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原作者:笑笑smiling 藍羽小丫 部分圖片採自金星狼相冊

一、黃土地貌

慶陽市位於甘肅東部。習稱“隴東”。北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和陝西省榆林地區接壤,南部與陝西省咸陽市、銅川市和甘肅省平涼地區接界,東部與陝西省延安地區相逢,西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地區毗鄰。

市內北高南低。海拔從寧縣政平885米向北至環縣毛井的2082米,高差1000米以上。本區東依子午嶺,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盤山,四周高中間低,故有“隴東盆地”之稱。遠古以來,大地的不斷運動和變遷,使雄渾粗獷的黃土地貌千姿百態。覆積厚度達百餘米的黃土地表,被洪水、河流剝蝕和切割,形 成現存的高原、溝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巒、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

董志原--天下黃土第一原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受大自然偏愛,董志原被雕塑的高大寬廣。它不僅在慶陽的黃土殘原中排行第一,而且在全國所有的黃土高原殘原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黃上層最厚,從而贏得了“天下黃土第一原”的美稱。海拔1200-1400米,面積136萬畝,黃土深達80—240米,世稱“山頂平原”、“隴東糧倉”,具有十分雄渾獨特的高原地貌。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金星狼攝於彭原鄉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金星狼攝於彭原鄉

子午嶺

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天然林區。又名子午山、僑山。它以高出“隴東盆地”1000米左右的雄姿,巍然屹立在慶陽地區的東部,縱貫華池、合水、寧縣、正寧4縣,南北長147公里,東西寬11—67公里,面積達28萬公頃。嶺上嶺下林木茂盛,陰谷陽坡綠廕庇日,如一道“綠色長城”,護衛著“隴東盆地”。它以茂密的森林枝葉,遮擋和過濾著來自東北方的風沙,保護著嶺下數萬頃良田。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二,慶陽旅遊

羅川,位於正寧縣宮河塬的榆林子鎮以南。這裡群峰南北聳立,如屏夾峙,川道自東向西,地勢開闊,羅水(今稱四郎河)貫穿其中,蜿蜒西去,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風景秀美,堪入圖畫。羅川城即位於羅水北岸。此城最早築於何處,現在已不可考知。據歷史記載,北魏泰常五年(420),朝廷即在此重置陽周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因“羅水出於川”,遂改陽周縣為羅川縣。一直到中華民國18年(1929),縣名雖然幾多變更,但羅川城作為縣治,時間竟長達1509年。所以客觀公允地說,羅川城實在是一座名實相副的千年古城。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關中特委效果圖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合水包家寨子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華池:風雨千年姊妹塔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慶陽地區古塔遺存頗多,最為著名的是華池縣雙塔寺石造像塔。雙塔寺,坐落在華池縣林鎮鄉豹子川裡的張岔村一座小山的半山腰間,因有兩座石塔並列於寺院遺址之內而得名。這兩座石塔,東西相向,相依為伴,猶如纖秀窈窕、亭亭玉立的姐妹倆,故有“姊妹塔”之美稱。這裡地處子午嶺東麓林海,梁峁染黛,溝壑蔥蘢,從山腳下流過的兩條小河波光泛翠,給古塔平添了風釆翩翩的意韻。清末隴東名流李良棟曾到此一遊,寫下了由衷讚歎的詩句:“浮圖姊妹依深山,疑似仙女落九天,茫茫林海翠閣秀,清清流水照紅顏。”

這兩座石塔,均以當地的紅砂岩石料打製鑿磨鑲砌而成,體形雋秀,結構嚴謹,雕刻工藝十分精湛。它們不僅以慶陽地區古塔中的精華而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罕見的國寶。據有關資料記載,全國此類雙石塔僅有兩處,一處在華池,另一處在山西。華池“姊妹塔”與山西雙石塔相比較,無淪雕刻工藝還是文物價值都有天壤之別。在中國整體建造的石造像塔中,華池“姊妹塔”也獨具極高的文物考古和美術觀賞價值,堪稱獨一無二的“塔林瑰寶”。

