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媽媽別上班兒,童音裡的惡意

朋友的女兒不知道在哪兒學了一首兒歌,興致勃勃地唱給我們聽。一開始歌詞還挺寫實,“媽媽別上班兒,媽媽別上班兒,媽媽要是上班兒,就沒人陪我玩兒”,唱出了很多媽媽的無奈,聽得人心裡酸酸的。

做了媽的人,誰不想多陪陪孩子?可是不上班就沒錢養孩子,上了班就沒法陪孩子。難怪“搬起磚就沒法抱你,放下磚就沒法養你”能得到這麼多共鳴。

可是唱著唱著,畫風一轉,突然冒出了一句“媽媽就算上班兒,也掙不了幾個錢兒”,而孩子的表情裡竟然出現了一絲絲的鄙視,讓我和朋友瞬間凌亂了。

我們瞭解,孩子並不瞭解其中的惡意,做出的表情、動作也是模仿別人的。可是,心裡還是不是滋味。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媽媽就算上班兒,也掙不了幾個錢兒。

一開始,我們以為,是歌詞被人篡改了。結果一查,歌詞還真是如此。真的不明白,這種貶低媽媽、帶有性別歧視意味的歌詞,怎麼就能廣泛傳播,還從孩子口中唱出來的?

搜索一番後我才知道,寫歌的人是一個地方名人,也是一個女孩的爸爸。雖然兒歌是為女兒而寫,但是很多人卻從中看出了他對妻子的鄙視以及深深的惡意。也有人為他辯解,說他的意思是媽媽工作時間長、報酬少,太辛苦,不如回家陪伴孩子。

我不知道這個創作者是什麼心理,但是面對大家的質疑、批評,他反應迅速,迅速道歉,修改不當歌詞。看得出來,在努力做出彌補了。

但是我想,比起寫出《媽媽別上班兒》的人,他背後的所代表的群體,即社會上那群對女性充滿鄙視的人,才更加值得注意。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媽媽別上班兒》歌詞

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與惡意

《媽媽別上班兒》歌詞的最後一句是,“等我長大了,我決不讓媽媽再上班”, 表面上看,是女兒對媽媽的一片孝心,但反映的卻是“對女性賺錢少”、“男主外,女主內”的偏見。

作為一個女性,我從小到大也受到了各種偏見的打擊。

我家是農村的,家裡有3個孩子,小的時候,村裡的人會和我爸媽說:“女孩子上什麼學啊?認識幾個字就行了。”

所以在我們村,有很多女孩都是讀完了初中、甚至只讀了小學就去外地打工了,什麼電子廠、服裝廠,做著流水線的工作,攢上幾年的錢回家結婚。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很多女孩被迫放棄學業,開始打工。

我爸媽把我上學得到的獎狀貼了滿牆,村裡的人看見了,也還是說:“女孩子成績好有什麼用?以後不還是得嫁人!”

後來,我考上大學,我家親戚也勸我爸:“女孩上什麼大學?上完學都多大了?還不如老老實實幹幾年活踏實!”

後來我畢業了,每天工作之餘,都會學習。周圍的人,包括我的親人,都會說:“別學了,再學就學傻了,抓緊找個人結婚吧,這才是正事。”

我相信很多女性都經歷過這樣的偏見與惡意對待,而且只會多,不會少。別人以為是為我們好,我們卻並不這麼認為。

我一直以為,我們家是農村的,所以會有這種偏見。

可是後來我到了很多的大城市,才發現這種偏見是根深蒂固的。很多人都在傳達一個觀念,對女性來說,工作不重要,家庭才重要。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工作不重要,家庭才重要。

偏見影響了我們的認知

社會偏見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被這種偏見控制了,卻不自知,還用這樣的偏見要求家人和孩子。

前兩天,一個同學生了二寶,我去醫院看她,一見面她就向我訴苦。她說,自己生了孩子,婆婆不在了,媽媽還在上班,就花錢找其他人來照顧她,讓她覺得很不自在。

“如果家裡缺了那點工資就活不下去,她去上班也就罷了。可是我需要她呀,她憑什麼不辭職來照顧我?”

同學很氣憤,我也愣住了,隨口問:“你老公怎麼不來照顧你呀?”

同學白了我一眼:“他哪裡會照顧人呀?平時都是我照顧他的。再說了,照顧人就是女人的事兒,男人就該忙事業。

我看了同學的大女兒一眼,沒有再說什麼。我知道,同學的觀點肯定也會影響她的女兒。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照顧人就是女人的事兒,男人就該忙事業。

這讓我想起了前些天的一些新聞,成都一小學設置了男女專屬課,男生造飛機,女生織毛衣。據說,是為了糾正男孩、女孩存在的性別錯位現象。

什麼意思呢?就是學校認為,現在的男孩沒有男孩樣,女孩沒有女孩樣,所以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重新塑造男孩和女孩的性格,讓男孩有足夠的空間來豪氣勃發地成長,讓女孩培養出寧靜溫婉的氣質。

我見過喜歡織毛衣的女孩,見過酷愛樂高的男孩;也見過喜歡十字繡的男孩,喜歡航模的女孩。我不認為,性別不同,就必須做不同的事情。

這種課程,表面上是在教育孩子,增強自我的性別認識,可實際上,也很容易被視為性別歧視,特別是對女孩子,可能會影響她們的自我認知。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編手鍊,被認為是女孩才能做的事情。

用教育改變性別偏見

隨著我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於性別優勢也認識得更加明顯,能夠根據各自的性別、性格等特徵,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能不說,這也是教育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不設限的人生,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應被性格認知偏見所限制。所幸,這樣的偏見也在逐漸減少。

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要儘可能不對孩子進行性別設限。只有我們先轉變思想,教育出來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客觀的認知。

兒歌《媽媽別上班兒》對媽媽惡意抨擊,讓人發問:女性招惹誰了?

用教育改變性別偏見。

教育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我們的孩子在什麼樣的教育環境中生長,就會學到什麼。男女平等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希望以後通過我們的教育,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能坦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