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不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如果朱棣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歷史會怎樣發展?

魔力俠曹操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是唐高祖的兒子,可是他發動了因為“玄武門之變”,這才從李淵的手上搶走了皇位。

明成祖朱棣雖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可是他卻沒有繼承皇帝的資格,不過,他最後也選擇走上了和李世民一樣的路,發起了“靖難之役”,只是他搶走的卻是自己侄兒朱允炆的皇位,而不是朱元璋的皇位。

那麼,朱棣為何沒有學李世民一樣,在朱元璋還沒有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的時候,直接發動政變,迫使朱元璋禪位於他呢?

朱棣的野心也和李世民一樣,只是,他的條件卻遠遠不如李世民,說白了便是他沒有李世民的實力。

李淵作為隋煬帝楊廣的表哥,卻很受楊廣的猜忌,只因一次生病沒有及時去拜見楊廣,便引來了楊廣的一句:“死得了嗎?”這意思便是,你要是死得了的話便不用來了,要是死不了的話,朕召見你,你再病重,爬你也得給朕爬過來!

後來,別看李淵拆了楊家的臺,造了楊家的反,但是李世民卻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為了讓李淵造反,他的好兒子李世民直接讓人灌醉了他,然後往他床上送了幾個晉陽行宮的美人。

李淵呀,你用了楊廣的美人,這可是死罪呀,你反還是不反?

李淵沒辦法,只能反了。

李世民幫助李淵下定決心造反只是一個小小的功勞,最為重要的是在李家打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親率手下將士南征北討地打垮了一個又一個的競爭對手,這才讓李家坐穩了江山,毫不客氣地說李家江山多數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所以,李世民不論是在威望方面,還是在軍事實力方面都不容小覷,這一點,朱棣完全沒辦法和李世民相比。

朱元璋在24歲這一年投入郭子興所部,拉開了他造反打江山的序幕。

1368年,40歲的朱元璋用了16年的時間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當上了皇帝,在他打江山的這16年時間裡,他的兒子朱棣扮演了怎樣的一個角色呢?是不是也和李世民一樣?顯然不是。

朱棣生於1360年,這也就是說在朱元璋稱帝的時候,朱棣只是一個穿著開襠褲的8歲小屁孩,所以他可沒有不像李世民全程參與了李淵打江山的過程一樣參與了朱元璋打江山的過程,只是享受了現成的好處。

1370年,10歲的朱棣直接被朱元璋封為了燕王,不過,他一直到了20歲的時候才去北平就藩。

雖然說朱棣去了北平之後,也打了不少戰,立了一點功勞,也攢了一點威望,可是他的這點威望能和他爹朱元璋相比嗎?顯然不能,更何況只憑他手裡那幾個兵,想要學李世民一樣發動政變,恐怕還沒出北平城便已經被朱元璋給捏死了。

所以,朱棣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根本沒有學李世民一樣發動政變搶奪皇位的條件和實力,他只能老老實實地當自己的燕王。

別說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朱棣沒有發動政變奪位的實力,即便是朱元璋死了,皇位傳給朱允炆了,他的實力和朱允炆一比,也完全不夠看。

朱棣雖然一直有覬覦皇位的心思,可是對於朱元璋的決定,他也沒有反駁的實力和勇氣。

1392年,朱標不幸病死了,此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和威望的朱棣見此情形,心思活絡了起來,自己這麼有能力,如今哥哥死了,皇帝老爹怎麼也會重新冊立一個太子吧?憑他朱棣的威望和能力,確實很有機會成為朱標死後的儲君。

但是讓朱棣沒想到的是,朱標一死,朱元璋竟然繞過了自己的兒子們,也不立什麼皇太子了,直接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

朱棣的臉色頓時一變,眼看到手的烤鴨竟然就這麼飛了。

1398年,朱元璋一死,皇太孫朱允炆也在這一年即位當了皇帝。

朱棣不敢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奪位,那麼他敢不敢多朱允炆的皇位呢?實際上,如果放在正常情況下,朱棣還真不敢怎麼樣,他雖然是軍事實力最強的一個藩王,可是再強也不過10萬軍隊,和朱允炆的百萬軍隊一比,夠看嗎?

