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大餘灣佳景,瑰麗秀風光。

農田花海,遍開油菜燦金黃。

徽派老宅古樸,畫棟雕簷特色,黛瓦線石牆。

村穿見流水,溪過有橋樑。

水調歌頭-大餘灣

林蔥鬱,花芬馥,鳥飛翔。

耕書明禮,產業廣置造華堂。

所屬雙泉寶地,匯聚八方靈氣,世代享安康。

遊覽開心境,陶醉賦詞章!

水調歌頭-大餘灣

注:大餘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大餘灣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大餘灣為核心的油菜花海,向前後延伸了有十多里距離,面積3000畝。大餘灣先祖以力田為本,十五世紀後由經商而勃興,乃廣置產業,造華堂四十餘棟。其中,據《餘家菊景陶先生回憶錄》記載(P190):“獻廷公機警篤厚,讀書明理,鄉黨不稱其名而呼曰餘四爹。壯年回鄉,置田產二百石,造住屋十棟,皆石牆到頂。造研子崗同順典當鋪屋,永興號鋪屋……資本共約銀十萬兩”。獻廷公即余文發,居餘氏16世。“石牆到頂”是基本特色,還有“前面牆圍水,後面山圍牆,大院套小院,小院圍各房,全村百來戶(後來戶數),串通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戶戶隔門房,方塊石板路,滴水線石牆,頂有飛流瓦,簷仲鳥獸狀,室內多雕刻,門前畫簷廊,流水穿村過,過溪搭橋樑,出門到田間,觀魚清水塘”,房屋內部結構特色為木柱木板代山牆,村落整體佈局是村前以溪壑為塹壕,村後以山寨為屏障,村中有百子堂(大屋)、德濟、源豐三座花園鑲嵌,外御賊寇,內享安居。大餘灣所屬雙泉村的名字,源於一段傳說。黃陂文史專家黎世炎介紹,傳說唐朝一高僧雲遊木蘭山後,經木蘭川,來到大餘灣背後一座山頭,環顧四周,但見群山環抱,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山下阡陌縱橫,雞犬相聞,不禁感嘆:此乃風水寶地,若建一座廟宇,定香火旺盛。遂口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不勝惋惜:“可惜,如此勝景,但缺甘泉。”無意間雙足跺地,竟然有兩眼泉水翻卷,清澈甘冽。此後,高僧四處化緣,終於在山上建成雙泉寺。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水調歌頭-大餘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