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湖南省通道侗寨古建築群

侗寨古建築群,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村,佔地11.6萬平方米,有鼓樓四座、風雨橋三座、門樓一座、古井二口、薩歲壇二個、古驛道1.6公里、侗族吊腳木樓七十八幢,造型各異。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戶增人旺,建築規模擴大,形成村寨。明萬曆年間修驛道,清順治年間遭火災,復建後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邊分叉佈置的七個聚居群。

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湖南省通道侗寨古建築群


村寨現有鼓樓4個:寨中鼓樓簡樸地立於田中;龍氏鼓樓昂然立於山上最高處;蘆笙鼓樓雕樑畫棟最漂亮,為九層密簷攢尖蘆笙頂木樓,下五層為四角,上四層為八角,翹簷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金光閃亮;牙上鼓樓最為奇險,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懸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撐,最長的一根有9.1米高。風雨橋2座:分別為塘頭橋和塘坪橋:塘頭橋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塘坪風雨橋建於清光緒7年,上團三進堂營建,民國十年修復,建築面積約10㎡。

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湖南省通道侗寨古建築群


門樓1座:位於村寨出入口塘坪橋東部。

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湖南省通道侗寨古建築群


龍門1座:位於龍氏鼓樓以北半山腰。

古井3口:其中位於村寨西北部山腳乾隆古井為乾隆50年建,旁邊有井碑,自建井以來井水常年不涸,井水清涼可口。

薩歲壇1個:始建於明代,分薩瑪壇和薩壇兩部分,薩瑪壇呈扇行,闊4.5米,進深4.1米,石臺構架,內設高祭臺。薩壇植有三棵松柏,並呈三角行分佈,正面兩棵,後面一棵,進深6米,土築臺基,拜臺高1.5米。

古驛道1.6公里:明萬曆年間修建,全部用勘築打製成型的青石板鋪成,當年西蜀丞相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曾走過這條驛道。中國工農紅軍過草地由此西進,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踏著這條古驛道上的青石板翻過芋頭界走進貴州。

芋頭侗寨,從建寨選址,佈置建築物,到規劃村寨於周圍環境的協調及人們衣食住行、祭祀,都是傳統堪輿學說在侗民族地區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寨內各類建築因地制宜,依山勢,順風水分別佈置建築物,將自然風光與人為創造結成天、地、人三位一體,充分展示了侗民族的古樸憨厚和聰明才智。芋頭侗寨的建築屬於典型的山地溝谷侗寨山脊型和山谷型建築模式。寨內所保存的建築,無論是從整體到局部,還是從佈局到工藝,都融匯了侗族工藝的傳統和山裡人的樸實風格,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和民俗史。

2001年6月,芋頭侗寨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