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如果朱棣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历史会怎样发展?

魔力侠曹操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唐高祖的儿子,可是他发动了因为“玄武门之变”,这才从李渊的手上抢走了皇位。

明成祖朱棣虽然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可是他却没有继承皇帝的资格,不过,他最后也选择走上了和李世民一样的路,发起了“靖难之役”,只是他抢走的却是自己侄儿朱允炆的皇位,而不是朱元璋的皇位。

那么,朱棣为何没有学李世民一样,在朱元璋还没有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的时候,直接发动政变,迫使朱元璋禅位于他呢?

朱棣的野心也和李世民一样,只是,他的条件却远远不如李世民,说白了便是他没有李世民的实力。

李渊作为隋炀帝杨广的表哥,却很受杨广的猜忌,只因一次生病没有及时去拜见杨广,便引来了杨广的一句:“死得了吗?”这意思便是,你要是死得了的话便不用来了,要是死不了的话,朕召见你,你再病重,爬你也得给朕爬过来!

后来,别看李渊拆了杨家的台,造了杨家的反,但是李世民却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让李渊造反,他的好儿子李世民直接让人灌醉了他,然后往他床上送了几个晋阳行宫的美人。

李渊呀,你用了杨广的美人,这可是死罪呀,你反还是不反?

李渊没办法,只能反了。

李世民帮助李渊下定决心造反只是一个小小的功劳,最为重要的是在李家打江山的过程中,李世民亲率手下将士南征北讨地打垮了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对手,这才让李家坐稳了江山,毫不客气地说李家江山多数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所以,李世民不论是在威望方面,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不容小觑,这一点,朱棣完全没办法和李世民相比。

朱元璋在24岁这一年投入郭子兴所部,拉开了他造反打江山的序幕。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用了16年的时间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当上了皇帝,在他打江山的这16年时间里,他的儿子朱棣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是不是也和李世民一样?显然不是。

朱棣生于1360年,这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称帝的时候,朱棣只是一个穿着开裆裤的8岁小屁孩,所以他可没有不像李世民全程参与了李渊打江山的过程一样参与了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只是享受了现成的好处。

1370年,10岁的朱棣直接被朱元璋封为了燕王,不过,他一直到了20岁的时候才去北平就藩。

虽然说朱棣去了北平之后,也打了不少战,立了一点功劳,也攒了一点威望,可是他的这点威望能和他爹朱元璋相比吗?显然不能,更何况只凭他手里那几个兵,想要学李世民一样发动政变,恐怕还没出北平城便已经被朱元璋给捏死了。

所以,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有学李世民一样发动政变抢夺皇位的条件和实力,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当自己的燕王。

别说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没有发动政变夺位的实力,即便是朱元璋死了,皇位传给朱允炆了,他的实力和朱允炆一比,也完全不够看。

朱棣虽然一直有觊觎皇位的心思,可是对于朱元璋的决定,他也没有反驳的实力和勇气。

1392年,朱标不幸病死了,此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和威望的朱棣见此情形,心思活络了起来,自己这么有能力,如今哥哥死了,皇帝老爹怎么也会重新册立一个太子吧?凭他朱棣的威望和能力,确实很有机会成为朱标死后的储君。

但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朱标一死,朱元璋竟然绕过了自己的儿子们,也不立什么皇太子了,直接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朱棣的脸色顿时一变,眼看到手的烤鸭竟然就这么飞了。

1398年,朱元璋一死,皇太孙朱允炆也在这一年即位当了皇帝。

朱棣不敢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夺位,那么他敢不敢多朱允炆的皇位呢?实际上,如果放在正常情况下,朱棣还真不敢怎么样,他虽然是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藩王,可是再强也不过10万军队,和朱允炆的百万军队一比,够看吗?

更何况,当时朱允炆刚刚从朱元璋手里接过皇位,军队可不像后来的明君一样那么糜烂不堪用,真要打起来,朱允炆可以说占据绝对上风。

如果不是朱允炆被黄子澄、齐泰忽悠得团团转,还没坐稳皇位便迫不及待地削藩,致使藩王狗急跳墙的话,朱棣造反的可能性其实也不高。

可是,朱棣为什么却敢铤而走险地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亲侄儿朱允炆的手中抢走了皇位呢?

