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曲奇
電腦CPU當然不都是美國造的,你以為臺積電是吃素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真造不出CPU。不要和我說什麼日本因為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多牛逼,也相當於能造CPU,這就等於說麵粉廠做麵包的手藝碾壓麵包師。
現在,能製造CPU的,一隻手都能數過來:英特爾、格羅方德、臺積電和三星半導體,剛好湊夠一桌麻將。
至於原因,英特爾是CPU的祖宗:公司的第12號員工特德.霍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款CPU,並由費德里科.法金製造。說起來,法金也是牛人一個,29歲之前發明了硅柵MOS(芯片的心臟),29歲之後發明了觸摸屏、觸摸板,智能手機離不開的幾大關鍵技術,都由這個意大利移民包了。
英特爾的CPU能成長為後來的參天大樹,並把英特爾推送到全球最大芯片公司寶座,和在DRAM市場上被日本人打得滿地找牙有直接關係。當時英特爾賣掉虧錢的DRAM業務,集中資源在CPU上,終於闖出一片天地。而DRAM大戰中的勝利者日本半導體企業又被三星等韓國企業幹翻。
而且從發明CPU那天起,英特爾就嚴格建立了設計、製造、檢測和封裝CPU一條龍體系,簡單說就是,進去的是CD唱盤般的硅片,出來的是一塊塊性能強大的計算機心臟。
英特爾能製造CPU可以說是實至名歸,毫無懸念。
格羅方德能製造CPU,就因為人家出身好,是AMD剝離的芯片製造業務;三星半導體和臺積電是後生晚輩,本來和英特爾正面硬剛毫無勝算,但抓住1980年代高通等無晶圓製造的芯片設計公司崛起的機會,腦子靈活,做芯片代工,也搶到了CPU代工的飯吃。
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三星半導體和臺積電雖然有能力製造CPU(雙方經常為搶奪AMD的訂單打得雞飛狗跳),但兩家的主業還是有所不同,三星半導體主要製造DRAM內存、NAND閃存,臺積電主要製造手機SOC芯片和GPU芯片。
日本的半導體制造也曾經輝煌過,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唯一可以和美國叫板的一支產業力量,而且論資歷也高過三星和臺積電,為什麼就不能製造CPU呢?爾必達由日立和NEC合資,是日本最後一家DRAM生產公司,原本被寄予復興日本半導體芯片產業的希望,但由於兩家公司派駐的人員整合失敗,導致在2012年被美國鎂光科技收購。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日本半導體芯片的巔峰時期在1984年左右,這個時候,英特爾發明的CPU還沒站到半導體大舞臺的中心位置,主角是DRAM內存,日本稱霸全球半導體芯片市場,靠的也是DRAM。後來,日本退出DRAM內存市場後,在汽車用SOC芯片領域做過努力,但最終大敗虧輸,僅留下半導體元件(晶體管)、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這點香火。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臺積電開始引領芯片代工新潮流時,日本的半導體企業均沒有及時跟上,還在和英特爾玩設計製造一條龍,最後被三星、臺積電淘汰。如果日本半導體企業即時跟上芯片代工的潮流,保留芯片製造資產,是有技術能力製造CPU的。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魔鐵的世界
電腦CPU不都是美國造的,東芝和三星曾經都生產過CPU,而且賣的不錯,以前CPU市場曾經一片戰場,電腦分為個人電腦和商用電腦,因此CPU分為好多類型, 東芝和三星曾經都生產過CPU,只不過個人電腦上面很少接觸到,多數是服務器和終端盒裡面使用。
RISC 和CISC 是目前設計製造微處理器的兩種典型技術,東芝和三星等廠家曾經投入大量精力去生產基於MIPS的64位單芯片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微處理器。RISC的英文全稱是“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精簡指令集計算機”;CISC的英文全稱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複雜指令系統計算機”。現Intel x86 CPU就是CISC處理器架構。
RISC處理器指令簡單、採用硬佈線控制邏輯、處理能力強、速度快,世界上絕大部分UNIX工作站和服務器廠商均採用RISC芯片作CPU用。如原DEC的Alpha 21364、IBM的Power PC G4、HP的PA-8900、SGI的R12000A和SUN Microsystem公司的Ultra SPARC II。以前蘋果電腦的CPU就是基於RISC的處理器。