更何況,當時朱允炆剛剛從朱元璋手裡接過皇位,軍隊可不像後來的明君一樣那麼糜爛不堪用,真要打起來,朱允炆可以說佔據絕對上風。

如果不是朱允炆被黃子澄、齊泰忽悠得團團轉,還沒坐穩皇位便迫不及待地削藩,致使藩王狗急跳牆的話,朱棣造反的可能性其實也不高。

可是,朱棣為什麼卻敢鋌而走險地發動“靖難之役”,從自己親侄兒朱允炆的手中搶走了皇位呢?

朱棣之所以敢發動“靖難之役”,一則因為他了解朱允炆的性格和能力;二則是因為他不想被削藩,朱允炆逼得他不得不反;三則朱允炆的行為已經得罪了所有的藩王,朱棣不是一個人在對抗朱允炆。

朱允炆之所以明明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最後卻輸給了朱棣,原因也不外乎他不會識人,更不會用人,一方面他性格軟弱,能力一般;另一方面他缺乏主見,又總喜歡聽黃、齊之輩的書生之見,用什麼人打戰也完全是文官們爭權奪利、黨派之爭後的結果。

朱允炆哪怕將李景隆換成耿炳文,耗也能耗死朱棣,朱棣所謂的“靖難”追求的便是一個字——快!因為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朱棣都遠遠不如朱允炆,他耗不過朱允炆,時間拖得越久,他能打敗朱允炆的幾率便會越小。

所以,如果朱允炆不能以快制快的話,最好的辦法實際上是以慢制快,用善於防守的耿炳文慢慢拖垮朱棣。

只可惜,當時的朱允炆沒有看明白這一點,他太緊張了,以致於昏招百出,最後只能便宜了朱棣。

朱棣能靖難成功,能成功從朱允炆的手裡搶走皇位,是他的實力使然,但也是他的運氣使然,可謂是缺一不可。


吾與吾國


朱棣和李世民的情況不一樣。

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兒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子,他們都是開國皇帝的兒子,這是他倆的共同之處。

但是李世民除了皇帝兒子身份之外,他還有一個朱棣沒有身份,這個身份就是——唐朝頭號開國功臣。

網絡上經常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問唐朝為什麼不殺功臣?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李世民就是大唐王朝最大的功臣,他代表的就是功臣集團的利益。李淵要想清洗功臣,他首先就得清洗掉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實力之強,已經強到了讓李淵也清洗不掉他,只能讓李建成和他對耗,才能保自己的皇位程度。所以李淵也就沒有殺功臣。

而李世民因為是功臣集團代理人,他沒必要清洗自己的隊友,這會消耗他的基本盤。所以他也沒有怎麼濫殺功臣。

換而言之,李世民篡位之前的實力,已經強到李淵拿他沒辦法的地步了。而李世民篡位也不是子篡父模式,他是典型的權臣逼宮模式,就像魏晉南北朝進宮逼宮的那些宰相一樣,隨隨便便一個政變就解決了問題。

關於玄武門之變,這裡再多說一點。先看下面這張圖。


看到玄武門的位置在哪了嗎?

看到李建成住的東宮在哪嗎?

看到李淵住的太極宮在哪嗎?

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他想懟的人到底是誰,是不是一目瞭然了?

他不是要對付李建成,他要對付的人,恰恰就是李淵。

如果李建成那天不去玄武門,李世民要對付的人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了,而是直接扭頭進玄武門,把老爹給逼下臺。

假設李淵就是死活不下臺,李世民大概率會直接宰了他。殺皇帝而已,南北朝那會兒宰皇帝跟宰只雞一樣。頂多就是李世民事後多擠點眼淚罷了。

所以說,李世民發動的政變,其實就是典型的權臣政變。把皇宮圍住,帶兵進宮,逼皇帝下臺。就這麼簡單。



李世民說完了,再說朱棣。

朱棣具備李世民的實力和條件嗎?

