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激荡十年》12、2017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激荡十年》12、2017


(详细内容请收听音频解读)


我们的讲述到了2017年,今天的节目我们聊三个话题:

一、区块链和以及区块链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比特币。

二、产权改革的巨大突破。

三、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大者恒大、强者恒强。


如何面对比特币的暴涨

在去年的时候,人工智能的话题是最火的,紧接着到现在区块链变成了所有人都热议的话题。不管是新闻媒体推送还是平时聊天,区块链这三个字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就在前几天我老婆都还和我说,有客户跟她聊区块链,他都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只是听人家说,区块链是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具体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那为什么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会对区块链这个话题如此热衷呢?其实绝大部分的原因是来钱快,很多人明白区块链就是加密数字货币的核心,而在过去一段时间,数字货币实在是涨的太夸张了。在2017年,在全球对冲基金整体收益率只有8%的情况下,投资了加密数字货币的9支基金竟然整体上涨了1167%。

比特币的价格更是在去年一年上涨了1400%。去年年底一个比特币的价格是2万美元。后来回落了一些,这两天的价格是8000美元,大约5万人民币。

我之前在解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一期节目的时候,我说过当时的比特币价格是3000美元,大约2万人民币。那时候买了比特币的话,就算没有在去年年底价格最高的时候卖掉,现在出手的话投资回报也是超过了100%。比买房子还要赚太多了。

比特币刚刚上市的时候,1美元就可以买到100多枚比特币,到现在整体涨幅超过了80万倍。这样的疯狂暴涨,让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错过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发大财的机会。当初如果自己花几千块钱买点比特币,现在就坐拥上亿资产了。天呐,随便想想都要去撞墙了。

其实啊,这样的假设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即便你几年之前真的买了几千块钱的比特币,你能一直持有到现在吗?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在它涨两倍的时候不卖吗?涨三倍的时候也不卖吗?涨到五倍,十倍的时候都还不卖吗?正常人是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定力的。除非你被抓去做了这几年牢,或者你买完就把账号密码弄丢了,现在才找回来。那这笔钱才有可能被你赚到。

更何况比特币也有跌的时候,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就跌掉了60%。这样大起大落,像做过山车一样的,你怎么才能坐得住呢?如果你真有这样的定力,那你做别的投资也能成。像是买腾讯的股票,茅台的股票,都能挣到很多的钱。

所以但凡有同学因为错失比特币而懊悔,你需要明白,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就是你用很小的投入获得巨量回报的机会永远是极少极少的。你懊悔没有买比特币这件事情,与你懊悔没有买彩票中大奖其实差不多是一回事儿。


巴菲特的质疑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确实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似乎它就是代表了一种趋势,一种在未来要能颠覆世界货币体系的力量。当然了,有肯定自然也有质疑的声音。而且在所有质疑当中最重量级的声音竟然来自巴菲特。

在比特币价值100美元的时候,巴菲特就提醒大家说比特币是老鼠药,暴涨到了现在,又有人跑去问巴菲特怎么看。巴菲特说,它现在是老鼠药的平方。

很多人认可比特币的价值是觉得他有一天可以取代传统货币。但是巴菲特却说根本不可能,比特币完全就不能算是货币。它的价格波动太大,明天有可能暴涨也有可能暴跌,他极其的不稳定性,就偏离了货币的本质,他最多只是一种金钱流通的方式,而并不能代替货币来使用。

另外呢,比特币根本就不是一个能产生价值的资产,虚拟货币和土地、房产或者公司股票完全不同,他的价值完全依赖于更多的人进场购买。

所以投资者对于它的需求是决定它价值的唯一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就是正儿八经的泡沫。

巴菲特的结论就是比特币不靠谱,它不受监管,不受任何中央银行的监督,他建议投资者远离比特币。

其实我们之前的节目曾回顾过金融史上一次次泡沫破灭的惨痛教训。我们发现每一次泡沫袭来的时候,确实都有人意识到了,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就是泡沫。可与此同时总还会有人告诉你,这次不一样,因为什么什么什么,他不是泡沫。但是到最后破灭的其实每次都一样。

对于类似的事情就像是在玩击鼓传花,花肯定是要停下里的,但是大家都在想花只要不停在我手上就行,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一定不是最后的接盘侠。

另外呢,对于所有技术来说,它的突破性都是无穷尽的,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支撑比特币的技术在今天看来是不可突破的,他的所有安全性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但是只要他是技术,那么他就存在被攻破的可能,这是技术迭代的特性。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东西因技术而生就必然会因技术而破。


我们需要有价值信念

梁冬和吴伯凡在谈论比特币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观点,说如果某一样东西,你五年十年之后你不想拥有,那么你就不应该去拥有。言下之意他们拒绝任何的投机行为。因为确实我们可能因为短期炒作获利了,但同时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有损失的。损失什么?就是我们对于价值的信念。有了这一次之后,我们以后都会用投机的方式去挣钱,直到有一天我们的投机心态把所有赚来的钱统统亏掉。

