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9歲以下的孩子天天背《大學》《詩經》等書籍有什麼用?

熱點上油

讓孩子多背背詩經等傳統經典,孩子會感謝你一輩子的,因為他收穫的將是一生比別人多的多的對生命更深感的感受和更美好的體驗。對於美感,從小就要培養,錯過了那個時期,可就再也找補不回來了。

兒童時期是記憶力最深刻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期,這個時候背誦的經典能夠記憶一輩子,如果真的能把古典儘量多的背下來,從最功利的角度上將,對語文考試的幫助肯定是很大的。而且這些東西講伴隨孩子一生,將是他最寶貴的一筆人生財富。

往大了方面說,所謂無用之用乃大用,在人工智能愈發普及的年代,人思想的特殊性也日益凸顯。人要想有別於機器,就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東西,其中審美就是最重要的一項。

多背些詩經,在未來的社會里,會更加表現為一個完美的人。


昭烈名臣

不給孩子講意思,那就是“純背誦”,長大了以後不會忘?

大概可以練習記憶能力,可是如果是為了練習記憶能力為什麼不背點兒別的,我是說要不要考慮背誦“古文觀止”

最近看一個作者的觀點,說到孔子,那個作者的意思是可能因為孔子名氣太大了,我們的崇敬之情讓我們在看到孔子寫的書時,也許會因為崇敬而把書給無限放大了。

事實上人無完人,孔子一生推崇的是“禮”,晚年所著的《春秋》也是為了推廣自己的主張,這裡面所寫的內容一定都是客觀的嗎?未必

所以經典那麼多,有哪些是萬古長青的經典呢?當我們為孩子選擇時儘量選擇那些主觀色彩小一些的書籍。

我的一個觀點是,如果你選擇死記硬背,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為孩子創造展示的機會,比如上臺表演,這樣會加深孩子的榮譽感,至少孩子們不會那麼的把“背誦”當作一個苦差事來完成。這樣以後你讓孩子背誦新內容的時候也好和孩子商量,是不是

有一次上故事課,有一個小朋友精神不集中總是有小動作,不管怎麼提示都不行,孩子不願意回答問題也不願意跟著一起學,然後呢?同樣一節課,我下半節課結合繪本和孩子們練習臺詞的時候,這個小朋友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作為老師我感覺很欣慰,是啊,那些色彩鮮亮的圖畫,那些用心累積的情感,是繪本作者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如此用心的為孩子們著想,孩子們怎麼會不喜歡呢?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語言也有被“壓下去”的時刻。

你試試把《大學》變成繪本或者圖畫版本試試?

我猜想,孩子們會學到更多更多。



這是我看《新京報書評週刊》的時候截的圖,為什麼,肯定是當時被感動到了


榮榮62939

在中國,很多的時候,教育成了一種潮流,而不是科學。比如某段時間流行傳統文化教育,某段時間流行國學教育,某段時間又流行感恩教育,某段時間又流行賞識教育等等。這種過度的誇大單個教育帶來結果的做法,都是非常有害的。



國學、傳統文化,固然是我們應該堅持和去了解的。但背背《大學》、《詩經》就可以讓孩子成才,這幾乎就成了天大的笑話。機械,古板,灌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多大的幫助。所以,現代教育更多倡導的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各自的天賦來科學的施教。就以這些古典文學來說,如果孩子自己本身很喜歡,我們家長,當然可以引導他們多去了解,多去關注,多去背誦。但是孩子本身對這些很排斥,然後家長又沒有很好的方法引導他們對這些真正感興趣,那麼完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背誦。如果孩子喜歡的是自然科學,那麼引導孩子朝科學的道路上去發展,難道不比去背誦幾首唐詩宋詞有意義的多嗎?

所以,家長更多的還是要多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知識,掌握孩子成長的規律,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