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说到豪放派词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却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豪放词,惊艳了世人千年。

豪放如他也曾写下清新哀怨的婉约词,其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蝶恋花·春景》

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开篇就足够惊艳,结尾更是神来之笔,比起擅长写婉约词的柳永也是不遑多让。

词的上半阕写的是暮春之景,春意阑珊,令人感伤。

那一树的花儿已渐渐褪去了红色的残装,光秃的枝头开始结出了幼小的果实。

天空中飞来一双燕子,掠过麦田,飞向远方。

山脚下,一条清澈小溪,宛如玉带,在麦田里拐了几个弯,又环绕着村庄缓缓地流淌着。

微风拂过,枝头上的柳絮纷纷扬扬,越吹越少,稀稀落落地在半空中飘荡着。

春已经渐行渐远了。

可是普天之下,哪里没有芳草呢?

此地柳絮纷飞,自有他处芳草萋萋,绿遍天涯路。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首句“花褪残红”便点明了时节——暮春。

词人从红杏着笔,惜春之情倍增。

为何这么说呢?宋祁曾言“红杏枝头春意闹”,当杏花怒放时,该是何等的绚丽多彩,可是如今却是残红褪尽,一种失意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而“燕子”和“流水”两句同样强调了暮春这一节令。

《艳歌行》曾言燕子“冬藏夏来见”,而李煜在《浪淘沙》中也曾言“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这两句看似唯美清丽的自然现象,也是也暗含了一种伤春之感。

而“枝上柳绵”两句则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尤其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安慰了无数失恋之人。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而关于这两句词还有一个小故事。

苏轼有一红颜知己名为朝云,在苏轼贬谪黄州时,朝云曾陪伴左右。

苏轼曾让朝云歌唱这首词,而朝云每次唱到“枝上柳绵”这两句都忍不住流泪,再也唱不下去。

朝云是最懂苏轼的女人,她明白苏轼心中的愁苦。

而当朝云去世后,苏轼终其一生都不再听这首词。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接着的下半阕写的是偶遇佳人,却无缘一见的伤情。

诗人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春意阑珊,让他平添了几许伤感。

他路过一户人家,忽然墙内传来少女的嬉笑声,诗人被这无忧无虑的笑声所感染,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聆听。

原来那墙内的少女正荡着秋千,那欢快的笑声随着飘荡的秋千,越过围墙,传到失意的行人耳中。

可是渐渐地,秋千停下来了,笑声也慢慢消失了。

也许她已经回到了闺房,只是她永远也不知道,她无意的欢笑曾深深地伤害了一个过路的行人。

而墙外的行人呢?呆呆地伫立着,为自己的自作多情摇了摇头,而后默默地离开,重新踏上了征程。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下阕的前三句写的是墙里佳人的笑,和墙外行人的孤独落寞。

词人在这里写的非常隐晦含蓄。

墙里的佳人是何模样,不得而知,是典型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而墙外的行人呢?他的心情如何,同样留下了空白。

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墙之隔,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的佳人年轻富有活力,过着无忧无虑的欢快生活,而墙外的行人或者说是词人已至暮年,谪居他乡。

这一对比,墙外行人的孤独落幕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而最后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千古名句。

饱经沧桑的行人是多情的,他的“情”包括了春光逝去的伤感之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遭遇贬谪的失意之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等等。

而佳人呢?正值年少,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之情,也不为身世烦恼,她的“无情”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多情的词人。

纵观全词,是典型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模式,婉转动人,清新中蕴含着无限哀怨,婉丽中又透露了些许伤感,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水平最高的一首婉约词,其中七字,安慰了多少失恋之人

后来很多人都说苏轼的这首词足以媲美柳永的婉约词,我深以为然。

但是苏轼能写清丽的婉约词,而柳永却写不出苏轼那般豪放的词,也许这就是柳永不如苏轼之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