朱棣之所以敢发动“靖难之役”,一则因为他了解朱允炆的性格和能力;二则是因为他不想被削藩,朱允炆逼得他不得不反;三则朱允炆的行为已经得罪了所有的藩王,朱棣不是一个人在对抗朱允炆。

朱允炆之所以明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最后却输给了朱棣,原因也不外乎他不会识人,更不会用人,一方面他性格软弱,能力一般;另一方面他缺乏主见,又总喜欢听黄、齐之辈的书生之见,用什么人打战也完全是文官们争权夺利、党派之争后的结果。

朱允炆哪怕将李景隆换成耿炳文,耗也能耗死朱棣,朱棣所谓的“靖难”追求的便是一个字——快!因为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朱棣都远远不如朱允炆,他耗不过朱允炆,时间拖得越久,他能打败朱允炆的几率便会越小。

所以,如果朱允炆不能以快制快的话,最好的办法实际上是以慢制快,用善于防守的耿炳文慢慢拖垮朱棣。

只可惜,当时的朱允炆没有看明白这一点,他太紧张了,以致于昏招百出,最后只能便宜了朱棣。

朱棣能靖难成功,能成功从朱允炆的手里抢走皇位,是他的实力使然,但也是他的运气使然,可谓是缺一不可。


吾与吾国


朱棣和李世民的情况不一样。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他们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这是他俩的共同之处。

但是李世民除了皇帝儿子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朱棣没有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唐朝头号开国功臣。

网络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问唐朝为什么不杀功臣?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李世民就是大唐王朝最大的功臣,他代表的就是功臣集团的利益。李渊要想清洗功臣,他首先就得清洗掉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实力之强,已经强到了让李渊也清洗不掉他,只能让李建成和他对耗,才能保自己的皇位程度。所以李渊也就没有杀功臣。

而李世民因为是功臣集团代理人,他没必要清洗自己的队友,这会消耗他的基本盘。所以他也没有怎么滥杀功臣。

换而言之,李世民篡位之前的实力,已经强到李渊拿他没办法的地步了。而李世民篡位也不是子篡父模式,他是典型的权臣逼宫模式,就像魏晋南北朝进宫逼宫的那些宰相一样,随随便便一个政变就解决了问题。

关于玄武门之变,这里再多说一点。先看下面这张图。


看到玄武门的位置在哪了吗?

看到李建成住的东宫在哪吗?

看到李渊住的太极宫在哪吗?

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他想怼的人到底是谁,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他不是要对付李建成,他要对付的人,恰恰就是李渊。

如果李建成那天不去玄武门,李世民要对付的人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了,而是直接扭头进玄武门,把老爹给逼下台。

假设李渊就是死活不下台,李世民大概率会直接宰了他。杀皇帝而已,南北朝那会儿宰皇帝跟宰只鸡一样。顶多就是李世民事后多挤点眼泪罢了。

所以说,李世民发动的政变,其实就是典型的权臣政变。把皇宫围住,带兵进宫,逼皇帝下台。就这么简单。



李世民说完了,再说朱棣。

朱棣具备李世民的实力和条件吗?

很明显,不具体。

首先,朱元璋不是李渊,他对朝政的控制力远超李渊。一个敢废了丞相制度的人,你说他恐怖恐怖?

其次,朱棣不是明朝开国功臣,他没有自己的心腹班底。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时,朱棣当时才8岁,他当时就是个小屁孩子。别说跟朱元璋比了,就算跟朱标也比不了。

公元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此时的朱棣掌握了一些部队,才算是有一点自己的基本盘了。但是朱元璋封了几个王,朱棣只是其中之一。这些藩王相互牵制,所以很显然,朱棣当时也没有跟朱标、朱元璋叫板的实力。

第三,朱棣的造反难度很大。相比于李世民来说,朱棣要造反,他等于是找死。



在当时,如果一定要在皇子中找一个具备造反条件的人出来,这个人也只能是朱标,因为朱标就在南京,离朱元璋近。而且朱标已经有自己的“太子党”了,蓝玉和常氏家族都是他的政治死党。他稍稍有一点跟朱元璋叫板的实力。

至于朱棣,朱元璋但凡在位一天,他就是个渣渣,他要敢反,都不用朱元璋动手,北平东北方向驻守的宁王朱权就会立即带兵围北平,捆了朱棣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请功,顺便吞了朱棣的部属钱粮。

