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如果要列出世界上最有名幾位的暴君,羅馬帝國的尼祿皇帝肯定赫然在列。在西方,他的名字幾乎已經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在他死後,羅馬元老院更是對其做出"記憶詛咒"這樣嚴厲的懲罰,試圖從記憶層面徹底抹殺尼祿的存在。那麼,尼祿皇帝究竟做過什麼事,惹得如此天怒人怨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尼祿小時候講起。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Fate系列中的尼祿形象(有誰會相信這位可愛的女孩子是一位暴君呢?)

(圖面截取自《Fate/EXTRA Last Encore》第2話)

蛇蠍心腸的母親

尼祿,全名尼祿·克勞狄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爾曼尼庫斯,出生於公元37年12月15日。雖然他的父親並非皇室宗親,並且在尼祿三歲時便早早離世,但他的母親阿格里皮娜卻是屋大維皇帝的直系後代,而且還是一個極其陰險狡詐、貪圖權勢的美人。

為了獲得財富和權勢,更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這位母親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在她的第一任丈夫,也就是尼祿的生父,逝世後不久,阿格里皮娜就憑藉美貌嫁給了一位羅馬的富商,並在婚後不久狠心毒死了他,從而成功地霸佔了這位富商的萬貫家財。

公元48年,當時的羅馬帝國第四任皇帝克勞狄剛剛處死了給他戴綠帽子的前任皇后,尼祿的母親阿格里皮娜作為皇帝的侄女,則趁此機會進宮幫助皇帝處理家務。在這段時間內,這位蛇蠍美人成功勾搭上了克勞狄皇帝,並在公元49年成為了帝國的新皇后。儘管克勞狄皇帝是阿格里皮娜的親叔叔,但當時的羅馬人似乎並不忌諱這些,事實上克勞狄皇帝的上任皇后就是他表哥的女兒。這位年近花甲的老皇帝被自己年輕貌美的侄女迷得神魂顛倒,即便自己已經有了親生兒子,可皇帝還是將阿格里皮娜的兒子尼祿收為養子並立為皇位繼承人。

公元54年,克勞狄皇帝因為食物中毒而意外去世,很多人都推測這是阿格里皮娜下的毒手。就這樣,在母親的一手操作下,年僅17歲的尼祿成為了羅馬帝國第五任皇帝。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少年尼祿(畫面取自維基百科"Nero"詞條)

年少有為的皇帝

阿格里皮娜雖然心狠手辣,但她對自己的兒子可謂盡心盡力。她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來讓尼祿接受當時最好的教育,甚至聘請了著名的斯多葛主義哲學家塞內卡來做尼祿的老師。在塞內卡的悉心教導下,初登帝位的尼祿行事頗有王者風範。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尼祿和塞內卡(畫面取自維基百科"Seneca the Younger")

在內政上,尼祿皇帝悉心聽取朝臣的意見,努力加深和元老院的關係,繼續維持先皇的穩定發展的國策,積極推行有利於貧民的減稅政策,同時熱愛藝術的皇帝還慷慨地贊助文藝事業,整個帝國一片欣欣向榮。

在軍事上,公元62年,不列顛的羅馬軍團成功平定了當地的叛亂,此後不列顛南部地區再沒有爆發叛亂。公元63年,東方的帝國軍團戰勝了帕提亞帝國並迫使對方和談,為帝國的東部邊境爭取來了長達七十餘年的和平。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頭戴桂冠的尼祿皇帝(畫面取自維基百科"Nero in popular culture"詞條)

大權獨攬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英國阿克頓勳爵(1887年)

但漸漸的,至高無上的權力開始腐蝕這位年輕的皇帝。

首先,尼祿皇帝再也無法忍受母親對自己的干預。在一次和母親發生衝突後,尼祿的母親阿格里皮娜威脅尼祿,聲稱要扶持先皇的親生兒子不列塔尼庫斯來對抗他。遭到威脅的尼祿毫不示弱,他隨後便暗殺了不列塔尼庫斯。後來,尼祿又流放了先皇舊臣帕拉斯,因為帕拉斯是母親阿格里皮娜在朝中的盟友。至此,母子二人徹底決裂。

公元59年,尼祿突然邀請自己的母親去度假,還送了一艘特別定製的精美遊船。但在阿格里皮娜乘船之時,船體突然解體,幸好阿格里皮娜會游泳,並及時被周圍的漁船救起,才撿回一命。死裡逃生的阿格里皮娜很清楚這是自己兒子的詭計,她決定派人送信給尼祿,讓他知道自己還一切安好。然而,得知陰謀敗露的尼祿反咬一口,聲稱送信的奴隸是自己母親派來刺殺自己的,以此為由,他命令近衛軍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至此,尼祿皇帝大權獨攬,他不再尊重朝臣們的意見,與元老院的關係也開始惡化。公元65年,一些共和派的元老開始暗中拉攏盟友想要發動政變。但政變最終被尼祿挫敗了,藉此機會,尼祿皇帝開始大肆打擊異己,甚至連自己曾經的恩師塞內卡也不放過。塞內卡一生都在追求智慧、美德以及精神上的安寧,但年近古稀的他還是無法倖免于波譎雲詭的政治陰謀,最終被逼自殺。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塞內卡之死(畫面取自維基百科"Seneca the Younger")

