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筆力與技法關係如何,怎樣用筆才算用力?

死亡櫻花


一、力與技法的關係

力是技法要素之一,用力是為了入技,力量為技法服務。技法的內涵十分豐富,凡可師可學的,像筆法,字法,墨法,章法,都屬於技法範疇,是一個十分籠統寬博的概念。再具體一點,比如和書寫動作直接關聯的力量、速度、節奏等,也是技法的組成部分。

在諸多的技法要素中,筆法是核心。用筆千年不易,古人在千百年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書法貴在用筆的結論不容置疑。把筆法進一步解構,主要分為取姿、執筆、運腕和用筆方法四個內容,而用筆則又包括正鋒、中鋒、藏鋒、出鋒、側鋒、偏鋒筆技巧。

所有的筆法技能都依靠力的作用,任何一個細節,都脫離不了力的成分,因此,如何用力也是筆法技巧中貫穿始終的重要內容。


二、怎樣用筆才算用力

題主所指,應是怎麼用筆才能更好地突出線條的力感。我們講一個人字寫得俊,通常贊其好筆力。所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力能扛鼎,也都是形容書法技藝之高。缺乏力感的書法作品,就如同“娘泡”,清湯剮水,索然無趣。而富有張力的作品,如江流滾湧、氣吞山海,那才有味道、入勝境。

要使作品有力感,必須要多以正鋒、中鋒入筆,這樣的線條才是剛健挺勁的。有的書家常以小筆寫大字,把筆頭全壓趴下,而且是一側到底,這樣的字是不可能有力感的。相反,筆官豎直,中鋒行筆,提按使轉則處處發力、動感十足。


要使作品有力感,不僅在於用筆有技巧,更在於胸中有丘壑。天天練正鋒中鋒,把筆劃得飛快無比,也未必就真的有力感。真正的用筆純熟,還是在於穩準狠。有的書法作品極具內斂,行筆也很從容,寫出的字卻可以有千鈞之力。這就告訴我們,書法絕不是以技論技那麼簡單,很多的玄妙還在於學習養成,字外的功夫也很重要。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2019年9月10日。南京。


抱庸詩書


學習書法有一個要領,這就是要讓筆畫都有力量感。寫出生龍活虎的字來,這才是好的書法。

如何才能讓書法有力量?有人認為就是使勁用筆。


其實,這才是對書法力量的最大的誤解。書法寫字肯定需要力量,但是,書法筆畫的力量不是用勁越多就越有力量,而是要符合筆畫的用筆要求和用筆結構。

我們經常說字法結構,例如,大家都熟悉的《獨體字的結構要訣及28法》就說:

中豎宜正不宜偏,底橫宜長託上邊。

交叉求中字挺立,同畫有異不一般。

收張適當形勢美,斜中求正更自然。

大小得體看疏密,寬窄適宜均中間。

懸垂用時要區分,點畫呼應字勢全。

諸如此類的這些一般常識,就是獨字的結構規律。

但是,書法還有一個筆畫結構問題,我們從來沒有從理論上重視過這個問題。千里馬一直在強調這個問題。


筆畫結構,在單字的地位中是書法的核心價值。因為,每一個字都是有一筆一筆的筆畫構成的。如果有一個筆畫不好,就會影響一個字,甚至一幅字的質量。

那麼,筆畫的結構是什麼呢?

這筆畫的結構,一點也不神秘,就是我們寫字的基本要求:起筆、行筆、收筆。

但是,可能你們沒有把這個問題當做一個理論問題來重視,所以,把學習書法的重點都放在單字的結構上了,只注意了什麼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圍結構、左上包圍結構、左下包圍結構、上三包圍結構、下三包圍結構、左三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鑲嵌結構等等這些方面,而沒有把精力放在筆法上。


書法的力量神韻都在筆法上。而要讓筆法有力量,就必須處理好筆法的結構。

我們看,每一個書法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起筆之法,也都有自己的行筆之法和收筆之法。

而且每一個字的不同筆畫都有區別,這就是筆法結構的秘密,也是書法力量的秘密所在。

如果我們破解了一個一個的筆法,那麼,用筆就會有清楚的目的,這樣寫出來的筆法,就自然會有力量了。

例如,寫一個橫,隸書裡面有“一波三折”的說法。這個一波三折,其實就是在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上,各有各的任務,你完成了這個任務,自然就有“一波三折”筆法的自然之美了,也就有力量了,如果三個環節互相脫節,那就沒有力量了。

一個筆畫失敗,下一個筆畫還是失敗,你想想這個字怎麼會有力量?