即便朱权不动手,矗在朱棣西面的晋王朱棡也会代兵把他给灭了,然后捆了朱棣全家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请功,顺便也吞了朱棣的部属钱粮。

所以说,李世民和朱棣,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比性。朱棣就是运气好,熬死了大哥、二哥和三哥,又摊上朱允炆这个废材侄子。别说是朱元璋和朱标,当时就算老二和老三随便一个还活着,朱棣都不敢反。

因此,如果一定要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找个人跟李世民对比,那也这个人也应该是朱标。

最后再说说题目中所问的:“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历史会怎么样”?

我觉得,不会怎么样。明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有一定的合理性。朱棣即便靠篡位上台了,他也不可能大修大改。最终他还是会“萧规曹随”,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把路走下去。

不过,这种假设下的朱棣,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朱棣更为霸气侧漏。

历史上的朱棣承受了篡位的名声,下半辈子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打蒙古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取代朱允炆的合理性。鉴于篡老父皇位比篡侄子皇位具有更大的民间非议性,所以我觉得这种假设下的朱棣,他所取得的“武功”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朱棣要更大一些。


Mer86


朱棣逼朱元璋退位?给朱棣一百个胆,他都不敢跟自己老爸叫板!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逼李渊退位,可是基于自身强大的实力基础之上。

在大唐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渊绝大部份时间,基本上都端坐于长安城里头,执掌朝政。而秦王李世民则在外统兵,带着自己秦王府麾下的一众悍将,东征西伐,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

李世民凭借自身杰出的军事指挥水平,先后消灭了纵横西北的薛仁杲父子、称雄中原的郑王王世充以及虎踞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为大唐统一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大唐的天下大部分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

正因如此,常年在外征战杀伐的李世民,不仅练就了杀伐果断的军事素养,而且还在军中、在民间都树立了极高的个人威望。李世民凭借着个人战功,先是被李渊册封为天策上将,之后又特许其天策府可自置官属。在此基础上,李世民又开设文学馆,广揽四方彦士,打造自己的文官智囊团的。

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具备强大的政治势力。在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同时,自然也就控制了宫禁的守卫,那么李渊想不退位都不行了。

反观朱棣,显然就不具备李世民这样的实力,而且朱元璋也不是李渊。

明太祖朱元璋是何许人也?他可是从一无所有的贫僧,凭借自己的个人努力,带着一群能臣悍,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汉族群雄,再而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挥师北伐,一举驱逐蒙元,统一天下。

朱元璋的人生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的彪悍,所以他对整个政权的把控力度,可是相当强的。因此,朱元璋的儿子们没一个是他的对手,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再说,朱棣早就被朱元璋封到北平就藩,成为镇守北境的九位塞王之一。

虽然,朱棣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与全国相比,实力实在相差太远了。朱棣这点实力也就只能欺负下建文帝这位小孩子。要是和横扫天下、推倒蒙元的朱元璋相比,朱棣还是差远了。

事实上,朱棣与朱元璋之间更像李承乾与李世民,朱棣压根没有和朱元璋叫板的能力与实力。如果朱棣真敢在朱元璋时代闹事,可能没几天就被灭了。



这些历史要读


朱棣:题主真坏!靖难对上我那大侄儿都九死一生,几次差点团灭,你竟然还想让我造老头子的反!你是不知道我们家那位是造反起家的祖宗吗?

简单讲,明朝是朱元璋打下来的,唐朝是李渊靠李世民打下来的,朱棣不具备李世民的条件,如果学李世民也来个逼宫,最好的结局就是发配到凤阳老家在高墙里过一辈子,明朝的削藩会在朱元璋手里提前进行,然后朱允炆即位顺顺当当的干下去。

《永乐大典》可能会变成《建文大典》;“天子守国门”这句话不会有了;想看故宫得到南京去;大运河就此废掉不会重修,因为不需要往北京运粮食了;北元的反扑可能会提前,而且更猛烈;安南还是安南,不会变成大明的交趾布政司;下西洋的事就不用想了,现在的南海区域会少一大块;再往后的事就推断不出来了。

朱棣的条件比李世民差多少?

