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探访老城观音寺旧址,始建千年保存较完好


2019年10月,安徽舒城,慈母宫景区。龙舒路,自古以来便是这座千年古城的主要街道之一,清代县志称为“云路街”。这条街上,曾经分布有县署、土地祠、文昌宫、文庙、预备仓、观音寺等大量的设施机构。历经战火洗礼和时光蹉跎,绝大部分古建筑早已失去了踪迹。唯独观音寺旧址如同狂风巨浪中的一条小舟飘摇着,未来不知归向何方?

慈母宫的位置原来也是观音寺,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民国时期迁址后的新建的,不足百年时间。原址在慈母宫的西侧,始建于唐代,现存为清代时期建筑,在观音寺迁址后一度为城隍庙址。从航拍的鸟瞰图来看,观音寺带有天井的四合院建筑群,很明显与周围茶厂区域建筑格格不入。

临街的房屋改造较为严重,在我们发现以前,几乎没有人会想起它曾是一座寺庙。除非是附近居住老人,否则其他人不会也不知道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当然,发现者的观察力是非常灵敏的,一个屋顶上小小的构件,开启了古寺的发现旅程。


观音寺建筑群坐北朝南,正大门开在整个建筑群的南侧,今天在建筑群东侧另开有几扇小门。有人猜测,大门正上方原应有牌匾,标示寺庙名称。大门为木制,上附着一层麻,依稀可以辨识有“佛”字,还有几处残字痕迹无法识别。

走进院内,原来的木制梁柱及石制柱础尚存。

墙角处、台阶侧面,可以看到暴露在外的各色石块,有一部分藏匿于后来新铺的水泥之下。现代的建筑工程很少会选择这样的石料,在古代无论是运输还是采集处理的成本费用都是不菲的。

在大院的中央,还有一个上方呈圆形的石制构件。下方形状遭到毁坏,有人说原来可能为八边形,即莲花的形状。关于石件的功能,有人说是香炉的底座,还有人说是拜垫,等等。仔细观察会发现,在石件圆形斜侧面有多个凹刻的字迹,但磨损较为严重,已识别不清。

建筑群为砖木结构,立面已进行改造,尚有居民在此生活。

屋顶上保留原有一半以上的旧瓦片,其他已更换新瓦,瓦当已全无,屋脊上另置有莲花、神兽等装饰物。

夕阳西下,阳光留在大地上的身影逐渐消失,这座古刹跟随昼夜交替而苟延残息。试问,何时袅袅的焚烟再次升起?何时清悠的佛香飘扬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