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

吳建義


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但是,爭奪儲位的卻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個兒子,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都沒有參與進來。那麼,為什麼只是這三個兒子在爭奪儲位,其他兒子都沒有參與呢?

(李淵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討論。

一、實際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

其實,儲位本來是沒有懸念的。不但沒有懸念,而且早已塵埃落定了。因為李淵早早就確立了李建成為太子。

但是,由於李世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功勞太大,手中掌控的兵權太大,身邊的人才太多,這就造成了李建成的不安。李建成的擔心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李淵改變主意,把太子之位變更給李世民。二是擔心李世民憑藉自己的實力,提前籌劃,用武力奪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三是擔心就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李淵去世,順利登基當皇帝,李世民也會憑藉實力,奪他的皇位。

正是因為有這一系列的擔心,所以李建成想未雨綢繆,提前打擊李世民,把這個潛在的威脅除掉。

而李世民當然也不甘示弱,畢竟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來的,他不服氣。同時,他手握重兵,和李建成爭奪,也有很大的優勢。這兩方面的原因,讓他不願意放棄向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的機會。

本來這件事與李元吉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為什麼李元吉要參和進來呢?一是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特別好,所以他要幫李建成的忙。二是因為李元吉性格上好勇鬥狠,有爭鬥的慾望。三是李元吉還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他希望先把李世民鬥下去以後,再取代猶豫不定的李建成,最終自己笑到最後當皇帝。

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也許也有那樣的心。但是,一來,他們沒人建立李世民那樣的大功,掌握了李世民那樣的大權。二來,他們與李建成的關係也比較一般,因此他們沒有機會參與進來。

(李世民劇照)

二、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嫡子。

李淵有20個嬪妃。不過,竇皇后生的兒子只有四個。分別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

其中李玄霸在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李玄霸也就是演義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不過,他一生其實沒什麼戰功,估計也沒什麼武藝。演義小說裡都是虛構的)。也就是說,實際上,當時李淵活著的嫡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

我們知道,古代皇位繼承是採用“嫡長子制”。“嫡長子制”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淵那剩下的十多個兒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對於他們來說,參與爭奪儲位,完全是瞎忙活。所以,他們當然不願意參與爭鬥了。

(李建成劇照)

三、李淵沒有處理好三個嫡子的關係。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間的爭鬥,實際上是李淵沒有處理好他們嫡子之間的關係造成的。之所以說是李淵造成的,有三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李淵並沒有及時收取李世民的兵權。固然,李淵在打江山的過程中,需要把兵權給李世民。但是江山已經打完了,不需要再打了,就應該及時收了李世民的兵權。可是李淵並沒有這樣做。二是李淵已經立了李建成為太子,但他卻連續三次說要把儲位給李世民。三是李淵在安排嫡子住處的時候,不講規矩。他把李世民安排在承乾殿,把李元吉安排在武德殿,這兩個地方離皇宮、東宮都很近,而且互相可以隨便來往,還可以提著刀槍四處亂走。

總之,因為沒有立好規矩,因此也就造成了三人的爭奪。而李淵的其他兒子們沒有獲得這樣的優待,因此,沒有給他們爭儲的野心。

四、李淵的其他兒子年紀都太小。

李淵的兒子中,除了前四個嫡子外,第五子李智雲14歲時,就被隋朝給殺害了。而第六子李元景生於618年,玄武門政變爆發的時間是626年。也就是說,爆發玄武門政變的時候,李淵活著的庶子中,最大的才8歲。其餘的庶子,自然都小於8歲,還有一些是玄武門政變爆發以後才生的,他們怎麼可能參與儲位爭奪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關於李淵眾多兒子中,為什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鬥得最兇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解答:

一、身份問題

在儒家文化深刻影響下的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嫡庶有別,長幼尊卑”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古代,有權有勢有錢的男人大多三妻四妾,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出,而妾室生的就叫庶出,雖然都是一個爹生的,但是嫡生子和庶出子身份地位差別挺大!

