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將領,時常打敗仗卻被後世封為“戰神”

自古以來,能夠讓百姓愛戴的君主們都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這些君主之所以能夠做出如此高的功績,與他們自身的政治、軍事才能有著很大的關係。不過若是君主想要將國家社會打理好的話,單靠君主一人必定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每一任帝王身邊都會伴隨著許多大臣,好的臣子對一個國家的作用有時並不亞於一位帝王。而如何選出優秀的臣子,便需要帝王能夠擁有善於識人的眼光了,甚至有時候人才發揮的效用比起帝王自身的本領還要重要。

在這一點上,漢高祖劉邦無疑就是一位做得很到位的皇帝。其實劉邦自身能力並不高,但是他虛心學習、善用人才。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追隨於他,他才能將漢朝的江山統領在手中。

三國時期蜀漢的劉備也是一樣,他本身的智謀不佳,武力值也弱。可他就是因為有著識人的眼光最後把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龐統,五虎將籠絡在身邊,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

若說到自身能力出眾而且善於識人的皇帝,李世民和朱元璋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得不說,李世民和朱元璋這樣的君主,本身便是個有能力之人。

在他們登基之前,他們不僅發掘著人才,而且還把人才招錄到自己的麾下。讓他們在自己出眾能力的統籌之下,跟隨者打天下,而後開創了一片江山和盛世。

可以說李世民和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他們自身的才能,也賴於他們用人之準確,從而讓他們積蓄了不少中堅力量。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也還是有看錯人才的時候。且不說朱元璋,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說李世民在識人方便看錯人的事蹟。

而這個人算得上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的將領,逢戰必敗,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後世竟然被大家稱為是“戰神”。而這個人就是李淵的堂弟,唐太宗的堂叔——李壽。那麼李壽是個什麼樣的將領?他為何時常打敗仗,卻還被後世封為“戰神”?這一切還要從他和宇文化及較量開始說起。

他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將領,時常打敗仗卻被後世封為“戰神”

一、李壽攻打宇文化及不果,不戰而逃

李壽作為李淵的弟弟,在李淵還未成功之時便陪伴在其左右。而在李淵反隋之時,李壽十分支持李淵。且在第一時間響應李淵的號召,幫助李淵攻伐天下。再加上他是李家子弟,與李淵有著血緣關係。

所以在李淵成功建立李唐之後,他對李壽多有照顧。而李壽的地位也因此而飆升,成了名副其實皇親國戚兼開國元老。從此身份地位顯赫自不必多說,並且他這樣的情況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依舊延續著。

而唐太宗最開始對自己的這位皇叔也很是看重,經常會派給他一些重要的軍事任務。李世民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他是皇親國戚。就應該要有擔當,而且也希望他能獨擋一面,為李氏爭光。

然而,李世民的期望越高,換來的結果就越失望。這是因為李壽論打仗一點本事也沒有,卻想要在戰場一家獨大,恃“才”傲物。因此很多戰役都是因為李壽的瞎指揮,結果導致慘敗。久而久之,李世民不免對他很是失望。

就拿李壽攻打宇文化及來說吧。當時(公元619年)宇文化及盤踞在聊城,李壽奉命前往征討。但是誰知他的部隊就這樣僵持在了聊城之外,原本幾次都要成功了,結果李壽就是遲遲沒有將這座城池攻下。

也正是因為這樣,引得河北的竇建德的乘機率軍來討。而李壽見竇建德軍勢,還沒開打就率軍逃跑了。而後竇建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聊城攻下,擒殺宇文化及。從這件事情當中,我們就能看出李壽確實是個無能之輩。

他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將領,時常打敗仗卻被後世封為“戰神”

二、黎陽大戰李壽被俘,混吃等死遭竇建德遣返

其實,李壽與竇建德之間的“較量”不止一次。公元619年八月時,竇建德與唐朝軍隊交手,李壽奉命前往支援前線。誰知他聽聞竇建德率軍前來討伐自己,便十分驚恐,很快又帶著士兵逃走了。而這一次他逃到了黎陽,與徐世勣的部隊會合,才定下心來。

但是即便如此,竇建德依舊不依不饒地前往攻打黎陽。很快兩人的部隊便被竇建德擊潰,而李壽、徐世勣二人也被俘虜了。被俘虜了之後,徐世勣一直都沒有放棄。後來他使用了詐降計,而後取得了竇建德的信任,之後趁機成功的逃回唐營。

反觀李壽,被俘之後一點都不想著如何逃出去。一心只想混吃等死,擺出了一副愛咋樣咋樣的姿態,實在是讓人無語。好在竇建德也是個寬厚之人,他見李壽這般摸樣也沒有多加為難。

