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濟與理性的悖論

上週,轟轟烈烈的2019安博會剛剛結束。都說安防大市場不好,但逛了今年的安博會,還是被現場人人人人眾眾眾眾的觀潮模式驚呆(尤其是一號館),很多廠家也為一位難求的展位而苦惱。只看其表、不究其裡的話,安防市場還是挺熱鬧的,雖然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作坊式、貼牌式小設備商在逐年遞減,但華為、阿里、騰訊、百度(今年還展示了產品)這種大塊頭企業和比特大陸這種從AI芯片偏門殺入的企業卻前赴後繼進入安防或者說進入智能視頻領域,樂此不疲。從公司體量、公司性質和知名度幾個角度看,對整個行業心理衝擊最大的當屬華為。

去年開始,行業人都在說,華為做安防,這次來真的了。一場接一場的會,一款又一款攝像機,從軟件定義到輕量部署,從前端到雲端,從芯片到成品,從項目到分銷,大手筆的華為用令人“膽寒”的方式昂首邁進。一個月前,一段視頻在安防圈子裡廣為流傳。視頻中,華為安防的高層說(大概意思,具體記不清了),“有人說華為遲早要退出安防,我們立誓,不做到行業第一,我們永遠不退出。”這一講話,再結合今年安徽智能安防峰會關於真假智能的論調、大雲小云的界定,強勢的華為,將整個行業的競爭徹底擺在檯面上,想低調都不行了。

華為安防 | 規模、經濟與理性的悖論

網傳華為內部郵件

直到昨天下午,從微信群裡看到了一封號稱是華為的內部郵件,標題為“警惕內部自我膨脹 警惕外部樹敵過多”。百度了一下,應該是9月中就有了,但是不是真正華為的內部郵件,真實性存疑也不可考證。可裡邊的觀點,確實值得深思,道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華為不是全能,還沒有到做孤臣的時候,還是需要合作伙伴,不能將放眼之處都納入囊中。

華為安防 | 規模、經濟與理性的悖論

“內部郵件”部分截取

郵件中說,“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華為在國內的業務範圍被迫擴大,很容易踩了別人的腳,搶了別人的飯碗”。“在國內,我們默默地擴大了敵人的陣營,而從美國科技業視角看,華為也有成為美國科技業公敵的趨勢。這更是非常令人擔心的事情。”

這兩段,可以從兩方面看。

第一,搶別人飯碗,到底能不能搶得動,目的是什麼。汽車、平板不熟,單從安防看,這麼多年的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有料的企業,尤其是海大宇這類有規模、有產品、有方案、有渠道的公司。在深耕行業的時候,不光是設備的積累,還有平臺能力、軟件能力、工程化落地和細碎、定製場景解決方案能力的積累,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是用時間積攢出來的項目經驗和管理流程、市場感覺。華為與這些行業內企業比較起來,勇爭第一的絕對優勢在哪裡呢?芯片嗎?視頻編解碼芯片海思確實是大戶,但以目前華為這種嚴格的考核機制來看,讓海思放棄能夠放量的大客戶而去扶持自己處於起步階段的內生產業,可能性幾乎為零。索尼的CCD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攝像機依舊什麼也不是。AI芯片有專門的生產商,而視頻監控企業也都在默默的開發,不是一家獨大。在幾乎看不到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想在一個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行業內實現逆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華為安防去年整體營收增長率很好,也是處在上升勢頭中,但以華為的體量,安防這條事業線即便是做到800億也不是主航道。那麼一方面沒有絕對優勢搶奪第一,另一方面即便是搶到了對公司整體營收貢獻也不大的前提下,這個界跨的就沒意義。原來我們的判斷也有失誤,想華為肯定是看不上安防,只不過是藉著安防的由頭佔據智能化的入口,為自己底層的雲能夠在高處開花打基礎。不過兩年了,從華為不遺餘力的去擴展公安項目,去開發各地的分銷渠道看,還真就是奔著安防來的。但產品品類少、價格貴、缺少複雜和定製場景的方案能力,不僅沒讓人看到優勢,反而看到一堆劣勢。那這個生意做得就不划算。華為的增長雖然漂亮,但對手畢竟也沒閒著。海康的大數據轉型,大華的結構變化,宇視與阿里的合作,雖然各走各的路,但脈都切的比較準。在這個情況下,行業集中度必然越來越高,而真正剩下的機會則來自於細分。讓華為去做細分,這簡直是開玩笑。要麼幹掉對手,在主航道業務上做到第一,要麼乾脆就別做。這才是王者之師應該有的戰略決策。不去想怎麼引河灌溉,而是在僅有的小泥塘裡把水攪混後搶口飯吃,絕不是我們對華為的期望。華為可做的、能做的、應該做的事情太多了,最該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應該像任總說的那樣,迴歸業務本質,迴歸產品和客戶。迴歸ICT及其衍生業務的主航道,對華為這艘大船才能推波助瀾。

第二,全能企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谷歌做系統不做手機,英特爾做處理器不做電腦。面對制裁和實體清單壓力,華為說我既能做手機又能做鴻蒙,我既能做服務器又能做芯片,這其實是面對壓力給市場、給客戶、給員工打強心劑,增加信心用。這就像一個企業不可能從原材料一直幹到甲方一樣,想要面面俱到最終會面面都不到位。社會化大生產的時代,任何企業都需要夥伴,都需要供應商。這一點,華為的高層一定非常明確。怕只怕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盲目樂觀,民族主義和自大思想瀰漫。凡是和華為競爭的就是我們的敵人,凡是華為做的我們就要支持,那這等於阻斷了華為的國際化之路。縱觀歷史,真正偉大的科技公司,沒有一個是靠政治正確和民族主義就能取得天下第一的。實打實的靠科學和技術去推動公司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才是一間偉大的公司該做的事情。推動解禁華為,一定靠商業利益的內部驅動,而不是喊打喊殺。過猶不及,正可以送給當下的一部分人作為座右銘。

至於做不做得到第一,是不是退出安防市場,這個我們無從判斷。不做到行業第一絕不退出的觀點,與“這輩子考不上清華北大我就永遠復讀”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邏輯上沒問題。考不上就永遠考,考到考上為止。但能不能永遠考,還要看爸媽是不是有錢供你復讀。從個人角度看,更希望華為與行業企業能夠成為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關係。華為有云,有通信,有網絡,有5G,有最底層的基礎,是大海。行業企業有視頻,有數據,有端也有業務雲,是江河。把行業企業的數據、業務雲彙集到華為的大海里,運營蒸發形成雨去反哺用戶需求,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生態鏈。日常互噴,頭破血流,這是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