古代一些庶出“有如僕”就是說一些庶出在家族地位中的吃喝穿戴,用銀,各方面選擇低於嫡出正室外,有的庶出甚至和奴僕平等級,侍奉嫡出;第二就是庶子及妾室是沒有繼承家族財產的權利的。

李淵起兵前,共有共就四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而李元霸早夭,只有三個兒子是嫡出,在李淵當上皇帝時,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其他人先靠邊站;老二幹翻老大,老二就最有資格;而老三幹翻老大、老二,老三就最有資格成為皇帝。所以鬥得最兇。



二、年齡問題

李淵共有22個兒子,大多數都是在他當上皇帝后出生的,年齡都太小;而成年的只有三個嫡出兒子。其他兄弟要麼還在襁褓中,要麼就是年齡太小,對他們三人夠不成威脅,所以也就只有他們鬥得最兇。


三、實力問題

李淵能當上皇帝,三個兒子的功勞甚大,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這也讓他在軍中積攢了足夠的威望。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遂大生了玄武門之變。


綜上所述,你就知道為啥李淵的三個兒子鬥得那麼兇了。


知古鑑今



這個問題有意思,宋安之來回答!

李淵這麼多兒子,為什麼會出現只有三個兒子鬥得最兇這種情況呢?

關鍵原因是唐高祖李淵造小孩有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這個分水嶺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開國。在唐朝開國之前,李淵有5個兒子,而唐朝開國以後,李淵身為皇帝,是要什麼有什麼,於是治國之餘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個兒子。

我們看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間,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說當時不算開國之前所生的5個兒子,其餘17個兒子,有的還沒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當時也不過9歲。

因此年齡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將奪嫡三人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為首的17個弟弟劃分開了。

因為這些個弟弟太小了,別說發生玄武門之變時還沒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經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歲,是什麼也幹不了,別說參與奪嫡了,就是站隊都不會。

那麼年齡上的巨大差距已經排除了17個小弟弟,還有兩個兄弟與奪嫡三人組同樣出生在唐朝開國之前,為什麼沒有參與奪嫡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兩個都早逝了。

這兩個人分別是李淵第三子衛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雲。

老四李玄霸早逝於隋大業十年,都沒有活到唐朝開國。

老五李智雲的死則有些耐人尋味,史書記載:“及義師將起,隱太子建成潛歸太原,以智雲年小,委之而去。因為吏所捕,送於長安,為陰世師所害,年十四”。

意思是在李淵起兵之際,李建成和李智雲在一起,結果李建成認為李智雲年幼,乾脆沒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雲被捕,後被處死。

李建成為什麼要這樣做,有可能李智雲只是他的異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殺人,想要提前解決掉潛在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說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唐朝開國以後,坑弟的李建成最終在玄武門之變中死於二弟李世民之手,說起來還是有些諷刺的。

所以總結來說,李淵22個兒子,為什麼只有3個兒子參與了奪嫡呢,主要是跟奪嫡三人組年齡相近的兩個兄弟,在開國之前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之時,最大的不過9歲,因此自然沒有參與奪嫡了。


宋安之


唐高祖李淵雖然兒子很多,足有二十二個。但也得仔細瞭解一下,有多少兒子是李淵在退位稱太上皇之後才生下來的。又有多少是李淵當上皇帝后才生下來的。唐高祖李淵在起兵造反後,手底下兒子真正能派上用場的也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而已。其他兒子要麼因為李淵造反被殺,要麼就是因為年紀太少派不上用場。所以李淵起兵後,真正可以成為李淵左膀右臂怎麼跟隨李淵作戰的兒子只有三人。那麼自然而然在之後的權力爭奪中也就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才有那個資格。李淵其他的兒子根本沒有資格也沒有那個膽量和他們三個人爭權奪利。

而在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這三個兒子中。真正對李淵的造反大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人就是李世民。別的暫且不提,就說李淵之所以敢走上造反這條路,也全是李世民一手給帶上路的。隋朝末年李淵實際上一直在不停的鎮壓起義叛軍。但李世民卻暗中網絡人才準備圖謀造反。後來隋朝起義軍遍地而起之後,李世民聯合了劉文靜和裴寂設計李淵。他們把李淵灌醉之後,又挑選了幾個皇宮之內的宮女侍寢。結果李淵發現後,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李淵無奈只能起兵造反。