RISC架構發展出來很多分支,今天的ARM架構早年叫做Acorn RISC Machine,現在大規模使用到手機等系統裡面,因為ARM架構節能的,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移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耗電的特性。ARM家族佔嵌入式處理器80%以上比例,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已經可以生產。
X86、ARM、MIPS算是是目前最常見處理器架構,這幾種CPU把握未來,因為知識產權的問題,都不能隨便生產製造。
X86架構的擁有者intel非常摳門,intel就只將這一架構授權給過AMD和VIA等幾個芯片公司。基本其他公司無法涉足這類CPU的生產,就是說再強大的生產能力,也不能做,頂多就是去代工AMD等CPU。
ARM公司自身並不生產處理器,而是將自身的設計賣給需要處理器的公司,比如說我們華為手機的麒麟CPU,就是來自的ARM公司設計。目前華為正在打造一種新的生態,這種生態系統主要是圍繞手機進行,通過麒麟芯片延伸到平板、手腕上的手環、電視等,並獲得同樣質量的用戶體驗。
與ARM相比,MIPS是一個完全開放的架構,很多想從事電腦行業CPU的廠家現在開始研究這個方向了。
光有電腦cpu不行,還得有對應的操作系統,隨著未來軟件的發展,MIPS架構和ARM架構的CPU會取代現在的X86處理器,拭目以待吧。
行攝中國
嗯......可以這麼說......但是也不能完全這麼講......
目前我們都知道,CPU全球生產的大廠,電腦CPU肯定是英特爾當之無愧的老大,AMD一直堅挺,這兩家就佔了99%的商用市場,兩家都是美國企業;手機CPU,三星和臺積電兩家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高通、蘋果、華為的旗艦芯片,都是這兩家代工生產,還有一家聯發科,三家企業佔了99%的市場份額,三星是韓國企業,臺積電和聯發科是臺灣省企業,終於沒有美國啥事兒了哈?可能麼?三星和臺積電兩家世界上唯一能量產7nm芯片的企業都是美國人持股的公司......所以從背後的利益控制來看,從電腦CPU到手機CPU,你要說都是美國造的也沒什麼問題。
前面我們講的是從生產環節來看,再往上游走,看一看全球5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第一個是AMAT(應用材料公司),美國企業,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
第二個是ASML(艾司摩爾),荷蘭企業,全球最好的光刻機制造商。
第三個是Lam Research(科林研發),美國企業,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設備製造商。
第四個是LKA-Tencor(科磊),美國企業,全球最大的晶圓檢測設備製造商。
第五個是Dainippon Screen(迪恩仕),日本企業,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
五大廠商,從原材料到生產到檢測,沒有這些設備什麼英特爾、三星、臺積電都只有倒閉的份,這裡面1家歐洲企業,1家日本企業,3家美國企業,都是萬惡的資本主義陣營,所以我們說CPU技術主要掌握在美國人手中沒什麼毛病。其中日本人在原材料和設備上也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詳情可以自己查一查佳能和尼康到底都在做哪些業務。
先問個問題:到底是造原子彈困難,還是造商用的CPU困難?我認為是造CPU困難。
原子彈,本質上是威懾作用,不用考慮最終效果,你是1萬噸還是100萬噸,威力都足夠大了;不考慮是否可以賺錢,都是軍事用途,越多越好,越多核威懾能力就越大;不考慮質量問題,造10枚只有1枚合格,跟造100枚100枚都合格是一樣的效果,反正也用不上。第一個造出原子彈的國家最困難(瞭解美國曼哈頓計劃),後面的國家會越來越簡單。
CPU不行,這是個商用技術(軍事我們不管,都是自家關起門來各玩各的),不僅要能造得出來,還要工藝好,質量好,性能好,大批量生產,價格比英特爾實惠,否則你都不可能在市場上跟英特爾和AMD搶份額。所以CPU而言比起原子彈是反過來的,第一個造CPU的廠商當然最簡單,後面的廠商需要不斷優化才能超越前者,會越來越困難。
中國的芯片產業確實落後歐美20年-30年,材料上還不能達標(老家建了多晶硅生產廠,屬於重汙染企業);設備上歐美國家封鎖,就是不賣最好的光刻機給你;人才培養上也比較慢,從本科教育開始(成都電子科大的微電子專業,收分跟清華北大一樣);設計經驗和流程管理上也不足。種種困難,導致中芯國際的生產工藝停留在了25nm階段,英特爾卡在了10nm,三星臺積電到了7nm。
所以日本造不出來又怎樣呢......中國技術也差啊......英國德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是該去吃屎啊......