華池“姊妹塔”間隔相距約8米。東邊的塔稱“姐姐塔”,西邊的塔稱“妹妹塔”。“姐姐塔”遺存11層,通高約12米,平面呈八角形。第一層為八面體,每面寬40釐米,高50釐米;第二層以上均為十面體,呈現出按比例越向上越收小的我國古塔建築的傳統風格美;塔頂有石制剎柱,剎柱上置有石雕覆缽、相輪,寶珠;各層塔身均有出簷,簷上雕刻有一定坡度的反疊澀兩層。每層塔身都置於整體打製雕鑿成圓形的仰蓮盆座中,塔身的各個層面都佈滿了排列有序、形態各異、大小不等的浮雕佛像。第一層塔身的八個面,釆用對稱手法,每隔一面雕有以金剛菩薩為主尊的說法圖,而相間的其餘各面整齊地排列著六層小佛像和供養人。第二層塔身雕刻有佛祖涅像,周圍雕滿了佛門弟子,有的掩面痛哭,有的伏地跪拜,有的仰望佛祖遺容,表現出佛門眾弟子弔唁佛祖的各種神態。第三層以上,每層塔身各面都雕有內容相同但神態各異的以佛說法圖為主尊和簇擁著佛門眾弟子的浮雕像。據統計,“姐姐塔”共有3500餘身浮雕佛像,人物造型生動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妹妹塔”遺存亦11層,通高約1l米,塔頂殘缺。它的主體造型與“姐姐塔”相似,各層八角形塔身也置於整體雕鑿成圓形的仰蓮盆座中;底座為四方形,四面浮雕為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第一層塔身每面寬45釐米, 自第二層以上亦呈逐層縮小形狀。第一、二、三層塔身各面的浮雕依然是周圍佈滿佛門眾弟子的諸佛說法圖:第四層塔身只有一面開鑿有舟形淺龕,龕內雕有一佛二弟子阿南、迦葉第五層以上塔身均為素面(即無雕像)。據統計,“妹妹塔”共有浮雕佛像600餘身。它清麗雋秀的身姿,逼真精美的浮雕,亦可與“姐妹塔”相媲美。

文化瑰寶北石窟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古代石窟是慶陽地區的一大勝景,北石窟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北石窟寺的主窟尤如一座大殿,在這個窟洞裡,還有“太子進技”、“降服火龍”等表現原始科學技術啟蒙、顯示佛法征服邪惡勢力的佛傳故事浮雕。特別是以連環畫形式,雕刻於窟頂西壁上方的長15米、寬2米的表現大車國三太子薩陲那捨身飼虎、救助生靈的巨幅浮雕,規模之大居全國石窟之冠;雕畫中的“王后驚夢”、“國王出宮”等情節,也是國內各大名窟同一題材浮雕畫中所未有的;其雕刻刀法之純熟,人物形象之逼真,可與龍門賓陽洞的飼虎圖相媲美。

北石窟寺的唐代窟龕最多,佔整個窟群面積的70%以上。開鑿於盛唐的222窟,高、寬、深都在6米以上,窟洞內除雕有形象娟美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之外,還有62個小龕、217身造型生動的佛和菩薩浮雕,是唐代開鑿的規模最大、造像最多的窟龕。

北石窟寺還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比較完整地保留了隋,唐、末、金,西夏、元、明、清歷代的150多則題記,不僅確切地記載了北石窟開鑿,增修的年代,而且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為我們提供了研究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很有價值的文字資料。一則碑記這樣描繪北石窟寺:“泉石清幽,境況奇幻,龕像宏壯,閣樓嚴峻,非人力所為。”一通宋代石碑記載:“每當盂蘭勝會,四方來者不啻百千眾,遊人如雲。”由此可見北石窟昔日之風釆,當年之盛況。

環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宋塔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靈武臺公園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山城堡戰役紀念碑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東老爺山