很明顯,不具體。

首先,朱元璋不是李淵,他對朝政的控制力遠超李淵。一個敢廢了丞相制度的人,你說他恐怖恐怖?

其次,朱棣不是明朝開國功臣,他沒有自己的心腹班底。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時,朱棣當時才8歲,他當時就是個小屁孩子。別說跟朱元璋比了,就算跟朱標也比不了。

公元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此時的朱棣掌握了一些部隊,才算是有一點自己的基本盤了。但是朱元璋封了幾個王,朱棣只是其中之一。這些藩王相互牽制,所以很顯然,朱棣當時也沒有跟朱標、朱元璋叫板的實力。

第三,朱棣的造反難度很大。相比於李世民來說,朱棣要造反,他等於是找死。



在當時,如果一定要在皇子中找一個具備造反條件的人出來,這個人也只能是朱標,因為朱標就在南京,離朱元璋近。而且朱標已經有自己的“太子黨”了,藍玉和常氏家族都是他的政治死黨。他稍稍有一點跟朱元璋叫板的實力。

至於朱棣,朱元璋但凡在位一天,他就是個渣渣,他要敢反,都不用朱元璋動手,北平東北方向駐守的寧王朱權就會立即帶兵圍北平,捆了朱棣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請功,順便吞了朱棣的部屬錢糧。

即便朱權不動手,矗在朱棣西面的晉王朱棡也會代兵把他給滅了,然後捆了朱棣全家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請功,順便也吞了朱棣的部屬錢糧。

所以說,李世民和朱棣,根本不具備任何可比性。朱棣就是運氣好,熬死了大哥、二哥和三哥,又攤上朱允炆這個廢材侄子。別說是朱元璋和朱標,當時就算老二和老三隨便一個還活著,朱棣都不敢反。

因此,如果一定要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找個人跟李世民對比,那也這個人也應該是朱標。

最後再說說題目中所問的:“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歷史會怎麼樣”?

我覺得,不會怎麼樣。明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來的,有一定的合理性。朱棣即便靠篡位上臺了,他也不可能大修大改。最終他還是會“蕭規曹隨”,按照朱元璋設計的制度把路走下去。

不過,這種假設下的朱棣,可能會比歷史上的朱棣更為霸氣側漏。

歷史上的朱棣承受了篡位的名聲,下半輩子幹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通過打蒙古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他取代朱允炆的合理性。鑑於篡老父皇位比篡侄子皇位具有更大的民間非議性,所以我覺得這種假設下的朱棣,他所取得的“武功”可能會比歷史上的朱棣要更大一些。


Mer86


朱棣逼朱元璋退位?給朱棣一百個膽,他都不敢跟自己老爸叫板!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逼李淵退位,可是基於自身強大的實力基礎之上。

在大唐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李淵絕大部份時間,基本上都端坐於長安城裡頭,執掌朝政。而秦王李世民則在外統兵,帶著自己秦王府麾下的一眾悍將,東征西伐,為大唐“拋頭顱,灑熱血”。

李世民憑藉自身傑出的軍事指揮水平,先後消滅了縱橫西北的薛仁杲父子、稱雄中原的鄭王王世充以及虎踞河北的夏王竇建德等割據勢力,為大唐統一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大唐的天下大部分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來的。

正因如此,常年在外征戰殺伐的李世民,不僅練就了殺伐果斷的軍事素養,而且還在軍中、在民間都樹立了極高的個人威望。李世民憑藉著個人戰功,先是被李淵冊封為天策上將,之後又特許其天策府可自置官屬。在此基礎上,李世民又開設文學館,廣攬四方彥士,打造自己的文官智囊團的。

所以,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經具備強大的政治勢力。在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同時,自然也就控制了宮禁的守衛,那麼李淵想不退位都不行了。

反觀朱棣,顯然就不具備李世民這樣的實力,而且朱元璋也不是李淵。

明太祖朱元璋是何許人也?他可是從一無所有的貧僧,憑藉自己的個人努力,帶著一群能臣悍,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漢族群雄,再而高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旗,揮師北伐,一舉驅逐蒙元,統一天下。

