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众所周知,徐悲鸿是我国现代顶峰级别的几位大画家这一,而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画马的功夫。他最主要几部作品中,《奔马图》、《群马》、《九方皋》等都是与马息息相关的。


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这一方面让人们对徐悲鸿这个大师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却也给部分对绘画不是很熟悉的人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似乎徐悲鸿只会画马似的。这种看法当然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上,在徐悲鸿一生的一千多幅作品中,真正体现了其绘画精神的恰恰不是单纯的一匹马或者群马的形象,而是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呕心沥血所创作的另外几幅作品。


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抗战期间,在民族受到压迫的压力下,徐悲鸿内心产生极大的震动。对民族奋起的热切希望也给徐悲鸿的绘画创作点燃的新的灵魂。这一期间也是徐悲鸿绘画创作的顶峰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大多都表达了其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其中一幅代表作就是徐应泰戈尔之邀在印度期间所创作的《愚公移山》。


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从小我们就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都知道这个故事背后愚公坚持的精神,但徐悲鸿却将这种精神放在抗战这个特点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这个故事一个新的时代意义。

画面左侧是一个背对着我们的挑着箩筐的大汉和一个头发雪白的老者,人物比较稀疏。而画面的右侧,却集中了五六个手持钉耙的大汉,有的挺着腹部,扬着胳膊;有的弓着身子,身体好似一弯弓,还有的身体身体前倾,肌肉拉的笔直……


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这种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布局极大地拉伸了空间上的纵深感。这些身材魁梧的大汉,在上下上几乎填满了整幅画卷的高度,给人一种盘古挥舞着斧头,头顶天、脚立地的感觉。

而画面左侧的那位老人,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和周围的老妪和小孩儿说着什么,这种身份和情节的设置。又让画面右侧的紧张感得到了一部分的缓和,使整幅画面有张有弛。

细看这幅画,在笔法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中白描勾勒的手法,但在人物造型的塑造上却采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


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其中一个大汉,据徐悲鸿本人说,是他在印度看到的一个长得很像鲁智深的模特。由于那人的形体十分伟壮,徐悲鸿在画中几乎没有对他的形象进行任何改动。全裸人物出现在中国画中,这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也是中西合璧之下的一次成功的创举。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这幅画之所以最大程度上地体现了徐悲鸿的绘画精神,还是因为它极具现实意义。愚公移山的精神正象征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精神。


把徐悲鸿艺术性达到了巅峰的这一张画——盘古艺术油画


好的作品还是伟大的作品,其实从作品的本意出发就可以看出来了!徐悲鸿的这一张画,艺术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