差了十万八千里~

履历光鲜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是奔着皇位去的,唐高祖李渊起兵是出于李世民鼓动,从打下长安城之后李渊就没再统过兵,这时候的大唐势力范围仅限于关中跟河东一部分,属于地方割据政权。

唐初消灭地方势力的六场大战,李世民参与了最重要的四场,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人都是被李世民平定,这才奠定了唐王朝正统的地位,武德四年被封为“天策上将”,形成以天策府为中心的政治集团。
(唐高祖李渊)

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可以自己铸钱,李世民身兼十二卫大将军,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除宰相以外的官他都可以给,秦王令和太子教跟皇帝的诏敕并行,有冲突的地方,下面办事的人只能以收到的先后顺序为准。

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自己还是唐军的缔造者之一,军功最盛的大将,李渊呢,起兵后满共就带过两年,之后就一头扎到长安的皇宫里没出来,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快就掌握住了局势。

再看朱棣同志,跟李世民光鲜的履历比,简直是惨不忍睹。

小透明朱棣


(明成祖朱棣)

朱棣出生的时候,他老爹朱元璋已经从一个小兵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势力之一,等朱元璋收拾完陈友谅、张士诚、赶跑元顺帝在应天坐上龙椅,朱棣才七岁…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了,不好意思,他大哥朱标已经正式被当做继承人培养好几年了,在朱棣二十一岁就藩北平之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吃、睡、上学、锻炼拳脚、被老爹朱元璋偶尔教育。

攒政治资本?那是他大哥朱标的专属权利,他敢结交大臣立马就会被老朱打发到凤阳老家守陵去。

刷军功声望?最大的敌人都被他爹朱元璋干掉了,徐达李文忠那一票大将还正当年,有仗打也轮不到他。

在南京是没希望了~
(明太祖朱元璋)


等就藩到北平后倒是可以接触军权,但是人家李世民能成功,是本来就一直在长安发展,胜在出其不意啊。

朱棣想逼宫他老爹就得从北平一路打到南京去,先不说他起兵后能坚持几天,兵将愿不愿意听他的,后世“靖难”打了三年还只能在北平附近转悠,那还是对上他文绉绉的大侄儿跟一票猪队友不停送人头,最后孤注一掷直取南京侥幸成功,这要是对上朱元璋——你就说有几张皮够我剥吧!


疯狂的008


首先,朱元璋比李渊强太多,朱棣完全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朱棣学李世民去逼宫等于找死,朱棣不会这么傻。朱元璋是什么人,世代贫农,没有任何背景,从小只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放牛娃。就是这么一个卑微到尘埃的底层人物,从至正四年(公元1353年)加入红巾军算起,仅花了15年时间便夺取天下,开创276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画像


相比来说,李渊虽说也是大唐的开国皇帝,但他得天下的难度比朱元璋要小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李渊出身关陇贵族,生下来就是皇亲国戚,背景很硬。他造反时,已经是晋阳留守(今太原),手下有一只至少三万人的军队。另外,李渊手下还有李世民、李建成、裴寂等得力干将。而朱元璋造反时,还只是个刚刚讨饭回来的游僧。从讨饭到皇帝,这中间的距离有多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像朱元璋这样的出身连尘埃都不如的草根皇帝,还找不出第二个。没有背景、没有基础,两手空空的朱元璋只有靠自己的智谋和能力,一步一步地培育自己的势力,开创自己的事业,最终建立大明朝。所以从得天下的难度看,朱元璋必须拥有比李渊更强大的能力,才能像李渊一样建立一个王朝。

李渊画像


其次,李世民比朱棣功劳和势力大得多

在李渊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劳当属第一,这个应该没有争议。别的不说,就说在虎牢之战中,李世民一战便消灭中原的两个最强大的对手——万世充和窦建德,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李世民功劳太大,唐高祖李渊甚至都为怎么封赏他这个二儿子而发愁。因为李世民已经贵为秦王,总不能封他做太子吧。为此,李渊做了个创新,他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特许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李世民在唐都城长安有一支私人军队,且聚集一大批人为他出谋划策,势力非常大。可见李世民能力和人格魅力都非同一般。



而反观朱棣,他没有为朱元璋打天下出过一点力。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朱棣还未成年,一直是生活的温室中的公子哥,能力跟李世民完全没法比。因此,从自己的能力考虑,朱棣也不可能学李世民进行逼宫迫使朱元璋退位。另外,朱元璋称帝后,虽然封朱棣为燕王,但他的驻地在北平,不允许留在京城。所以朱棣在明朝京城应天府没有任何势力,就是想逼宫也没有条件。



如果朱棣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会怎么样?