俗话说好男不赌,说的就是我们需要拥有坚定的价值信念之矛,一旦我们痴迷于投机,它的巨大风险就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带给我们巨大的伤害。

那么关于比到底是是不是泡沫,具体的判断还是要由您自己来做。再多说一句,中国央行已经否定了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并且禁止了金融机构开展比特币相关业务。言下之意就是你在中国交易比特币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


区块链技术


虽说比特币并不一定代表未来,但是支撑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却有可能是未来。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下区块链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讲区块链我们还是要拿比特币来举例,因为比特币就是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最直接的一个运用。

我们知道货币的根本就是所有人的共同相信,只要大家都认可,那我们不管是用钞票、贝壳甚至是石头当做货币都是没有问题的。那比特币就是完全建立在大家的相信上,它的创造和发行不依靠政府,没有政府的权利背书,而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完成。他这就实现了我们经常听别人提到的去中心化。

另外比特币不要求用户做任何的身份认证,就连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也是一个加密身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都不知道。比特币之所以可以够去中心化运行,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实现匿名性,就是依靠区块链技术。

想要理解区块链技术,我们只需要了解区块链的三大特性就可以了:可追溯、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

  • 第一个可追溯,区块链是由一个一个的区块连成的列表,每个区块里都装着数据。最开始的那个区块叫做创始区块,里面就存储着最早的原始数据,那在后续新产生的每个新区块当中,除了放着新数据之外,还包含了一个指向上一个区块的指针,这样一来,只要拿到一个区块的数据,就可以通过指针找到上一个区块,以此类推就可以追溯到最开始的创始区块。
  • 第二个不可篡改性,每个区块的数据都会通过哈希函数构成的算法产生一个哈希值。这个哈希值就放在下一个区块的指针里。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要篡改一个区块里的数据,那么哈希值就会改变,指针就会与相邻的区块发生矛盾,立即就会被人发现。那如果想不被发现的话就必须把整条区块链的数据全部改掉。但是创始区块是被放在了一个没有人能改动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保证了整条区块链的数据安全。
  • 第三个去中心化。我们在花钱的时候,银行在记录我们的交易行为,就算不是支付现金,不管是用微信还是刷银行卡,银行就会把我们卡上的钱划走。那比特币没有发行机构,就必须找人来记录所有人的交易行为。找的谁呢?就是在比特币网络当中挖矿的矿工们,记账方式叫做分布式记账。
解读《激荡十年》12、2017


知道比特币的同学一定听说过挖矿吧,但是绝大部分人只知道挖矿是赚取比特币的手段,其实矿工的存在是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关键。

矿工确认记录交易的工作,就是在创造区块,把确认的交易数据打包到区块里,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挖矿。比如有人向你支付了一个比特币,那这个交易行为就会向整个比特币网络进行广播,矿工就会把这笔交易数据放到新建的区块里,之后这个区块的数据被纳入到区块链当中,这笔交易就被永久的记录下来了。

但是挖矿并不容易,从技术上来说,你想创新的区块就要算出一个数字,跟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以及你想打包的数据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通过哈希函数计算输出的哈希值需要在系统要求范围之内,那么你的区块才能创建成功。而这个计算的过程叫做哈希解密。而且你必须足够快,如果别人抢先一步算出来了,那你创造的区块就毫无意义了。

作为矿工记账肯定是有奖励的,分别是区块奖励和交易奖励。区块奖励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你创造了一个新区块,网络就会创造一定的比特币给你,这也是生成新的比特币的唯一途径。但是比特币并不是无限生成的。

第一个区块奖励50个比特币,之后每生成21万个区块奖励就减少一半。这样一算下来。比特币的总数被控制在了2100万个,这也就保证了比特币的稀缺性。

另外一个交易奖励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人们进行交易的时候需要多支付一笔钱给矿工作为交易费。

所以同学们之前听说的有人买矿机挖矿,就是这个意思了。那为了得到比特币,矿工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设备也是越用越高级,因为你运算速度越快,成功创建新区块的概率就越高。


智能合约解决社会信任问题

那么说到这里,同学们对区块链技术是怎么支撑起比特币网络的已经有大致了解了。其实,对于比特币的应用只是区块链技术的1.0版本。现在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版本已经崭露头角了。这两个版本的区块链技术有什么不同呢?