三、慶陽窯洞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慶陽人民居住窯洞,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編纂的《慶陽府志》、《慶陽縣誌》、《寧縣縣誌》,《合水縣志》等,都有這樣的記載:慶陽人“好稼穡務本業,有先王遺風,陶復陶穴以為居,於貉為裘以禦寒”。這說明,早在先周時期,慶陽光民們就根據黃土高原溝壑區的地理條件。挖掘不同形式的窯洞,構築風格各異的莊院為居所了。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慶陽人民與窯洞結下不解之緣,首先是大自然賜予的黃土層結構緊密、掘洞不塌,為修造窯?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次是可以就地取材,省工省事,工藝簡單,無須耗費太多的資財,只要有力氣、不怕苦,一般人家都可以修造窯洞;而且經久耐用,“沒有三十年不漏的瓦房”,卻有數百年安然無恙的窯洞。這種住宅冬暖夏涼,春秋窯溫宜人,四季居住都十分舒適。曾有一位古人寫詩讚揚窯洞的妙處:“遠來君子到此莊,休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天涼。”

慶陽的窯洞,以它獨有的建築特色,吸引著國內外的建築專家以及中國窯洞建築研究機構的許多專家和技術人員來到慶陽地區,對各式各樣的窯洞進行考察。

四、慶陽民俗文化

1、剪紙

堪稱慶陽文化“四絕”之首的剪紙,是慶陽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它構圖簡潔、明快、形象,顯示著古拙質樸的風格,包含著粗獷奔放的高原氣質。這些剪出來看似普普通通的紙花,卻成了人們認識歷史、探索古文化的瑰寶,是一個個活躍在紙上的生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慶陽剪紙分三大流派,即山後、前塬、山塬派。山後派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內涵上沿襲了原始圖騰紋樣,保留了中國早期文字符號和陰陽哲學,從氣質、感性、美學上曾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前塬派深受漢字文化影響,剪法造形極講工穩、對稱,線條流暢、細膩,內涵以歷史傳統和生活裝飾圖案為選題背景,剪法不太講究圖案紋飾的源流,因而現實主義品味較濃;山塬派是兩者兼融,即粗中有細,細中有粗,塊面與線條、虛與實相結合,將粗獷、奔放、誇張、古樸、細膩、工穩結合在一起,構像獨特,生意盎然。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剪紙《母親的心願》是慶陽代表楊曉豔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敬贈的剪紙原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生命之火(是慶陽代表楊曉豔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向全國人大原委員長李鵬敬贈的剪紙原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抓髻娃娃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娃娃坐蓮盆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生命樹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鹿鶴同春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三羊開泰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孔雀戲牡丹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春牛圖

2、香包

慶陽香包(刺繡)是一種做工精美的最具傳統特色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它凝聚著慶陽市勞動婦女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她們巧奪天工的藝術創造力。它以古樸、敦厚、粗獷又帶歷史蠻荒之風和原始生命的壯美的藝術風格,與中國江南秀麗細膩的蘇繡、湘繡相映成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千歲香包(華池縣雙塔寺二號石造像塔體內發現,塔建造於金大定十年,距今有近千年歷史)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回頭鹿針扎(清代傳世珍品)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佛手鎮扎(清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正寧香包藝人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人物故事繡花雲領子(明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繡花雲領子(清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百子千孫掛件(清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如意魚蓮生子掛件(清代)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九鼎圖(或稱博古圖)繡片(北宋政和三年塔體內發現),中心圖案為瓶內插牡丹花,意為平安富貴;全圖共有九尊彝器,表示一言九鼎。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孔雀戲牡丹掛件

3、麵塑

慶陽面塑主要用於節慶祭禮,種類繁多,慶陽南部的乞巧節烙巧餅(俗稱巧娃娃也很有特色).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千層月餅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棗山,是臘月二十三、臘月三十、二月二的祭神面花,在灶前、地頭祭祀後,人畜共享。棗山也是抓髻娃娃的一種。