隸書裡的“一波三折”在楷書裡面完全變了,主要是變得簡化起來了。


但是,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沒有變。例如,楷書沒有“蠶頭”也沒有“燕尾”,但是,有起筆,也有收筆,而且變得起筆收筆都很豐富,行筆部分也變化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的一一去分析具體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具體的字帖裡面的筆法。

也許有人說了,那篆書有“起筆、行筆、收筆”變化嗎?當然有!只不過,我們感覺篆書好像沒有起筆、行筆、收筆變化似的。

任何書法,必須是有起筆、行筆、收筆的。


例如,篆書有藏鋒的起筆之法,也有露鋒的起筆之法,收筆也同樣有藏鋒有露鋒的,這幾乎與楷書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所謂的筆法和技法,就是學習如何針對具體的字帖,用毛筆把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節湊寫出來,這就是書法,也是書法藝術。因為,書法的藝術和神韻,全在起筆、行筆、收筆的藝術創作裡面,所以才有不同的書法藝術作品。

不同的書法都有不同的筆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學了顏真卿就不會寫歐陽詢了,學了歐陽詢又不會寫顏真卿了。

更不用說,學了楷書就覺得篆書簡直令人束手無策。


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用開放式書法學習的結果,而是因封閉式的書法學習導致的結果。

學習書法,首先要學習書法的總規律,這個總規律就是筆法,而筆法學習的技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這就是開放式的書法學習,因為,所有書法都是有起筆、行筆、收筆的結構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了完整的書法規律,就叫做“四法三筆”。

四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三法就是“筆法、筆意、筆勢”。


其中“接筆”是大家陌生的概念,實際就是如何實現字法“結構”的問題,這個問題最複雜,我們先不說了。“接筆”也是要用起筆行筆收筆完成的一個筆畫,不同的是,這個筆畫的起筆位置非常重要,也需要我們精心研究經典書法作品的一把鑰匙,他們為什麼是這樣起筆的。為什麼這樣“接筆”,把這些搞懂了,學習書法很快就會進入較高質量的學習階段。

通用過以上“四法三筆”的理論對筆法的剖析,我相信你一定會寫出有力的書法作品的。

因為書法的力量全部集中在筆法筆畫之中了。對筆畫結構的準確掌握,就完全能實現筆法的準確掌握,技法就在這裡了。


千千千里馬


書法中的筆力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一個筆畫寫出來是否有力量,肯定跟用筆有關,但是更為主要的因素取決於書寫者對力量或者對線條質感的認識。

書法上筆畫的力度,不是完全取決於物理作用的力,也就是說不是用力大寫出來的筆畫就有力量,確切地說,書法上的力跟書寫者用力書寫有關——如果一點不用力,那就寫不出來了,但是這種力更多的是一種感覺,既感覺上有力,它是不可測量的,只可感覺。

這跟書法上線條的速度是一樣的道理,書法上的快速,不一定書寫速度快,也可能快,但幾乎不會等同,書法上的速度也是一種感覺出來的速度。就像小說的情節讓你感到緊張,並不代表作者是在緊張的狀態下寫出來的,他可能是在極其理性的狀態下遣詞造句,安排場景。

那麼書法上的力量感如何表現?一個是對比關係的安排,一個是中鋒行筆。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味劍拔弩張,未必會讓人感到剛強,倒是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力量是在對比中呈現的出來的。

