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之死


01令尹子上——死的有点儿冤

前632年,晋、楚暴发城濮之役,晋国战胜楚国并一举奠定霸主地位,此前依附于楚国的陈、蔡、郑等国顺势倒向晋国。楚国自身实力虽未受重挫,但面子和地位损失不少。楚军主帅令尹子玉无颜回国,于班师途中自裁。

子玉死后,楚成王为消解若敖氏的权势,改任蒍吕臣为令尹,但蒍吕臣上任仅一年就死了。楚成王只得重新任用若敖氏的人,接任者叫斗勃,字子上,因此称令尹子上。

楚成王之死 | 左传拾趣

前627年,城濮兵败后五年,令尹子上率楚军攻打陈、蔡、郑等国,意图迫使这些国家重归楚国阵营。实力弱小的陈、蔡两国迫于压力,重新与楚国签订盟约。晋襄公听说陈、蔡背晋投楚,容不得霸主地位受损,派大夫阳处父率军征讨蔡国。令尹子上见晋军伐蔡,随即率楚军前往救援。晋、楚两国军队于泜水两岸隔河相望,驻扎对峙。城濮兵败,楚国窝了一肚子火,一直寻机与晋国单挑。两军若开战,楚军在气势上恐怕要胜出晋国一些。

阳处父觉得局势对晋国不利,担心这一回干不过楚国,寻思如何才能体面地罢兵撤退。他派人传话给楚军主帅子上,说:“您若想决战,我便后撤三十里,等您渡河列阵之后,早打晚打听您安排。或者楚军先行后退,等我过河再战。双方隔河对峙只是劳师费财,一点好处都没有。”子上想率军渡河,大夫大孙伯劝阻道:“晋国人不讲信用,如果对我半渡而击,怕将悔败不及。不如我军后撤,等晋军渡河之后再战。”子上想想也是,便示意楚军后撤以待晋军渡河。等楚军撤得远些了,阳处父便派人于军中四处宣告“楚军不敢决战,已经逃走了!”随后便拔营起寨,率军退回晋国。这边楚军得知晋军撤离,也就打道回府了。阳处父成功地避免了一次没有把握的决战,他只是没曾想他的对手令尹子上竟因此赔上了性命。

楚成王当初打算立商臣为太子,征求子上意见。子上认为不妥,理由是成王尚在盛年,又多内宠,储君变数很大。况且商臣此人目若胡蜂,声如豺狼,生性残忍,不适合当君主。结果楚成王没有听从子上意见,坚持立商臣为太子。这一来,子上便彻底得罪了太子。

得知晋楚罢战,商臣立马在楚成王面前构陷子上,说:“令尹收了晋国贿赂而主动退兵,这是楚国的耻辱,子上罪莫大焉。”楚国尚武,历来视战败为奇耻大辱,况且楚成王一直想借机削弱若敖氏一族的势力。听了商臣一番话,楚成王没多想便下令将子上杀了。

02飘零的对手

前626年,楚成王此时已在国君位子上坐了四十六年,真是漫长的岁月。他的对手早已一个个死去,带走了各自未竟的雄心壮志。

十七年前,春秋首霸齐桓公小白死去,结束了由他开启的诸侯争霸时代的首幕演出。


楚成王之死 | 左传拾趣

十二年前,宋襄公死去。在我看来,宋襄公的“霸业”基本上只存在于他自己的想象当中。齐桓死后,宋襄公因扶立齐孝公有功,一时声名鹊起,遂以霸主自居。可笑的是,宋襄霸业居然还掺杂了恢复商殷旧朝的梦想,这就颇为幼稚了。前六三九年,宋襄公以霸主身份召集诸侯开会,接到会议通知的楚成王好气又好笑,干脆跑到会场上把宋襄公逮住,当着其他诸侯的面好好羞辱了他一番。次年,宋、楚爆发著名的泓之战,迂腐的宋襄公坚持“为战以礼”,要与楚成王来场公平决斗,结果宋国大败,宋襄公本人身负重伤,第二年就因旧伤发作而死。

两年前,随着一代枭雄晋文公驾鹤西去,楚成王漫长一生中最后一个对手也离开了。楚成王与晋文公算得上惺惺相惜:公子重耳流亡期间途经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相待;城濮之役,晋文公“退避三舍”,一以报楚成当年礼遇,二以骄楚军,结果大败楚军。晋文公以此役奠定霸业,诸侯皆朝晋,而楚国则因此役北进受阻,被迫转入退守。

03变

正如令尹子上所料,前627年,楚成王突然改变主意,想废掉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商臣有所耳闻而不确定消息是否属实,便告诉他的师傅潘崇。潘崇让他宴请姑母江芈并故意表现不敬,商臣照办,江芈果然因其态度有失恭敬而发怒道:“下贱的东西!怪不得君王要杀你而改立职啊。”

消息坐实,商臣再向潘崇请教。潘崇问:“你能侍奉王子职吗?”

回答说:“不能。”

“你能逃亡吗?”

回答说:“不能。”

“那你能行大事吗?”

回答说:“能。”

04成

这年冬天,商臣率禁军包围楚成王,逼其自尽。走投无路的楚成王提出吃一餐熊掌再赴死。熊掌难熟,烹调时间长,楚成王想借此拖延时间以待救援。商臣拒绝,成王只得自缢。


楚成王之死 | 左传拾趣

成王死后,初谥为“灵”,结果死者眼睛不闭,改谥为“成”,这才闭眼。

商臣弑父继位,是为楚穆王,他将自己当太子时的房产财物赏给潘崇,封其为太师并执掌禁军。


上一篇: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楚成王之死 | 左传拾趣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