朱元璋的人生簡直就像是開了掛一樣的彪悍,所以他對整個政權的把控力度,可是相當強的。因此,朱元璋的兒子們沒一個是他的對手,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再說,朱棣早就被朱元璋封到北平就藩,成為鎮守北境的九位塞王之一。

雖然,朱棣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但與全國相比,實力實在相差太遠了。朱棣這點實力也就只能欺負下建文帝這位小孩子。要是和橫掃天下、推倒蒙元的朱元璋相比,朱棣還是差遠了。

事實上,朱棣與朱元璋之間更像李承乾與李世民,朱棣壓根沒有和朱元璋叫板的能力與實力。如果朱棣真敢在朱元璋時代鬧事,可能沒幾天就被滅了。



這些歷史要讀


朱棣:題主真壞!靖難對上我那大侄兒都九死一生,幾次差點團滅,你竟然還想讓我造老頭子的反!你是不知道我們家那位是造反起家的祖宗嗎?

簡單講,明朝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唐朝是李淵靠李世民打下來的,朱棣不具備李世民的條件,如果學李世民也來個逼宮,最好的結局就是發配到鳳陽老家在高牆裡過一輩子,明朝的削藩會在朱元璋手裡提前進行,然後朱允炆即位順順當當的幹下去。

《永樂大典》可能會變成《建文大典》;“天子守國門”這句話不會有了;想看故宮得到南京去;大運河就此廢掉不會重修,因為不需要往北京運糧食了;北元的反撲可能會提前,而且更猛烈;安南還是安南,不會變成大明的交趾布政司;下西洋的事就不用想了,現在的南海區域會少一大塊;再往後的事就推斷不出來了。

朱棣的條件比李世民差多少?

差了十萬八千里~

履歷光鮮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從一開始就是奔著皇位去的,唐高祖李淵起兵是出於李世民鼓動,從打下長安城之後李淵就沒再統過兵,這時候的大唐勢力範圍僅限於關中跟河東一部分,屬於地方割據政權。

唐初消滅地方勢力的六場大戰,李世民參與了最重要的四場,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人都是被李世民平定,這才奠定了唐王朝正統的地位,武德四年被封為“天策上將”,形成以天策府為中心的政治集團。
(唐高祖李淵)

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屬,可以自己鑄錢,李世民身兼十二衛大將軍,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除宰相以外的官他都可以給,秦王令和太子教跟皇帝的詔敕並行,有衝突的地方,下面辦事的人只能以收到的先後順序為準。

要錢有錢,要權有權,自己還是唐軍的締造者之一,軍功最盛的大將,李淵呢,起兵後滿共就帶過兩年,之後就一頭扎到長安的皇宮裡沒出來,所以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很快就掌握住了局勢。

再看朱棣同志,跟李世民光鮮的履歷比,簡直是慘不忍睹。

小透明朱棣


(明成祖朱棣)

朱棣出生的時候,他老爹朱元璋已經從一個小兵成為了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勢力之一,等朱元璋收拾完陳友諒、張士誠、趕跑元順帝在應天坐上龍椅,朱棣才七歲…

好不容易長大成人了,不好意思,他大哥朱標已經正式被當做繼承人培養好幾年了,在朱棣二十一歲就藩北平之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吃、睡、上學、鍛鍊拳腳、被老爹朱元璋偶爾教育。

攢政治資本?那是他大哥朱標的專屬權利,他敢結交大臣立馬就會被老朱打發到鳳陽老家守陵去。

刷軍功聲望?最大的敵人都被他爹朱元璋幹掉了,徐達李文忠那一票大將還正當年,有仗打也輪不到他。

在南京是沒希望了~
(明太祖朱元璋)


等就藩到北平後倒是可以接觸軍權,但是人家李世民能成功,是本來就一直在長安發展,勝在出其不意啊。

朱棣想逼宮他老爹就得從北平一路打到南京去,先不說他起兵後能堅持幾天,兵將願不願意聽他的,後世“靖難”打了三年還只能在北平附近轉悠,那還是對上他文縐縐的大侄兒跟一票豬隊友不停送人頭,最後孤注一擲直取南京僥倖成功,這要是對上朱元璋——你就說有幾張皮夠我剝吧!