前面已经说了,朱棣不是李世民,朱元璋更不是李渊,朱棣如果胆敢逼宫朱元璋,下场一定会很惨。如果朱棣逼宫,明朝将没有明成祖朱棣,也将不会有四年的“靖难之役”,朱允炆会一直做皇帝推行仁政,明朝的皇帝将由太子朱标的子孙担任,也就是说自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以下,所有的明朝皇帝都将换人。


哈达博士


李世民没有明着逼李渊退位,但李渊退位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而朱棣若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估计他早就人头落地了。


先说说李世民和朱棣



李世民和朱棣都不是嫡长子,本来就不具备当皇帝的条件。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北周开国“八柱国”之一,为关陇贵族集团重要成员。李渊承袭唐国公爵位,为晋阳留守,与隋炀帝又是表兄弟。隋末天下大乱,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短短一年,相继攻破隋朝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李渊于武德元年(618年)五月废黜杨侑,临朝称帝,改国号为唐,李世民此时已经累积不少战功,被封为尚书令、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在高祖四子中,秦王李世民的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

唐朝新立,但天下还未一统,李世民代父出征,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李世民成就了一个盛世大唐。作为一个靠军功累积起来的王,其权势可以说是丝毫不亚于太子。在后来的东宫之争中,向来极为忌惮李世民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结盟组成太子党,而李世民则毫不怯弱,他背后的秦王党人才济济,如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等大将皆支持李世民。



在太子党与秦王党交相争斗的过程中,李渊表现的过分优柔寡断,使得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太子党与秦王党的兵戎相见,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斩杀齐王李元吉,并将太子、齐王诸子全部诛杀,堂而皇之的逼宫李渊。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并下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仅仅只是储君,还行使了监国之职。同年,高祖李渊宣布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



在漫长的东宫争夺过程中,李世民早年所累积起来的军功,不仅使他手握军政大权,还网罗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堪称是中国古代最有权势的藩王。而且当时高祖的儿子当中,有能力对太子李建成构成威胁的也就李世民。而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高祖已经无力维持局面,作为开国皇帝,李渊深刻的明白他能推翻隋朝成为大唐皇帝,李世民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高祖必须给自己留颜面,而不是让李世民再一次通过个人手腕强行逼迫自己让位。



再说到朱棣,朱棣与李世民明显的不同是,他有一个地位稳固的太子哥哥朱标,朱棣的军功更是远非李世民所能比。朱棣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受封燕王,此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行动,曾两次率师北征,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使得朱棣在北方军队中有了很大影响力。

在朱元璋晚年,由于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先后去世,在朱元璋剩下的十几个儿子中,朱棣的军功、威望都是最大的,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诸王之首。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地方藩王,要想染指皇位,只能通过武力,这一点与李世民明显不同,李世民是直接发动政变杀死太子,迫使李渊主动禅让。而朱棣,难度就太大了,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比李渊厉害得多的父皇,朱棣要实现逼宫,迫使朱元璋让位,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朱棣的威望更是不能和李世民比,作为一个镇守边关的地方藩王,朱棣的军权、军队、将领皆远非李世民可比。李世民能杀太子、齐王,朱棣可能连自己封国内的地方官都不能杀。李世民面对的是一个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的父皇,而朱棣面对的却是一个果敢决断、狠辣无情的父皇。朱棣与李世民在争夺皇位上,劣势太多,即便后来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儿的皇位,打的过程也是极其的辛苦。

再说说李渊和朱元璋

李渊推翻隋朝登基称帝,次子李世民出力最多,因此对他多加封赏,李世民权势之大,甚至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将皇子留在京城而不是就藩外地,说明李渊对于诸王争位缺乏危机感,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是李渊的目光短浅,却是朱元璋的深谋远虑,朱元璋早早就让诸王就藩外地,正是为了杜绝王子争位。