4、皮影

慶陽的皮影藝術,是與隴東道情並蒂綻放的“姊妹花”。它與隴東道情共生共榮,根深葉茂。尤以環縣、華池更為風行。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駱駝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飛龍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聞太師征戰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身影

5、雕塑

慶陽雕塑種類繁多,主分為石刻和木刻,過去的木匠多會刻花,尤工於棺檔和建築木藝雕刻,而石刻與磚刻也多重建築。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二龍戲珠頭帽盒木雕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房脊陶塑

五、慶陽特產

慶陽市是周祖稼穡之地,農耕文明發源地,素有隴東糧倉之稱,以土特產品眾多質優而聞名遐邇,全區種植業、野生資源中有價值的土特產品近200種,近年來大力發展蘋果產業,“慶陽蘋果果真好”成為響噹噹的品牌說詞。

黃花菜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黃花菜是慶陽地區最為馳名的傳統土特產品,在慶陽已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自古即有“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的讚美詩句。慶陽黃花菜經加工後製成的乾菜,條長色鮮,肉厚味醇,營養豐富,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據測定,慶陽地區主栽的馬藺黃花,每1000克乾菜中,含蛋白質10.99%,糖46.35%,脂肪1.1%;含鈣153.07毫克,磷84毫克,鐵70.2毫克,維生素A1.624毫克,維生素C0.339毫克,維生素B10.666毫克。慶陽黃花菜因其質量優良遠銷海內外。

蘋 果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慶陽位於北緯35°14′28″—37°9′13″之間,海拔1100米—1600米,屬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具備優質蘋果生產的全部7項主要生態指標和6項輔助指標,是中國優質紅富士蘋果適生區。慶陽蘋果以其果實硬度大、果形高樁、色澤鮮豔、蠟質層厚、酸甜適度、耐貯耐運、食用安全等特點著稱。2013年,慶陽蘋果栽植面積達到118萬畝,年產蘋果50多萬噸,蘋果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蘋果貯藏企業34家,年貯藏能力30多萬噸。2014年04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慶陽蘋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花椒

慶陽地區是甘肅省的花椒主要產區之一,以西峰、鎮原、正寧、寧縣、慶陽等縣(市)栽培面積最大。慶陽花椒粒大色紅,麻辣味濃厚,品質優良。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慶陽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優質飼草。它的莖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灰分和多種維生素。據測定,鮮苜蓿中含水分74.7%,粗蛋白4.5%,脂肪1%,纖維7%;無氮浸出物10.4%,灰分2.4%。這種苜蓿是上等飼草,被稱為“牧草之王”。

寧縣晉棗

寧縣晉棗因其個大、色豔、含糖多、味甜美,早在西周即作為進獻朝廷的貢品。主產於寧縣城馬蓮河川,以苟村灣的晉棗最為著名。它呈紫紅或棕紅色,果面光滑,果實皮薄肉厚;鮮果肉呈綠白色,肉質脆嫩,汗液豐富,含可溶性固形物30.2-32.2%,最高達35%,品質上乘。

寧縣黃甘桃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寧縣黃甘桃是享譽陝甘的名優特產。遠在周朝末期寧縣就開始了桃樹栽培,並作為貢品進獻朝庭。九龍河川菩薩廟村所產黃甘桃最為著名,以果大色豔、皮薄肉厚、味道甘醇、肉質細膩,汁水豐盛而聞名中國大西北,屬國內外著名桃種,民間有“仙桃”、“壽桃”之稱。

寧縣曹杏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曹杏在寧縣栽培歷史已有100多年。因其為寧縣早勝原曹家村農產以產於當地的大杏與陝西三原優良杏種反覆嫁接培育而成,故名“曹杏”。它以果大、色豔、皮薄、肉厚、仁甜、味香成為中國西北唯一可與敦煌李廣杏相媲美的優良杏品種。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核桃

慶陽各地均產核桃,慶陽核桃產量高、品質好、果實大、殼薄、易脫仁,含油量高、香味獨特而馳名。據測定,寧縣核桃含油率平均為66.7%,是健腦的優質食品,近年來引進外地優質品種也不少。