李淵造反後,很有能力的大兒子李建成和二兒子李世民自然就成為了李淵的臂助。正所謂“打虎請兄弟,上陣父子兵”。李淵決定造反後第一計劃就是要佔領長安再做打算。但想要佔領長安就必須要途徑西河之地。李淵隨即就帶著李建成和李世民領軍前去征討河西守將。而此次作戰也凸顯了李建成練兵之能。在職很長一段時間內,李淵都是分別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各領一軍征戰四方。也從此開始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嶄露頭角名震天下。

這裡要著重提一點,很多人認為李世民之所以能夠篡權成功是因為李世民在軍隊中的威望比李建成高。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李建成在軍隊中的影響力絲毫不比李建成差。而且李建成所立的戰功也沒比李世民少多少。李唐政權建立後,李建成被封為太子。雖然名義上李建成需要避嫌不能再掌握軍隊了。但實際上李建成對於軍隊的掌控力一點都不比李世民弱,甚至還要比李世民強。那是因為李元吉堅定的和李建成站在了同一陣營。而李建成則以李元吉的名義在和李世民不斷的爭奪兵權。

而且李建成和李世民以及建立李元吉三兄弟爭權奪利的主動權一直握在李建成手中。李世民只不過是被動防守而已。畢竟李世民這個秦王地位再高也高不過李建成這個太子。歷史上李世民被李建成給欺負的很慘。如果不是李世民瞅準機會拼命一搏的話。很可能死的就是李世民了。畢竟正面對抗李世民根本不是李建成的對手。而李元吉本身就是藏在李建成身邊的一直鬣狗。他想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拼個兩敗俱傷之後,一舉奪得太子大位。但現實教育了李元吉如何做人。他的野心還沒有付諸行動就已經魂斷玄武門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李淵確實是有22個兒子,可是很多都是學齡前兒童,成年的也就那麼幾個,但是還有很多毛病最終無法參與奪權,以至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奪權,接下來我就為你仔細分析一下原因。


一、年齡不夠

李淵的前六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李元景,其中前四人是嫡出,後邊兩個都是庶出,但是玄武門之變時,李元景9歲,也就是說從李元景之後的兄弟都是學齡前兒童,根本不可能參與奪權。


老五李智雲早夭,玄武門之變時已經不在人世,沒法奪權,老三李玄霸,也就是電視劇裡的李元霸角色,也是早夭,史書記載李玄霸身體不好,故而早夭,於是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成年人可以鬥一鬥。

此外,當時的繼承製度也是優先嫡子,所以從繼承製度而言也只有他們三人還可以一決高下。


二、實力不允許

其餘皇子哪怕年齡小,但凡身邊有幾個厲害人物支持,也有機會爭奪一下,可惜的是,當時的能人志士要麼屬於李建成,要麼屬於李世民,其餘皇子只能靠邊站,最後看熱鬧也要距離遠一點,免得惹火燒身。

可是李元吉為何還要參與進來呢?原本這場奪權應該只有李建成與李世民就夠了,但是李元吉心裡有小算盤。他知道自己與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實力相差都大,尤其是李世民,自己更是無法逾越。

所以李元吉打算先跟隨李建成一起收拾李世民,以後有機會將李世民剷除之後,自己再與李建成一決雌雄,這樣還有一絲絲奪權的機會。



當然,李元吉的算盤原本挺好,可是卻因為站錯隊伍最終葬送了一條小命。其實對於李淵的這些兒子而言,原本爭奪皇位是毫無必要的,因為李淵一當上皇帝,就立李建成為太子。

李建成兢兢業業,沒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按照正常情況而言,理應李建成繼承大業,可惜李世民就是功高蓋主,手下還有一群野心勃勃的能人志士。

就像趙匡胤當年,即使自己不想當皇帝,兄弟們也要趁他熟睡黃袍加身,李世民面對的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情況,哪怕自己滿足現狀不與大哥李建成爭奪皇位,但是自己手下也不滿足。

手下之間你爭我鬥,總會直接影響上級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最終導致李世民與李建成反目成仇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在權利面前,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結語

我們可以試想,當時即使李世民不參與爭奪權力,最後他的結局還是會被李建成賜死,因為勢力太大,不允許他過正常人的生活,僅此而已。至於其餘那些皇子,長大後也不是省油的燈!



