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痛風,要靠“自律”,養成這4個好習慣,痛風遠離你!

痛風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疾病,在古代就有很多人患上痛風病,只是多數是大富大貴之人,比如我國的元始祖忽必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英國亨利七世和八世等。

而在當今世界,痛風越來越普遍,患者中不乏中老年人,甚至還有20多歲的年輕人。

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有密切關係,我們吃的動物內臟、海鮮等含有高嘌呤,大量的嘌呤在體內分解生成大量的尿酸,而腎臟排洩尿酸過少,就會讓體內出現高尿酸狀態。

而持續的高尿酸,最終會形成尿酸鹽結晶,這些結晶慢慢會沉積在關節、腎臟等器官裡,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痛風在不同時期的發病症狀:

一、急性發作期

該階段的痛風症狀表現為腳踝關節或腳指,手臂、手指關節處疼痛、腫脹、發紅,伴有劇烈疼痛。使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患處組織內有松針狀尿酸鹽沉澱,就是尿酸鹽沉澱引起的劇烈疼痛。

請注意,發病期的血尿酸由於已經生成沉澱,所以尿酸值比平時最高值低。

二、間歇期

該階段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是血尿酸濃度偏高。

所謂的間歇期是指痛風兩次發病的間隔期,一般為幾個月至一年。如果沒有采用降尿酸的方法,使尿酸降到安全值,那麼痛風會發作會頻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長。

三、慢性期

該階段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是存在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炎及併發症。此時痛風頻繁發作,身體部位開始出現痛風石,隨著時間的延長痛風石逐步變大。

認識一下,痛風病的危害:

危害一:引起關節疼痛、畸形

據統計,超過70%的急性痛風發生在腳趾、手指、膝關節、肘關節等部位。起病非常急,有的患者睡覺前腳趾頭有輕微腫痛,入夜後則疼痛加劇。部分患者還有發熱、頭痛、心悸、噁心等全身症狀。

這種疼痛一般1~2天或2周內才會自行緩解,還有62%的病人會在一年內復發。

所以,絕對不能忽視痛風,因為初次發作後,如果未經有效治療,發作頻率會增加,大量的尿酸鹽結晶形成痛風石,這些酸性的痛風石會溶解、破壞骨關節,引起關節的畸形和功能障礙。

危害二:損傷腎臟

痛風石不僅沉積在關節內,還會沉積在腎臟,引起高尿酸性腎病。

據調查,20%的痛風患者有進展緩慢的腎臟病,出現腰痛、浮腫、高血壓、蛋白尿、尿呈酸性或血尿,晚期還會出現尿毒症。

而且還有20%~25%的痛風患者併發尿酸性尿路結石,多數患者會有腎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狀。

由此可見,高尿酸的危害多多,絕對不能輕視,更加不能“痛的時候就治療,不痛就不理會”,應該堅持治療,把尿酸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養成這四個好習慣,痛風遠離你:

第一,堅決戒酒

有些患者飲酒就會引起痛風發作,飲酒其實是血清尿酸值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乙醇代謝產生的乳酸,可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同時,酒精飲料中含有嘌呤,在體內代謝生成尿酸。

所以,高尿酸患者一定要戒酒,不管是陳年黃酒、啤酒、白酒,還是紅酒,最好都要戒掉。

第二,多喝弱鹼性水

多喝水可增加尿量,有助於尿酸的排出,同時,專家還建議多喝弱鹼水。

因為弱鹼水含有多種礦物質,可以清除人體內酸性代謝物,改善痛風患者的酸性體質,能夠更好地促進尿酸排出體外。

天然的礦泉水、蘇打水都是弱鹼性水,建議每天喝2~3升,出汗後要記得及時補充。

第三,補充低嘌呤食物

動物內臟(尤其是腦、肝、腎),海產品(尤其是海魚、貝殼等)和濃肉湯含嘌呤最高,一點都不能碰。

魚類、肉類、豆類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可以適量吃一些,但不能過多食用。

各種穀類、蔬菜、水果、牛奶、雞蛋等含嘌呤最少,而且蔬菜水果等屬於鹼性食物,且富含鉀元素,可以促進腎臟排出尿酸,減少尿酸鹽沉積有助於降尿酸,所以,要多吃、多補充。

第四,經常活動關節,堅持

適量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沒事常活動一下關節,手指、腳趾,膝蓋、胳膊肘,做做伸展運動,這樣可以減少尿酸結晶停留在關節處,把結晶趕跑。而且活動關節簡單易操作,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活動。

定期和持續的運動習慣可有助於調節胰島素和瘦素水平,並減少尿酸的沉積。在痛風急性期不建議運動,要以休息為主;緩解期可以做溫和而對關節刺激不大的運動,如游泳、八段錦、太極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