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研究百问10:中国铁矿石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大量依赖进口?

本文重点:主要了解中国铁矿石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资源禀性,从而从更深层面理解中国为何需要大量的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而不是使用国产矿。

钢铁行业研究百问10:中国铁矿石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一钢铁大国,但中国钢铁冶炼原料多数来源于进口。

现代炼钢行业要求“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和安全”其中要达到前三条,就对钢铁冶炼原料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国的铁矿石资源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工业制成品的原料70%来自于矿产资源,能源有90%来自矿产资源。我国工业制成品原料的80%和能源来源的95%来自矿产资源,有近2000万人从事矿业生产,每年开采矿石70多亿吨。

我国幅员辽阔,东濒太平洋,属太平洋成矿域外侧的一部分;西依帕米尔高原,西南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之东边部分,隔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次大陆相望;北邻蒙古高原,是中亚成矿域的一部分。从成矿角度看,世界三大成矿域都进入中国境内,所以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为齐全。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6种,其潜在价值居世界第3位(翟裕生,2002);有些矿产的储量相当丰富,如稀土金属、钨、锡、钼、锑、铋、硫、菱镁矿、硼、煤等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我国钨资源量占世界总量43%(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仅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稀土金属储量即相当国外总储量的3倍,而锑资源量也占世界探明总量的44%。

钢铁行业研究百问10:中国铁矿石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大量依赖进口?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探明储量可观,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磷、萤石、滑石、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前茅。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国内的铁矿石总量大,品位低,很难满足高炉冶炼高产、优质、低耗的要求。

中国铁矿石资源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不足,富铁矿较少,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铁矿资源量的34.8%。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仅为总资源量的53%,资源品质较差,矿石类型复杂,竞争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铁矿石品位普遍较低。在我国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中,铁矿平均品位为32%,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5%。中国约有97%的铁矿储备的品位低于35%,属于低品甚至是超贫矿。超贫铁矿在过去是没有什么开采价值的,因为开采成本高于销售的铁矿价格。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占全国储量的97%,须经选矿富集后才能使用。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占全国储量的2.7%,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数量更少。

二是资源中,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矿体复杂,利用难度大,成本高。铁矿石的采矿成本和选矿成本是总成本的主要部分。我国铁矿石采矿成本在40美元/吨左右,必和必拓和力拓在20美元/吨,淡水河谷甚至只有8美元/吨。从选矿成本来看,我国也远高于矿业发达的国家,三大铁矿石企业的选矿成本不高于10美元/吨,而我国企业是它们的两到三倍,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矿山的矿石品位太低,需要进行大量的选矿处理工作,从而加大了矿石的生产成本。我国铁矿石开采总成本超过50美元/吨,鞍钢、太钢、包钢等企业超过80美元/吨,酒钢超过100美元/吨,国内大量的中小型矿山企业成本更高。

三是铁矿类型繁多。世界已有的铁矿类型,我国都已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类型主要是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攀枝花式岩浆钒钛磁铁矿、大冶式硅卡岩型铁矿床、梅山式火山岩型铁矿和白云鄂博热液型稀土铁矿。主要矿石类型有:磁铁矿矿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5.4%,矿石易选,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钛磁铁矿矿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4.1%,成分相对复杂,是目前开采的重要矿石类型之一。“红矿”,即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镜铁矿及混合矿的统称,这类铁矿石一般难选,目前部分选矿问题有所突破,但总体来说,选矿工艺流程复杂,精矿生产成本较高。

四是暂难利用铁矿多,限制了国内铁矿石的供给。全国暂难利用铁矿工业储量约57亿吨,这些铁矿一般是难采、难选,多组分难以综合利用,铁矿品位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交通不便,矿体分散难以规划,开采经济指标不合理,矿产地属自然环境保护区等。

中国铁矿石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中国东北、华北铁矿地质勘查程度较高,其资源占总量约72.7%,铁矿资源情况基本清楚,今后难以找到大型铁矿。西部地区勘查储量比重为28.3%,但其勘查工作程度较低,仍有发现大型铁矿的可能。

据全国储量利用调查数据库数据分析,我国铁矿石原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620亿吨,其中品位大于50%可直接入炉冶炼的富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仅占全部铁矿石原矿查明资源储量的3%,储量约18.4亿吨,而品位达不到现行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边界品位要求,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仍然进行开发利用的含铁矿石占8%,储量约52亿吨,且大多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有用矿物以磁铁矿为特征,因此被称为超贫磁铁矿资源。

就省份而言,我国铁矿石原矿石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等地。全国近17个省(区)均探明有低品位铁矿石原矿资源储量,其中河北省低品位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查明低品位铁矿总储量的39.12%,以超贫磁铁矿为主,其次为辽宁省(约占15.23%)、山西省(约占12.09%)等地,河南、新疆、云南、安徽、内蒙古自治区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我国铁矿石矿区较为分散。其中,储量大于1亿吨的大型矿区有101处,合计储量占68.1%;储量在0.1亿—1亿吨的中型矿区470处,合计储量占27.3%;储量小于1000万吨的小型矿区1327处,合计储量占4.6%。我国铁矿资源在整体分布很散的状况下,局部又相对集中在十大矿区,这十大矿区合计储量占总储量的64.8%。其中,鞍—本矿区占总储量的23.5%,冀—密矿区11.8%,攀—西矿区占11.5%,五(台山)—吕(梁山)矿区占6.2%,宁—芜矿区占4.12%,包—白矿区占2.2%,鲁中矿区占1.74%,邯邢矿区占1.6%,鄂东矿区占1.34%,海南矿区占0.8%。这种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使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不得不采取以大中型矿山为主、地方中小矿山为辅、民营群采并存的格局。

中国铁矿石的来源结构

2018年中国的铁矿石表观消费量12.3亿吨,铁矿石进口依存度接近90%。2018年我国进口约10.38亿吨铁矿石。其中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中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渠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高达7.24亿吨,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约为2.05亿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