三位皇后

儘管塞內卡教會了尼祿作為一個皇帝應有的智慧,但卻沒有培養起尼祿作為一個王者應有的美德。毒害先皇的兒子、殺害自己的母親、逼死自己的恩師,這些都還可以推脫於政治鬥爭的殘酷,但尼祿對待皇后的方式卻反映了他低劣的私德。

尼祿年少時便娶了先帝克勞狄的女兒屋大維婭,但在當上皇帝后,到處沾花惹草的尼祿與皇后之間的關係開始破裂。在尼祿殺死自己的母親阿格里皮娜之後,他也流放了自己的妻子屋大維婭。

公元62年,尼祿為了把自己的情人波培婭封為皇后,又逼死了自己的結髮妻子屋大維婭。但這位新皇后也並沒有高興太久,公元65年,尼祿在一次發脾氣時踢了正懷孕的波培婭皇后,這位皇后和她未出生的孩子也因此不幸身亡。

隨後尼祿又喜歡上了一位名叫美撒裡娜的已婚少婦,為了得到她,尼祿又逼迫美撒裡娜的丈夫自殺。

儘管尼祿頻繁地更換皇后,但他仍沒能留下任何後代。

羅馬的大火

殺害先皇的兒子、自己的母親、妻子和恩師,這些罪行還配不上尼祿的暴君之名,畢竟歷史上有不少明君也犯過類似的罪行,真正讓尼祿的暴君形象深入人心的是著名的羅馬大火。

公元64年7月18日,一場大火從大競技場開始燃起,並迅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商店、街道、住宅乃至帝國府衙都陷入了火海。大火整整燒了六天七夜,幾乎整個羅馬城都化為焦土。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羅馬大火(畫面取自維基百科"Great Fire of Rome"詞條)

根據史書記載,尼祿皇帝在火災發生時並不在羅馬,而且在聽說火災後便迅速趕回羅馬積極指揮救火,還開放宮殿安置難民,及時調運糧食賑濟災民。但隨後便有流言開始傳播,說是這場火災是皇帝故意縱火的。聽到流言的尼祿皇帝怒不可遏,他把這一切都歸結為城裡的基督徒,認為是他們縱火併嫁禍自己。於是尼祿皇帝下令搜捕基督徒,並以各種殘忍的方式處決了他們,著名的基督教聖人聖彼得、聖保羅也在此之後被迫害而死。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尼祿下令將基督徒當火把點燃(畫面取自維基百科"Nero"詞條)

至於這場大火的真正起因,我們已經沒辦法搞清楚了,但當時的大多數羅馬居民都認為是尼祿皇帝縱火,他們認為這是皇帝為了騰出空地好修建新的宮殿,而尼祿確實在火災後修建了一座極其富麗堂皇的金宮。人們對這一傳言是如此得堅信,以至於有的作品中還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尼祿看著火光沖天的羅馬城興奮地彈奏豎琴的情節。

雖然尼祿皇帝是否是縱火元兇還存在爭議,但這個流言的廣泛傳播也讓尼祿皇帝感到自己經失去了人民的愛戴。

暴君的末路

在尼祿皇帝統治的最後幾年,帝國開始出現一些動亂。例如在公元66年,無法忍受羅馬帝國壓迫的猶太人發動了起義,這場起義直到尼祿死後才被撲滅。

雖然帝國此時已不如尼祿皇帝剛登基之時那麼平和了,但皇帝統治帝國的基礎——羅馬軍團和近衛軍,依然效忠於皇帝本人,這些反而讓尼祿之死顯得極富戲劇性。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參與叛亂的羅馬帝國行省的位置(圖中劃紅線處)(圖片取自維基百科"元首行省"詞條)

公元68年4月,盧格敦高盧行省總督文德克斯舉兵反叛尼祿,但只有塔拉科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響應號召,共同舉兵。當時幾乎所有的羅馬軍團都忠於尼祿皇帝。駐守日耳曼邊境的軍團在得知盧格敦高盧的叛亂後,甚至沒等皇帝下達命令便迅速開拔,並在極短時間內平定了盧格敦高盧,誅殺了文德克斯。畢竟,常年駐守苦寒的北方邊境的他們太渴望回到內地劫掠一番了。

而此時,塔拉科西班牙的總督加爾巴才好不容易聚集起一個軍團的兵力,而且部下軍心不穩,連加爾巴本人都差點被自己的士兵殺害。當盧格敦高盧的叛亂被鎮壓的消息傳來,加爾巴徹底絕望了,他決定自殺謝罪。

但在叛亂的消息傳到羅馬後,卻是另一番景象。此時的羅馬又有一則對皇帝很不利的謠言正在傳播——據說本該從亞歷山大城運來糧食的船隊,運來的卻是供角鬥士表演用的沙子。羅馬的平民們被皇帝只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的行為激怒了,一時間民怨洶洶,而外地行省的叛亂的消息無疑又是火上澆油,早就對尼祿不滿的羅馬元老院也開始在暗地裡密謀如何推翻皇帝。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羅馬元老院(畫面取自維基百科"羅馬元老院")