蕎麥

蕎麥是慶陽各地的小雜糧主品種之一,近來來隨著經濟化農作物擠佔,慶陽南部已無種植習慣,環縣是目前慶陽地區乃至甘肅省蕎麥的主產區。環縣蕎麥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蕎麥麵中含有蛋白質11.2%,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所含維生素Bl、B2均超過大米和小麥麵粉;人體所需要的22種氨基酸,蕎麥麵裡就含有17種,因此有“保健食品”之稱。環縣蕎麥麵適口性好,食用價值高,用蕎麥麵、蕎麥糝子加工成的蕎剁面、蕎麵、涼粉、油糕等,是有名的地方風味食品。同時,用蕎麥皮做成的枕芯,柔軟舒適,可明日清心,安神醒腦。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金星狼攝於環縣演武

沙 棘

沙棘又名酸柳、酸刺、黑刺,其果實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沙棘汁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 l、維生素B2和胡蘿蔔素、糖、酸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沙棘果實含油達12%—18%。它素有“神秘果”之稱。

什社小米

什社小米是用西峰市什社鄉種植的名優谷種黃毛谷加工的小米。這種小米顆粒臘黃、圓潤,晶瑩鮮亮,似金珠一般,所熬湯粥,味道甜香可口,更是孕婦產後滋補的必備佳品;蒸做的米飯,綿軟,香甜,適口。

荏又名白蘇,為慶陽地區的名優油料作物,主產於正寧、寧縣、合水、鎮原、慶陽等地。尤以正寧產量豐厚,農家食品荏果子近年也成為特色地方風味小食,荏油色澤清亮,味道香郁,是理想的食用油品,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近年來,慶陽地區從荏中提練出CL—亞麻酸,被醫學界稱為新“腦黃金”,現已投人批量生產。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文冠果

文冠果俗稱木瓜,為野生木本油料植物。果實中含有脂肪57.18%,蛋白質29.19%,澱粉9.04%。可釆食,亦可榨制油品,油色黃亮,芳香可口,是食用油之佳品。它的嫩葉經燜炒加工,可代替茶葉飲用。

此外,慶陽近些年的經濟作農作物還有正寧大蔥、烤煙、各類中藥材等,有需要優質黃芪和種籽的農戶可留言。

附:慶陽的中國之最

漫遊慶陽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透過千年的風雨浸淋、遍佈全境的歷史遺蹟,你隨時隨地都能領略到這裡歷史的蒼茫與渾厚、淵博與凝重,每時每刻都能讓你產生讀萬卷書般的酣暢淋漓。侏羅紀晚期的“環江翼龍”化石,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的“黃河象”化石,1920年在華池縣挖掘出上的我國第一塊舊石器,橫跨華池、環縣、鎮原三縣的秦長城遺址,以及秦始皇威武之師穿過子午嶺林海的秦馳道,還有北魏的石窟、唐宋的佛塔,東漢思想家王符及其《潛夫淪》,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

慶陽環江翼龍

中國發現的時代最早(晚侏羅世)、個體最大(翼展2米)的翼手龍類翼龍。1978年發掘於慶城縣三十里鋪。

黃河古象

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早(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個體最大(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3.4米)、骨骼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1973年發掘手合水縣板橋鄉。

趙家岔遺址

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之地。位於華池縣王咀子鄉洞洞溝。1920年發掘,這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肇始。

黃帝內經

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古北地(今慶陽)人岐伯,相傳與軒轅黃帝論醫,解答了諸多醫學難題。戰國至秦漢時結合當時醫學成果,整理補充成書。從而創立了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因之,世稱《內經》為醫書之祖,中醫為歧黃之術,慶陽為歧黃故里。