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威望不足,连儿子都摆平不了,李世民射杀太子,斩杀齐王,谋逆犯上,实乃罪无可恕,杀十次头都不为过。但李渊身为开国皇帝,居然承认事实,将杀兄屠弟的逆子封为太子,并主动禅位,可见李世民权势之大,早已没把高祖放在眼里。高祖威望、权势之弱,堪为历代开国之君之最。

朱元璋是什么人,布衣出身,身经百战,亲冒矢石才得到天下。为了遏制功臣,朱元璋数兴大案,将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朱元璋是历朝历代最有权势和威望的开国皇帝之一,朱棣要想造反,学李世民逼宫朱元璋,下场只有死无葬身之地。


大国布衣


题主就是借一百个电壶胆给朱棣估计他也不敢逼宫,朱元璋一个眼神估计就让朱棣怂了。

原因如下:

一,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李渊祖上就是官陇世家,世袭唐国公,他爷爷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他爸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他姨又是孤独皇后,后期又深得杨坚信任,后来起兵造反完全是顺势而为。而朱元璋本就是最底层出身,要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真正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比起李渊的顺势而为,朱元璋的草根之路就多少有些艰难了。所以这俩人性格上有很大不同,李渊没有朱元璋的那股狠劲,从后来的明初四大案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对朱棣比较严格,朱棣惧怕这样的朱元璋,而李渊是对李世民比较宽容大度的。




二,出发点不同,目的相同。李世民是半主动逼宫,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有很多政治资本的,包括在政治上,军事上。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就连他老子李渊在军中威望甚至不如李世民,更不要提李建成和草包李元吉了。当李渊听到李世民发动政变以后,就很清楚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政治军事资本来和李世民抗衡了,所以退位让贤既保住了名声,又保全了性命。

朱棣则不同,他是被动造反,在朱标死后,本身朱棣就对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继任皇帝不满,再加上朱允炆要把削藩进行到底,他也就不得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了。当山东铁铉在城门楼子上挂出朱重八遗像的时候,朱棣也只能绕道而行,从此南伐不敢再取道济南。一方面是因为舆论,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朱棣本身就惧怕朱元璋。


三,时局不同。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已经兵权在手,还是尚书令,两人之下万人之上,天时地利与人和全部占尽了,时机成熟,又身在长安,还有很多支持他的人,发动政变轻而易举,而且又是宫廷内部政变,所以李世民的自主择业比朱棣的自主创业要简单而且见效快。如果李世民的逼宫上位难度是史诗级的难度,那朱棣自己选择的创业之路应该就是炼狱级任务了,当然了,完成这个任务运气成分必不可少。庆幸的是朱元璋没有在这个任务中,因为朱元璋光靠自己的情报网就可以把朱棣捏死。有明一代,锦衣卫可以说是世人皆知,这个直属皇帝的情报机构让多少明朝官员阴沟里翻船。曾经看到过一个记载,哪个百姓说的哪句出头言论皇帝都知道,由此可见情报人员真是无孔不入,更不要说燕王朱棣的后院了。

所以说,朱棣不可能像李世民逼李渊那样逼朱元璋退位,假设朱棣真的逼宫了,而且还出人意料的成功了,那明朝的历史也是一样,只不过中间省去了建文帝和靖难之役。李世民不是朱棣,朱棣也不是李世民,但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喜欢篡改史书,为了自己的政权合法化。


野谈杂论


小虫子希望能用通俗点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唐代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时代,在很多有趣的的历史典故中出现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等,都是大唐自开国后的数十年之内的顶梁柱式的人物。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著名的人物们其实并不直接听命于唐高祖李渊,他们的直属领导其实是李唐家族的另一位,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正因如此,灭隋后,李渊名义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李世民并不完全是一个臣子的身份,他与父亲李渊更类似于合伙人一样的关系,在东征西战的过程之中,李世民的影响力甚至要高于他的父亲。

所以问题就来了,按股权划分,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其实都在新公司里有干股。假如老董事长退休,无论位子给谁,除非把唐王朝一劈两半,否则兄弟之间大打出手是避免不了的。更何况李世民的手里的股权还不低。所谓实力就是底气,李世民手下的名臣武将与实打实的兵权就是他敢灭太子,逼父亲退位的底气。

