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殺戮幾乎是所有現代電子遊戲都會包含的元素,不僅是人、野獸、喪屍、惡魔還有各種奇形怪狀,讓人san值狂降的怪物,只要是活著能動的,就算是神也會被放進遊戲裡,讓玩家操控主角殺一殺。血腥暴力如《DOOM》瀟灑炫酷如《鬼泣》狂野奔放如《猛漢世界》,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遊戲使玩家的腦內分泌多巴胺,從而感到愉快的方式,都是讓玩家去“殺”些什麼?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有人可能會說是遊戲讓我們這麼做的,不殺就玩不下去。打獵的時候根本就沒覺得我是在殺他們,砍一砍虛擬模型怎麼就殺戮成性了?龍牙在這裡和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是殺戮,而不是種菜挖礦成為當今遊戲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玩家喜歡,我們引入三個概念,分別是:生本能、死本能和力比多。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力比多又被稱為性慾望,但是這裡的性慾望並不單指字面上的意思,它泛指一切快感,包括滿足感與成就感這樣的心理快感。而為了使自己體會到快感,便延伸出了生死兩種本能,生本能很好理解,一切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日子的行為活動都能被稱為生本能,而死本能是什麼呢?人天生想死嗎?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美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生死與輪迴》裡面的一位博士曾經採訪過10家醫院344名有過瀕死體驗的病人,他們對自己的心臟停止以後的描述大多都是相當美好的,我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我看到了極美的色彩,平靜、安寧、沒有痛苦、無條件的愛,我看到了一個隧道一束光,我感覺很輕鬆,所以由慾望驅使的人類意識其實是有嚮往死亡的那一部分存在的。儘管我們自己並不能意識到,但其實死亡並不單指死亡,而是一種毀滅破壞的慾望,這種破壞慾本來是向內的,但是生本能的意志迫使個體將這種慾望變成了外向,演變成了我們常說的暴力傾向和破壞慾。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的這種慾望被各種條條框框抑制住了,這也是必須與必然的。中國有史以來便一直在為增強人的生本能,至少是為抑制死本能而不懈的努力著,古有周公禮治,今有依法治國,柔有孔孟仁愛,剛有韓非苛法。不過到了現代,壓抑了這麼久的思想鬥爭終於有了一個合法持久而行之有效的宣洩口“遊戲”,在社會的正常運轉中,暴力是被明令禁止的一種行為,更不要說殺戮了,那種為所欲為,縱橫天地的感覺,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所以玩家在遊戲中製造屠殺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好奇,在現實中無法做到,那就在遊戲裡進行實驗。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最典型的便是GTA系列,這個充斥著槍車球的遊戲當年帶給了多少人震撼,老實告訴我,你有沒有開著坦克在高速公路上與趕來的警察激情對射,也不管炸了多少平民車輛,就這樣一路狂轟濫炸,有沒有拿著加特林在鬧市街區淨化資本主義的腐朽風氣,有沒有開著搶來的超跑去感受寬敞的人行道,自由嗎?自由,好玩嗎?好玩,但是你能說玩家喜歡一款遊戲純粹是因為殺戮嗎?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到底為什麼殺戮元素對現代遊戲如此重要,以至於幾乎每款遊戲都有呢?因為殺戮的根本目的是讓玩家感到爽,而不是感覺到牛X。GTA爽在能讓玩家在遊戲裡天下無敵、肆意殺戮,構建了一個如此真實的世界,能讓我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殺戮與暴力是手段,就像做菜用的鹽一樣,加一點能讓食材本身的滋味更加突出,加太多就會導致不能入口。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事實也證明,玩家並不嗜殺,除了敵人外,大部分玩家在遊戲裡只會殺兩種東西,第一,無法交流的量產型NPC,如GTA的路人和老滾5中的雞。第二,對自己有過明顯惡意且毫無悔意的NPC,如黑魂的帕奇,其他的就算不是人類,只要是對玩家的角色抱有善意或者中立且能夠交流的NPC,都會被排出到殺戮的清單之外。你看人類就是如此善於共情的生物,就算只是賦予了一個虛擬角色,一個虛擬的人格就會被牽動惻隱之心,甚至玩家會願意為了更好的結局在過程中放棄殺戮的機會。

人性本惡?遊戲中大開殺戒的玩家,都是壞人嗎?

生與死的確相反,生死本能卻並不矛盾,遊戲選擇長久而不間斷的殺戮與暴力體驗來刺激玩家的死本能,又用世界,劇情、任務等方方面面去激發我們的生本能,沒有玩家會一直沉浸在殺戮之中,真正讓一款遊戲成為經典的,是他帶給玩家的滿足感、成就感等一切正向情感,法律、道德、倫理這些遍佈在我們生命裡的進程裡,抑制著我們的死亡本能。遊戲給了我們破壞與殺戮的自由,可玩家追求的依然是骨肉屍堆中仍存在的生本能,玩家其實是一群向死而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