中鋒行筆涉及線條的質感,客觀的說,萬豪齊力,寫出來的筆畫力量感,立體感強烈,筆畫圓渾厚實,感覺結實有力,如果是側鋒,或者偏鋒,筆毫偏向一邊不入紙,力量感自然減弱,所以說想要寫出有力量的筆畫,在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學會調整中鋒,在中鋒行筆的前提下,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最後強調一下,雖說速度決定力量,速度越快,力量越大,但是藝術的力不完全等同物理上的力,人說筆力能扛鼎,扛鼎之力絕不是大力士做的到的,主要取決於感覺。





齊金論書


古人論書 ,以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

“ 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

——王僧虔

“字無一筆可以不用力,無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牽絲使轉亦皆有力。”

——蔣和

缺乏筆力的書寫,不成其為藝術。點畫得力,筆力勁健,是學書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什麼是書法的筆力?

書法筆力 是筆毛與紙相磨相擦而生的。

筆力有兩個作用方向:一是與紙面平行、指向運筆方向的平行力,

二是垂直於紙面、指向紙背的垂直力。這種垂直力稱作力度。

它的大小就是力度的強弱。力度是決定線條質量的主要指標。垂直力使書法由二維平面成為三維立體,有了立體感。這種立體感,直觀上不太明顯,似乎是隻能意會,不可言傳,但卻是書法美的重要元素。這就是傳統書論特別強調筆力的真正原因。

力度與提按無關。力度是著紙點大小不變時,筆毫對紙面的壓力。提筆是著紙點變小,按筆是著紙點加大,並不表示力度的增減。粗線無力是墨豬,細線力滿則如鋼絲:堅硬而富有彈性,《懷素自敘》就是典範。所以切莫以為按筆就增加了力度。

筆力的獲得也難。需要象演員吊嗓子一樣天天練、長期練才能獲得。對書人來說,筆力是基本功。個人的筆力是相對穩定的,幾乎是個常量

保持筆力的技法要求是:著紙點集中而不能散落。它遵循物理學的“壓強”定理:壓強與作用點的大小成反比,所以集中才能保證筆力,散落則消散了筆力。

如果把筆毫平躺著從紙面上掃過去,壓強就只剩下若干分之一,即力度被削弱殆盡。強調筆毫必須聚集,避免披散,這就是中鋒被奉為筆法圭臬,偏鋒成為用筆大忌的根本原因。絞毫也有這種效果,已被越來越多的人運用。紙面的澀度也影響力度。

筆力大小與墨計運動有關

1 根據粘性流體力學的研究成果而得出的流動規律,筆力大小與墨汁運動的速度等物理參數之間有下列關係,其中的“速度”是墨汁沿紙面運動的“瞬時速度”,或稱“即時速度”,即在確定某點處的速度時,所用的時間長短只是墨汁流經該點處所花的時間,此前此後耗費的時間概不在內。

2 墨韻的變化也顯示出筆力。 墨法中有運筆與用墨是一體兩面,所以墨的濃淡相間、燥潤相雜所產生的疏密虛實的變化,也是表現筆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3 古人云:“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歷代書家無不以筆力著稱。筆力中剛勁者如鐵畫銀鉤、堅挺方折、雄強清遒;筆力柔和者,似錦裡藏針,婀娜凝鍊,俊逸婉麗。更有“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所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


金寶齋德進書法


書法中筆力與技法關係密切,可以說不懂技法就寫不出有“筆力”的線條來。

書法雖說內涵定義豐富,但它首先是技術活,用的是“巧勁”,不能用蠻力,也不是說力氣越大筆力就越強。


那麼怎樣才是“巧勁”?怎樣用筆才算用力?這就是技法問題。

技術層面上的技法指的是用筆,包括執筆和起筆行筆收筆以及手、臂等身體部位的配合運用。



執筆因人而已,舒適為度,身體部位配合需要長時間鍛鍊,這裡不展開。著重說一說用筆。

怎樣用筆才使筆畫有力,古人對於“有力”的大概意思就是“老辣、厚重”,要達到這一點,古人也說過,“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也就是說要中鋒用筆。但顏二在實際中覺得還不夠,還需要更豐富一點,比如說要充分利用毛筆的彈性,頂鋒入紙,調鋒,絞筆,也就是古人說的衄鋒,澀筆等筆法的應用。這些筆法古人實際上都用的很充分,只不過這些精華論述零散分佈於浩如煙海的書法論著裡面,非多讀多練不能理解。