嗔痴歷史觀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事變,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對,太子李建成席王李元吉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最終一舉完成斬首事件,殺掉了兩人,最終得以登上皇位,開創了貞觀之治。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唐初年的時候,爭奪皇位的始終是這麼三個人,難道唐高祖李淵其他兒子就對皇位不感興趣,不來進行爭奪嗎。事實上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因為唐高祖李淵之前的兒子並不多,一共也就5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雲。前面4個都是正室竇氏所生,最後一個是由妾室所生,也就是庶子。



其中四子李元霸是隋唐演義裡面的元霸的原形,但是他在614年的時候就意外的死去了,所以沒有趕上日後的反隋戰爭,自然也沒有可能去進行環衛的爭奪了。至於李元霸力大無窮,天下無敵手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李智雲在李淵起兵的時候就被隋朝軍隊給抓住殺掉了,所以也不可能參加日後的皇位爭奪了。



李淵在成功的佔領長安並奪取皇位建立唐朝之後,確實生了不少兒子。因為之前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卿,有5個兒子不算少,但是作為皇帝的話,5個兒子就就顯得有點單薄了。所以當上皇帝之後,李淵就開始猛生兒子。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不算少了,但是這些兒子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時候年紀都非常的小,最大的李元景也不到10歲,根本就沒有可能去參加皇位的爭奪。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李淵的其他兒子都還非常的小,根本沒有可能進行皇位的爭奪。所以只能是由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個人去為皇位爭的離死我活了。


天龍論史


我們看關於唐朝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彷彿李淵就那麼幾個兒子,殊不知李淵竟然總共有二十二個兒子。然而,為什麼這麼多兒子中就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鬥得最兇呢?



首先筆者先來跟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李淵那麼多兒子之中,筆者除了知道太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還有三子李元霸(也稱李玄霸)。三子李元霸與二子李世民關係甚好,肝膽相照,可惜的是李元霸英年早逝,十六歲就已經被殺害,所以根本就與皇位無緣。

眾所周知,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竇皇后生的皇子,而且是嫡子,古代人特別重視此人是否嫡出,因為嫡出代表著先天優勝的權勢和地位。這三個人正好是嫡子,可以一決高下,同等爭奪權勢與利益。

再且,這三個人在李淵的兒子當中算是年齡稍微大的,年輕力壯,正是一展宏圖的大好時機。而李淵其他的兒子則是年齡幼小,有的甚至是還懵懵懂懂,什麼世事都不懂得,哪裡有機會有智慧和謀略去爭權奪勢呀?並且,很多兒子都是庶出的身份,在一方面就已經比哥哥們矮出一截了,恐怕沒幾個人有能力有資格去跟他們爭奪什麼東西。



再來說說李建成、李世民與李元吉的情況吧。據記載,李世民原是澤心仁厚之人,無想要爭奪皇位之心。然而,他出類拔萃,不僅僅能夠南征北戰,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太過於優異了。於是乎,李淵為他設置了一個新的職位――天策上將,並公開允許他允許擁有獨立的政治機構——天策府。

這種舉動本來就讓人很眼紅嫉妒的了,不僅僅如此,李淵還多次許諾李世民要賜予他太子之位。這可還了得?大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怎麼依得了這個趨勢呢?他們肯定是想法設法置李世民於死地呀。且不管後面怎麼爭奪皇位,反正敵人的敵人就是同盟,他們就決定先結盟把敵人搞定了再說,起碼少了一個勁敵先。兩個人遂聯合一起對付李世民。

