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三個維度看“全省第一難”大橋

從縉雲縣城出發,經過約40分鐘的盤山行駛,高聳入雲的後坑橋便躍然眼前。

後坑橋是縉雲縣金谷至方溪道路工程的重要一環,是麗水首個單體百億工程“縉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配套工程,也是麗水市在建橋樑工程第一高墩橋。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1

這座大橋緊緊地將兩座相鄰的大山聯結在一起。一群曬得黝黑的漢子正在橋樑上緊張地施工,到了明年春天,這座大橋便可投入使用,不僅為縉雲抽水蓄能電站對外交通運輸道路的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徹底解決當地沿線群眾出行問題,原從五雲至方溪鄉需1小時的路程縮短為20分鐘的“交通夢”將變為現實。

高度:82.6米身高還在生長

這座“第一高橋”位於縉雲縣金谷至方溪抽水蓄能道路工程後坑地段線路尾端,簡稱後坑橋。大橋全長374.77米,橋墩加上橫樑的高度達到了82.6米,接下去再鋪上橋面的話,身高還要增長。大橋按二級公路每小時60公里標準設計,路基寬度10米,共有9跨,單跨跨徑達到了40米。

工程於2017年6月底正式開工。在施工生產中,項目部克服了前期施工用地困難、水電不通等不利因素,從人員、機械、材料、安全等多個方面周密部署,並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科學組織施工、優化施工工藝等措施,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積極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搶晴天、戰雨天,保障施工進度。經過兩年多的奮戰,今年10月6日終於完成框架搭建,在國慶70週年之際,為祖國母親獻上一份沉甸甸的禮物。

從橋面往下看,80多米的落差下,橋底的汽車只有指甲蓋大小,多看兩眼便容易頭暈目眩。但是大橋的建設者依然一絲不苟進行最後的橋面鋪設工作。後坑橋高聳入雲矗立於群山之中,不久以後,橋隧相連飛躍天塹的後坑橋將成為一道奇觀。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精度:精確到毫米級別

對於全長近400米的大橋來說,施工精度尤為關鍵。

工程項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後坑橋的T樑架設及T梁預製生產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一是梁場位於高邊坡開挖路基上,進場施工便道崎嶇,坡陡、彎急、路面狹窄,材料進場運輸難;二是預製場坐落在標尾路基上,場地狹窄,僅滿足設置9個預製臺座,無存梁區。T梁預製張拉完成後,必須及時組織T樑架設,否則會發生窩工現象,所以組織協調管理難度較大;三是全橋最高墩達到79.9米,高空作業危險性高;四是全橋位於緩和曲線和半徑為500米的左偏圓曲線上,使得每一片T梁的尺寸都不相同。預製過程中,對每片T梁的長度、寬度、橫坡、橫隔板的位置精度要求都達到了毫米級別,架設難度極大。

雖然受到重重阻力的影響,但項目部緊緊圍繞“品質工程”的開展從方案設計、資源配置、安全質量控制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工作。在技術方案上,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多次組織相關人員討論、完善,力求保證質量,選擇高效、經濟的最優方案。在資源配置上,預製場共設預製臺座10個,投入一套半組合定型鋼模板,對模板進行了充分利用,減少了場地的佔用。鋼筋綁紮階段,項目技術負責人親自蹲點,通過與設計方積極溝通,多次對鋼筋進行調整,最終順利將首片T梁鋼筋綁紮完成。T梁首件澆築前,項目部選擇了肋板厚度最小、波紋管最密集的跨中區域澆築試驗段。針對常規T梁“馬蹄”處氣泡多、混凝土色差大、模板漏漿、局部過振等問題,項目部採取了調整附著式振搗器位置、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明確分層厚度及布料順序、調整混凝土坍落度等手段進行控制,為大橋的順利合龍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難度:三個全省之最

“後坑橋非常特殊。它不僅縱向有坡度,橫向也有高低差,而且還是一座圓弧橋,可以說是又斜又陡又彎,如此難度即便是在全省的橋樑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縉雲縣交通局局長施碧清對後坑橋的施工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其建設難度足以躋身全國一流水平。

據瞭解,由於高墩施工屬高危作業和細心作業,施工人員中不免有不耐煩和害怕心理,所以工程建設部門對上橋施工的建設者們全部進行了專項體檢,重點避免“恐高症”人員施工,並對相關人員進行如何在高空作業中保持“平常心”的心理素質培訓,克服高空作業時容易產生的緊張心理和浮躁狀態,從而保證施工人員增強承受力,保持平心靜氣、頭腦清醒施工。

大橋的高墩因墩身高帶來另外“兩個高”:即重心高,施工精度要求高,由此帶來施工時軸線控制困難。工程技術人員說,高墩之間的間距有40米,且全段高墩分散於不同的山溝坡內,致使吊運設備很難相互調配使用。對此,工程部為每個高墩柱施工單獨配備塔機、吊車、爬梯和施工電梯,通過加大機械設備的投入解決了技術難題。

保證特殊“靈活”、克服死板誤時,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環。高墩作業需分多次澆築才能完成。混凝土一次澆築高度一般為4.5~6.75米,對於60米以上高墩的施工次數至少在15次左右,每個高墩的施工週期一般需60天。為加快進程,項目部配備了兩套模板進行同時作業,終於提前了20多天時間完成施工。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第一高橋”引“三變”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一變

是“時空”變

後坑橋以及沿線將成為麗水新的生態富民路。與之相連的方溪群眾,出行時間縮短了40分鐘,大洋群眾出行時間縮短了20分鐘。而且新建的道路橋樑設計等級更高,無論是從舒適性、便捷性還是承載量,都是之前的鄉村公路遠遠無法相比的。

據瞭解,縉雲縣城到方溪鄉原有約30公里的盤山公路,因為山高路陡彎多,即便道路通暢,也需要一個小時的行車時間。第一高橋建成全線通車後兩地之間的距離只有約16公里了,大約只需要20分鐘的車程。

縉雲縣交通局局長施碧清告訴記者,大洋鎮是縉雲茭白重點產區之一。全鎮種茭白7000多畝,年總產量1.5萬多噸,年產值7000多萬元。原來縣城至大洋的路是路面窄、彎道多、視線差的四級公路,成為茭白銷售的交通瓶頸。新公路是二級公路,通車後“大車長車”不能運茭白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了。道路通車後,去大洋遊玩的遊客也好,大洋茭白的運輸也好,在出行質量上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二變

是“錢景”變

後坑橋以及沿線將成為麗水新的風情風景路。

抽水蓄能電站建成,將加強相應配套設施建設,成為一個“小新安江”電站。因有了良好的交通條件,抽水蓄能電站將成為繼大洋水庫和盤溪梯級水電站之後又一個嶄新的、更完善完美的避暑勝地,併成為水旅融合的“重點戶”和“大戶”。同時與大洋水庫、大洋山森林公園連成旅遊網,從而加快推進縉雲旅遊業的發展。此外,便捷的交通條件讓縉雲的山貨更順暢地走出山門,必將帶動當地農業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三變

是“能量”變

據瞭解,縉雲抽水蓄能電站上庫地處縉雲縣大洋鎮漕頭村方溪源頭,下庫壩址位於方溪上游約1.9公里的方溪乾溪河段上,總投資為1038976萬元。縉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具有建設條件優越、前期工作領先和調峰作用明顯等優勢,在《浙江省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報告》中排在全省前位。電站建成後主要承擔浙江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事故備用等任務。

全長400米,最高墩80米!縉雲這座橋“全省第一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