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一场交战,这场战役由汉军主帅韩信主导,在井陉口一带与赵军交战,汉军用三万兵力,打败了赵军二十万兵力,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这场战争也是韩信战例中的代表之战,韩信运用卓越的智谋消灭了赵军,推进了整个楚汉之争的进程。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一、战争背景

汉军在彭城之战中被楚军打败之后,一时间墙倒众人推,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背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刘邦和楚国和解。

魏王豹以探望母亲为由回到封国,一回到封国就切断了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背叛汉王。汉王派郦生游说魏王,但是魏王没有同意,于是汉王就任命韩信攻打魏王。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汉王派韩信与张耳一起,领兵向东进发攻击赵国和代国。韩信攻下了代国后,越过太行山,对赵国发起攻击。赵国的赵王和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要来攻击赵国,于是在井陉口聚兵,号称二十万大军,迎击汉军。

赵国兵力雄厚,而且占据了有利位置,可以居高临下等待汉军。赵国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分析了当前局势:汉军锐气势不可挡。汉军当时已经攻下了魏国,俘虏了魏豹,还生擒了代国的相国夏说,血洗阏与,一路上攻必胜,士气大涨。现在又有张耳的帮助,想要谋取赵国,趁着锐气进攻的话,赵军一定会无法阻挡。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于是广武君为成安君提了一个建议,因为井陉这条路狭窄,一辆车能通过,但是两辆车不能并排通过,而且汉军运粮的道路离得远,这样士兵就会疲惫。利用道路狭窄的这个特点和运粮食的队伍离得远这个时机,用三万精兵从小路拦截粮草,汉军就没有了粮食供应。

前方赵国的战队只要高筑营垒,不和汉军交战,这样就会将汉军拖垮。这样的话,用不了十天,汉军就会不战而亡了。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但是成安君是一个信奉儒家学说的人,而且思想刻板,用兵不灵,他拒绝了这个提议,说:“兵书上说,如果兵力强于敌军十倍,就可以包围他们,只要超过敌人兵力的一倍就可以交战。

韩信的兵力号称数万,只是夸大而已,现在跋山涉水的来攻打我们,如果不趁这时候交手,如果等他们的援兵到了怎么办?”于是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建议。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听说成安君没有听从广武君的提议,大为惊喜,立刻出兵了。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二、战争过程

韩信带领军队进入井陉狭窄的道路上,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驻扎宿营。半夜,韩信挑选了两千名精兵轻装上阵,每人拿着一面红旗,从侧面的隐蔽小路上山,在山上暗中观察赵国军队的动向。

并告诉他们,如果赵军看到汉军逃跑一定会倾巢出动去追击,到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换成汉军的红旗。然后又传令将士们,今天打败了赵军正式会餐。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今日破赵会食!”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韩信让战士们背靠河水,一列排开,摆出战斗队形,赵军看到汉军如此,以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纷纷讥笑,殊不知汉军已经悄悄准备偷袭。

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摆出依仗,大吹大擂的走出井陉口。赵军见状,纷纷迎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兵败逃跑,引诱赵军到了河边汉军的阵地,赵军进入了汉军的营垒,和汉军激战。

韩信的两千精兵见到赵军全部出动,快速占领了赵军的营垒,插满了汉军的旗帜。赵军在汉军的阵地发起进攻,汉军殊死抵抗,赵军见不能快速将他们打败,于是纷纷退兵想要回营,但是回到了自己的阵地才发现赵军的营垒已经被汉军占领。赵军以为赵王的将领全部被俘虏,兵荒马乱,落荒而逃,一时间场面纷乱,就算将军用诛杀逃兵的方法也没能把场面制止。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汉军前后夹击,彻底击垮了赵军,俘获了大批人马,生擒了赵王。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三、战争分析

韩信为什么能用三万兵马就打败了赵国二十万兵马呢?