(儘管在帝制時代的羅馬,元老院已經成為了"橡皮圖章",但皇帝要想穩定地統治帝國,就必須得到元老們的支持)

此時的尼祿失去了作為皇帝應有的冷靜,羅馬城內平民暴動和地方總督反叛的消息讓尼祿以為自己已經眾叛親離。叛亂已經被平息的消息還沒傳到羅馬,尼祿便認為自己已經輸了。他不信任近衛軍,因此只帶著幾名親信倉皇逃出羅馬,想要逃往東方。皇帝的出逃令元老院興奮不已,他們趁機把持了朝政。顯然元老院也誤判了叛軍的規模,他們沒有趁機重建共和,而是推舉叛亂的領導人加爾巴為皇帝,同時宣佈尼祿為"人民公敵",任何人都可以逮捕甚至誅殺尼祿。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Fate中對尼祿自殺這一情節的演繹(畫面截取自《Fate/EXTRA Last Encore》第9話

公元68年6月9日,尼祿還沒逃出意大利,便已經被追捕他的人團團圍住了,不想受辱的他選擇自殺。據說,自殺前,尼祿猶猶豫豫,拿著刀卻不敢往自己身上刺,他的僕人看不下去了便搶過刀子殺死了尼祿。就這樣,這位皇帝結束了自己並不光彩的一生。

此時,在遙遠的西班牙,同樣在為自殺與否而猶豫的加爾巴卻突然得到了尼祿死亡,自己被推舉為皇帝的消息。他的內心當時一定在感慨: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

作為暴君而死,死後卻仍被民眾愛戴——尼祿皇帝當真是暴君嗎?

人生的大起大落得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畫面截取自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對尼祿的爭議

縱觀尼祿皇帝的一生,雖然他生活奢靡,行事暴虐是不爭的事實,但因為這些就將尼祿皇帝看作是窮兇極惡的暴君,似乎又有失公允。

首先,尼祿皇帝的大部分暴虐行徑都是施加於帝國的上層統治階層。其次,他的生活作風和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也並沒有激起羅馬城外的其他國內民眾的憤怒,帝國大部分行省和軍團依然對皇帝忠心耿耿。最後,羅馬大火作為尼祿暴君形象的"點睛之筆",其背後的主謀是否是皇帝本人依然存有爭議。

事實上,在尼祿皇帝死後,很多軍團都拒絕向新皇帝宣誓效忠,很多愛戴他的羅馬平民在尼祿的墓地為他獻上鮮花。由此可見,尼祿皇帝至死也沒有被軍隊背叛,沒有被人民唾棄。甚至在尼祿死後,很多人都相信這位皇帝會復活歸來,在東方重建他的帝國。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帝國境內還陸續出現了三個假尼祿。這些假尼祿借用尼祿皇帝的聲望聚集起了大量擁護者,有些甚至還成為亞美尼亞、帕提亞等這些東方大國的座上賓。儘管這些假尼祿最後都被戳穿,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尼祿皇帝在帝國民眾和鄰國中所具有的崇高聲望。

尼祿暴君形象的最終確立來自於史書對他的描寫。由於羅馬帝國國內的上層階級受尼祿皇帝的迫害最深,而他們同時也是史料的整理者和史書的編纂者,因此帝國國內的史書都將尼祿塑造成了一個窮兇極惡的暴君。同時,尼祿作為第一個迫害基督徒的皇帝,更不會得到信仰基督教的西方文明的諒解。然而,在東方各國的史書中,尼祿皇帝卻被描繪為備受羅馬人和東方人愛戴的君主。

尼祿生活窮奢極欲,行事暴虐不仁是事實,尼祿統治期間既沒有對內橫徵暴斂,也沒有對外窮兵黷武,死後仍備受民眾和鄰國愛戴也是事實。是否將尼祿皇帝視為暴君,就看各位讀者對"暴君"這一概念是如何定義的了。

後記

尼祿之死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尤里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的結束,屋大維皇帝的血脈也就此中斷,"非尤里烏斯不能稱帝"的傳統也自此結束。在尼祿死後,元老院決定對其施以"記憶詛咒":凡是尼祿的畫像、雕塑、貨幣,記錄有尼祿名字的文獻、檔案等全數銷燬。但由於羅馬軍團的一些統帥依然公開尊崇這位皇帝,"記憶詛咒"進行的並不徹底,從而留下了很多史料供今人還原出這位皇帝的一生。

尼祿死後,塔拉科西班牙總督加爾巴受元老院邀請,來到羅馬加冕稱帝,但羅馬軍團拒絕向新皇帝宣誓效忠,帝國因此爆發了新的內戰。在短短18個月內,羅馬帝國走馬燈似的接連換了四位皇帝,最終,負責鎮壓猶太起義的軍團統帥韋斯巴薌戰勝其餘對手順利稱帝,建立了弗拉維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