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三岁的彤彤跟着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正好碰到了妈妈家的老邻居王阿姨,妈妈让彤彤喊人,可是彤彤却没有开口,而且还躲到了妈妈身后。

很显然,在回家的路上,妈妈一直喋喋不休的数落着彤彤,说她没出息,没礼貌。

在父母看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源于最简单的打招呼,只有主动打招呼,才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维系彼此之间的情感。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孩子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有利于他们身心和情感的发展。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但是父母却往往忽略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人打招呼: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M.Ainsworth)采用陌生情景技术发现,陌生人焦虑有不同表现形式:婴儿或者啼哭,或者紧紧抱住父母,拒绝陌生人的接触,或者只将目光从陌生人脸上移开。这些反应形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陌生人焦虑是儿童自我保护、辨别父母与陌生人的标志。一些认知发展相对落后的儿童,陌生人焦虑出现较晚,约在11~12个月。

1、孩子的性格敏感内敛

一般性格比较敏感的孩子,他们考虑的问题也往往会比较多,他们会担心自己如果主动和他人打招呼,会不会遭遇到他们冷漠的回应甚至是嘲笑;又或者在打完招呼之后,会不会被对方追问其他更多的问题……在这种种的顾虑中,他们自然难以主动开口喊人。

2、孩子不懂的如何回应

在面对陌生人时,孩子很难根据对方的外表去判断他们的年龄,自然心中会有很多的顾虑,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对方,不知道是喊阿姨还是婶婶,爷爷还是伯伯,叔叔还是哥哥……或者当对方对他们发出称赞或者表扬时,他们也不知该如何接话,自然只能选择沉默。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3、孩子被父母纠错太多,不敢发声

当年幼的孩子看到一位长相年轻打扮时尚的奶奶时,会不加思考的脱口而出喊阿姨好,但是此时必然会引来父母和对方的纠错,告诉他喊错了,应该喊奶奶好。这时孩子自然会有些尴尬,如果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孩子自然不敢随便的喊人了。

4、孩子对陌生人感觉恐惧

孩子天生都会有情绪,他们出生后对于父母特别是母亲格外依赖,对陌生人有种本能的抗拒,这叫做“陌生人恐惧”,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认生。这种情况存在在几乎所有孩子身上,只是不同的孩子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儿子。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从积极方面来说,孩子对陌生人的焦虑,可以保护他们不被陌生人所伤害;

从消极方面来看,又会影响他们和外界的交流机会。

对此父母的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如果能够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关爱和陪伴,会减轻他们的这种焦虑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并没有做的很好,反而是有着种种错误的行为,加深了孩子的焦虑,带给他们更多的伤害。

五种最伤孩子的“中国式礼貌”

1、逼孩子打招呼

孩子和父母外出时,只要是看到父母认识的人,都会被父母要求和对方打招呼,有的孩子会机械性的叫着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好,有的孩子则怎么也不会开口,这时必然会引来父母的批评,甚至当着外人的面,就说孩子不懂礼貌。

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的孩子只是慢热而已,他们不愿意说话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主动的去适应去尝试,也可以引导他们如何和他人打招呼,把主动权交还孩子。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2、逼孩子展示自己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他们报名各种兴趣班,所以现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然而这有时却也成为了父母炫耀的资本,只要家里来了人,孩子都会被要求表演个节目,如果孩子拒绝,父母自然觉得脸上无光,迁怒于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应该成为父母的附属品,更不应该成为他们炫耀的工具。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内心真实的意愿。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3、把孩子和他人做比较

礼貌性的夸奖对于成人而言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孩子的父母也许会经常性的称赞别人家的孩子,却对自己的孩子非常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他们甚至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不断的说着他人的好,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

父母在称赞他人孩子的同时,可以单纯的对其他孩子进行表扬,不要带上自己的孩子批评,这样才不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更不会让孩子产生失落,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不值一提,得不到爱。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4、过分谦虚

对于他人对孩子的称赞,很多父母总是非常的谦虚,即便自己的孩子真的很优秀,他们都会说别人是谬赞,其实孩子很一般。这对于孩子而言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父母所说的那样,一点也不优秀。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认同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对于他人的称赞欣然接受,当然也要表示出孩子为此做的努力。对于孩子,应该告诉他们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值得肯定,但仍然需要戒骄戒躁。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5、强迫谦让

在我国,大孩子让小孩子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是家里的亲兄弟姐妹,还是在外面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只要涉及到“利益”的事情,比如玩具如何分配,零食如何分配等,我们都能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是哥哥或者姐姐,应该让着点弟弟或者妹妹。

谦让虽然是美德,但是父母却不能把它强迫用在孩子身上,而是应该首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公平公正的分析问题。当父母在教大的谦让的同时,也应该教小的学会最起码的尊重和礼貌。

“中国式礼貌”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父母们还在沾沾自喜吗?

父母不焦虑,孩子才能没压力

不难看出,孩子们之所以会有焦虑感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内心的焦虑。他们的这种情绪会反射在孩子身上,从而使事情变得更加严重化。只有父母首先学会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孩子的一些看似错误的做法认为是自己的教育失败,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里自由自在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