據史書《資治通鑑》中記載,有一次李建成於自己的府邸內設宴(當時李建成已經當上了太子之位),李世民赴宴歸來就險些喪命。這分明是不安好心呀,明明就是鴻門宴。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李元吉參和一腳,但是死裡逃生,想必李世民也是心有餘悸,不再那麼顧忌一母同胞親生兄弟之情了。畢竟自家兄弟不把自己當做兄弟,還想送自己歸西!除了傻子才能忍讓這樣的事情。

且來說說李世民的特殊情況,他戎馬半世,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十九歲起就已經東征西討,出生入死,戰績顯赫呀!這麼多年來,身邊也聚集了一堆能夠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好哥們。一旦他不與李建成和李元吉爭奪皇位了,想必不僅僅是他自己被殺害,看來他的眾多好兄弟們也是九死一生了。迫於形勢,他也不得不爭權奪勢呀!


七輩子向善


自古以來,皇帝的子嗣為了爭奪皇位做出的努力可謂五花八門,尤其是剛剛打下江山時第一次皇子繼位,由於在成就大業之前的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開國皇帝的兒子們都曾打過仗,出過力,也都有著自己的親信和追隨者。

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又互不相讓,這就很容易出現大問題,到了後幾代權力交接的時候就會吸取之前的教訓,防止出現內鬥。

問題中提到的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兄弟之間的鬥爭其實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目的,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皇位。

李淵有22個兒子不假,但是在李淵晚年的時候,參與皇位競爭的還真只有這三兄弟。從表面來看,原因很簡單,一句話就說的清楚,因為其他兒子不是死了就是未成年。

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只有六十歲,距離李淵去世還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也許會活的時間更久,在這十年的時間裡,未成年的皇子會長大,會擁有自己的勢力和追隨者。而這些皇子擁有著李世民等人沒有的優勢,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的生母竇皇后在唐高祖李淵繼位之前就已經去世了,而這些皇子的母妃才是一直陪在李淵身邊的人。到時候皇位之爭的參與者可就不止這三位了,而且誰輸誰贏還無法預料。

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需要抓緊時間,趁著自己手中有之前南征北戰積攢的親信,趁其他皇子沒有成年,把皇位繼承人的事情敲定。(李世民自己就是這樣做的,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皇位之爭中選擇了年幼、性格溫和的李治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從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的舉動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李元吉和李建成都已經被殺了,連他們的兒子都沒放過。李世民還是要登基自己坐上皇位才罷休,防的就是這一幫年幼的弟弟。

從晉陽起兵時起,李世民為李淵南征北戰,深得民心的同時又拉攏了很多追隨者,這些追隨者後來組成了秦王府最初的班底,這些人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上看,會堅決支持李世民搶奪太子之位。後來李世民設立文學館,大張旗鼓的籠絡人才,為自己繼續積累了深厚的勢力。

李建成雖然沒有李世民那麼惹眼,但作為長子,做的事一點都不比李世民少。早年就曾替李淵在河東招攬人才,後來更是直接協助李淵處理政事,加上太子的身份,自然有很多擁護者。李元吉更是乾乾脆脆的支持李建成,如果說支持李世民還有一定風險的話,支持當朝太子是無可厚非的,風險也要小很多。

所以,手中的牌都攢的差不多了,再猶豫就是在等待其他競爭對手成長,倒不如先下手為強。這就出現了明明李淵身體還不錯,再活十幾年不成問題,李世民三兄弟偏偏在李淵的眼皮子底下斗的你死我活的情況。