瘋狂的008


首先,朱元璋比李淵強太多,朱棣完全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朱棣學李世民去逼宮等於找死,朱棣不會這麼傻。朱元璋是什麼人,世代貧農,沒有任何背景,從小隻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放牛娃。就是這麼一個卑微到塵埃的底層人物,從至正四年(公元1353年)加入紅巾軍算起,僅花了15年時間便奪取天下,開創276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畫像


相比來說,李淵雖說也是大唐的開國皇帝,但他得天下的難度比朱元璋要小得多。為什麼這麼說呢?李淵出身關隴貴族,生下來就是皇親國戚,背景很硬。他造反時,已經是晉陽留守(今太原),手下有一隻至少三萬人的軍隊。另外,李淵手下還有李世民、李建成、裴寂等得力干將。而朱元璋造反時,還只是個剛剛討飯回來的遊僧。從討飯到皇帝,這中間的距離有多大,怎麼形容都不為過。中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像朱元璋這樣的出身連塵埃都不如的草根皇帝,還找不出第二個。沒有背景、沒有基礎,兩手空空的朱元璋只有靠自己的智謀和能力,一步一步地培育自己的勢力,開創自己的事業,最終建立大明朝。所以從得天下的難度看,朱元璋必須擁有比李淵更強大的能力,才能像李淵一樣建立一個王朝。

李淵畫像


其次,李世民比朱棣功勞和勢力大得多

在李淵打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戰,功勞當屬第一,這個應該沒有爭議。別的不說,就說在虎牢之戰中,李世民一戰便消滅中原的兩個最強大的對手——萬世充和竇建德,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李世民功勞太大,唐高祖李淵甚至都為怎麼封賞他這個二兒子而發愁。因為李世民已經貴為秦王,總不能封他做太子吧。為此,李淵做了個創新,他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並特許開府儀同三司。這個官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李世民在唐都城長安有一支私人軍隊,且聚集一大批人為他出謀劃策,勢力非常大。可見李世民能力和人格魅力都非同一般。



而反觀朱棣,他沒有為朱元璋打天下出過一點力。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朱棣還未成年,一直是生活的溫室中的公子哥,能力跟李世民完全沒法比。因此,從自己的能力考慮,朱棣也不可能學李世民進行逼宮迫使朱元璋退位。另外,朱元璋稱帝后,雖然封朱棣為燕王,但他的駐地在北平,不允許留在京城。所以朱棣在明朝京城應天府沒有任何勢力,就是想逼宮也沒有條件。



如果朱棣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會怎麼樣?

前面已經說了,朱棣不是李世民,朱元璋更不是李淵,朱棣如果膽敢逼宮朱元璋,下場一定會很慘。如果朱棣逼宮,明朝將沒有明成祖朱棣,也將不會有四年的“靖難之役”,朱允炆會一直做皇帝推行仁政,明朝的皇帝將由太子朱標的子孫擔任,也就是說自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以下,所有的明朝皇帝都將換人。


哈達博士


李世民沒有明著逼李淵退位,但李淵退位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而朱棣若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估計他早就人頭落地了。


先說說李世民和朱棣



李世民和朱棣都不是嫡長子,本來就不具備當皇帝的條件。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北周開國“八柱國”之一,為關隴貴族集團重要成員。李淵承襲唐國公爵位,為晉陽留守,與隋煬帝又是表兄弟。隋末天下大亂,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短短一年,相繼攻破隋朝西京長安、東都洛陽,李淵於武德元年(618年)五月廢黜楊侑,臨朝稱帝,改國號為唐,李世民此時已經累積不少戰功,被封為尚書令、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在高祖四子中,秦王李世民的地位僅次於太子李建成。

