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陶渊明像

在朋友圈发了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人评论说:真的很想像陶渊明那样,种种菊花,看看夕阳,种种菜,喝喝酒,写写诗,可是那样的日子,恐怕这辈子是过不上,只能当做梦想了。

看见这句话,我私聊了朋友,给他发了一条消息:陶渊明真正回去种菊花的时候,都已经四五十岁了,在那之前,他五次出去当官,都是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不得已而去当官,比起来,我们比他好多了。

《饮酒》诗里说:“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意思大概是说,我以前到处跑,以求生计,都是因为生活所迫呀,全身心的投入到仕宦当中,过了一段时间,手里有了一些钱,我也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喜欢,于是就辞官回家呆着了。

于是,每次感觉生活没办法继续了,就出去当几天官,赚到了一点生活的资本,就辞官回家,如此次反反复复五次,陶渊明才真正得闲下来安安静静的种菊花。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每次想到这些,都觉得这样的陶渊明,离我们很近很近,仿佛他就是一个老友,像身边很多人一样,也会为了生活无奈,也会对生活妥协,没钱的时候就出去打工,赚了一点点钱,就开始饮酒作诗,这样的陶渊明,才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离我们挺远的隐士。

陶渊明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他可以为了生活去当官,也会因为自己心情不爽就辞官,他不装,只做真实的自己。尽管他年轻时也是一个世俗的俗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他出去做官,大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陶渊明出生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混乱的时期,曹家称帝的时候,司马家夹着尾巴做人,后来司马懿等了四十几年,终于等到曹家不行了,他没有做什么,可是他的儿子却夺过帝位,自己做了皇帝。

魏晋时期,简单来说,就是乱。可那时候,文人却特别有风骨。

中国历史上,越是混乱的时期,文化反而越是昌盛。春秋战国如此,魏晋如此,民国也是如此。

大抵就是,外界动乱不堪,要寻找到一片精神的安宁吧!

魏晋时打铁的嵇康,身高一米九,被斩杀的时候,他还弹了一曲广陵散,弹完之后说,从今以后,此曲绝矣。

后世称之为广陵绝散。

魏晋文人,“真名士,自风流”,他们走进竹林,就像王维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世道很乱,可文化人的骨气,却很硬。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竹林七贤图

1927年,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当中,提出了一个词,叫做魏晋风度,而陶渊明,就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不喜欢做官,只喜欢山山水水,可他却是望族之后,曾祖父陶侃,是一位传奇人物。

起初,陶侃在村里捕鱼的本事挺好,就从朝廷谋得一个捕鱼县官。陶侃喜欢读书,往往牛角挂书,可是后来,他弃文从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战无不胜,在朝廷有很高的军事地位,权势日渐升高。

曾祖父的形象,对陶渊明有很大的影响,他在心里也萌生了为官报国的愿望,后来他一次次出去做官,除了生活所迫,恐怕也是受到家族的影响。

他五次做官,五次辞官,也就成了一段佳话。可是被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只有最后一次,他辞去彭泽县令之职位,并说下那句千古流传的话:我不为五斗米,向乡里拳拳小儿折腰。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心有仕途的志向,可是他真正喜欢的却是田园生活,每天自己种种地,够吃就行,每天看看书,有时间的时候就写写文章,吟诵诗词歌赋。

他四处游历,可也正是因为这些游历,让他对仕宦生活心生厌倦,然而,陶渊明心里是儒家的骨血,虽然讨厌,可是他心里还是想着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少年时虽然有心试图,却迟迟不肯入仕,可能也是因为他见多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心里厌恶吧。

后来有一天,心情大好,他写了一篇《闲情赋》,这篇文章是他给妻子王氏的聘礼,但后来传到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眼里,王凝之对陶渊明的才华大为赏识。

于是,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从这一篇文章开始了,靠着自身的才华,他得到了一个州祭酒的职位。

陶渊明本来犹豫,可是身处乱世,家里有时候也是食不果腹,看着妻子跟着自己还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再看看母亲,年纪也大了,自己受苦不要紧,可是怎么也不能让母亲和妻子和自己一起受苦呀。

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做这个州祭酒吧。

那时候,陶渊明29岁。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可是当官吧,不是一件省心事儿,尤其是对陶渊明这种志不在此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当官没多久,他就和当时的刺史发生了矛盾。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多久,陶渊明就受不了了,他果断辞职回家,觉得还是在家舒服。辞官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官太小了,他不愿意干,毕竟他曾祖父那样的伟岸,到他这里,做官也不能太寒碜。