1. 韩信激发士兵士气。

广武君说过,韩信的士兵在攻下魏国和代国之后,士气大振,但是面对敌人二十万的兵力,就算是再有勇气,也心里没底。韩信为了激发士兵的自信与勇气,用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在半夜韩信传令让两千名精兵出发绕小道的时候,特意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赵军就会餐。当时的汉军虽然纷纷答应,但是心里都不相信。

其实汉军心里不相信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士兵心里一定是忐忑的。但是士兵心中忐忑,作为将领韩信一定不能露怯,所以韩信用这样的方法侧面告诉士兵们,今天一定会胜利,所以增加了士兵的信心。

第二,韩信派出一万人为前锋,出了井陉,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其实这样的做法与兵法相违背,兵法讲究背山面水,这样的地形有利作战。赵兵一看到汉军竟然背靠河水,以为韩信不懂兵法,所以纷纷讥笑。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但正是由于韩信让士兵背对河水,之后张耳引来赵军的时候,汉军前有敌军,后有河水,根本无路可逃,只能拼死一战,也叫背水一战。

汉军当时处于一个没有退路的境地,这样的绝路激发了汉军的潜能,所以赵军面对汉军久攻不下,只能原路返回,但是这时赵军营垒已经被占,只能溃败逃跑。

2. 韩信灵活运用兵法。韩信让士兵背水一战,并不是他不懂用兵,恰恰相反,韩信是善于用兵的。韩信先是用一万名士兵迷惑赵军,给赵军一种他不会用兵的假象,然后引诱赵军全部出动,再埋伏两千士兵趁占领赵军的营垒。韩信张耳也配合默契,假装打不过赵军,诱敌深入。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这个方法在情理之中,汉军本来就没有赵军人数多,逃跑的话赵军也会轻易相信。赵军跟随汉军深入阵地,这时那些背水一战的士兵就会发挥作用,殊死抵抗,赵军返回营垒的时候见到营垒被占一定会崩溃逃走,韩信这时也安排了汉军前后夹击,才消灭赵军。

3.韩信在交战之前充分对对手有了了解。他派人前往赵军阵营打听消息,知道赵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建议之后才决定领兵前进。韩信在派出一万士兵背靠河水的时候,已经率先摸清了赵军所处的地形,确定了赵军地处有利地形,看不见汉军的旗帜,才派出先头部队出井陉口,大摇大摆的竖起旗帜,引诱赵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韩信在战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战争过程中也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在战后又不忘前后夹击根除障碍,这一战足以说明韩信极高的军事才能。

4.赵军轻敌。如果不是赵军轻敌,韩信也不会这么迅速的消灭赵国。先是成安君不听信广武君的建议,再加上赵军面对汉军背水排列的时候嘲讽讥笑,这都反映出了赵军对汉军的轻视。成安君的迂腐与韩信的灵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成安君按照兵书一成不变,而且坚信交战要正义。成安君认为自己的军队是对方的好几倍,可以用包围的方式取胜。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而且成安君好大喜功,他还觉得如果用阴谋诡计的话不光彩,并且诸侯会认为自己胆小。成安君并没有想到战争只有胜利才是根本,他一直认为对方人数少,所以一直自负轻敌,才损失了赵国二十万兵力。

赵军和汉军的领导配合也是关键。韩信与张耳配合密切,在河边阵地的时候一起攻打赵国。但是成安君和广武君却思想不一致。成安君不听信广武君的建议,只是自己一意孤行,将领就有分歧,那么赵军的隐患已经很多。

连百万之兵,井陉之战以少胜多,楚汉之争汉赵之战

总结

韩信平定赵国,为汉军消灭了北方战场。在赵国战败后,韩信惜才,没有杀掉广武君,反而恭敬的对待他,广武君帮助韩信不战而屈人之兵,顺利的让燕国归顺。

韩信平定魏、代、赵、燕,为汉军东进铺平了道路,也进一步加速了楚汉之争,使项羽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场战役,在楚汉之争中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

参考文献:《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