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

可有些小农户,自家只有几亩地。有没有不流转土地,还能实现规模经营的办法?

土地托管,成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不下田 种好田

经过再三思考,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的农民文德林在今年初,将自家6亩田托管给钟祥市春源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样一来,文德林不用下田了。合同约定,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负责全程作业,种子、农资价格低于市场价10%,收益全部归文德林。

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同样是把自己的地托管出去,山西省洪洞县甘亭镇郭堡村村民王建平做决定时,一点不犹豫。

在2017年之前,王建平每到春种夏收时节,总要从打工的城市坐上火车再倒腾汽车回到村里种收。2017年,洪洞县开始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王建平马上将自己的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

  • 一直在外打工的王建平,心里的账算得清,“太原到洪洞的高铁票价是65.5元,来回就是131元,还得从高铁站再打车回村。每天打工收入150元-200元。按每次请假10天、一年请假两次、日均工资175元算,家里的地托管后,我每年可以节省费用3762元。”

土地托管以后,他不再受奔波之苦,不耽误打工挣钱,而且地里的收入比亲自种的时候还要高。像王建平这样受益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民,在洪洞县有几万户。

合作社的效益何来?

“你种田,我服务”“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解放了生产力,有效带动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自身也能从服务中获得效益。

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首先,合作社通过托管,把农民联合起来,自身也就有了市场话语权。

在服务中,合作社可赚取服务费,同时由于是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服务,农资采购价格也比市场低。

不仅如此,合作社在开展托管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推广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种收。这样一来,人工成本降低,种植品种更加优质、种植技术相对个人更加成熟,单位面积内的产量自然就提高,农产品品质也得以提升,销售时更能卖上价。

典型模式

在生产实践中,土地托管模式有很多种,其中不乏可复制、推广、借鉴的地方。

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比如山西省洪洞县,就形成了“菜单式指引、合同式托管、保姆式服务、管家式经营、网格式管理”的“五位一体”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常被称为“洪洞模式”。

“菜单式指引”,围绕小麦、玉米种植“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旋地”等作业中,结合当地传统作业实际,制定了7种不同的作业方式及对应价格补助的套餐组合,供农户选择。

“合同式托管”,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先签合同后作业,先作业后补助,收取作业费用为招标拟定市场价直接减去项目补助费。

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保姆式服务”,签订合同后,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根据农户的要求对部分或全部环节定向开展托管。

“管家式经营”是指农户不需要找农机户,农机户也不愁找农户,政府牵线搭桥,村集体统一出面组织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协议,服务监管全部到位。

“网格式管理”,在适合集中连片机械作业的项目区,以500亩为一个单位网格,设一名托管服务联系人,重点做好网格区域中耕、种、防、收等环节的作业农时、作业种类等的登记及与农户对接,负责区域中农户与服务组织的双向信息传达和沟通;网格中,50亩为一个小格,由作业农机户担任联络人;1000亩为一个大格,服务组织理事会成员为负责人。

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这种“五位一体”模式,能量非常大。

2017年首次承担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7个服务型合作社,当年就服务7个乡镇、69个村、1.6万余户农户,服务面积累计14.5万余亩,秋收冬种托管总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面积13%,田间作业总量提高约25%,增加收入16%;农机户增收约20%,农户亩增益约22%。

支招: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不流转,如何产生高效益?

土地托管,种什么、怎么种,农民自己说了算,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不变。从育秧、种植、管理到收购,农民可选择全托管,也可半托管。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服务的潜力,正在土地托管中充分释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