二、但是朱元璋和朱棣的关系跟李家这套完全不同。朱元璋不同于世代贵族出身的李唐。明王朝基本上是这个穷小子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治国也好,领兵也罢,别看没上过啥学,可朱元璋的才能不逊色于他手下的任何的文臣武将。

而此时的朱棣在干什么?在父亲的主角光环下,年幼的朱棣唯一能做的就是给那些外出征战的叔叔伯伯们,端茶倒水,打打下手,要是还能顺便偷学几招,那就更不错啦。至于影响力,他是远远不及父亲朱元璋的。

能不能在明王朝公司里多少占点股份,朱元璋点不点头,是决定性因素。可惜的是,这是个独资企业,接班人早已定好,谁呢?太子朱标。他是公司里诸如李善长,徐达,蓝玉等众多元老一致认可的人物。新公司的继承权,至少在此时看来,跟他朱棣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即使这会儿朱棣想学李世民那一套,逼着老爹朱元璋退位,结局不外乎这样,朱元璋会一口茶水喷出来,诧异万分,这个儿子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哪根筋没搭对吗?他也敢能谋反?然后,朱棣将会被分分钟被逮起来,丢进监狱,最后连藩王也没的做了。


小虫子爱学习


朱元璋在明朝的地位不是李渊在唐朝的地位可以比拟的。

虽然说,李渊还有朱元璋都是开国皇帝,但是李渊的这一皇位也是来之不正,其地位远不如朱元璋一步步打过来来的稳固。这是朱元璋可以稳固自己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说是他朱棣,即使是太子朱标都不一定可以撼动朱元璋的统治。

再对比一下朱棣还有李世民。李世民是李唐王朝建立的一个重要力量,从名义上来说,李世民是李渊的孩子,从能力上,他与李渊在沙场上浴血奋战,大唐王朝的江山他付出了巨大的挪威,所以李世民在唐朝的地位也是极高的。



朱棣呢?虽然说他后来还是做了黄大炜,但是朱元璋在世时,以他的能力是绝对没有能力去推翻他的。朱棣没有参与过开国的战争,他的威信远不如李世民在唐朝时那样,所以他面对朱元璋时是万万不敢造次的。


再者,朱元璋扶持的太子是朱标,几乎当时朱标成为下一任皇帝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朝中大臣也几乎都默认了朱标的地位,他朱棣即使是反了又能如何。估计也是为朱标做了嫁衣吧了。

只可惜朱标去世太早,朱元璋最后费尽心力扶持的朱允炆还是没能斗得过朱标。


围知历史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夺得的皇位”,不同的是李世民是从他父亲手中夺得皇位,而朱棣却是从他侄儿手的夺的皇位!

李世民为什么敢从他父亲手里夺皇位!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本来皇位跟他是无缘的,但是李世民战功赫赫,可以说大唐的江山都是李世民南征北战打下来的,然而当时大唐的太子却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这让李世民心里非常不舒服,自己打的天下为什么拱手让人,于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之变”,屠兄杀弟,逼父退位,李世民以他的赫赫战功和他在大唐的威信最终驾坐九五!



朱棣为什么不敢从他父亲手里夺皇位!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还没有朱棣,所以大明王朝的建立跟朱棣没有任何关系,没战功,没威信,而大明的天下又是朱元璋亲手打下来的,朱元璋的手段比朱棣强的多,所以朱棣不敢从他父亲手里夺皇位!


朱棣为什么敢从他侄儿手里夺皇位!

朱元璋在位期间,就为他的孙子朱允炆扫清登基的障碍,朱元璋把他的儿子们都封分到外地为王,怕为他打天下的功臣们以后功高振主不服朱允炆,就大肆屠杀功臣,为朱允炆肃清了道路!而朱允炆登基后,进行削藩,想夺取朱棣的兵权和地位,这让朱棣很是气愤,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而朱允炆由于没有大将可用,最终被朱棣夺取了皇位!

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明朝历史会怎样发展?

朱棣逼朱元璋退位是自找死路,朱元璋是马上皇帝,开国帝王,朱棣根本没资本逼朱元璋退位,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而大明江山将会由朱允炆一脉相传下去,可能以后会少很多奇葩皇帝吧!


历史上没有如果,朱棣也不敢逼朱元璋退位,而朱元璋由于想的太多,最终成就了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