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巷」的百年變遷,老阜陽人都知道

「一人巷」的百年變遷,老阜陽人都知道

阜陽一人衚衕,原名大寺后街,南北走向,北至潁河西路,南至大寺街,即今一人巷。老巷子2009年拆遷,現已新建為商業街,北端路口有石質牌坊一座。

民國十八年,阜陽城人寧斗南、寧虞南兄弟捐出巷內東側其父寧貽謀是愚園,開辦私立麗澤初級中學,又以城外土地三百二十畝為校產。劉藩宸、劉永鑫、寧鵬南等先後任校長。

當時,阜陽城內有“縣中面子,省臨卷子,麗澤轉子,安中錢串子”的俗諺。所謂轉子,係指車輪,因為麗澤中學可以小麥來代繳學費,農村學生多入此校。每到開學,各種車輛滿載糧食匯聚校門,故有此說。建國以後,學校停辦,後改為第二建築公司與制帽廠,今不存。

巷北有“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教堂”,民國十三年建。據張啟秀、高傳新作《基督教傳入阜陽情況的回憶》一文中記載:“由白衣橋人汪洗塵牧師、吳二姑娘兩人經手買了大隅首西路南王作齋的房子十九間。當時經南京皖寧區會吳民生牧師來阜陽重建教堂五間,建造面積一百四十平方米”等語。民國三十二年重修,1958年與內地會合並,房屋被佔用,今已拆除不存。

原街南端路口有小土地廟一座,早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