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籍音樂家創作了《我是一個兵》

不是所有人都唱過這首歌,但當過兵的人肯定唱過這首歌——《我是一個兵》。這首歌已傳唱了整整69年,許多中老年人都會:“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那雄壯嘹亮、鏗鏘有力的旋律,傳遍了神州大地,飛向天涯海角。它的知名度遠遠超過詞曲的作者。

其實,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在文藝界也是很有名的,只是一般演唱者和聽眾不注意罷了。

詞曲作者都是河北人

我要告訴讀者的是,《我是一個兵》的詞曲作者都是“河北老鄉”。

歌詞作者之一陸原,1922年生,曾供職於原瀋陽軍區。他是河北省豐南縣(今唐山市豐南區)人,“老百姓”出身。從1942年參加八路軍,他曾先後在冀東軍區、中南軍區、瀋陽軍區等藝術院團任創作員和創作組長。他主要寫歌詞,兼作曲,創作了大量革命歌曲。許多作品獲過獎,灌了唱片。他是一個兵,寫了幾十年“兵之歌”。

嶽侖是這首歌的曲作者,也是詞作者之一。他家在唐山玉田縣,生於1930年,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在冀東軍區18分區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冀東軍區獨立13旅宣傳隊工作,任樂隊指揮及46軍文工團團長等職。1958年轉業後曾先後任吉林市歌舞團團長、吉林省歌舞劇院院長、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所長。曾出席第三、四次全國文代會,並3次赴朝鮮演出。創作的歌曲有《東北解放大合唱》(與王菲合作)、《入城守則歌》《剿匪歌》《我們永遠是戰鬥隊》《唱雷鋒》《七億人民七億兵》《周總理當年來傣家》及聞名遐邇的《我是一個兵》等等。他也是一個兵,和陸原一樣,寫了幾十年“兵之歌”。

人文燕趙 | 河北籍音樂家創作了《我是一個兵》

嶽侖

天時、地利、人和。兩位“唐山老鄉”在一個部隊同做文藝工作,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事業,促使他二人玉成了久唱不衰的戰歌《我是一個兵》。

名歌《我是一個兵》的誕生,看似偶然速成,卻是時代的召喚,是他二人多年藝術積累的結晶。

厚積薄發 一小時創作出名歌

陸原曾這樣詳述《我是一個兵》的創作過程。

他說,那是1950年6月的一天,當時他們所在的中南軍區藝術劇院正駐湖南省祁陽縣,那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位於湘江岸邊。

“雖然,這首歌不到半天的工夫就創作出來了,但孕育了很長時間。”陸原回憶說,“十四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是我軍戰鬥史上的壯舉。當時我們作為戰士,感到歡欣與自豪,便產生了用歌曲表現‘兵’的願望。”他說,當年大陸已經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了,但他們下連隊時還是聽戰士們唱《向江南進軍》《打到南京去》《大叔大嬸救救我》這樣的老歌,指戰員們不滿足,紛紛要求他們“快編新歌”。

恰在此時,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侵朝威脅我國,指戰員們義憤填膺,擦亮眼睛,緊握槍桿,隨時準備消滅入侵之敵。“雖然,當時歌詞還沒寫成,但心中已有‘美帝國主義來侵略,堅決打它不留情’這樣的詞句。”陸原說,“我和嶽侖本身就是兵,是穿上軍裝的老百姓。我們的廣大指戰員大都來自老百姓,又為老百姓服務,是世界上最好的部隊啊!於是,我和嶽侖商量,決心要寫一首‘兵之歌’。”

1950年6月的一天上午,陸原心中裝著《我是一個兵》歌詞的雛形,找到了嶽侖,二人便商量起來。嶽侖聞聽歌詞,深有同感,午飯後找了個安靜之處,開始寫起來。

人文燕趙 | 河北籍音樂家創作了《我是一個兵》

陸原展示《我是一個兵》的獲獎獎狀

軍營裡一片靜謐,大家都午休了。他倆來到湘江邊司務處院裡一座老式的二層閣樓裡,屋裡牆腳只有一張小白條板案,僅能容納一人寫字,另一人只能趴在鋪板上。兩位藝術家,兩位戰士,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耐著酷暑,全神貫注,傾注心血,字字句句地推敲。陸原的歌詞原稿,多是七字句,每段四句。嶽侖譜曲過程中,激情勃發,才思奔湧,水到渠成地改變了句式,有的縮短,有的拉長,很快出來了第一段:“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

第二段是:“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革命戰爭考驗了我,立場更堅定!”也是一氣呵成。特別是最後幾句:“嘿!嘿!槍桿握得緊,眼睛看得清,美帝國主義來侵犯,堅決打它不留情!”嶽侖譜曲時幾乎是衝口而出。這樣一首知名戰歌,不到一個小時就創作成功了。

當時他二人的合作相當默契。嶽侖一改唱詞,唱起來朗朗上口,乾淨利索,節奏感強,與他譜的雄壯而質樸的曲調完美地吻合了。後來,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建議下,將“美帝國主義來侵犯”,改成了“誰敢發動戰爭”,不僅句子凝練了,而且概括性更強了。

《我是一個兵》寫出後,當天下午便在部隊試唱。當晚,在師部警衛連教唱,沒用一袋煙的工夫大家就都學會了,甚至在一旁觀看的老鄉和兒童也能唱下來。不久,這首歌在全師指戰員中傳開,繼而在中南軍區部隊盛唱。師首長讚揚他們:“你們為戰士寫了一首好歌!”

影響深遠的一首軍歌

《我是一個兵》這首歌一問世,旋即唱遍全國,在飲譽歌壇的部隊歌曲中,它是影響最大、獲獎最多的歌曲之一。1951年第3期《解放軍畫報》首發,同年夏天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文藝會演,獲優秀節目獎,翌年獲全軍文藝比賽一等獎,1954年獲全國群眾歌曲創作一等獎。

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週年時,由海、陸、空三軍230名上將、中將、少將組成的“將軍合唱團”在人民大會堂為17000人演唱,影響深遠,國際友人聽後讚歎:“從這首歌看到了當代中國軍人的風貌!”

1964年,在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的閉幕式上,周恩來總理當場提議並親自指揮三軍文藝代表隊,高唱《我是一個兵》。

這首歌誕生後,不僅在全國廣為傳唱,而且軍樂、民樂,笛子、鋼琴、提琴、木琴、手風琴都爭相演奏,幾乎所有的器樂,都有以它的主旋律改編而成的各種變奏、協奏、合奏、獨奏曲。這首歌當年在蘇聯、東歐及越南等國家,均有出版。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曾先後四次發出通知,將此歌同《國歌》《軍歌》等列為全軍必唱歌曲。可見《我是一個兵》影響之深遠。

歌名也在不斷打磨。隨著形勢的發展,《我是一個兵》歌詞中個別詞句也在變動。1997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好歌唱遍天下——二十世紀名歌薈萃》中的《我是一個兵》,將第一段中的“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改為“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第二段中的“誰敢發動戰爭,堅決打他不留情”又改為“敵人膽敢侵犯,堅決把它消滅淨”。2015年春節期間,筆者看央視“星光大道”節目,有一組選手是三位老兵合唱《我是一個兵》,唱的也是“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軍歌振軍威,人民軍隊將永遠高歌《我是一個兵》!

(王禮人/文 刊於燕趙都市報2019年7月31日第1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