舉個例子,起筆頂鋒入紙,調鋒,中鋒行筆,絞筆澀進,怎樣寫出來的線條九很老辣,如古樹枯藤,內涵豐富,提主和小夥伴們可以試一試。



以上一家之言,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歡迎討論交流、拍磚吐槽,謝謝!


書法顏二


筆力和技法是不可分割的。不過有先後,技法在先筆力在後。筆力是在技法的駕馭運用過程中產生的,沒有技法就沒有筆力。技法是筆力的基礎,筆力如何全靠對技法的理解和駕馭能力來體現。有什麼樣的技法就有什麼樣的筆力。這裡的技法不是單一的技法,而是完成一個點畫或單字字形或結構所需要的全部技法大總和。



我們在寫一個字時,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這個“竹”就是技法。這裡的技法仍然是完成一個字所需要的總的方法 這個“竹”同時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整體之“竹”就是想照相機那樣的完整字形,二動態之竹“竹”,就像我們的動態圖那樣的一個點畫和或單字的書寫過程。


事實上,我們做到胸有成竹自己說完成了書寫的第一步,還要看能夠把胸中之竹如意的在紙上表現出來,這時候就要考驗我們的筆力了。筆力不夠就無法將胸中之竹完美在紙上表現出來,技法不熟,筆力不夠,或許胸中的一般都不一定能夠表現出來。更何況在書寫過程中還有隨機而變或發揮的可能。筆力到了,我們寫出的字不能僅能夠完美表現心中所想,而且一點一畫都充滿理想的形質效果。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實現心手合一,心揮手運,暢達自如,隨心所欲而不逾越書法的法度和規矩。見此境界,筆力自然出現。


筆力不是大力士那樣的蠻力,而是對書法造詣的正確表達,在作品的點畫線條空間中所表現出來的技法的和諧自然。筆力是書法家綜合能力在書法作品中的具體體現,也可以說是心力的展現。

要想做到筆力驚人,必須具備深厚紮實的楷書功夫。有了楷書功夫以後,在學其他書體,自然也能見筆力。當然那些些人書具老,技法爐火純青的書法大家,人們的精品力作都是筆筆見筆力的,每沒有一筆有病,也就是筆力弱。











翰墨書道


筆力與技法的結合是書法家的試金石!


用筆輕飄的人寫出來的書法,只能使用墨色去增添厚重,不然則輕浮之感立現!然則,即使是墨色可以掩蓋一些筆力的不足,可是筆劃還是出賣了你,尤其是在使轉上,有筆力與沒筆力的就是不一樣。


技法的體現是用筆的輕重,急澀,虛實,以及筆劃的熟練程度與難度,生熟的理解等等,技法說是容易做起來難,還是那句老生常談,即便顏真卿那樣的人物都沒有把王羲之的技法學全,可想而知技法有多難了!

筆力與技法結合才堪書法家的稱譽,否則,你就是一個書法人,離殿堂還有距離。


一笑貫長天


藏頭護尾,力在字中。起筆可切可逆可裹,起筆的過程中儘可能加大筆尖與紙的摩擦力。然後以中鋒運筆,運筆的過程中要提的住筆,手不顫抖。到最後回鋒收筆。一般來說直筆力度強顯雄強,曲筆顯遒勁或飄逸


愛長的竹子


握筆適中,不可太下,這樣才能運轉靈活有力,每個筆劃少則百遍多則千遍練習,不教條搬抄別人,寫出自己作風,別人未必適合於你,只要有悟性愛寫,啥時見筆就想寫字,那你成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