鄧海春


學過歷史的應該都知道玄武門之變吧,李淵的三個兒子自相殘殺,最後以李世民取得勝利而告終。那麼很多人就比較奇怪,李淵兒子不少,22個呢,為什麼只有這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兇,其他人沒實力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不與這三人抗衡?李淵兒子雖然多,但其實真正能參加到軍務中的怕是也只有這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了。況且李淵這些兒子出生時間都很不均勻,在這22個兒子裡,李淵起兵佔了長安後才有17個陸續出生。就比如唐朝剛建立的第一年李淵的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才出生,而這時的李淵已經不再是青壯年,他已經53歲了。 53歲的李淵還是比較強的,生了17個兒子,女兒也應該有十來個。竇氏作為李淵的原配夫人應該是比較強勢的,所以那會兒李淵周圍就沒什麼美女。在起兵的時候,竇氏已經去世幾年了,這時候的李淵無人管束,身邊各種美女環繞。不得不說李淵這身體素質還是可以的,這麼大年紀雖然好色但也是比較強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兒子女兒相繼出生了。李淵在起兵造反的時候,兒子還不多,只有五個,其中四個就是竇氏所生。他的第三個兒子李玄霸身體不好早早夭折,死的時候只有15歲。李淵造反的時候他的第五個兒子李智雲沒有及時逃出來而被隋朝官兵殺害。 所以當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他身邊能用的兒子就只有兩,分別是28歲的李建成,19歲的李世民。當時李元吉還太小,只有14歲,所以那會兒李淵還沒想用李元吉。李淵成功登帝后,作為長子的李建成自然也成為了太子,但是自古以來太子和皇帝的關係就比較敏感,因此李淵把軍權交給了秦王李世民。等到李元吉稍大點,也給了他很好的職位。 李世民在軍事這方面有天分,很多戰役都取得勝利,身邊的勢力自然也擴張了不少,到了後面基本已經影響到了太子的地位。而李元吉軍事天分不高,立的功勞也不多,遠遠比不上李世民。李世民這麼有實力,自然不甘心只做一個秦王。皇帝誰不想做,李世民野心勃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解決了與他一母同生的哥哥和弟弟後,就把李淵逼退下位,自己做了皇帝。所以為什麼只有這三兄弟鬥得最兇呢,那是因為該死的都死了,想要鬥得也不夠格,畢竟年紀太小,沒那實力和他們鬥呀!​


柚子愛舞蹈


大唐初年,唐高祖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傑三個人真的你死我活,最後以玄武門事變突然爆發,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亡而告終。為什麼就他們三個人爭的離死我我女人的其他兒子他們為什麼都到哪裡去了?


唐高宗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在歷代帝王中也算是數量不少的了。照說這麼多兒子,一旦爭取皇位來,就有可能像後世的康熙一樣,九龍奪嫡的局面。不過在李淵當皇帝的時代卻並沒有出現這一種情況,一直只有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個人爭等,而且具體的說,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集團在爭奪,而李元吉是站在李建成這一邊幫李建成的。

因為李淵雖然有多達22個而已,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他當皇帝之後生的,也就是公元628年之後才出生。真正在他起兵當皇帝之前,李淵一共只有5個兒子而已。其中除了題目上爭得你死我活的三個兒子之外,還有一個叫李玄霸,另外一個叫李智雲。李玄霸就是隋唐演義裡面那個力大無大雄的戰神李元霸的原型,但是正史中的李元霸很早就死了,沒有趕上李淵起兵那個時刻,所以也不可能在戰場上發揮神威。

李智雲是李淵的庶長子,也就是妾室所生,李淵起兵造反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智雲三個人遭到了隋朝軍隊的追捕。關鍵的時刻血濃於水,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同母所生,所以關係比較好,李建成將李元吉一起帶著逃出來了,而李智雲由於當時難以顧及,則被隋軍抓住殺掉了,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之後追封李智云為楚王。因為有這一段經歷,所以李元吉後來死心塌地的幫助大哥李建成。所以到李淵起兵成功當了皇帝之後,已經只剩下三個成年的兒子,而後面出生的兒子都是佔領長安之後生的。

公元618年李淵勝利佔領長安,到公元626年玄武門事變爆發,中間滿打滿算只有9年,也就是說,李淵在這三個兒子之外,最大的兒子也不會超過9歲,9歲的小孩子又怎麼可能來參與政變和皇位的爭奪呢。所以,李淵稱帝后,一直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個兒子之間爭得你死我活,其他兒子都未成年,而且從法理上講都是庶子,自然不會參加到爭奪皇位中來了。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自己也自身難保,只得把皇位讓給李世民,自己去當太上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