黃帝古冢

華夏第一冢。位於正寧縣五頃原,倚子午嶺,旁秦直道,高60米、南北長70米、東西寬30米,古冢高大,松柏蔥蘢。《史記》、《史記集解》、《魏書》、《明史》均有記載。

周祖不窋陵

華夏周祖第一陵。位於慶城縣東山之巔。《史記·周本記》雲:“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教民稼穡”。從而開華夏農耕文化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括地誌》載:不窋古城在慶州弘化縣南三里,即不窋在狄所居之城。

公劉廟

華夏公劉第一廟。位於西峰區溫泉鄉。不窋之後,兒子鞠陶繼承父業,繼續發展農耕,“陶復陶穴”即按燒陶器時挖掘陶窯的辦法,挖窯居住。鞠陶之後,其子公劉繼任部落首領,建立周族武裝,亦兵亦農。2002年,中國民俗學會命名公劉廟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秦直道

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修築於始皇35—37年(公元前212—210年)。南起雲陽,北達九原,沿子午嶺嶺脊通過,在慶陽境內長290公里,路面寬4—5米,至今依稀可辯,局部路段尚可通行。

中國現存自古的寶石鏈香包

古代香包,多以“彩絲為纓,系而佩之”。2000年發現於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落成的華池縣雙塔寺塔體內的千歲香包,卻以綠松石、瑪瑙等寶石為鏈。絲繡至今色豔如新,實為千古佳品。

民俗文化之鄉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政平川:金星狼攝

中國擁有“民俗文化之鄉”稱號最多的地市。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就有7個,即:慶陽市為香包刺繡之鄉、民間剪紙之鄉、徒手秧歌之鄉、窯洞民居之鄉,環縣為皮影之鄉、西峰區溫泉公劉廟為華夏公劉第一廟,五幅皮鼓為慶陽一絕。上述每一個正式命名的民俗文化之鄉在中國都是唯一的。

隴劇

幽幽黃土情——說不盡的美麗慶陽

舞春風:金星狼攝

慶陽是中國隴劇的誕生地。隴劇起源於環縣、慶陽、華池的隴東道情。1960年,甘肅省委、省政府將隴東道情正式命名為隴劇,並確定為甘肅的代表劇種。現在,全國只有甘肅、慶陽兩個隴劇團。

千年酸棗樹

中國最古老的酸棗樹。位於合水縣固城鄉董家寺。樹齡1300多年,樹高約20米,樹圍2.83米,至今年年結棗,蔚為奇觀。

巴家咀土壩

中國規模最大的黃土均質土壩。位於涇河流域蒲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3522平方公里,壩高74米,壩長539米,總庫容5.1億立方米。

南小河溝人工模擬降雨實驗設施

亞洲規模最大的野外大型活動式人工降雨裝置。1983年建成。通過人工模擬降雨強度,研究不同坡面、不同坡長、不同植被降雨侵蝕規律。

慶陽白瓜籽

中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生產示範基地”。年加工5000噸,出口德、法、荷、美等國,佔全國白瓜籽仁出口總量的40%。

慶陽黃花菜

中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黃花菜示範基地”。現有50萬畝,年產1.8萬噸,遠銷歐美、日本和東南亞。

慶陽紅杏

中國最大的杏製品加工基地。杏樹在慶陽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面積4萬公頃。其中鎮原縣栽植面積、鮮杏產量居中國第三;年加工杏話梅、甘草杏、杏脯、杏肉、杏醬等20種杏製品]萬餘噸,年出口苦杏仁800餘噸,均居全國第一。

南梁政府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全國唯一“碩果僅存”的西北革命老根據地的中心。是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錫五審判方式

中國法制史和人民司法實踐中唯一以人名冠命的審判方式。1943年,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專員兼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馬錫五,在審理“劉巧兒”等案時,“依靠群眾,調查研究,就地解決,調解為主”,深得群眾擁護,邊區政府以“馬錫五審判方式”在邊區“提倡”,後在全國推廣。調解、調研還被寫入民事訴訟法。調解結案也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經驗”。

本貼本就是個大雜燴,因為雜,所以編輯相對混亂,許多元素未能列入,請讀者體諒,瞭解更多鄉土話題,請關注公眾號:金星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