認為他只不過是個庸碌之輩,既於己不利,又沒有什麼威脅。於是他善心大發地將李壽放了回去,李壽這才再次回到大唐的懷抱。

他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將領,時常打敗仗卻被後世封為“戰神”

三、李壽兵強馬壯,卻因指揮不當被劉黑闥攻破河北防線

雖然李壽接連兩次都失敗了,但是李世民並沒有怪罪他,甚至依舊信任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竇建德的遺部劉黑闥對唐太宗的統治很是不滿,率兵反唐。而李壽再一次被授予軍權,前往河北討伐劉黑闥。

當時李壽手下有精兵5萬,還有響徹寰宇的燕王羅藝相隨。可以說無論是將領、兵力還是裝備,李壽的軍隊都比劉黑闥要強出很多。但是誰知道因為李壽的指揮不當,唐朝的軍隊還是被打敗了。

結果5萬人的精英部隊就損失了三分之二,最後就連河北的最後一道防線都被劉黑闥攻破了。從這件事情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壽確實沒有軍事才能,在條件如此優越的情況下。他居然能將這件事情搞砸,可見他是真的無能了。

也就是此戰過後,李世民才懂得原來李壽是個無能的將領。由此他也真正看清了李壽的真面目,從此再也不敢讓他獨自一人帶兵打仗。而是將他留在朝中給自己打打下手,權且充當一下軍中的吉祥物罷了。

畢竟在李世民看來,唐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如果再讓李壽帶兵,非把家底給敗光不可。可見,李壽就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的將領。雖然李世民手下的將領並非戰無不勝,但是逢戰必敗的將領還真就李壽一人。

後來,李世民登基之後對身邊的臣子進行論功行賞。而李壽卻因為感覺自己的爵位太低,就要李世民給自己加官進爵。

而後李世民將其在聊城、黎陽、河北的敗仗之事說出來,他這才毫無臉面地不再提及。可是也就是因為這樣一位毫無戰績的一個人,在其死後卻被後世封為了戰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情是這樣的。

他是李世民手下最無能將領,時常打敗仗卻被後世封為“戰神”

按照唐朝的禮制,朝中無論文官還是武將,在死後必定要請文人來撰寫墓誌銘。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壽因病去世,按照他的特殊身份自然也是需要撰寫墓誌銘的。

於是他的家人為他請來了一位當時在京城之中名聲很響亮的一位文人,並且囑咐他一定要“公正”的撰寫李壽的墓誌銘。而這位文人自然也知道其家人是什麼意思,為了能夠讓皇室滿意,這位文人寫李壽的墓誌銘時可以說時顛倒黑白。

他在李壽的墓誌銘中大概是這樣寫的:李壽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才華橫溢,文武雙全。長大之後,就追隨著唐高祖李淵起兵打天下。打了許多戰役,不論大小,都能取勝。

而且在聊城攻打宇文化及時,將其生擒;在黎陽大戰時還把竇建德打跑;在河北防線時間劉黑闥打得潰不成軍等等。反正就是將其生平的敗仗都說成了是勝仗,而且吹噓都是李壽的功勞。

僅僅看李壽的墓誌銘的話,恐怕人人都會覺得李壽此人是天縱奇才,更是一位戰神。恐怕在不瞭解實情的後人眼中,李壽真的是一位“戰神“。

但是經過專家對於李壽的史籍記載研究,才發現李壽是個“常敗將領”,更無從談及什麼“戰神”了。由此可見,李壽的家人鬧出的這個烏龍,真是讓人啼笑皆非的了。

總評:

唐太宗李世民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在此之前的皇室一般都是長子繼位,很少會有次子繼位的情況。而李世民不僅打破了這樣陳規爛俗,而且還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並且把皇帝這個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此可以看出他確實很有本事。

須知唐朝未建之前,李世民便跟在父親身邊征戰,立下了許多戰功。登基之後,他聽取大臣的意見,以文平天下。對百姓友好,使得國家得以繁榮昌盛起來,可見他是位不錯的君主。

而李世民誤用李壽恐怕是他一生當中為數不多的敗筆,而李世民之所以重用李壽,其實就是估計親情的緣故。畢竟在古代皇家之中,親情是少見的,而李世民將其發揚光大,可見他的友愛一面。

而且古人的一貫作風就是能先重用身邊的親人,則多加以照顧。顯然李世民也脫離不開這樣的人情世故,所以他才會恩澤李壽。雖然他對李壽是看走了眼,但是李世民後來也能及時懸崖勒馬,糾正錯誤,使得損失降低。所以關於他重用李壽,也是無可厚非之事。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歷史回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