唐朝新立,但天下還未一統,李世民代父出征,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和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是李世民成就了一個盛世大唐。作為一個靠軍功累積起來的王,其權勢可以說是絲毫不亞於太子。在後來的東宮之爭中,向來極為忌憚李世民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結盟組成太子黨,而李世民則毫不怯弱,他背後的秦王黨人才濟濟,如尉遲敬德、秦叔寶、侯君集等大將皆支持李世民。



在太子黨與秦王黨交相爭鬥的過程中,李淵表現的過分優柔寡斷,使得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太子黨與秦王黨的兵戎相見,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射殺太子李建成,斬殺齊王李元吉,並將太子、齊王諸子全部誅殺,堂而皇之的逼宮李淵。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並下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此時的李世民,已經不僅僅只是儲君,還行使了監國之職。同年,高祖李淵宣佈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



在漫長的東宮爭奪過程中,李世民早年所累積起來的軍功,不僅使他手握軍政大權,還網羅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堪稱是中國古代最有權勢的藩王。而且當時高祖的兒子當中,有能力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威脅的也就李世民。而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後,高祖已經無力維持局面,作為開國皇帝,李淵深刻的明白他能推翻隋朝成為大唐皇帝,李世民在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後,高祖必須給自己留顏面,而不是讓李世民再一次通過個人手腕強行逼迫自己讓位。



再說到朱棣,朱棣與李世民明顯的不同是,他有一個地位穩固的太子哥哥朱標,朱棣的軍功更是遠非李世民所能比。朱棣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受封燕王,此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行動,曾兩次率師北征,招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使得朱棣在北方軍隊中有了很大影響力。

在朱元璋晚年,由於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先後去世,在朱元璋剩下的十幾個兒子中,朱棣的軍功、威望都是最大的,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諸王之首。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地方藩王,要想染指皇位,只能通過武力,這一點與李世民明顯不同,李世民是直接發動政變殺死太子,迫使李淵主動禪讓。而朱棣,難度就太大了,他要面對的是一個比李淵厲害得多的父皇,朱棣要實現逼宮,迫使朱元璋讓位,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朱棣的威望更是不能和李世民比,作為一個鎮守邊關的地方藩王,朱棣的軍權、軍隊、將領皆遠非李世民可比。李世民能殺太子、齊王,朱棣可能連自己封國內的地方官都不能殺。李世民面對的是一個優柔寡斷、心慈手軟的父皇,而朱棣面對的卻是一個果敢決斷、狠辣無情的父皇。朱棣與李世民在爭奪皇位上,劣勢太多,即便後來通過靖難之役奪了侄兒的皇位,打的過程也是極其的辛苦。

再說說李淵和朱元璋

李淵推翻隋朝登基稱帝,次子李世民出力最多,因此對他多加封賞,李世民權勢之大,甚至對太子李建成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將皇子留在京城而不是就藩外地,說明李淵對於諸王爭位缺乏危機感,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這是李淵的目光短淺,卻是朱元璋的深謀遠慮,朱元璋早早就讓諸王就藩外地,正是為了杜絕王子爭位。



李淵作為開國皇帝,威望不足,連兒子都擺平不了,李世民射殺太子,斬殺齊王,謀逆犯上,實乃罪無可恕,殺十次頭都不為過。但李淵身為開國皇帝,居然承認事實,將殺兄屠弟的逆子封為太子,並主動禪位,可見李世民權勢之大,早已沒把高祖放在眼裡。高祖威望、權勢之弱,堪為歷代開國之君之最。

朱元璋是什麼人,布衣出身,身經百戰,親冒矢石才得到天下。為了遏制功臣,朱元璋數興大案,將開國功臣幾乎屠戮殆盡。朱元璋是歷朝歷代最有權勢和威望的開國皇帝之一,朱棣要想造反,學李世民逼宮朱元璋,下場只有死無葬身之地。


大國布衣


題主就是借一百個電壺膽給朱棣估計他也不敢逼宮,朱元璋一個眼神估計就讓朱棣慫了。

原因如下:

一,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李淵祖上就是官隴世家,世襲唐國公,他爺爺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他爸李昞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他姨又是孤獨皇后,後期又深得楊堅信任,後來起兵造反完全是順勢而為。而朱元璋本就是最底層出身,要過飯,放過牛,當過和尚,真正是從小賣蒸饃啥事都經過。比起李淵的順勢而為,朱元璋的草根之路就多少有些艱難了。所以這倆人性格上有很大不同,李淵沒有朱元璋的那股狠勁,從後來的明初四大案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對朱棣比較嚴格,朱棣懼怕這樣的朱元璋,而李淵是對李世民比較寬容大度的。




二,出發點不同,目的相同。李世民是半主動逼宮,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有很多政治資本的,包括在政治上,軍事上。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的功勞可以說是最大的,就連他老子李淵在軍中威望甚至不如李世民,更不要提李建成和草包李元吉了。當李淵聽到李世民發動政變以後,就很清楚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政治軍事資本來和李世民抗衡了,所以退位讓賢既保住了名聲,又保全了性命。

朱棣則不同,他是被動造反,在朱標死後,本身朱棣就對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繼任皇帝不滿,再加上朱允炆要把削藩進行到底,他也就不得不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了。當山東鐵鉉在城門樓子上掛出朱重八遺像的時候,朱棣也只能繞道而行,從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濟南。一方面是因為輿論,還有一方面是因為朱棣本身就懼怕朱元璋。


三,時局不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已經兵權在手,還是尚書令,兩人之下萬人之上,天時地利與人和全部佔盡了,時機成熟,又身在長安,還有很多支持他的人,發動政變輕而易舉,而且又是宮廷內部政變,所以李世民的自主擇業比朱棣的自主創業要簡單而且見效快。如果李世民的逼宮上位難度是史詩級的難度,那朱棣自己選擇的創業之路應該就是煉獄級任務了,當然了,完成這個任務運氣成分必不可少。慶幸的是朱元璋沒有在這個任務中,因為朱元璋光靠自己的情報網就可以把朱棣捏死。有明一代,錦衣衛可以說是世人皆知,這個直屬皇帝的情報機構讓多少明朝官員陰溝裡翻船。曾經看到過一個記載,哪個百姓說的哪句出頭言論皇帝都知道,由此可見情報人員真是無孔不入,更不要說燕王朱棣的後院了。

所以說,朱棣不可能像李世民逼李淵那樣逼朱元璋退位,假設朱棣真的逼宮了,而且還出人意料的成功了,那明朝的歷史也是一樣,只不過中間省去了建文帝和靖難之役。李世民不是朱棣,朱棣也不是李世民,但他們還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喜歡篡改史書,為了自己的政權合法化。


野談雜論


小蟲子希望能用通俗點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唐代是一個名人輩出的時代,在很多有趣的的歷史典故中出現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等,都是大唐自開國後的數十年之內的頂樑柱式的人物。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這些著名的人物們其實並不直接聽命於唐高祖李淵,他們的直屬領導其實是李唐家族的另一位,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

正因如此,滅隋後,李淵名義上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李世民並不完全是一個臣子的身份,他與父親李淵更類似於合夥人一樣的關係,在東征西戰的過程之中,李世民的影響力甚至要高於他的父親。

所以問題就來了,按股權劃分,李淵,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其實都在新公司裡有乾股。假如老董事長退休,無論位子給誰,除非把唐王朝一劈兩半,否則兄弟之間大打出手是避免不了的。更何況李世民的手裡的股權還不低。所謂實力就是底氣,李世民手下的名臣武將與實打實的兵權就是他敢滅太子,逼父親退位的底氣。

二、但是朱元璋和朱棣的關係跟李家這套完全不同。朱元璋不同於世代貴族出身的李唐。明王朝基本上是這個窮小子一磚一瓦建起來的。治國也好,領兵也罷,別看沒上過啥學,可朱元璋的才能不遜色於他手下的任何的文臣武將。

而此時的朱棣在幹什麼?在父親的主角光環下,年幼的朱棣唯一能做的就是給那些外出征戰的叔叔伯伯們,端茶倒水,打打下手,要是還能順便偷學幾招,那就更不錯啦。至於影響力,他是遠遠不及父親朱元璋的。