比特币的区块里存储的数据是简单的交易信息,而以太坊的区块里可以加入智能合约,用户可以在里面放一个合同,当达成条件时就触发交易。

比方说我和你打赌,明天会不会下雨,我们两个赌100块钱。那我们就把这个合约以及每人100块钱上传到以太坊的网络里。等到明天看具体有没有下雨之后,程序就会判断胜负并自动把200块钱转给赢的人,这就是简单的使用智能合约的例子。

总之区块链这方面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社会信用的问题,使人们安全放心的交易。另外去中心化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像是银行、税务局、证券交易中心等等的。但是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还是需要等上一段时间的,因为它的效率很低,像是比特币网络,需要十分钟才能创建一个新的区块,以太坊虽然快很多,但是也需要12秒。这与传统机构在交易速度上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我永远相信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而且我还相信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善恶的,技术的出现是造福人类,还是制造遭难,完全是看技术掌握在怎么样的人手中。

如果你是投资者的话,明智的做法肯定不是盲目的跟风,而是在学习研究之后拥有自己的见解,对这项技术的前景有独立且理智的判断。


“李笑来们”与ICO泡沫


我们回到书本看看2017年,围绕区块链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比特币的暴涨浪潮之下,有人开始在中国也发行自己的加密数字货币了。他们类比股票市场的IPO,提出了ICO的概念,什么云币网、聚币网、比特儿之类的交易所开始出现。在中国币圈中最大的咖李笑来登场了,同学们对他都很熟悉了。

在书中,吴晓波对于李笑来在2017年干的这些事儿,不说批评吧,反正肯定是不赞同的。

2017年6月份的时候,李笑来发布了一个叫做EOS的区块链项目,开盘价5.87元。两天之后就涨到了30元,5天内完成了1.85亿美元的融资。没过几天,这个项目在二级市场的市值就冲到了不可思议的50亿美元,有人戏称这完全就是价值50亿美元的空气。

紧接着,他又启动了另一个ICO项目,叫做press One。这一次,他索性连项目白皮书都懒得写了,仅仅在官网上放了几百字的介绍,他给出的理由是:“不提供那个,即使提供了也没有多少人会看,甚至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他要众筹两个亿美金。

在这场疯狂的游戏当中,李笑来只是其中的一个明星演员而已。在这一年,有数以百计的类似项目在互联网上打通了一条又一条的财富自由之路。

之后7月份,投资界的老顽童薛蛮子也冲了进来,他在8天时间里像扫货一样的投资了12个区块链项目。他与李笑来搭肩狂笑的照片传遍了朋友圈。而且两个人还联手投了一个项目,他们发行的货币名字叫“马勒戈币”,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在ICO市场上,既没有规则,也没有监管,更没有惩罚制度,“货币”发行人几乎不用承担任何后果,但交易平台却要直接面对上百万的不理智散户。

很快9月4号,央行发布公告,直接把ICO定性为非法融资行为。要求即日起停止所有ICO活动,并且清退款项。这次监管出手之快,力度之大,让李笑来们措手不及,区块链泡沫瞬间破灭。


云南白药与中国联通的产权改革

1月份,云南白药的产权试验轰动全国。10月,中国联通的股权改革方案也获得通过。


解读《激荡十年》12、2017


大者越大,强者恒强

我们再看看2017年的互联网世界。

腾讯的市值飙升到了5000亿美金一举超过了facebook,阿里股价也翻了一番,市值一度超过了亚马逊。体量如此庞大的互联网公司,竟然还可以保持如此高速的成长。

在这一年,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势力空前的强大,出现了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逻辑。BAT的势力可以说已经无远弗届,他们在电商、社交和搜索市场形成的垄断优势已经牢不可破。在这一年,全国98家独角兽公司,其中八成都与BAT有关。

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逻辑还不单单在中国,放眼全世界都是如此。如果我们把美国5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和中国双雄阿里、腾讯的市值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3万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这已经超过了英国整个国家的GDP了。

有美国经济学家声称:互联网正在以无比开放的姿态,形成绝对的垄断,科技巨头的过度集中将是经济的最大顽疾。

在美国,谷歌占据搜索广告市场约77%的营收,亚马逊占据电商销售额的38%,脸书的移动社交媒体流量占比更高达75%。而且美国五强过去10年共进行了436笔收购,总价值高达1310亿美元。

有美国经济学家警告说顶尖科技公司借助资本和互联网的触角排挤对手,成为赢家通吃的“超级明星”,这在“很大范围上”限制了创新的出现。


庸众的狂欢

我们再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身边,这一年出现了三个现象级的产品:

  • 第一个《王者荣耀》,开启了全民疯狂的模式,一个游戏的日活用户达到了5000万。
  • 第二个电影《战狼2》,创下了56亿的票房最高记录。这部电影十分应景的响应了正在我们胸中燃起的大国心态。
  • 第三个《中国有嘻哈》,他的观众以“95”后为主,基本与《王者荣耀》的用户重叠。


2017年,快手、B站、抖音这些互联网产品炙手可热,它们代表着一个急躁而碎片化潮流的到来。

41岁的财经作家许知远一向对大众的狂欢不削一顾,他曾经用“庸众的胜利”来形容当年的韩寒现象。在节目中许知远问马东:“你喜欢这个时代吗?或者说一点抵触的情绪都没有吗?”马东说:“我喜欢啊”“好吧。”许知远的身子重重的砸在椅背上。

许知远对话马东的这期节目我看了,其中有马东说的一句话令我影响极其深刻:“许老师,我们这个世界上大约只有5%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创造文明。而剩下95%的人呢?他们活着,仅仅就只是在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