宋東珂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知道當年,日本半導體被美國打擊的比較嚴重,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佔據國際半導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日本的NEC,東芝,日立等等排名前三名;而當時的英特爾排名第十;美國看到了日本這麼厲害,著急了,心裡想著,咱們不能讓日本這麼“放肆”,得想個辦法不!
於是,美國想到了以法律武器來制裁日本,《通商法》301條為基準,開始控訴日本“傾銷”!(1974年制定的美國通商法第301條。通商法第301條規定:如果貿易伙伴國在交易中使美國的企業遭受不公正對待,美國政府可以徵收懲罰性關稅 )
所以,在這種法令下,日本半導體要是進入美國,就要接受所謂的“安保”問題。更令人感覺好笑的是,連續數條法令:
- 1984年《半導體芯片保護法》
- 1985年《關於半導體集成電路的電路配置法》
- 1986年,日美兩國簽訂了為期5年的《日美半導體保證協定》
特別最後一條,成為了左右日本半導體的關鍵性因素!
日本在美國的連環拳下,終於還是被深深的打敗了。到2018年,我們看到了曾經排名第十的英特爾,已經躍居第二,而前三名,韓國排在了第一,三名。
不過我們也能發現,在這份統計表中,美國仍然是絕大多數的企業佔比。
突然,我們也想到了為什麼韓國最近被日本在半導體原材料方面制約,可能日本也有“報復”的想法吧。
日本雖然沒有CPU在世界有名,可是,我們可以確認一件事,日本在半導體方面的優勢,並不容忽略,否則也不會對韓國進行原材料的限制進口!日本現在很聰慧,它開始韜光養晦,它知道自己要是再冒尖,肯定被美國打擊,還不如退居二線,實際上日本半導體並不弱,只是沒有了我們想象的那種突出而已。
LeoGo科技
首先CPU美國製作的不多,臺式機CPU主要是馬來西亞英特爾晶圓廠和臺灣台積電(代工AMD)製造,手機CPU在韓國三星晶圓廠和臺灣台積電製造。一般的芯片在世界各地都能造。英特爾在大連還有中國南方都有晶圓廠,不過不生產CPU,三星在西安有晶圓廠生產nand閃存 (代工廠),臺積電在南京建設的有晶圓廠在上海有晶圓廠,SK海力士在無錫有晶圓廠。
Android科普
日本造過很多。
Z80時代有HD64180
8086時代有NEC V20
Sun SPARC的大部分產品是富士通生產的,幾年前剛用SPARC64 VIIIfx做了超級計算機“京”
東芝做了很多MIPS處理器,包括給SONY PS和PS/2的。
日立有自己的SH
老饅頭簸箕
日本不是沒有能力,日本在騰飛的那幾年被美國給打壓下來了,現在日本相當於美國的附屬國,像爾必達當初被鎂光收購時候美國人就施壓日本政府把中國企業給排除在外了,而因為沒有競爭爾必達被收購的價格非常低廉。日本和韓國現在被美國滲透很深,當初中日韓自貿失敗就是美國人從中作梗,亞洲最強的3個國家如果聯合起來在科技金融深度合作的話將超越美國和歐盟,可惜日韓被美國滲透太深了,中日韓3國經常在將要進行深度合作時候被揭日本二戰侵略戰爭這道傷疤。每當中日韓因為這些搞對抗的時候美國人歐洲人都在背後笑。
喬治的西蘭花
感覺日本人才不夠
川都小夥
你想一想,電腦是誰發明的?
VictorUSA
日本原創(處理器架構,指令系統)的不多,但能造的很好,系統集成也可以。日立,日電,東芝,都是當年大名鼎鼎的處理器和大型機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