能不能在明王朝公司裡多少佔點股份,朱元璋點不點頭,是決定性因素。可惜的是,這是個獨資企業,接班人早已定好,誰呢?太子朱標。他是公司裡諸如李善長,徐達,藍玉等眾多元老一致認可的人物。新公司的繼承權,至少在此時看來,跟他朱棣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即使這會兒朱棣想學李世民那一套,逼著老爹朱元璋退位,結局不外乎這樣,朱元璋會一口茶水噴出來,詫異萬分,這個兒子腦子裡裝的是什麼?哪根筋沒搭對嗎?他也敢能謀反?然後,朱棣將會被分分鐘被逮起來,丟進監獄,最後連藩王也沒的做了。


小蟲子愛學習


朱元璋在明朝的地位不是李淵在唐朝的地位可以比擬的。

雖然說,李淵還有朱元璋都是開國皇帝,但是李淵的這一皇位也是來之不正,其地位遠不如朱元璋一步步打過來來的穩固。這是朱元璋可以穩固自己政權的一個重要原因,莫說是他朱棣,即使是太子朱標都不一定可以撼動朱元璋的統治。

再對比一下朱棣還有李世民。李世民是李唐王朝建立的一個重要力量,從名義上來說,李世民是李淵的孩子,從能力上,他與李淵在沙場上浴血奮戰,大唐王朝的江山他付出了巨大的挪威,所以李世民在唐朝的地位也是極高的。



朱棣呢?雖然說他後來還是做了黃大煒,但是朱元璋在世時,以他的能力是絕對沒有能力去推翻他的。朱棣沒有參與過開國的戰爭,他的威信遠不如李世民在唐朝時那樣,所以他面對朱元璋時是萬萬不敢造次的。


再者,朱元璋扶持的太子是朱標,幾乎當時朱標成為下一任皇帝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朝中大臣也幾乎都默認了朱標的地位,他朱棣即使是反了又能如何。估計也是為朱標做了嫁衣吧了。

只可惜朱標去世太早,朱元璋最後費盡心力扶持的朱允炆還是沒能鬥得過朱標。


圍知歷史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兩人有個共同點“都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奪得的皇位”,不同的是李世民是從他父親手中奪得皇位,而朱棣卻是從他侄兒手的奪的皇位!

李世民為什麼敢從他父親手裡奪皇位!

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兒子,本來皇位跟他是無緣的,但是李世民戰功赫赫,可以說大唐的江山都是李世民南征北戰打下來的,然而當時大唐的太子卻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這讓李世民心裡非常不舒服,自己打的天下為什麼拱手讓人,於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之變”,屠兄殺弟,逼父退位,李世民以他的赫赫戰功和他在大唐的威信最終駕坐九五!



朱棣為什麼不敢從他父親手裡奪皇位!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還沒有朱棣,所以大明王朝的建立跟朱棣沒有任何關係,沒戰功,沒威信,而大明的天下又是朱元璋親手打下來的,朱元璋的手段比朱棣強的多,所以朱棣不敢從他父親手裡奪皇位!


朱棣為什麼敢從他侄兒手裡奪皇位!

朱元璋在位期間,就為他的孫子朱允炆掃清登基的障礙,朱元璋把他的兒子們都封分到外地為王,怕為他打天下的功臣們以後功高振主不服朱允炆,就大肆屠殺功臣,為朱允炆肅清了道路!而朱允炆登基後,進行削藩,想奪取朱棣的兵權和地位,這讓朱棣很是氣憤,於是發動了“靖難之役”,而朱允炆由於沒有大將可用,最終被朱棣奪取了皇位!

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明朝歷史會怎樣發展?

朱棣逼朱元璋退位是自找死路,朱元璋是馬上皇帝,開國帝王,朱棣根本沒資本逼朱元璋退位,結果只有死路一條,而大明江山將會由朱允炆一脈相傳下去,可能以後會少很多奇葩皇帝吧!


歷史上沒有如果,朱棣也不敢逼朱元璋退位,而朱元璋由於想的太多,最終成就了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