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强悍的噶尔丹,还有俄罗斯作为外援,为何却被康熙轻易击败

噶尔丹是上一代准噶尔部落首领的第六个儿子,他少年时曾在西藏为僧,他的哥哥僧格继承了准噶尔部落首领之位。在公元1670年(康熙九年),准噶尔部落内乱,首领僧格被杀,噶尔丹接到消息后,立刻返回准噶尔,并召集僧格的旧部,平息了这场叛乱,他本人也登上了首领之位。之后,噶尔丹征服了漠西蒙古的其余三大部落,一统漠西蒙古,而且又用武力征服了天山南路的回疆地区,然后率军西征,迫使哈萨克、吉尔吉斯等部落向他纳贡。

实力强悍的噶尔丹,还有俄罗斯作为外援,为何却被康熙轻易击败

清朝军队

如此一来,准噶尔部落西面的威胁已经被扫除,噶尔丹的目光开始转向漠北蒙古,而这也是噶尔丹失败的开始。

康熙时期,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由清朝掌控。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

公元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以漠北蒙古地区的土谢图汗杀害了自己的弟弟为由,出兵三万攻打漠北蒙古,这一场战争很快就以噶尔丹大获全胜告终。

丧失家园的土谢图部落不得不向清朝求援,而康熙也意识到必须出兵打击噶尔丹,毕竟漠北蒙古丢失,清朝的北部边境将直接面临准噶尔部落的威胁。

但此时清朝的日子也不好过,朝廷刚刚结束几场大战,连年用兵几乎掏空了清朝的国库。在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清朝平定了“三藩之乱”。在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收复台湾。在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和公元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朝与俄罗斯接连打了两场大战,之后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因此在康熙看来,最好还是不打仗,于是他通过达赖喇嘛从中斡旋,希望噶尔丹能够放弃漠北蒙古,噶尔丹肯定没有答应。这时候康熙开始着手备战,但他需要暂时稳住噶尔丹,于是他多次派遣使者和噶尔丹沟通,康熙甚至还开始和噶尔丹商谈边境贸易之事,这让噶尔丹暂时放松了警惕。

噶尔丹:顷奉明旨,限贸易之人毋得过二百名,我兄弟台吉等不知其故,以为出自我意,不容彼贸易,皆与我不和,乞为代奏照常进贡贸易。

在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他集结三万兵马,声称要与俄罗斯一同攻打漠北蒙古。噶尔丹率领军队一路南下,甚至还在乌尔会河地区击败了阿喇尼率领的清军,此后他一直驻扎在乌兰布通地区,距离京城只有七百里地,可以说严重威胁了京城地区的安全。

实力强悍的噶尔丹,还有俄罗斯作为外援,为何却被康熙轻易击败

准噶尔

决战乌兰布通

康熙为了孤立噶尔丹,他先是用两国之间的贸易威胁俄罗斯,不让他们帮助噶尔丹,还迫使俄罗斯取消了出售给噶尔丹的三千支火枪。之后,康熙又派人联系噶尔丹的侄子,让他偷袭噶尔丹的老窝。

在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任命他的皇兄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军三万出古北口。还任命他的皇弟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军两万出喜峰口。康熙本人原本打算御驾亲征,但却因为染病不得不返回京城。

等到福全率领军队到达战场后,常宁率领的军队还未到达,可是福全已经等不及了,在他稍加休整后,他就与噶尔丹开战。

噶尔丹的军队驻扎在山脚下,南面是悬崖,北面是陡坡,可以说易守难攻。他还布下“驼城”,就是让骆驼卧倒在地上,环绕成一圈,然后在驼背上加上箱垛,并蒙上一层用水打湿的毡布。

在武器方面,噶尔丹的军队有从俄罗斯购买的火绳枪和火炮,清军也携带了大量的火炮和火铳。虽然噶尔丹军队的火绳枪更为先进一些,但整体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清军的弹药储备更充足一些。

在两军交战后,福全命令军队进攻噶尔丹的左右两翼,但噶尔丹的右翼是悬崖,清军无法进攻,清军只能从正面和左面进攻。福全的军队用大炮轰击噶尔丹的“驼城”,造成噶尔丹军队大量伤亡,于是噶尔丹派出骑兵从斜坡向下冲锋,差点将清军击溃。之后,福全不敢主动出击,只是和噶尔丹军队互相对射,如此一来,噶尔丹军队的弹药很快用光了。

于是噶尔丹派遣使者假意求和,福全也假装答应,他打算暂时休整,然后等常宁的军队到来后,再一举攻灭噶尔丹。可是噶尔丹早就看出他不敢进攻的意图,因此他就带着军队逃跑了,而福全也因为作战不利被康熙责罚。

这场大战清军和噶尔丹的军队损失都很惨重,其中噶尔丹在返回途中接连遭遇不幸,先是军队感染了瘟疫,之后又收到自己的老窝被他的侄子洗劫了的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噶尔丹不得不和清军讲和。

噶尔丹向清朝承诺,永远不再进犯清朝边境。此时康熙也因为朝廷没有准备好足够的战备物资,而且准噶尔部落以游牧为生,两地之间还有大漠阻隔,很难找到他的巢穴,因此不得不暂时放弃征讨噶尔丹。为了安抚噶尔丹,康熙还多次赐予噶尔丹白银,希望他能够归顺清朝。