没多久,州里又让他做主簿,可是刚从官场出来的陶渊明,又怎会答应呢,他拒绝了。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辞官回家后,陶渊明过了一段时间的安静生活。

他打算让自己家变成一个耕读之家,一边耕地一边读书,远离仕宦,远离官场。

母亲也日渐年老,自己和妻子,可以好好照顾家中老人,让她颐养天年。

可是,陶渊明又怎么会想到厄运会降临到他妻子的头上呢。

他的妻子王氏,去世了。

王氏几年前入陶渊明家,那时候陶家破败不堪,可是王氏凭着对陶渊明的爱,还有古代女子的顺从,和陶渊明唇齿相依,不离不弃。

她包揽家务,照顾家中所有人。

学着村里农妇的样子,下地种田。

妻子的死去,对陶渊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看着年幼的孩子,看着年老的母亲,陶渊明又能怎样,在那样的乱世,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罪过,即便是在现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也没人敢说生活容易,敢去做躬耕陇亩之家。

没办法,他只能重新出去做官。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在出去做官之前,他续娶了翟氏,毕竟家中的孩子还需要有人照顾,老母也需要有人照顾。

其实,他并不讨厌做官,只是他讨厌那种在官场之中,要低头做人,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

陶渊明是很自我的人,他将自己的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隆安二年,陶渊明再一次入仕做官了。

他听说桓玄不错,有志向,可以干一番事业。恰好当时,孙恩叛乱,陶渊明就想跟随桓玄,上书评定叛乱,这是儒家最高的理想,治国平天下。

但是不久,陶渊明发现,桓玄野心很大,他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平天下,平叛乱。

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是匡扶天下,而不是夺取天下,他找了一个理由,辞官回家了。

这一辞官,又在家呆了两年,后来桓玄起兵叛乱,被刘裕评定。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生计所迫的陶渊明,在隆安四年初,奉使入都。

一年后,陶母亡,渊明回家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此时的他,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旅居官场许久,从第一次出仕到如今,已经过了十来年了,早已看透了官场生活,实在无心留恋,于是,他再一次辞官回家。

这一次,他打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做官了。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打定决心不再做官的陶渊明,很快就没办法了,家里实在是撑不下去了,他不得已,又出去做官了,这一次他做了彭泽县令。

朝廷给了他三顷地,他说:全部种成酿酒的高粱,后来还是妻子竭力反对,才不得已分出50亩种稻子。

可是,没多久,县里派来了督察员。当时有下属告诉陶渊明说,大人,你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他们。

当时陶渊明听到这句话时,他说,我堂堂男子,岂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摧眉折腰,于是,他再次辞官隐居,离开了自己不喜欢的官场,从此一边读书,一边种地。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这一次,他做官才83天,地里的高粱都还没成熟,他便走了。

走的时候,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一走之后,此生再没有进入官场。

那一年,他四十一岁,多年来在官场上奔波,早已让他心声厌倦。那时候,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看透了生活。

回到田园,他改名为陶潜。意思就是潜在民间,再不做官。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这一次回家之后,他对仕途再也没什么念想了,不是失望,只是真的厌倦了。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前半生在仕途和躬耕之间不断变化,一晃四十年就过去了,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呢。

不过还好,陶渊明终于悟得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往事不可变,未来犹可追。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回家之后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至少是自己喜欢的。他种地吧,也是心不在焉,每天早出晚归,偏偏野草比豆苗还茂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不过渊明自得其乐,一边写诗,一边种地,还一边教育儿子。

写了一首著名的《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总之岁月漫长,值得等待,有时候种地累了,就叫几人一起喝酒。

喝醉了,就对朋友说:我醉了,要睡觉了,你们回去吧。

陶渊明:我就是不愿意上班才隐居,没想到隐居比上班还苦

他的做法,连村里种地的农民都看不下去了,拿着酒壶来找他,对他说,大人,你不属于这里,在这个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你为什么要独自清高呢,你委屈一下,顺应世俗吧。

可是陶渊明说:本性难移。

什么本性?他的本性就是:性本爱丘山。

后半生的陶渊明,真的活成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酒醉的时候,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意。

人活着,就是活一个率性任真。他终于活成了我们心中的那个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