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每年到了新生上幼兒園時,家長比孩子還要緊張。

參觀遊園的時候,孩子還一臉天真爛漫:幼兒園真大,真好玩!家長卻在心裡苦笑:傻寶貝還不知道上幼兒園的意思,以為天天都是和爸爸媽媽在幼兒園玩呢。

家長早有預料,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一定是大型哭鬧現場,可是不太清楚這個過程會持續多久。

對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出現得最多的解釋是“分離焦慮”,這被看成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有的家長心中存有疑慮:我家寶寶在家挺好,沒覺得缺乏安全感啊,給予的陪護關愛肯定足夠,為啥還是不願意上幼兒園?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明白孩子安全感的來源,與幼兒園分離焦慮的本質。

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西卡弟弟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許多新手爸媽都會將沒法解決的問題歸結於“寶寶缺乏安全感”。

寶寶膽小認生,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愛哭嬌氣,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不願分享,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總是受欺負不敢還手,是不是安全感缺乏嚴重?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缺乏安全感”是一個萬能理由,表現卻千差萬別,甚至南轅北轍,完全是朝著兩個相反方向發展。顯然,這種“診斷”方式出了問題,不應該將所有問題都扔到缺乏安全感這裡理由中。

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到底來源於哪裡?會因為什麼而缺失?

依戀理論創始人英國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對“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孤兒發現,孩子在得不到照料者的愛撫和情感支持時,無法建立安全依戀。這些孩子身心發育都不如正常兒童。

換句話說,孩子的安全依戀,也就是安全感來自於家長的愛撫與情感支持。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中提出:

人的一生有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心理衝突,解決心理衝突才能發展成為健康人格。

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解決的衝突就是獲得對照料人(家長)的基本信任,建立安全依戀。

所以,當家長能夠在早期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就會對家長形成信任感,獲取安全感;反之,家長若是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就會形成不信任感,安全感也就會缺失。

生活中有很常見的例子,有些家長反應剛出生時明明是個“天使寶寶”,能吃會睡哭的少,怎麼到兩三歲以後,反而變得“特別嬌氣”?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這是因為有不少家長聽信前幾年十分流行的“哭聲免疫法”,遵循“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原則,在嬰兒啼哭需要呵護時,沒有及時給予擁抱和安撫,導致孩子無法形成對父母的信任感。當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就會用“淘氣”“哭鬧”等方式,希望引起家長更多的關注與愛護。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幼兒園分離焦慮不一定是缺乏安全感

約翰·鮑爾比還認為,孩子的安全依戀會經歷4個階段。其中,大約從6個月開始,一直到2歲左右,孩子會表現出分離焦慮,這階段稱為“依戀明確期”

這段時期孩子表現會特別“黏人”,經常有媽媽抱怨一刻也無法離開。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了安全依戀,明確了安全依戀的存在,孩子會明白家長短暫的離開也不是“拋棄自己”,知道家長一定會回來。

但是,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顯然大部分孩子都應該早已度過了這個階段。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一位幼兒園老師曾分享過,大多數孩子會哭鬧一週左右,處理得好就能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但是又有個別孩子,會持續哭上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每天孩子在幼兒園裡哭鬧不止,家長在圍欄外依依不捨。

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不可否認有部分孩子會因為沒有成功建立與家長的安全依戀,導致安全感缺失,但也不會造成哭鬧一個學期的情況。

幼兒園時期的分離焦慮,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孩子沒有適應,並不能用“缺乏安全感”來一開而論。有的孩子適應得快,有的孩子適應得慢。家長若是過度敏感多愁善感,反而會在無意中傳遞負面情緒,導致孩子更難適應。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解決哭鬧,家長要陪伴孩子度過“適應期”

孩子入幼兒園是一個特殊時期,家長應該提前和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適應期。

01 嬰幼兒階段,不拿“上幼兒園”當威脅藉口

有些家長帶孩子的時候,特別是老一輩會跟孩子開玩笑“這麼不乖,趕緊送去幼兒園”。在大人看來是一句調侃,卻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從內心抵制上幼兒園。甚至會引發這樣的猜想:是不是因為我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來送我來幼兒園?

無論是幼兒園還是老師,都不應該成為教育孩子是的威脅手段。

02 提前帶孩子感受幼兒園生活

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時長帶著孩子在幼兒園附近“遛彎”,讓孩子多感受一下幼兒園哥哥姐姐們的生活。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03 一起準備上幼兒園的裝備

到了開學季幾個星期,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一系列上幼兒園的裝備,例如被子被單、校服、小書包、水杯等,提早讓孩子參與進來,增加期盼的心情。

04 和孩子講述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生活畢竟與在家不同,可以提前和孩子分享,並用做遊戲的方式,模擬幼兒園可能出現的場景:與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聽老師安排做遊戲等等。

另外,一定要講清楚爸爸媽媽不能在幼兒園陪伴。孩子第一天會因為想爸爸媽媽而哭得非常傷心,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可以回應“媽媽也想你,想媽媽不是一件羞愧的事情”。

05 和孩子約定好放學來接

孩子會擔心父母不來接自己,在幼兒園會顯得特別“無助”。

繪本《樹屋童話》裡有一則《爸爸來接我》的故事,就描述了小朋友心裡的這種擔心。

主人翁馬修的爸爸承諾一定會來接馬修,可是馬修總是會想出各種“意外”,擔心爸爸不能履行約定。但是爸爸卻十分耐心,不停的提出新方法,汽車壞了就用領居家的拖拉機來,拖拉機沒有就騎玩具熊來,玩具熊睡著了就請鳥兒帶著飛過來……哪怕所有“交通工具”都出了問題,爸爸就算用雙腳走,也會走到幼兒園去接馬修。馬修聽了這樣的答覆,才心滿意足的安心上學。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消除這個擔憂,與孩子約定會放學來接,讓他們不會將爸爸媽媽的離開視為“拋棄”行為。

06 與老師適當溝通,及時瞭解孩子情況

家長擔心和焦慮都是正常表現,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剛剛入園的狀況,並隨時做出調整。

但是,有的家長太擔心,孩子回來時表現得更加疼惜孩子,讓孩子覺得在學校有“受苦的感受。還有的家長甚至懷疑老師虧待孩子,或是害怕別的孩子欺負他,則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糾紛,也會讓老師失去熱情和動力。所以家長要把握好自己急切的心情,切莫傳遞給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不停哭,分離焦慮就是缺乏安全感?錯,存在個體差異

總之,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有一個適應過程。有的會在一開始爆發,但很快就會進入正軌;有的頭一兩天還挺好,第三天就不想去了。家長要耐心陪伴他們渡過適應期,幫助他們建立持續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