提高,不如从开始就好好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 孩子有不被打扰的权利

婆婆的小伙伴带着孙子来家里玩,小孩子年龄和天宝相仿,很快就玩到一起了。孩子的奶奶一边与我婆婆聊天一边时不时的喊孩子几声:“乖孙子,过来喝水了”、“玩热了,过来奶奶给你擦擦汗”……,孩子玩的投入没听到奶奶喊自己,奶奶就开骂了:“你怎么回事?玩起来耳朵就关上了咋的?喊你都听不到”。

我建议她让孩子专心的玩,但我的建议是徒劳的,因为她们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这些都是在关心孩子。其实,不打扰才是对孩子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只有通过反复的专注,儿童才能进入事物的内在,深入到事物的深处,开始触摸事物内在的法则。

孩子应该有不被打扰的权利,不被打扰思维才具有连续性,才能专注于一件事,并与事物的内在法则建立连接。

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所有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知道用嘴巴来认识世界,然后用手摸,这个现象说明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传递给他的知识,而是充满主动性和积极性。

《早期教育和天才》(木村久一,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家,1883—1977),这本书着重描写了20世纪德国乡村牧师卡尔.威特是如何教育他的孩子的。作者阐述了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个兴趣并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天生就有的。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最容易集中注意力。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专注的时间会明显高于参考值。所以,兴趣也决定着专注力。

有研究指出,当孩子小的时候有机会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事情/玩具,并且能专注的玩较长一段时间;长大后,就能对大人要求的活动(比如读书)有更好的专注力。

  • 空间清理

邻居家的大女儿今年刚上小学,她就专门腾出来一个房间做书房,在此之前孩子一直在客厅写作业。她发现,女儿写作业时候,儿子可能刚好在看动画片,这严重影响了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外在因素对女儿的注意力产生了干扰。

当我用很短的时间考下教师资格证时,有同学向我请教:“你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怎么做到的?”我告诉她:“清理干净书桌,只保留需要看的书,把手机调静音放的远一些。”这种空间的清理,是保证注意力集中的必要条件。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玩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玩哪种玩具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摸一摸积木,碰一碰玩具车,好像什么都想玩又什么都索然无味。似乎在寻找什么,又无所适从,一直没办法投入。那么就试试清理空间的办法,只给孩子身边留少数的玩具,排除外界的干扰,减少分散他注意力的因素,避免养成孩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

孩子专注力被破坏后如何提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小心呵护

如何修复被破坏的注意力?

孙瑞雪说,一个孩子的专注力破坏了,耐心等待才是修复的方法。

幼儿园里一个5岁的孩子,在每一件事物上的专注力不会超过5分钟,不停的打扰别的小朋友,一看就是注意力受到了破坏。但幼儿园的老师并没有干预他,而是耐心的等待,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他发现了订书机,订书机的滑道吸引了他的兴趣,他站在那里不停的玩了一个小时,这放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老师。

与其等到注意力被破坏后再“亡羊补牢”,不如小心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因为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却很困难。专注力,每个孩子都有,不破坏就是最好的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