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先辈在解放战争中的独特贡献——读《民革前辈与新中国》有感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革先辈在国民党军政界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他们有的积极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有的亲自率领部队奔赴光明,还有的为此身陷囹圄甚至付出生命。总之,民革先辈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一名普通民革党员,《民革前辈与新中国》一书理应常读常新。

瓦解敌军

民革先辈在解放战争中的独特贡献——读《民革前辈与新中国》有感

前排左起:朱蕴山、柳亚子、蔡廷锴、李济深、张文、何香凝。

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在香港成立。李济深提出民革的当务之急是“尽力瓦解蒋介石的军队,来配合中共的军事进攻”。他说:“民革不在策反方面做出成绩,将何以交待新政协?何以交待联合政府。”此前,民革即时发表《告蒋管区本党同志书》,号召国民党“忠贞之士,坚强团结,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尤其在蒋氏控制之下本党进步同志,允宜率先起义,早得挣脱魔掌”。

济南是国民党长期固守的重要据点之一,也是蒋介石集团支撑华北残局的一个战略要点。整编第96军负责城区西部防守,军长吴化文西北军出身,并不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南京政府打到底。早在1946年夏天,他就通过冯玉祥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国民党民主派接触,表达了寻找光明的意愿。李济深在上海与董必武会面,提请中共对吴化文在政策上开导,前途上照顾。董必武相当重视,当即电告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华东军区、鲁南军区派人接洽。后来,冯玉祥、李济深又通过吴化文的老师、知名民主人士刘子衡居中开导劝说。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攻坚战,吴化文在关键时刻带着2万余人撤离战场,让出了防御阵地。朱德评价说:“吴化文对我们打下济南起了相当作用,今后的作战就需要有这样的起义。”

民革先辈在解放战争中的独特贡献——读《民革前辈与新中国》有感

图为李济深、冯玉祥、王葆真三人于1946年6月初在南京共同签下的约言,以表达他们誓将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进

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第19兵团司令张轸在民革影响下,不仅主动派人到香港寻找李济深,协商和平起义事宜,还请李世璋通过华东的中共组织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打算。1949年5月15日,第19兵团毅然在武汉金口举行起义,奋力击退白崇禧军队的截击,配合人民解放军一举渡过武汉下游江面。捷报频传,毛泽东、朱德致电张轸:“我们号召国民党军残余力量中凡属有爱国心的将领如贵将军一流人物,愿意率部脱离反革命营垒,加入人民解放军方面者,我们均表欢迎。”

揭竿起事

1948年下半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蒋介石授意国防部参谋次长林蔚,在长江以南建立30个新军,填补北方战场的巨大损耗,挽回不利局面。新军急需一批初级军官,林蔚找到了国防部预备干部管理局少将代局长贾亦斌:“兵源问题可用征集办法解决,就是缺乏下级干部,你们预干局能够召集多少干部?”贾亦斌爽快接过任务:“复员青年军部分分散在嘉兴、杭州、重庆、汉中四所青年中学,召集万人不成问题。”后来国防部下令免去贾亦斌本兼各职,队伍交由副总队长黎天铎接管。变化突如其来,贾亦斌决心毫不动摇:“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能在党的领导下,率领这支部队起义,请组织放心!”1949年4月7日,预干总队官兵3千余人离开驻地嘉兴,面对强敌环伺的险恶局面,起义将士冲破乌镇包围圈,有的牺牲、被俘,有的走失、冲散,贾亦斌历尽艰辛到达位于安徽省宁国县境内的中共苏浙皖边区所在地。

民革先辈在解放战争中的独特贡献——读《民革前辈与新中国》有感

贾亦斌

无独有偶,国民党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周也是一位立场坚定的起义将领。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早年参加共产党。在决定国民党政权生死存亡的淮海战役中,第85军整体编在黄维第12兵团战斗序列,解放军诱敌深入,该兵团一步步钻进口袋阵。1948年11月下旬,黄维计划趁解放军立足未稳,工事还未全部完成之际,孤注一掷,强行突破。廖运周心想不妙,万一黄维率部突围得逞,岂不增加决战难度,于是表面上积极请战打头阵,暗中通报解放军在第110师通过时让开一道口子,然后再把口子重新封上。这次战场起义对第12兵团无论军事上还是心理上都打击很大,为解放军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的贡献。

成仁取义

民革成立之初非常注重军事策反工作,在第二次中央执监委全体会议上秘密成立了军事小组,由李济深兼任组长,成员有冯玉祥、龙云、蔡廷锴、谭平山、杨杰、王葆真、朱蕴山、梅龚彬等人。1948年6月,王葆真以民革中央常委兼华中军事特派员身份赴沪主持策反活动,他积极联络国民党上层民主人士,很快建立上海、南京地下民革组织,掌握了宪兵第7团5000多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1月,蒋介石通电下野,王葆真领导的团队计划京沪暴动,试图控制飞机场,占领车站码头,策动驻南京的国民党军警起义,扣留李宗仁、何应钦等军政要员,然后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协助成立人民解放委员会。不幸的是,京沪暴动方案被国民党特务侦悉,20多名民革成员身陷囹圄。

民革先辈在解放战争中的独特贡献——读《民革前辈与新中国》有感

王葆真

在狱中,70岁高龄的王葆真咬紧牙关,几次刑讯晕过去,醒来仍是大义凛然:“关于军事问题,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与别人无关。”迫于各方压力,南京当局虽然判处王葆真死刑,但缓予执行。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王葆真在解放军代表和民革负责人朱蕴山迎接下出狱。

人民解放军席卷大西南,国民党顽固派丧心病狂,竟然在重庆歌乐山下集中营针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当中就有周从化、周均时、黎又霖、王白、李宗煌五位民革党员。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仅剩三天,民革川康地下组织发起人周从化却倒在了黎明前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革命赞歌。(冯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