尔今率尔兵出界而居,不得擅犯我属下部落喀尔喀一人一畜,亦不得有一人与众部落往来通使。尔倘有窘迫,奏闻于朕,朕必如前旨抚养,断不念尔旧愆。若再违誓言,妄行劫夺生事,朕厉兵株马,见俱整备,必务穷讨,断不中止。

此时噶尔丹的日子不好过,清朝封锁了准噶尔部落前往青海和西藏的通道,噶尔丹攻占的天山南路地区也已经被他的侄子占领,如此一来,噶尔丹只有投降和战斗两条出路。

实力强悍的噶尔丹,还有俄罗斯作为外援,为何却被康熙轻易击败

两军交战

兵败昭莫多

噶尔丹不愿意向清朝臣服,这一点康熙很清楚,为此双方都在积极备战。在公元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给了噶尔丹最后一次机会,他下令让噶尔丹参加喀尔喀会盟,打算寻找机会剿灭噶尔丹,但噶尔丹拒绝参加会盟。

因此康熙想要再次征讨噶尔丹,但是噶尔丹没有固定的驻扎地点,因此很难和他决战。后来康熙得到科尔沁密报,噶尔丹现在驻扎在巴颜乌兰地区,于是康熙决定亲征。

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发兵十万分三路进攻噶尔丹。此次康熙率领中路大军,人数约为四万。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东路大军,人数约为一万。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领西路大军,人数约为五万。三路大军协同进攻,意图包围噶尔丹。

康熙的中路大军最先找到噶尔丹的驻军之地,但噶尔丹发现康熙的中路大军后,吓得率军慌忙出逃。后来又被费扬古追上,两军多次进行过短暂交锋,之后费扬古将噶尔丹引诱至昭莫多,并在此地伏击噶尔丹,这一场战斗让噶尔丹的军队损失惨重,他本人虽然率领残部逃了出去,却被费扬古一路追杀,最后身边只剩下几十名骑兵。

为了彻底剿灭噶尔丹,在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命令马思喀和费扬古继续追击噶尔丹,而噶尔丹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本人在逃亡途中暴毙而亡。

噶尔丹为何会被康熙轻易击败

准噶尔部落只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清朝却是一个占据中原地区的农耕国家,可以说,清朝有着雄厚的实力与噶尔丹决战,可是噶尔丹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噶尔丹战败的原因。

后勤补给制度

准噶尔的后勤保障制度十分简单,其中一种就是带着部落行军。在军队外出作战时,他们会带着家眷和辎重一起迁移,这样一来,就等于随身带着后勤基地。在作战时,他们的家眷会和军队保持一段距离,等到打完仗后,他们会重新聚集起来继续行军,这种后勤模式为准噶尔部落统一漠西蒙古提供了帮助。可是弊端也很明显,军队和整个部落一起行军,严重拖累了军队的行军速度。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噶尔丹的军队被费扬古一路追击,始终无法逃脱,就是因为他的军队中携带了大量的家眷和辎重,严重拖累了行军进度。

第二种就是以战养战,这种后勤补给制度需要不断从其他地方抢夺物资,噶尔丹多次攻打漠北蒙古,也是为了抢夺人口和物资。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后,为了获得补给物资,曾趁机掠夺克什克腾旗三佐领,抢了两万只羊,一千多匹马,可以说准噶尔军队的后勤补给物资大多都是从敌人那里抢夺来的。但是在噶尔丹的军队遭受重创后,他就无力维持这种后勤补给模式,就比如他在昭莫多之战后,部落遭受重创,他让部下去抢夺清军的军粮,结果反被杀退,最后整个部落迅速崩溃。

使用的火器

准噶尔部落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是他们和俄罗斯交往密切,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火绳枪和火炮。在乌尔会河之战中,噶尔丹军队使用的火器给清军造成了大量伤害,尤其是他们利用火器和弓箭交替射击,这种战术应用确实强于清军。此后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清朝专门成立了火器营,并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此一来,噶尔丹唯一的优势也没有了。

噶尔丹和清朝交恶后,他曾寄希望于俄罗斯,而且多次向俄罗斯求援,可惜俄罗斯只是口头答应,实际上根本靠不住。此时的俄罗斯因为在欧洲战场上战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支援噶尔丹,甚至面对清朝的威胁,俄罗斯还不得不放弃为噶尔丹提供火器。

实力强悍的噶尔丹,还有俄罗斯作为外援,为何却被康熙轻易击败

两军交战

其实噶尔丹也不是没有机会获胜,只是他自己犯的错误太多。就比如在乌兰布通之战,他孤军深入,虽然没有带着部落一同作战,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但是军队却没有后勤补给,这也致使噶尔丹差点被清军困死在山上。如果他见好就收,在乌尔会河获胜后,立刻原地返回,而不是继续挑衅清朝,估计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还有昭莫多之战,当时的清军只携带了八十天的军粮,如果噶尔丹从一开始就抛弃辎重,率领骑兵逃走,估计清军只能放弃此次大战。而且噶尔丹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在摆脱康熙的中路大军后,又被费扬古的西路大军追击,一路上两支军队展开了多次短暂的交锋,最后费扬古用五百骑兵引诱噶尔丹进入伏击圈,如果噶尔丹能够谨慎一些,他也不会为了剿灭这五百骑兵被敌人埋伏。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噶尔丹的实力不足,他没有能力挑战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